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終並沒有守住。
1938年10月,武漢、廣州相繼淪陷,抗戰進入了相持階段,主戰場也從沿海逐步轉移到華中地區的縱深腹地。
湖南位於武漢和廣州之間,是日軍進攻西南大後方的必經之路,,因此成為了中日雙方都志在必得的戰略要地。
為了爭奪湖南,雙方單單圍繞著長沙的爭奪就先後有過四次大會戰。
1938年11月,日均挾攻佔武漢之勢,繼續南下,攻佔嶽陽,兵峰直指新牆河,直接威脅長沙。
當時國民黨當局實行焦土抗戰的戰略,長沙準備舉火焚城。
然而,11月12日晚,負責焚城的總指揮長沙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接到的日軍已過新河的信息實為錯誤信息,實際上日軍剛到新牆河,加上與警備司令部聯繫不上,以為司令部撤離,於是就貿然下令放火。
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三天三夜,燒死的群眾不計其數,受災房屋佔90%,這場大火和花園口決堤、重慶大隧道防空洞慘案並稱為抗日三大慘案,實在令人痛心。
也是在這場大火之中,長沙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日軍投入了6個師團約10萬兵力,他們的對手是第九戰區部隊共計6個集團軍約30萬人。
然而,此前無往而不利的日軍卻折戟長沙城下,一般認為日軍在此戰中傷亡不會低於2萬。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之所以能取得勝利,主要是日軍在戰略戰術上出現了失誤。
10萬部隊想要縱橫400公裡的廣大區域圍殲30萬中國軍隊,且還兵分三路,實在是過於自信了。
因此,也就造成了兵力不足的窘境,進攻難以迅速擊破國軍的抵抗,那些新佔領的關鍵要點區域,毛豆沒有足夠兵力守備,從而給國軍創造了襲擊其側後的機會,最終導致其攻擊部隊無法集中全力展開進攻。
第一次長沙保衛戰勝利周,湖南戰場沉寂了近兩年的時間。
到了1941年,日美關係惡化,日軍想要發動太平洋戰爭,急於從中國戰場抽調足夠的兵力,於是打算給我們一個沉重的打擊。
到了1941年9月,日軍投入約4個多師團近10萬人開始再次進攻長沙,此時這一區域的國軍總兵力依然達到了30萬左右。
這一次進攻,日軍佔據了先機。
首先國軍計劃在內汨羅江南岸組織決戰,但這一地區距離新牆河一線太近,而距離後續部隊駐地太遠,因此作戰計劃不能實現,反而給日軍搶佔了陣地,將陸續趕來的國軍逐個擊破。
其次日軍破譯了國軍密碼,掌握了各部隊行軍路線。儘管國軍處於極其被動的局面,依然頑強抵抗,激烈的戰鬥打到了9月27日,日軍一部分進入了長沙城內,而另一部分進至株洲。
看起來日軍勝券在握。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進至長沙的日軍一部乃是孤軍深入,戰線延長,兵力不足的老毛病又暴露了。
第九戰區陸續 調集了約10個軍的兵力布置在平江、瀏陽一線,威脅著日軍的側翼同時,又積極組織兵力破壞日軍後方道路,使得日軍物資補給陷入極大困難。
到了10月上旬,日軍只能被迫向北撤退,國軍展開追擊,於10月中旬追到新牆河,最後雙方對峙局面恢復到戰前。
第二次長沙會戰剛落下帷幕不足兩月,心有不甘的日軍再次發起對長沙的進攻。但這一次,能夠組織起來的進攻兵力只有7萬。
國軍認真總結了兩次會戰的經驗教訓,制定了主詞抵抗,誘敵深入、在預設戰場四面合圍的計劃,這就是薛嶽所提出的「天爐戰法」。
1941年12月24日,日軍強渡新牆河,國軍按照預定計劃,逐次抵抗的同時逐步後撤。
但國軍並沒有預料到日軍進展神速,原定的圍殲日軍計劃最終落空。
到了1942年1月1日,日軍主力逼近長沙,長沙守軍第10軍及第73軍一部,頑強堅守,使得日軍連續進攻了三天都未能攻下。
而這時候第九戰區調集的後續部隊陸續趕到,對長沙城下的日軍呈合圍態勢,日軍發現形勢不利,只能放棄進攻後撤。
日軍在後撤過程中,遇到大雨,道路泥濘,被國軍圍追堵截,原計劃四天撤回,卻整整走了九天,狼狽不堪損失慘重。
這一次勝利,與前兩次極大不同,前面兩次國軍戰法上比較剛,幸好日軍兵力不足,不然說不定就失敗了,而這一次採取了後退決戰的策略,逐次消耗日軍力量,為後續部隊趕來形成合圍贏得時間。
第四次長沙保衛戰發生在1944年3月,日軍發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一號作戰」。此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從東南亞到本土的海上交通線被美軍切斷,為了保持東南亞到本土的交通,日軍大本營決定打通從越南經中國、再到朝鮮,最後抵達本土的大陸交通線,以此來替代海上交通線。
然而,這條交通線上的河南、湖南和廣西還沒有淪陷,所以日軍這次作戰計劃是戰略這些區域的交通線。
整個「一號計劃」,日軍投入的總兵力高達50玩弄,其中用於湖南廣西戰場的就有36萬人。這一次,日軍在開戰之前,十分重視,連一貫輕視的後勤保障都進行了精心準備。
而反觀國軍,前三次的勝利使得整個第九戰區從上到下都沉浸在喜悅和驕傲之中,理所當然地認為,日軍在長沙吃了三次敗仗,已經不敢再來。
盲目地樂觀和輕敵態度,為戰敗埋下了種子。
薛嶽依然打算實行「天爐戰法」,但這次日軍兵力雄厚,這個戰法顯然是不靈了,戰鬥從5月26日持續到6月9日,國軍就招架不住,只能將主力撤走。留下一個戰區參謀長趙子立來防守。
趙子立計劃以重兵堅守制高點嶽麓山來包圍長撒謊,然而,趙子立不是薛嶽嫡系,根本調不動守備長沙的第4軍。長沙防守依然按照薛嶽的指示將主力集中於市區。
結果日軍首先就攻佔了嶽麓山,隨後在這個制高點上架起大炮猛轟市區,在日軍猛烈炮火之下,守軍只堅持了短短4天時間,長沙就宣告淪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