農諺「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年啥時候最冷?

2020-12-21 每日鄉土民情

近期的冷空氣持續南下,全國各地都在大降溫,就連南方地區也不例外,都紛紛表示今年冬季太冷了,比起往年要冷上很多。

確實,從天氣情況來看,南京、長沙、南昌等南方省會城市紛紛降下大雪,氣溫也跌到了冰點。

很多北方人不解,就算南方氣溫下跌,也不過是在0℃左右波動,北方都要跌到-10℃了,也沒這麼大反應。

其實北方有暖氣,降溫的影響還真不太大,反而南方沒暖氣,且天氣潮溼,溼冷讓人更煎熬。

如今才12月份就那麼冷了,接下來是不是會更冷?今年啥時候最冷?老農的2個諺語告訴你答案。

「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

這裡的「冬」其實是冬至的意思,所謂的「頭」、「中」、「尾」指的是一個月的上中下旬。今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這個節氣到來後,也就意味著寒冬真的來了。

既然是12月21日,又怎麼有「上中下」旬的說法呢?其實古人為了更好的從事農耕勞動,都是以農曆為準,冬至這一天所對應的農曆日子並不確定,可能是月初、可能是月中或月末。

而「冬在頭」,意思就是冬至位於冬月的上旬,這就意味著冬天很冷,老牛可能都會被凍死。儘管很誇張,但也是提醒老農要做好禦寒工作,別有額外的損失。

「冬在中」,也就是冬至在冬月中旬,這一年冬季就會比較暖和,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暖冬」,穿著單衣就能度過整個冬季。「冬在尾」是冬至在冬月下旬,此時冷空氣將會出現在開春過後,也就是「倒春寒」。

如此來看,今年應該是「冷冬」,且目前氣溫確實比往年要低上不少,那麼什麼時候最冷呢?老農說了第二句農諺!

「數九寒天,冷在三九」

在農村有「數九」的講究,「數九」是從冬至這一天算起,每隔9天為「一九」,一直到「九九」過後就會春暖花開。而在「數九」天裡,「三九」是一年最冷的時候,此時北方的氣溫也是一年最低的時候。

「三九」為2021年1月8日到16日,此時剛好是「小寒」節氣,天氣確實很是寒冷。不過在南方地區,最冷是在「四九」,也就是1月17到1月25日,此時剛好是「大寒」節氣。

今年的冬天確實比往年更寒冷,老農早早就已預測出來,不得不說農村的農諺實在是太有奧妙了。

相關焦點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啥意思?
    冬至當天在我們北半球是白晝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而冬至當天的天氣變化對於後期天氣來說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農村人們常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這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季冷不冷?今年的冬至到來以後,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日子了。人們常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任數九」,到了逢任日或者冬至當天開始,我們的數九就要開始了。數九就是人們對於冬至以後天氣變化的總結。
  • 今年是「冷冬」嗎?今冬啥時候最冷?聽聽農村的老諺語咋說
    導讀:今年是「冷冬」嗎?啥時候最冷?現在才12月份中旬,就已經這麼冷了。很多人關注的是接下來的天氣,會不會出現之前專家說的「極寒」天氣呢?我們來聽聽農村的老農諺咋說。第一句: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
  • 冬至農諺:冬至大如年,冬至無雨一冬晴,冬至在頭凍死老牛是啥意
    今日(12月21日)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冬至節氣。冬至又稱冬節、亞歲等。對咱農村老百姓來說冬至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農村裡就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北方老百姓過冬至,家家戶戶都有吃餃子習俗。
  • 冬至將至,俗語「冬在頭,凍死牛」啥意思?今冬冷暖已成定局
    關於冬至,現在農村還流傳著幾句有關天氣的俗語,例如「冬在頭,凍死牛」等,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那麼,這個「冬在頭」,指的是啥意思呢? 其實,我們要知道,古人可沒有啥陽曆,都是使用的農曆,因此「冬在頭」說的是冬至在農曆月份中的時間點。一般來說,冬至都會在農曆冬月,即農曆十一月份,但具體的時間點,每年相差很大,不像陽曆中比較固定,可能在冬月月初,也可能在月中,還可能出現在月底。而「冬在頭」,顯然指的就是冬至在農曆冬月的月初。
  • 明日立冬,老話「立冬晴一冬凌」根據老話推測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生產生活都是根據一些俗語農諺來安排農事。人類發展到今天,很多的俗語農諺,也未必真的那麼準確,而且有時候也是相互矛盾。比如一些關於冬至的俗語農諺,就讓人很費解:有的說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這話是說如果冬至在農曆十一月初,就預示整個冬天是一個暖冬。可也有的俗語說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
  • 怎麼理解諺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
    就比如這句: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冬至日在月份的上旬出現,那麼,這一年冬天的天氣是比較暖和的,晚上睡覺連厚棉被也不需要蓋,可以賣掉,用賣被子的錢買來一頭耕牛,開始耕種農田。如果冬至日在月底出現,那麼,今年冬季是非常寒冷的,就連鬼也能凍死。
  • 俗語「冬在頭,冷年兜」,今年冬天會冷麼?老話有道理嗎
    「冬至在月頭」有何說法俗語「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俗語;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今年的冬至在月頭,那麼今年不出意外的話就會冷到年底了。在民間還有一說「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的意思是說,冬至節氣是在農曆十一月份的末尾,那過年前就不會冷,最冷的時候會在正月過年期間,甚至還會持續到農曆二月份。不過在其他一些地方有另一種說法「冬至在月尾,春寒凍死鬼」,意思冬季不太冷,寒冷天氣多出現在立春之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倒春寒」氣候。
  • 冬至將至,農諺「數九就屬暖,數伏就屬寒」是啥意思?今冬冷嗎?
    時間過得真快,後天就到了冬至節氣,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進入冬季後的第4個節氣,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地表中尚有餘熱,所以寒冷的冬天是從冬至節氣開始。在農村有「提冬數九」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開始便開始進入到數九寒冬。
  • 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尾,凍死鬼」是什麼意思?
    農村的老人嘴裡總是念叨著一些押韻、簡練的農村俗語,生長在農村的人都知道,這些俗語反映了農村的方方面面,特別是耕田種地的經驗,以前科技不發達,農村發展滯後,人們只能靠世世代代勤勞的勞動人民將這些經驗積累起來教給子孫後代,那麼小編就向大家介紹一則來自農村的俗語「冬在頭,賣了被子去買牛;冬在中,十個牛欄九個空
  • 後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過年冷不冷
    導讀:後天冬至,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過年冷不冷後天也就是2020年12月21日的18:02:12,將會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冬至,冬至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農村俗語叫做:冬至夜最長,難得到天光,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其實在今天還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那就是24時節中的大雪到了。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一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了。大雪節氣到了,那今天回下大雪嗎?很多人都理解了。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老話「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今年啥時候數九,啥時候最冷?
    導讀:農村老話「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今年啥時候數九,啥時候最冷?時間過得飛快,隨著節氣的改變,寒冷的冬天已經到來,農村有句老話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描述的是一年之中,最為寒冷和最為炎熱的時間段。一九為九天,數九寒天九九八十一天,在這漫長的八十一天中,並不是都特別的寒冷,最冷的時間段也是有區別的,從熟悉的數九歌之中,就可以看出寒冷的端倪,雖然南北溫差很大,但總的來說,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階段是處於三九和四九期間。
  • 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未凍死鬼」是啥意思?
    今天是2020年陽曆12月20號,明天就到了今年的冬至節氣。所以今天我們當地很多家庭準備包餃子用的肉餡,傳統上豬肉是主要消費品,也難怪近幾天豬肉價上漲。在過冬至節氣的氛圍中,聽到村裡老人念叨一句俗語:「冬至頭,賣被置牛;冬至腰,凍死貓;冬至尾,凍死鬼」,初聽這話讓人有點不解。
  • 俗語「冬至頭,凍死牛」,21號冬至的天氣,對春節天氣有啥影響?
    -02- 「冬至有雪到年關,冬至有風冷半冬」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說,冬至這天如果有下雪,那麼就意味著今年冬天雨雪比較多,這個下雪的天氣會一直延續到年底。-03- 「冬至頭,凍死牛;冬至中,暖烘烘;冬至尾,不要被」這句農村俗語,意思就是說,冬至處在當月的不同時間段,天氣也會差異很大。
  • 今日重陽,俗語:「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準確嗎?
    其中就有一句俗語叫做:「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說的準確嗎?重陽晴,一冬凌:這句俗語說的是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出現天氣晴朗,萬裡無雲一派青睞的天氣,那麼這個冬天將會比較的冷,寒冷的冬天不但溫度低,而且出現降水的頻率還很大,低溫導致降水凝結成冰,所謂冰凌,路面溼滑,江河湖泊冰封一片,是一個十分寒冷的冬天。
  • 冬至將至,農諺「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今年春節冷不冷?
    冬至作為十分重要的一個節氣,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春節會不會冷呢?儘管立冬節氣代表著冬季的開始,但是在立冬後天氣並不會變得寒冷起來,這是因為在立冬後儘管氣溫會開始下降,但是地表中依然儲存了一部分的熱量尚未完全釋放。
  • 農村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是啥意思?今年冬天會是冷冬嗎?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2個節氣,是冬季的第4個節氣。進入到冬至節氣後,真正的寒冬也已經到來,在農村中關於冬至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冬在頭,天冷在年關」,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冬天會不會冷呢?冬至又叫做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在過去還是十分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之後白晝將開始一天天的增長,陽氣也開始逐漸的上升,在北方地區,冬至的時候是一定要吃餃子的,村裡的老人說冬至不吃餃子,到時候會凍掉耳朵,雖然很多人冬至也沒有吃餃子,耳朵也沒有見被凍掉,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卻依然流傳至今,餃子營養豐富美味可口,而且形狀跟耳朵非常的相似,所以對於吃餃子不凍掉耳朵,對於一些人尤其是小孩子來說,是深信不疑的。
  • 老人說「兩春夾一冬,十個牛圈九個空」是什麼意思
    農諺、俗話、童謠等,有些淺顯易懂,有些則深奧難解,喻意深刻。不管深淺都是勞動人民經驗的總結、智慧的結晶,包含著科學道理。比如說「瑞雪兆豐年」,這句諺語應該每個人都熟知,意思是冬天下大雪預示著來年有一個好的收成。
  • 農諺:「霜降打了霜,來年爛陳倉」啥意思?有道理麼?
    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8個節氣,也是秋天最後一個節氣,是秋與冬的過渡節氣。在每年的陽曆10月23號左右,當太陽黃經到達210°時,就到了霜降節氣。這個時候屬於深秋季節,在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會由於溫度驟降到0℃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在萬物上直接凝結成細微的冰針或者霜花,仿佛一夜間,草地上鋪上了一層銀色的地毯,白茫茫一片。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今年霜降節氣具體到來的時間是陽曆10月23號,農曆9月7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