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觀|臺灣地區的早期反應與中期措施,當前局勢可控

2020-12-22 澎湃新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擴散,各個國家與地區紛紛採取不同防控手段,這直接呈現為病毒在不同國家與地區擴散程度上的巨大差異。

早期動作

從2020年1月2日起,臺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每日發布相關通報,持續監控防範新冠肺炎疫情,並於1月7日將「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升至第一級。此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化,臺灣當局對此疫情警戒不斷升級。1月20日,「疾病管制署」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簡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臺灣地區發現確診病例後,當局對物資及出入境管控做出調整。1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稱「臺防疫等級已升至二級」。當晚,臺灣「財政部」聯合「關務署」發布緊急公告,稱將在一個月內限制口罩的出口。1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針對疫情的迅速擴散發布了管制條例。緊接著,2月2日,教育部門正式宣布全臺高中以下學校開學日延後到25日。臺灣地區成為全世界最先採取疫情管控措施的地區之一。

中期措施

臺灣地區入境政策的收縮,在疫情早期有效控制了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幅。此後,臺灣地區不斷提高疫情暴發地區的疫情旅遊警示等級。隨後引入最新科學技術為防疫工作服務,建立「入境檢疫系統」使旅客能夠線上填寫健康聲明書等材料,簡化入境通關程序並提高防控效率。同時,將相關材料整合至「防疫追蹤系統」與「電子圍籬系統」,通過居家檢疫者的手機定位與智能警告信息實現防疫在線管控。

在臺灣地區,除推遲兩周高中以下學校的開學時間外,目前所有行業與學校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序運行中。人群聚集會給疫情防控帶來重大挑戰。那麼,臺灣地區是如何做到在疫情期間保持正常工作與教學的呢?

首先,公眾積極採取個人防護措施,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同時採取措施保障醫療防護物資的供應。2月6日起實施口罩購買實名制,學校開學後進一步提升兒童口罩的供給。

其次,在圖書館、餐廳以及社區等封閉空間的出入口設置防疫站,給每一個通過的人消毒並測量體溫。對於學校這類特殊的場合,臺灣教育部門制定了應急計劃。2月20日,教育部門公布停課標準,高中以下班級中一名師生確診即全班停課,14日內同校兩名師生確診則全校停課,鄉鎮(市區)內有1/3學校停課則該鄉鎮(市區)停課。高校則是一名師生確診則其所修/授課程停課,兩名以上師生確診則該校停課。

最後,在健身房等不便佩戴口罩活動的空間採取限制人流量的方式,以儘量避免人群在無防護措施的情況下聚集。

自疫情以來,「疾病管制署」通過其官方網站每日多次更新疫情通報以及相關措施,不斷提醒公眾加強防護,要求涉及密切接觸的公眾進行自主健康觀察14天。為加強防控,臺灣教育部門於3月16日宣布,次日起高中以下師生本學期禁止出境。此外,為鼓勵公眾積極接受防疫管理,對於3月17日起前往旅遊疫情第三級警告地區後返回接受隔離或檢疫的民眾,取消其領取防疫補償資格,並要求加收必要費用。

當前局勢

2020年2月15日至3月8日,臺灣地區新增的21例中有18例本土病例,佔總增長的86%,此後本土新增病例增幅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可見以上措施有效防止了境外輸入病例的大規模本土化。然而,以上有限的防疫措施,未能完全控制住疫情的蔓延。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每日新增病例中,仍存在因群聚引發的本土病例,這意味著人群中仍存在病毒暴髮式蔓延的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發迫使多個國家與地區做出了「封鎖」的決策。臺灣地區於3月18日宣布自次日零時起,限制非本籍人士入境並要求所有入境者必須居家隔離14天。自3月18日起,「疾病管制署」已經針對新冠肺炎將全球列為旅遊疫情第三級警告,建議民眾避免一切非必要出境旅遊。

數據來源:筆者根據臺灣地區「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的數據繪製而成。

臺灣地區確診病例數量的激增出現在歐洲疫情暴發後,3月8日以來累計確診病例已增加近4倍。目前,臺灣地區仍同時面臨著雙面防疫壓力,一方面本土病例尚未得到完全控制,另一方面境外輸入病例仍在持續增加。

近期境外輸入病例數量的激增,在臺灣地區造成了小範圍的恐慌,市民擔憂生活必需品的供給會出現短缺,部分地區出現了市民搶空超市,爭相囤積生活物資的現象。對此,臺灣地區各大賣場採取限購政策,家樂福與大潤發等賣場限定每人限購一條廁紙。「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還呼籲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強調物資充足並倡導公眾節約使用。

簡短結語

總體而言,我國臺灣地區的防疫措施與大陸這邊的防疫措施存在一定的差異。

例如,臺灣地區將人群分為A、B、C、D四類。其中,A類人群有武漢接觸史,B類人群是A類人群的非密切接觸者,C類人群是A類人群的密切接觸者,D類人群則是居家隔離者。

大陸這邊的防控手段主要是追蹤A類人群並隔離C類人群,進而使全國人民在一個傳播周期內做D類人群,從而在阻斷傳播途徑的前提下將感染者找出來並進行隔離治療。我國大陸的這一方案取得了重大成功,並為有序復產提供了較安全的環境。然而,境外輸入病例的增加,無疑要求我國大陸需要將防疫焦點轉移至海關,目前已採取集中處理國際、港澳臺航班以及入境後集中隔離等積極措施。

與之不同的是,臺灣地區則將防疫聚焦於預防境外輸入病例本土化。通過對本地區進行旅遊疫情警示等級劃分,以評估入境者攜帶病毒的可能性。同時,將以上人群劃分中的A類人群替換為有疫區接觸史的人,D類人群替換為正常生活的公眾。臺灣地區的實際操作是從入境時對A類人群實施隔離檢疫,以儘量避免B類人群和C類人群的產生,同時在防控的前提下保障D類人群的正常工作與正常生活。該方案有效保障了臺灣地區生產與教育的開展,但僅靠追蹤確診病例實施防控仍顯被動,這體現為群聚導致的本土案例持續增長。為此,徹底消除病毒,臺灣地區仍需要更強有力的防疫措施。

(作者俞祖成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管理系執行主任、副教授,王敏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國際公共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英國軍方發出警告,全球地區混亂局勢加劇,或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據外媒報導,近日英國國防參謀長尼克卡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全球疫情或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尼克卡特的言論瞬間引起軒然大波,有軍事專家對此表示,結合當前全球局勢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可能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 剖析:當前原油市場為何對中東局勢愈發「不感冒」?
    來源:環球外匯網原標題:深度剖析——當前原油市場為何對中東局勢愈發「不感冒」?一場戲劇性的美國無人機襲擊殺死了伊朗最重要的將軍,伊朗政府發誓要報復,石油價格短線飆升了近5%,因為交易員們急於規避中東戰爭的風險。然而緊隨其後,大拋售登場!
  • 臺灣地區可能成為全球科技戰的下一個引爆點
    來源:SherissePham,CNNBusiness編輯:嗷嗷豬在競爭對手英特爾(Intel)被絆倒後,世界在最先進的半導體產品方面正變得越來越依賴一家臺灣公司。但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迅速升級之際,臺積電正試圖通過讓中國和美國滿意的方式來走鋼絲。
  • 「可防可控」英語怎麼說?BBC 只用了一個詞!
    疫情剛剛爆發時,某疾控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隨著各項防控措施的實施與落實,疫情是可防可控的。」這位官員本想輕描淡寫地哄一下上級,再騙一下百姓,以保住自己的官帽子,沒想到被事實打臉。這句「可防可控」也被釘在了恥辱柱上。今天就聊聊「可防可控」的英文怎麼說。
  • 美國官方認證,臺灣拿下全球第一,這究竟是福還是禍?
    在臺灣經濟下行嚴重,財政狀況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將大量的經費用在給美國上交「保護費」上。所謂的「美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的處長酈英傑說,臺灣地區在2020年已經躍升成了全球最大的美國武器採購商,光2020年度就花費了118億美元購置美國武器。美國官方認證,臺灣地區拿下了世界第一,不過這究竟是福還是禍呢?
  • RCEP起航,國民黨痛批蔡當局讓臺灣地區變「經濟邊緣人」
    這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RCEP籤訂在臺灣島內引發了輿論強烈關注。據島內媒體中時新聞網11月16日凌晨消息:目前在野的中國國民黨15日批評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只想抓著美國,不管亞太,讓臺灣地區變成「經濟邊緣人」,呼籲蔡英文緊急召開跨高層會議,針對RCEP進行全方位評估,提出具體因應之道。
  • 在臺海局勢緊張時刻,山東艦經臺灣海峽赴南海訓練,解放軍釋放明確...
    文/南風 據報導,在臺海局勢緊張的時刻,山東艦經過臺灣海峽,赴南海海域開展訓練。對此解放軍表示這是正常的安排,之後還會根據作戰要求繼續組織類似訓練。
  • 外交部:斷航等過度反應措施無助於防控疫情
    問:據報導,臺灣地區官員賴清德在美國期間赴白宮與美國家安全委員會官員進行了約70分鐘的會見。中方是否認為這是臺美政治安全關係熱絡的信號?這會產生什麼影響? 答:中方堅決反對美臺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這一立場是一貫、明確的。中方已就美方允許賴清德赴美活動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
  • 南海局勢丨美國再向臺灣索要「保護費」,蔡英文做好準備了嗎?
    編輯:堅果審稿:悠悠近日,南海局勢並不太平,海面上出現了許多不該出現的身影。美國國防部生怕其他國家不知道他們的「雄心壯志」,竟發文指責中國軍隊在西沙群島附近進行軍事演習,認為中國的行動將會導致南海局勢動蕩。對於美國如此蠻不講理的發言,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某些域外國家經常不遠萬裡跑到南海來搞大規模軍事活動,耀武揚威,才是影響南海局勢穩定的根本原因。
  • 智庫預測2021年十大風險,「中美在臺灣地區交鋒」入列--上觀
    美國華府主流智庫之一的「大西洋理事會」曾經「訪臺」,該機構12月做出「2021年的十大風險」預測,其中一個是「中美在臺灣地區交鋒」。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貝爾美東時間16日再次提到,美國必須鼓勵臺海和平對話,這符合各方戰略利益,美國維持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的信譽與承諾十分重要。
  • 美國可能承認臺灣地區「獨立」?綠媒自嗨而已
    於是乎,這些美政客便開始打起了「臺灣牌」,不斷在臺灣問題上做手腳,支持民進黨等「臺獨」勢力,意圖在中國大陸的底線上作秀。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底線,不容他國染指。但日前,臺灣綠媒大肆聲稱美國前官員表示「美國可能承認『獨立』的臺灣」。為「臺獨」撐腰?
  • 中國限制日韓入境人員是否反應過度?外交部:措施適度,應該能理解
    有記者提問,近期日韓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據了解,中國一些地區對從日韓入境的人員採取了一些限制措施,有觀點認為中方反應過度,韓國外長康京和也對此表達了關切,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趙立堅表示,當前中日韓三國都處在全力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中方對韓國、日本國內疫情感同身受,對韓國和日本人民表示誠摯慰問。
  • 「臺灣地區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導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觸碰了中國的底線,居然對外聲稱「臺灣地區從來都不是中國的一部分」,簡直是胡說八道。 蓬佩奧的此番言論到底有沒有依據?
  • 馬英九蔡英文對峙,臺灣地區內部矛盾凸顯
    編輯:淺陌審核:樂一近日馬英九抨擊蔡英文一事在臺灣地區引起了激烈的討論。馬英九在對蔡英文進行批評時,句句扎心。心虛的民進黨為了不影響苦心經營的大局勢,便開始了對馬英九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攻擊。馬英九言論激怒「綠黨」,「綠黨」瘋狂回擊隨著民進黨對華態度愈發的激進,「以武拒統」的氣焰愈加囂張,蔡英文更是在公眾媒體說出「希望在臺灣受到第一波攻擊時可以受到國際社會援助」的言論。
  • ...行動落實好雙方達成的各項共識,共同推動邊境地區局勢進一步緩...
    外交部回應】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目前,中印兩國邊防部隊根據軍長級會談達成的共識,在中印邊界西段加勒萬河谷等地區已經採取有效措施脫離一線接觸。中印邊境局勢總體穩定,趨向緩和。雙方將繼續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對話溝通,包括舉行新一輪軍長級會談和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會議。
  • 日本放寬4國入境沒臺灣地區,網友諷刺:被「母國」拋棄?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本讀賣新聞報導,隨著新冠病毒感染在有些國家和地區較為減緩,以及商務往來的需要,日本政府正在考慮首先在新冠疫情趨緩的四個國家和地區,放寬人員進出的限制,分別是泰國、越南、澳洲和紐西蘭,臺灣地區未列入。
  • 臺灣地區疫情期間對申請進口特殊化妝品採取靈活措施
    2020年5月8日,臺灣地區「衛福部」依據FDA器字第1099901464號函,在疫情期間對申請進口特殊化妝品查驗登記、變更採取靈活措施。措施主要內容如下:(1)進口特殊化妝品查驗登記,進口商於領證通知書函所定3個月期限內附相關正本文件,以領取許可證,未在領證期限內附正本,註銷該許可證
  • ...第三季度穩居亞洲四小龍第1名 全球供應鏈重組將實施「臺灣製造...
    (香港)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今天(11月30日)就後新冠疫情時代發表講話,她指出臺灣在應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變局中將再次擦亮「臺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招牌,更要結合各領域的創新能力達到「臺灣製造」再升級,為臺灣尋求更廣大的市場與國際合作機會。
  • 全球抗疫「模範生」的臺灣地區,蔡英文敢做普篩不
    民進黨當局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所吹噓的「抗疫神話」也被事實打臉,可是民進黨當局仍舊一意孤行,臺灣地區標榜自己為全球抗疫「模範生」。這讓網友調侃,不如做做普篩。民進黨當局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對臺灣地區疫情進行了「美化」,隨著多起臺灣境外輸出病例,已經原形畢露,民進黨當局已經讓臺灣民眾感到十分失望。
  • 臺灣陸委會聽後反應亮了!
    臺灣陸委會聽後反應亮了!  最近,在臺灣島內,有關兩岸發生軍事衝突話題持續受到熱議。有民意代表甚至提出恢復徵兵或「小區皆兵」等「餿主意」。  會上,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的「準戰爭說」引發輿論普遍關注。趙建民指出,當前兩岸關係是40年來最嚴峻的時刻,兩岸關係已進入「準戰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