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子彈用盡,與日軍肉搏三小時,陣前屍體堆成金字塔

2020-12-23 司過境遷

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二戰期間,抗日戰爭是我國的一場全民保衛戰,我們在偉人堅定不移的領導下走向了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毋庸置疑,二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我國當時的軍事實力確實不足以和日本帝國主義軍隊抗衡,但邪不壓正,最終我們還是贏得了勝利。中國人民為了這場偉大的勝利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石牌保衛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它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取得了深遠的影響。

石牌保衛戰

石碑保衛戰發生在1943年的湖北宜昌,是一場中國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勝利的一次著名的戰役。湖北地處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其中宜昌石碑本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抗日戰爭期間因為它擁有的天然的地理優勢,被設置成為包圍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日本帝國主義也深知此道,於是重兵侵入。

我國武器設備不如日本帝國主義的先進,為了保衛我國的大好河山,我們不得不動用所有有限的資源。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地理優勢,中國軍隊派遣擅長山地作戰的胡璉將軍,利用石碑周圍的有利地形構築堅固的軍事要塞,但是儘管如此,日軍的軍事實力還是明顯的高於我國。

戰爭不可避免地打響了,雙方激烈戰鬥,我軍苦戰多日,傷亡慘重,只能一節一節的撤退,但是敵軍第五次衝鋒,右翼陣地被突破,左翼陣地也相繼被突破,連長陣亡……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日軍又一次利用飛機低空轟炸的時候,戰鬥到最激烈的時候,陳誠打電話問胡璉:「守住要塞有無把握?」

胡璉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子彈用盡,與敵軍肉搏三小時

胡璉舉行誓師大會,和大家一起寫下遺囑,大家都決心與石碑要塞共存亡。正是因為這樣的決心,為了守護大好山河為了守護國土,石牌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爆發了一場二戰中規模最大的白刃戰:日軍飛機轟炸,火光沖天,樹木被掃光,山堡被炸平,排長連長相繼陣亡,炮手陣亡,重機槍死傷慘重,甚至傷亡達到了四分之三也沒有人後退。

槍聲停了,停了三個小時。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只是中國軍隊沒有武器裝備了,我們的子彈用盡了!無法開槍便與日軍赤手肉搏,這三個小時,只有三個小時戰場上的屍體已經可以堆成金字塔了!就是靠著這樣的意志力堅持著,他們在死守著,我們的中國軍人用肉體死守著國土!這三個小時內也得益於我國其他地區的軍隊在牽制著敵軍,日軍鑑於久攻不下且傷亡慘重,攻勢銳減,我軍愈戰愈勇終於使戰爭進入反攻階段。

當天空回歸沉靜大地回歸安寧的時候,戰爭就會結束。當沒有槍聲廝殺進行了三小時之後,倖存者和援軍只能發現那些曾經英勇戰鬥的戰士安靜的守護這片土地了。在這場戰爭中我們用最少的代價換得了最大的勝利,這場戰鬥中,我國投入了15萬兵力,日軍投入了10萬,日軍傷亡兩萬五千七百多人,損失45架飛機,75輛汽車,122艘船艇……

這場抗日戰爭中的每個人都是中華兒女引以為豪的英雄,每個默默無名的英雄都應該被銘記。今天,我們為了抵抗遺忘,把他們的故事都一一寫進電影裡,銘記歷史!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石牌保衛戰!曾3小時聽不到槍炮聲,日軍屍體堆成金字塔,網友;爭氣!
    1940年,日軍攻佔宜昌後,作為重慶的第一門戶石牌危在旦夕,在鄂西會戰打響的十多天後,日軍第39師團和配屬部隊10000多人,從北岸的古老背向江南我江防部隊正面強攻,第86軍13師在茶店子和紅花套的海軍炮臺受到日軍襲擊,石牌保衛戰由此打響。
  • 抗日戰爭石牌保衛戰,五萬日軍進犯,胡璉取勝為何僅需兩營兵力?
    蔣介石、宋美齡視察部隊1943年5月25日,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橫山勇下達進攻命令,日軍第三師團和第三十九師團逼近石牌要塞正面陣地,石牌保衛戰就此爆發。日軍騎兵部隊在石牌要塞的正面陣地,胡璉僅派出了少量部隊駐守,每個高地的防守兵力最多不過一個連,同時胡璉還在山體上修築大量暗堡,其中駐守三五人並配屬一挺機槍。
  • 日軍最後悔攻打中國這個城市,耗費物資無數,投降書籤完還沒打下來
    然而地面作戰對於不熟悉這裡地形的日本也是災難性的,日軍根本沒有確切的情報可以協助陸軍和空軍組織進攻,更多時候,空軍也只是在盲目轟炸。 而在重慶方面,其實早就對於日軍進攻重慶有了前瞻性,所以中國海軍於1938年冬就在石牌設置了第一炮臺,安裝大炮共10尊,配備漂雷隊、煙幕隊和100餘名官兵,用於封鎖長江。
  •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文/無計讀史 陳誠曾經問過胡璉一個問題:「守住陣地成功有沒有把握?」 胡璉是這樣回答的:「成功不知道有沒有把握,但是成仁一定有把握。」
  • 天台觀爭奪戰,我軍與日軍的對決,日軍陣亡三百多人,我軍全部犧牲
    天台觀爭奪戰,我軍與日軍的對決,日軍陣亡三百多人,我軍全部犧牲 文/無計讀史 天台觀陣地是石牌要塞附近的一塊中國軍隊陣地。 石牌保衛戰爆發之後,這裡就發生過一場非常激烈的戰鬥,駐守這裡的中國軍隊寸土不讓。
  • 石牌保衛戰中,陳誠給起家的11師下令:縱全軍陣亡,也在所不惜
    ▲石牌保衛戰形勢圖 橫山勇指揮的第11軍,是日寇在中國戰場上戰鬥力最強的1個軍,也是唯一一支純粹由野戰師團組成的部隊,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來
  • 黃埔生胡璉口出狂言:給我三個軍,我可以打敗二野和三野
    在抗戰時期,胡璉也確實打了不少好仗,參加過淞滬會戰、棗宜會戰、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等等重要戰役,屢屢重創日軍。胡璉的戰爭生涯中,最有名的戰役,還要屬石牌保衛戰。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發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折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對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108歲抗戰老兵水青山在四川辭世,曾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刀
    16歲時應徵入伍,參加過南京保衛戰,也打過遊擊戰。1938年,在富金山戰役中,與日軍肉搏,腹部中刺刀,他的腹部留下了長長的疤痕。抗戰勝利後,水青山離開部隊,「返鄉途中因交通費不足,後來留在了西昌」,從此結婚定居,一家人五世同堂。記者曾多次採訪水青山,聽他講述抗戰的經歷。生前,水青山積極參加抗戰紀念活動,曾多次外出演講。在孫子張忠的陪伴下,水青山多次回到甘肅探親。
  • 戰場上死人很正常,對於屍體的處理做法是什麼?
    當毛岸英在朝鮮犧牲之後,周總理請示毛主席,是否將毛岸英的屍體運回國內安葬?主席說了一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這首詩出自於龔自珍。我們從詩句裡面可以想到,古人對待戰場屍體的處理方法通常是就地掩埋,或者馬革裹屍帶回桑梓地安葬。
  • 抗日戰場上,為何日軍近戰中不用衝鋒鎗,反而喜歡拼刺刀?
    子彈打沒了,自然就會選擇與日軍拼刺刀。而當時日本士兵也是非常的配合,眼看我軍子彈打光了,日本人就放棄使用衝鋒鎗,直接與我軍展開白刃戰術。可即便是這樣,在最開始的白刃戰中,我軍也依然沒有撈到好處,難道日軍是處於公平的考慮嗎?顯然並不是這個原因。 因為當時日本士兵非常重視對使用刺刀的訓練,而在近身搏鬥中使用刺刀,既可以展示該國的武士道精神,又可以節約子彈。
  • 南京保衛戰,南京市長最後一個撤離,率憲兵和日軍拼光後開槍自殺
    上海淪陷後,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共20萬大軍,兵分三路,攻佔南京。 此時的南京一片混亂,11月中旬,蔣介石在南京連續召開了三次高級幕僚會議,最後蔣介石同意了唐生智的方案,準備在南京進行短期固守,預期守衛南京一個月到兩個月。
  • 浴血302高地:五百名勇士血戰三千日軍,逼得日軍指揮官當場自殺
    一切布置妥當,就等日軍的到來了。 下午五點,前哨搜索偵察部隊在前方5裡處的山僻小路發現日軍前衛尖兵,日軍大部步騎炮聯合部隊隨後,以密集部隊湧進。雙方隨即發生戰鬥,日軍猝不及防,山路狹窄,前衛尖兵被擊斃甚多,但我方偵察隊人數較少,只得退回陣地。
  • 二戰最有良心的日本人,送10萬發子彈,留下最狠遺書:全射向日軍
    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人不能原諒日本人的罪行,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畢竟從南京大屠殺等事件中就能看出,我國有無數同胞在這場戰爭中,遭受到了日軍非常殘忍的迫害。然而,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是如此兇殘的,在二戰期間就有這樣一個非常有良知的日本人,他曾經為我國送出了10萬發子彈,並留言說希望這些子彈能全部射向日軍。
  • 血戰泛東:一個旅鏖戰日軍一個聯隊,後來日軍聯隊長當場自盡
    第229團則向西北一個寨子(乙寨)推進,掃清日軍在那裡的幾個據點。戰鬥至下午5點鐘,日軍約一個聯隊的兵力趕來增援,日軍攜帶各種火炮二三十門。激戰一個小時,由於不敵日軍,全旅奉命撤退到甲寨。 此時,第115旅與日軍相互隔不超過三裡遠,日軍到達甲寨東北、乙寨正東,且隊伍綿延不絕,一寸多厚的冰層被踏得吱吱亂響。
  • 抗日戰爭楊行保衛戰,國軍主力傷亡殆盡,日軍為何卻愁眉不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寶山駐紮有國軍的一個營,營長名為姚子青,他率部在寶山獨自對抗數倍於己的日軍部隊,最終該營全軍覆沒,令對戰日軍敬佩不已。楊行保衛戰時胡宗南的第一軍臨危受命,日軍為了儘快突破楊行陣地便調集了大量重火力武器開路,結果胡宗南所部雖然傷亡慘重卻始終未後退一步。在楊行保衛戰之中,胡宗南第一軍的傷亡十分驚人,僅團級以上軍官便傷亡八人,其中甚至還有幾位是剛剛火線提拔便以身殉國。
  • 關於日軍的「萬歲衝鋒」,美軍:我當時害怕地給了他們一梭子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人給我們最大的印象就是愛拼刺刀,由於日軍從學生時期就開始訓練格鬥拼刺技術,在這方面中國軍隊可謂是吃了大苦頭,毫不誇張的說當時一個日本兵可以和中國三個士兵同時進行拼刺。日軍的「萬歲衝鋒」在一戰和沙俄的交戰中就開始運用了,當炮兵覆蓋敵人陣地後,步兵便立即展開進攻,衝上去和敵人進行肉搏戰,想必這也是受到武士道精神的影響。二戰後期由於日軍在與美軍的作戰中頻頻失利,兩國之間國力的差距在武器裝備上更是顯而易見。
  • 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無疑給中國全體抗戰軍民以極大的鼓舞,同時也促使日軍大本營徹底放棄了醞釀多時的"五號作戰計劃",對抗戰形勢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日本11軍司令官冢田攻擊斃後被中國軍民掩埋後,日軍為找到他的屍體,掃蕩了整個大別山區,展開了血腥的屠殺,所到之處一片火海,無惡不作,燒殺搶掠,令我軍民吃盡苦頭。所以,擊斃日軍11軍司令官冢田攻這個在中國無惡不作的日軍高級將領屬於桂軍的戰果。
  • 槍裡已沒有子彈了,三個日軍向他逼近,另一個鬼子在追一名女八路
    面對日軍的重重包圍,十六團團部機關帶著地方幹部等非戰鬥人員,共500多人,保護他們的,只有團部警衛連、特務連、機炮連和三營八連共四個連的兵力。在突圍路上,又遇到四五百被鬼子追得無路可走的老百姓,龐大的隊伍裡,儘是老弱病殘,這可怎麼辦?
  • 走近石牌 ——漫話 石牌的「小菜」
    在老家石牌,人們習慣於把除雞鴨魚肉之外的地裡新鮮蔬菜一律稱之為「小菜」。石牌是個出「小菜」的地方,不僅菜類品種豐富,凡全國各地有的蔬菜,石牌都能應有盡有,且價格低廉,當然,更主要的還是蔬菜的質量好,口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