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段永平那樣「枯燥地賺錢」,難道不無趣嗎?|底片

2020-12-13 新浪財經

來源:投中網

1

身份就是桎梏

如果把段永平劃到中國一流企業家,大概沒人有異議。但如今更為人所知的,是他在投資上的本事。

總有些人天生就有能摸準市場脈絡的本事和運勢,比如段永平,第一次出手就賺到數百倍回報。2002年,段永平「抄底」網易,兩百多萬美元投進去,一年多時間就漲到1億多美元。

但是「抄底」,並非段永平投資理念的底色。尤其得考慮到,一次得手通常是運勢,長期贏下去必須有理念。

段永平是巴菲特價值投資的忠實信徒,用他的話說,「我的邏輯就是巴菲特的邏輯,原則上沒有什麼差異」。若說特別之處,大概有二點:一是只投看得懂的,不懂不投,這一點他強調了多次;第二,絕對的集中。

段之所以投資網易,定是看懂了網易的價值低估。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剛剛美股上市的網易,股價跌到不足1美元,瀕臨退市。當時的丁磊決心進軍網遊,找到懂遊戲也懂營銷的段永平請教。段對丁講了什麼不甚清楚,但他研究了網易的財務報表,也請了律師評估摘牌風險,第二年,段永平以0.8美元的價格買進,一度成為網易第二大股東。「做足功課後,我基本上把我能動用的錢全部用了,去買網易的股票」。

這投資出手的魄力,跟當年砸錢打廣告差不多。咱們《底片》的讀者肯定更眼熟,這不就是「超配」麼?風險投資人裡,我們研究過劉芹的「超配」,但那是職業投資人,基金框架下的超配。段永平做為個人投資者,沒有基金組織結構的束縛,沒有LP審視的眼光,沒有企業運營組織的壓力,沒有基金存續期的限制,他打的是更加極致的超配。

所以,段永平有一點優勢,是職業投資人永遠所不能及的,就是自由:投資周期的自由,出手次數的自由,不出手的自由。

網傳的段永平持倉,數量「驚人的少」。除了網易,還有蘋果、茅臺、UHAL、萬科、創維、騰訊等。段永平曾經表示,「從頭到尾真正投資過的公司最多五六家,賣掉了一些,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絕對的集中。」

只投看得懂的,還以「超配」的形式投資,這不是系統地贏,而是絕招制勝。絕招贏人的概率更高,上限更高,但出手不會太多,所以不會頻繁現身,但每當你看見他的時候,就是他賺走大錢的時候。

拼多多也是一樣。通常來說,基金投資要有節奏,出手方法要固定有序,那麼,套上了框架的職業投資人,在能力發揮上勢必有制約。但段永平的投資是自由的,隨機的,比如拼多多,只因為「信任黃崢」,把早期投資的「投人」精髓玩了個極致。當段永平以超越投資人身份的自由人投了拼多多這個case,那就是降維打擊。

極致的自由,才是段永平的投資絕招。

之後總有人冠名「段菲特」來捧他,還問他要不要做一個自己的伯克希爾,他也沒接招。「其實我也管一些別人的錢,但我不希望把這個作為一個職業,職業意味著很多責任……這幾年的回報成長,總體來講也不會比巴菲特做得差,但也不意味著可一直做得到」。

這句話簡直是段永平投資理念的核心了。不肯用職業定義投資,就是要擺脫職業帶來的束縛,只要絕招出手,就敢說」不輸巴菲特「這種話,但如果以投資做職業,就意味著要」一直做得到」絕招的成績。對段永平來說,既無意願,也沒必要。

於是,段永平後來「不管新的錢了」。

這背後都是人生觀在起作用:段永平絕對是個對身份沒有訴求、慾念的人。

而身份就是桎梏!

2

Anti-social social Club

段永平說,他是個anti-social的人。

「我是anti-social的,社交很累,很費時間。泛泛的社交裡朋友太少,看起來認識很多人,其實很難深入了解。有時間我更喜歡去打打球。」

說實話,這話挺「凡爾賽」的,這種級別的企業家,時間本來就很值錢,「廣義上的social」就是時間最廉價的去處。與其說他有「anti-social」的底氣,倒不如說,他選擇anti-social的狀態。

2001年,40歲的段永平宣稱退居二線,定居美國。流傳的說法是:一年回國兩三次,加起來不超一個月,就和門徒們聊聊天、打打球。

但段是anti-social,並不是避世,事實上,他反而把「段永平show up」拿捏得非常巧妙。

比如令他暴得大名的那次巴菲特午餐:2006年,段永平以62萬美元價格拍下,帶上黃崢吃了這頓飯。事後有人問段,花這麼多錢和巴菲特吃個飯值不值,段表示非常值。「其實我並沒有把這頓午餐當成生意,就是想給他老人家捧個場,告訴世人,他的東西確實有價值」。

凡爾賽內個味是不是更重了?巴菲特午餐是個多大的流量入口,段永平心裡怎麼可能沒有數?出那麼高的價格競拍,拍下來就是要給人關注、給人看戲的。

所以他不是接受不了媒體和曝光,而是不需要,需要的時候也不避諱。巴菲特午餐越轟動,價格越貴,他偏就越要用輕描淡寫的理由——不求指點,道謝而已,「Just for fun」。話裡的分寸很細緻,翻譯一下:競拍午餐是表達尊敬,不是崇敬。

除了和巴菲特吃飯,與段永平有明確較多交集的人,只有丁磊和「四大門徒」(OPPO陳永明,vivo沈煒,步步高教育金志江,拼多多黃崢)了,即便親近的門徒,段永平的態度也略顯「疏離」。

比如,四大門徒名氣最大的黃崢,曾經公開蓋章段永平「人生導師」的地位。但網友提到黃崢是段永平「弟子」時,段卻試圖撇清「師徒關係」,「黃崢和我確實是很熟的朋友,以前他在Google上班時也確實經常在一起聊天,但總覺得弟子的說法不合適」。

還有一段「隔空對話」同樣值得玩味。有網友向段永平發問:vivo為什麼做電視?段回答:我也看不懂。事後,vivo掌門、四大門徒的沈煒在採訪中表示,「他的意見很重要,但已經好幾年不參與公司經營,看不懂也正常」。

師徒互動的畫風十分清奇,總給人一種不太熟的感覺。這種表面「疏離」的關係養成,是段永平「anti-social」人傳人的結果。

看看四大門徒,常年整齊劃一保持低調不世出的姿態。黃崢,拼多多上市了也不去現場敲鐘,年滿40立馬卸任CEO,生怕被人叫首富,幾乎復刻了段永平的路子;OPPO掌門陳明永,步步高現任掌門金志江,很多人恐怕都說不出名字;vivo掌門人沈煒,百度詞條上連畢業院校和出生年月都查不到……

換句話說,段永平的四大門徒,都不是善於活在媒體裡的企業家。他們鮮少接受媒體採訪,畫風大都「樸實無華」,找不出一兩個像樣的「金句」。有網友精準概括:有馬雲的能力,沒有馬雲的口才。

說回段永平。段永平嘴上說著「anti-social」,實際是在用這個概念構建自己的social club,比如他在雪球上活躍得超出你我想像。

幾年前,段永平從網易博客轉戰雪球,自詡「大道無形我有型」,粉絲已超三十萬。離開網易之前,段曾發出通知,讓老粉留下ID,他會關注。目前,「大道無形我有型」關注200來個人,其中恐怕不乏粉絲乃至散戶。

更有意思的是,段永平開通了付費提問,只要199.99元,就可以向段永平發問。段的「接地氣」程度也不尋常,互動話題廣泛,更新也十分頻繁,上至價值投資、企業經營,下至婚戀育兒、運動養生,段永平幾乎「日更」的節奏,每天回答網友問題十數個。

段永平不是「anti-social」嗎,為什麼在雪球這麼活躍?

段永平這麼有錢,為什麼為了區區199.99元的紅包回答奇奇怪怪的問題?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段永平是個沒有「思維潔癖」的人,他享受這個以自己為中心的社交小圈子,聊得開,也不覺得掉價,願意與各式網友長期互動,雖然不差錢,也不排斥體驗一下「知識付費」。

更重要的是,真正聰明的人,是沒有必要從別人那裡拿洞察的。沒說出來的潛臺詞大概是:我交朋友從來不在乎聰不聰明,反正都沒有我聰明。

段永平移居美國之後,開始做二級市場投資。與一級投資不一樣,二級投資主要依靠案頭研究解決問題,常規的social相對沒那麼重要。某種程度上,雪球上獲得的信息交流,就是段永平anti-social的基礎。這樣的信息交換,本身具有價值,也不需要通過人的階層做篩選,而不同層次的人,也能帶來不同層次的信息。

3

被王興學去的絕招?

絕頂聰明的段永平大概也沒想到,二十年前他賴以發家的絕招,除了傳給四大門徒,大概還被王興學去了。

這話可以從三十年前說起。段永平的事業是從接盤「爛攤子」起步的。1989年,剛剛工作的段永平出任日華電子廠廠長——背著200萬虧損的爛攤子。

27歲的段永平洞察到了商機——日本任天堂FC遊戲機風靡全球,但價格昂貴,國內沒有渠道,也沒有同類產品。於是,段永平帶著公司做出了山寨紅白機——小霸王遊戲機,藉此扭虧為盈,次年產值猛增到1億。之後拉著成龍拍出「望子成龍小霸王」廣告。

1995年,小霸王產值超過10億。段永平辭職,創辦步步高。

這一次,段永平轉向VCD行業。當時這行競爭激烈,已經有200多家品牌,妥妥的「紅海」。段永平再次採用巨星+金句的套路,找來李連杰,花光帳上8000多萬塊錢,買下《天氣預報》的五秒廣告,殺出血路。

段永平的絕招是什麼?

肯定有人說「營銷天才、洗腦廣告、佔領認知」;肯定也有人會說,段永平「敢為天下後」,一次次殺入紅海,憑本事後中爭先;想必還也有人說,段永平懂得「利他」,對員工分錢大方,對合作夥伴誠信。

話都沒錯,但都太顯性。

段永平不追求創新,不當先驅,總在某個市場或者商業模式成熟的時候,穩穩噹噹地把錢賺到。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這也是王興和美團的成功之道啊!美團在團購、外賣、本地生活乃至出行酒旅,每一個商業模式都是後發制人,但偏偏就能在恰當的時間點進場,還能做得比別人好。

四大門徒也一樣。1999年,步步高按照業務分拆為三家獨立公司,黃一禾負責學習教育電子業務(後由金志江接任),陳明永負責視聽電子業務,沈煒負責通訊科技業務。之後,金志江鎮守步步高,還做出了小天才電話手錶,陳明永、沈煒分別創辦了「藍綠大廠」OPPO、vivo手機,「第四代」門徒黃崢創辦了電商巨頭拼多多。

他們的公司和產品,都帶著肉眼可見的「段永平色」。

但是有一點非常,非常,非常奇怪。這麼一群有錢、有本事,能力達到top級的人,為什麼要一直重複同一種商業模式?正常來說,一個人做完一家不錯的企業,不都會去尋求更高層次的商業成績和更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嗎?李斌做完易車網又搞蔚來汽車,李想等汽車之家上市完了又搞一個理想汽車,人不就是應該這樣追求更高難度、更高層次的人生目標嗎?

而段永平和四大門徒,在產品可行、營銷可實現的基礎上,他們做了一家又一家,錢賺了一遍又一遍,如此枯燥的方式,反覆地做,難道不無趣嗎?

答案恰恰就是其他人無法成為「段永平」的原因。

如果你對他多少有所了解,就一定聽過「本分」二字,那是段口中的成功秘訣,後來你肯定也在黃崢乃至高榕的張震嘴裡聽到過對不對?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你去看看四大門徒的採訪,他們也都複讀機似的道出」本分」二字,甚至把「本分」寫進了企業文化。

這個「本分」,到底是個啥?

2007年,段永平上了一檔欄目《波士堂》。欄目最後,現場嘉賓向段永平發起提問,那陣仗簡直一場「群毆」,刀刀見肉。總結起來大概是,你段永平能力這麼強,又在美國賺了大錢,但一沒把步步高做上市,二也不砸錢加大技術投入,把步步高做成「中國的蘋果」,沒有企業家該有的前瞻性,實在「替段總可惜」。

段永平的一番回答,口才不算出彩,但境界「高下立判」。總結一下:敲鐘上市,這種點有「好大喜功」色彩的東西,不是我的目標,步步高已經比很多上市企業做得好,也不缺上市融資那點小錢,哥「有的是」。至於那些激動人心的事情,看上去很美,但我們「能力就這麼一點」,要知道自己是誰,要面對現實。最後,small is beautiful(小而美)沒什麼不好,生存下來,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還敢說段永平沒有前瞻性嗎?太有前瞻性了,只不過他的前瞻性,並不是層次高,而是活得久。

相關焦點

  • 像段永平那樣「枯燥地賺錢」,難道不無趣嗎?
    段永平和他的四大門徒,在產品可行、營銷可實現的基礎上,大公司做了一家又一家,錢賺了一遍又一遍,如此「枯燥」地賺錢,難道不無趣嗎?咱們《底片》的讀者肯定更眼熟,這不就是「超配」麼?風險投資人裡,我們研究過劉芹的「超配」,但那是職業投資人,基金框架下的超配。段永平做為個人投資者,沒有基金組織結構的束縛,沒有LP審視的眼光,沒有企業運營組織的壓力,沒有基金存續期的限制,他打的是更加極致的超配。所以,段永平有一點優勢,是職業投資人永遠所不能及的,就是自由:投資周期的自由,出手次數的自由,不出手的自由。
  • 段永平的「金手指」:國內網際網路的「幕後玩家」,從抄底網易開始
    而當時的丁磊找遍國內的人,都被搖手拒絕,無奈,丁磊找到了段永平,這個頂尖的營銷高手,不僅在遊戲領域世界厲害,關鍵是還知道如何營銷。見到段永平的丁磊,直接開口就說:我想賣掉網易,你要不要,我想從頭開公司再來。此時的段永平一臉平靜,然後對丁磊說:遊戲在未來絕對是最賺錢的生意,相信我,你堅持下去,然後再將你的《夢幻西遊》趕緊上線。
  • 中國投資最「厲害」的人段永平:捷徑是迷路的最快的辦法
    老巴(說)的東西,邏輯上很順,聽起來像音樂一樣享受。   9. 現在手機(企業)有兩種模式,一是小米這種先圈用戶,再通過其他方式變現;二是蘋果這樣,靠產品本身賺錢。哪種好?   段永平:首先,圈客戶的角度,蘋果比小米厲害;其次,長遠來看,沒有什麼企業是靠便宜賺錢的。性價比,都是給自己找藉口。
  • 第一個拍巴菲特午餐的華人段永平:吃飯花62萬美元,現在變更有錢
    1988年,段永平在廣東省中山市怡華集團下屬的一間小廠做廠長,當時這個廠每年虧損200萬,為了賺錢,他推出了大名鼎鼎的小霸王遊戲機。為了推廣,段永平還請了成龍來代言小霸王學習機。三年後小霸王產值變成了1億,純利潤超過800萬,到了1995年,產值更是達到了8個億。
  • 拍婚紗照竟然要花錢買底片!你聽過這樣的事嗎?
    難道消費者在一開始,就知道底片是要花錢購買的?看完下面的內容,也許你會對他們的陷阱有所了解。1、低價誘客,讓你做衝動型消費者什麼是衝動型消費者?舉一個小小的例子你就會明白。臨花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姐妹爆料:說在她還沒下單前,銷售人員態度熱情得不得了,簡直是把她當老佛爺供著,每次她去店又是端茶又是倒水,還承諾會額外送她許多優惠福利,像底片全送、相框相冊升級之類的,都可以免費給她。這個姐妹一時間就昏了頭,很快交了1000元定金。
  • 萬萬沒想到,最封閉的不是蘋果,而是段永平的小天才電話手錶?
    就是說手機可能要被打落凡間,就像十年前,個人電腦被智慧型手機打入凡塵那樣。那麼什麼會取代智慧型手機的地位呢?Iot小設備,尤其是在華為NB-iot技術的支持下,小設備、物聯網、網際網路整合在一起。這種趨勢,在幾年前就很明顯了,比如各種智能手錶、手環,而且能夠支持網絡通信。
  • 讀《段永平傳》,我發現做好「兩個字」,就能讓人「出人頭地」!
    《段永平傳》,好久沒讀過這麼「過癮」的傳記書了,我翻來覆去地讀,發現原來做好「兩個字」,就能讓人「出人頭地」!人生通往成功的方法有很多,每個成功的人都可能總結出自己的成功方法,而這些方法到底管不管用呢?
  • 神話內外段永平:人不在江湖,江湖卻流傳著他的傳說
    在當前各大電商平臺,小霸王終於不再將自己和一個鍵盤拼接在一起,「偽裝」成學習機的樣子,而是大方地在商品介紹裡寫上了「經典電視遊戲機」。作為配套售賣的,還有「114合一」「500合一」等各種卡帶。其中一款內置121種遊戲的機型,目前在拼多多售價63.14元。就海克財經觀察,這些產品的賣點基本都是懷舊。
  • 芒格這些話,讓段永平連嘆了三遍「堅持不做不對的事」
    以上,是段永平2012年轉發的芒格語錄,這份語錄由段永平的朋友收集,轉發給段永平,段永平加上了自己的點評。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事業搭檔和摯友,在巴菲特的兒子看來,他的老爸是世界第二聰明的人,而第一聰明的人就是芒格。步步高董事長段永平被認為是中國最早、最著名的價值投資者。2006年,段永平用62萬美元拍下「巴菲特午餐」,成為第一個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中國人。
  • 一次對底片掃描的竭像測試
    證明竭像的策略如下:先用iXG採集一張120底片滿幅的影像「圖1」,裁剪邊框後大約為8000萬像素。用最大的微距比例,採集同一張120底片的部分細節,獲得「圖2」。縮圖後可以看到比例,如下圖:並且我們做了4x5畫幅的底片掃描測試之後進一步證實了這個想法,後面會說到。第二個測試是一張情況比較極端的底片,在大光比並且昏暗的室內,手持欠曝拍攝。(這種事兒我沒少幹...)這種底片的問題是,幾乎用任何掃描設備都不可避免的在暗部出現大量彩噪,即使是X5。而如果是用彩色暗房走傳統的放大工藝,那麼則只有膠片的自然顆粒。
  • 「中國最神秘富豪」段永平:40歲身家百億選擇退休
    這種「本分」不僅限於廠子裡的「自己人」,同樣適用於和他做生意的合作夥伴,在合作中,段永平從不拖欠代理商的款項,從不故意壓價,有時候甚至還會主動加價。像他這樣的商人在拖欠成風的生意圈裡是個異類。有一次一個代理商打電話和客戶催帳,被段永平聽到,問道:「這個客戶和你合作了多長時間了?」
  • 拍照拒給底片,這合法嗎?
    拍照拒給底片,這合法嗎?,李女士可在全部底片中選擇28張進行精修,並製作成冊。後,李女士向影樓索要全部底片,影樓以李女士未交28張精修照片以外照片的修片費為由予以拒絕,該影樓的做法符合法律規定嗎?
  • 隱形富豪段永平,常常提起的兩個字,看似簡單,卻是成功的關鍵
    當所有手續都辦好,就等段永平籤字的時候,段永平猶豫了,他說:「這件事情我們是不是做得不本分?對方也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不應該承擔這個損失。」最終,雙方按照原合同執行,把全額250萬美元支付給施瓦辛格。在段永平傳奇的一生中,始終恪守著一個質樸的道理——本分。
  • 段永平拍下巴菲特午餐,特意帶了一個80後取經,如今坐擁千億財富
    黃崢為何會和「小霸王」段永平扯上聯繫他們是怎麼認識的呢?首先他們需要一個認識的契機。優秀的段永平人到中年就淡出江湖,去美國提前過上了讓人羨慕的退休生活。所以這個時候段永明在美國。而2002年,黃崢自浙大畢業後來到威斯康星大學攻讀計算機碩士。巧了也在美國,這算不算天時呢?當然美國也挺大的光是都在美國還不一定能夠碰到面。
  • 培養皿裡的細菌變成了「彩色底片」!
    不過,上面這些培養皿彩圖和之前的作品有著本質的不同:它們不是畫出來的,而是細菌在「感光」之後呈現的圖像,就像是膠片那樣。這是麻省理工Voigt實驗室向世人展示的科研新成果。在這些培養皿上生長的大腸桿菌具有特別的「感光顯色」技能:它們能分別對紅、綠、藍三種光做出反應,並在「感光」後產生對應顏色的色素物質,當這些色素物質累積足夠多之後,我們就看到了上面的這些彩色圖像。
  • 影樓拍完照片不給底片,合法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這樣規定!
    其中就包括你去影樓拍完照片後不給你底片,那麼,這樣的規定是否合法呢?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裡有一則案例。王某和劉某是一對男女朋友,雙方見過父母之後,決定於某日完婚,這天,他們決定在婚前先去婚紗攝影店拍婚紗照。
  • 段永平:他花400萬和巴菲特共進午餐,卻意外成就了另一個人
    後來,外界曾傳言,黃錚是段永平的關門弟子,黃錚也在多個場合提到段永平就會說:「段師傅說」。但段永平對此否認,只說、在谷歌的時候是經常聊天的同事朋友,說「弟子」不合適。尤其,黃錚成功後,他過往的經歷都被放大、被炫耀讚揚,段永平於黃錚變成了「伯樂」「良師」,好像因為黃錚,段永平才成為了大佬一樣。
  • 影樓照相不給底片 消協:誰的底片誰做主!(圖)
    在影樓拍攝婚紗照、藝術照,兒童影樓往往會多拍一些好讓消費者有挑選餘地,可是,消費者如果想要挑剩的底片,就要另行高價購買,這已成為該行業的潛規則。那麼,消費者挑剩的照相底片所有權該歸誰?  賀先生認為:這些多餘的底片是影樓為孩子拍照服務過程中產生的,影樓並未付出額外的勞動。底片都是我兒子的,憑什麼不給我?  影樓:  合約以外的底片得花錢買  影樓經理對此理直氣壯,咱們全煙臺市的攝影影樓,都不免費贈送多餘底片,不是他家的單獨規定。
  • 這些難道不是生活中的美與幸福嗎?
    有人讚美生活,有人覺得生活枯燥,也有人說生活是那樣平淡而無味,其實生活對於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然而為什麼又會有這幾種截然不同的想法呢?我認為,讚美生活的人,是因為他們對生活有著美好的追求,對生活充滿信心,能真正體現自身的價值和真正懂得生活的美;那些覺得生活枯燥的人,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創造美的生活,不會發現生活中的美;而說生活平淡無味的人,是因為他們根本無視生活中的美、無視生活賦予他們的幸福。
  • 影樓底片到底歸誰?仍困擾消費者
    挑選結束後,呂女士要求帶走所選擇入庫的照片底片卻遭拒。工作人員告訴她,按照所購買套餐內容,她只能選走50張底片,其餘的只能以光碟的形式帶走。    呂女士對此十分不滿,雙方隨後發生爭執。此時工作人員拿出與呂女士籤訂的訂單協議,協議中有一條註明「公司拍攝多張照片可供您有償加挑,在套餐之外的底片每張40元。 」但呂女士認為該條款存在霸王條款的嫌疑,雙方協調多次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