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2021-01-11 騰訊網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在抗日戰爭中,桂軍為抗擊日軍侵略者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同時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據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統計的數據顯示,自1937年以來的8年抗戰中,廣西徵募士兵及勞工共計450萬。而當時廣西人口僅有1200萬人,也就是說直接參加或者間接參加抗日戰爭的就佔到了總人口的37.5%。其中廣西出兵共計100餘萬人,在全國所有的省份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四川,按人口比例排第一。

在戰場上桂軍的作戰同樣勇猛,其威名頗廣的川軍一樣,同樣是戰功赫赫。「頭戴英式鋼盔,身著短褲黃軍裝,腳穿草鞋。」這句話形象地描述了抗戰時期的桂軍形象。由於裝備落後,士兵常常是一雙草鞋徵戰全國各個戰場,所以桂軍也被形象的稱之為「草鞋軍」。而狼兵的由來,其實並非抗戰時期的叫法。狼兵是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又叫"俍兵","狼師"。在明朝廣西狼兵抗倭,有「廣西狼兵雄於天下」的稱號,是明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之一。關於「狼兵」的歷史我們這裡就不過多敘述,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資料。

而在抗日戰爭中形容廣西兵為「狼兵」,更多是形容桂軍作戰勇猛,不畏強敵,敢於同日寇在戰場上殊死搏鬥的精神。彭德懷元帥在紅軍時期曾這樣形容桂軍「廣西猴子是桂軍,猛如老虎惡如狼。」劉伯承曾經在大別山制訂殲敵順序時就特別指出:「先打最弱之保安隊,次打較強之中央軍,最後打最強之桂軍。」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也曾這樣說過「太平軍中後期之30萬之戰鬥力,遠遠不如剛出廣西之3萬。」清朝末年對洋人的戰爭中,全國都在打敗仗時,廣西軍卻打了勝仗。

可見廣西兵在近代史上都有不錯的表現,名人們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在抗日戰爭中,日軍對桂軍也較高的評價稱「廣西桂系狼兵是唯一具有武士道精神的部隊,碰誰也不願意碰到桂系狼兵。」這其中和桂軍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抵抗,敢於和裝備更精良的日軍正面對抗密不可分。在8年的抗日戰爭中,桂軍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和桂柳反攻作戰等大型的戰役,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1937年的淞滬戰場上,桂軍組織了此次會戰中唯一的一次反擊戰。在此次會戰中,桂軍21集團軍5萬餘人被全部開往華東前線。後桂軍兵分兩路部署,第一路第7軍所屬170師和172師,共計7個步兵團,其部署的位置是江蘇連雲港。其餘的第二路桂軍第48軍和第7軍,共計17個步兵團,開赴淞滬戰場參戰。而桂軍抵達淞滬戰場時,守軍已經與日軍鏖戰2個月,損失慘重,精疲力盡,桂軍的到來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桂軍抵達淞滬戰場後,領導並負責指揮桂軍的白崇禧建議只守不攻不是長久之計,並認為可以以一支生力軍向日軍防線突擊,或許可以將日軍趕下海,並對其所部信心十足。為此,桂軍成為了反攻的主力。但最終由於白崇禧等人對日軍的火力和地形認知不足,過於自信,準備不足。作戰思想還停留在軍閥混戰時期,使得桂軍在面對火力強悍的日軍時,損失慘重。但桂軍還是以血肉之軀與日軍機械化部隊拼殺,儘管死傷慘重,但並沒有人為此退縮,致數萬桂軍血灑戰場。

除此之外,抗日戰爭期間被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本陸軍大將(陣亡後追贈的大將軍銜)冢田攻。也是被桂軍擊斃的,1942年12月18日乘飛機由南京飛往漢口途中被桂軍第21集團軍下轄第48軍138師412團3營9連的高射炮直接擊中斃命。當日高射炮隊正在山頭試炮,不想日軍大將冢田攻乘坐的飛機正好撞到了炮口上,其乘坐的飛機飛得很低。

被高射炮部隊發現,現場軍官果斷下令開炮,日機副油箱被炮彈命中,飛機在空中顛簸著,像無頭蒼蠅一樣一樣,搖搖晃晃許久,俯衝向荊竹衝孫家灣的圓峰尖,撞在一棵古松樹上後,墜入金家屋的山巖裡。機上兩名駕駛員被甩出機艙摔死,另外還有9名軍官被燒成黑炭,其中就包括日本11軍司令官冢田攻。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相持階段,日本11軍司令官冢田攻被擊斃,同時獲取了日軍的作戰計劃。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無疑給中國全體抗戰軍民以極大的鼓舞,同時也促使日軍大本營徹底放棄了醞釀多時的"五號作戰計劃",對抗戰形勢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日本11軍司令官冢田攻擊斃後被中國軍民掩埋後,日軍為找到他的屍體,掃蕩了整個大別山區,展開了血腥的屠殺,所到之處一片火海,無惡不作,燒殺搶掠,令我軍民吃盡苦頭。所以,擊斃日軍11軍司令官冢田攻這個在中國無惡不作的日軍高級將領屬於桂軍的戰果。

要說桂軍在同日軍的較量中,打得令日軍膽寒的戰役,恐怕還屬桂林保衛戰了。桂林保衛戰發生於1944年10月28日到1944年11月10日,一共持續13天。按照這個時間點,這時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節節敗退,海上力量被美軍大量消耗,許多補給線被打斷,在中國本土作戰的日軍面臨補給困難的局面,急需打通一條補給線。為此,日軍精心策劃並實施代號為"一號作戰計劃",目的是建立從華北到越南的"大東亞交通線"以支撐戰爭。

1944年10月,日軍第六方面軍在接連攻克河南、湖南等地後,隨即日軍南下展開"桂柳戰役"。在桂林地區集結重兵重炮準備攻佔桂林市,據有關數據記載,當時日軍在桂林周邊集結近7個師團,15萬兵力,300多輛坦克,30餘架飛機。而當時桂林守軍不足2萬,多數還是當地自發組織過來保衛桂林的民團,相較於日軍的飛機大炮,精銳部隊,守軍可以說不管是人數,還是火力上都沒有任何優勢。

要知道,在整個抗日戰爭的各大會戰中,國軍要想和日軍正面較量,必須要準備數倍於日軍的兵力,其中不乏國民黨的嫡系精銳部隊,其最終的結果大家都心知肚明,打勝利的較少,很多重要的省會城市被日軍攻佔,傷亡還要高於日軍數倍。所以,在桂林保衛戰中,日軍的兵力幾乎是守軍的7.5倍,加上有部分還是地方民團,作戰能力更為低下。

原本桂林守軍為整編的國民革命軍第31軍,加上地方守備部隊,兵力大約在8萬人左右。在日軍攻城前,白崇禧調走了精銳的部隊,留下兵力不足的2個師,且戰鬥力低下,新兵居多的部隊,只是象徵性的保衛桂林,並無心與日軍決戰。而真正和日軍展開血戰的更是只有大約1個師的兵力,總人數只有12000人,其餘都是自發保衛桂林的地方民團。但即使是這樣,守軍還是與日軍還是鏖戰13日,守城將士抱著人在城在的決心和日軍展開血戰。

由於日軍強大的火力和優勢兵力,很快攻入城內。不過守軍並為此亂了陣腳,棄城而去,在城內依託房屋和街道修建碉堡,埋地雷,在水裡下毒與日軍周旋,實行焦土抗戰。同時組織敢死隊襲擊日軍在灕江上的軍艦,戰鬥異常激烈。儘管最後桂林失守,但卻打出了桂軍的軍威,並湧現出800壯士,3名守城主將壯烈殉國的英雄壯舉。

同時,日軍對守軍的評價也非常高,主公桂林的第58師團師團長在日後的戰報中寫道:

"我師團在桂林遭到了廣西當地土著武裝的頑強阻擊,這些土著武裝的裝備雖差,但是極為兇悍,至死決心甚濃,其勇猛為我軍遠遠不及,我軍士氣低落到極點……"。

下級軍官的日記中則寫道:

今日我軍遭到了自戰爭以來最兇猛的抵抗,城中到處都是槍聲,到處都是地雷,全城都在肉搏,我大隊900餘人在戰役結束後僅剩70餘人,但從敵軍身上的武器發現,他們使用的武器已經幾十年前淘汰的土槍,卻給我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雖然是敵軍,但對他們的忠勇精神感到敬畏。

可見日軍對其守軍的評價還是相當高的,這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並不多見,同時也體現出了廣西「狼兵」英勇善戰,不畏強敵,作戰靈活的一面。而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桂軍對其作出的貢獻遠不止這些。

(潛望者2021年1月3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大將東久邇宮,為何能解除700萬軍隊武裝?最短命的首相
    這個傢伙是逃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重大戰犯之一,正式官稱是「東久邇宮稔彥王」,陸軍大將,也是裕仁的叔父外加親家。我們知道的筱冢義男(第10師團長,後升第一軍司令官)、荻州立兵(第13師團長,後升第六軍司令官)那會都是他的部下,正是由於該軍最後擊破胡宗南的信陽防線,從江北迫近武漢,中國軍隊才被迫棄城。不過裕仁對於皇族將領在侵略戰場統兵這個情況,始終心裡惴惴,他既需要保持對軍隊絕對「統率權」,又不希望皇族將領手上沾血將來引禍上身。
  • 大明朝離不開的「番兵」是怎樣的存在?
    三.廣西狼兵自古兇悍,明朝時教倭寇做人 1855年,年近七十的老將馮子材大敗法軍於鎮南關,拿下清末對西洋唯一一勝,國民黨北伐以及抗日戰爭中死磕日寇,這些經典戰例的背後,離不開廣西十萬大山養出的驍勇善戰的狼兵。
  • 日本「大佐」是個多大官,帶多少兵?為何日軍爭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不少抗日電視劇當中,日軍有一種軍銜,經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那就是大佐。這個職位究竟多大的官職,又帶多少兵呢?在這裡就必須要說一下日本的軍隊制度,實際上大佐直譯於日文的漢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之後,舊日本軍銜按照16級次序如下: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準士官(準尉)、少尉、中尉、大尉、少佐、中佐、大佐、少將、中將、大將。
  • 二戰時,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還要扒光衣服羞辱?
    二戰時,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還要扒光衣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彈盡糧絕,請示上級後,美軍78000人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日軍把這7萬多美軍戰俘,強行驅趕到120公裡外的戰俘營,在炎炎烈日下讓他們行軍,不讓喝水也不讓吃東西,趕到目的地的時候,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美軍戰俘丟掉了性命。
  • 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為何一些軍官寧當大佐也不做少將
    在各種抗戰系列題材的電視劇電影當中,相信觀眾會經常看到一個軍銜在日本部隊中被經常提起,這就是「大佐」,這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日本大佐軍銜多高,能帶多少兵呢? 作為日本一種特有的軍銜制度,其實「佐官」的設置,是仿照德國進行的。
  • 二戰結束後,那些繼續負隅頑抗的日本兵
    1945年2月28日,美軍在盧邦島成功登陸,島上日軍大部分戰死或投降,小野田寬郎則與伍長島田莊一、上等兵小冢金七以及一等兵赤津勇一三個人一起躲入島上的叢林之中,開展遊擊戰。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了讓潛伏的殘餘日軍出降,美軍派遣大量投降的日本士兵來到各大戰場開展勸降工作。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幾個月,美軍醫療部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空前擴編,當時已經擁有13萬多名醫療官兵,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作戰部隊的擴編速度。因此,西歐的美軍醫務兵的傷亡大部分來自流彈或者炮火,他們應該感到很慶幸,對手德國人至少比較「紳士」。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為何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上要使用這種武器對付日本鬼子呢?這還真是不得已而為之。                                            (簡稱瓜島戰役),這場戰役日軍投入了3.6萬人的精銳部隊,而美軍則投入了6萬大軍。
  • 鱷魚大戰日本兵,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鱷魚吃人最多的一次
    1945年2月19日,太平洋戰爭已接近尾聲,日軍節節敗退。在孟加拉灣海域巡邏的英國艦隊截擊了一支企圖從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緬日軍船隊。日本的軍艦被擊沉,日本2000多士兵慌逃上了蘭裡島,並且依靠蘭裡島的地理優勢繼續與英軍對抗。
  • 棗宜會戰,李宗仁按老經驗排兵布陣,面對日軍第11集團軍有效嗎?
    上文我們說到,日軍集結了20萬軍隊,將對第五戰區展開一場大會戰。李宗仁得到情況之後,自然也沒閒著。4月13日,李宗仁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召開了集團軍總司令會議,制定了作戰計劃:李宗仁讓黃琪翔為中央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孫震的集團軍負責襄花公路正面,以及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預設陣地。
  • 真正的八路軍雷霆戰神身高一米九,曾一次擊斃27名日軍
    呂俊生紅了眼,一聲怒喝揮著砍刀衝向了兇惡的敵人,當場就砍死多個日本兵,刀口豁開後又撿起上刺刀的步槍和敵人殊死拼殺。戰鬥結束後八路軍戰士們在他的鼓舞下最終拼死擊敗了強敵,呂俊生只受了三處劃傷,但被他手刃的關東軍精銳就多達27個!憑藉如此戰績,呂俊生榮立一等功,而小呂布的名號也在八路軍內不脛而走。
  • 澳大利亞拒絕日軍投降,20萬日軍在絞殺之下,僅1萬多人活了下來
    澳大利亞拒絕接受日軍的投降,20萬日軍在澳軍的絞殺之下,最後只有1萬多人活了下來。澳還要求處死日本天皇。東京審判時,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主張審判天皇的國家,且態度堅決,必須處死裕仁天皇。提議被拒後,澳大利亞審判並處決了多達140名乙丙級戰犯,遠超其他國家。基本上,乙丙級戰犯遇到澳大利亞人,就算完了。那麼是什麼導致澳大利亞的如此豪情?
  • 日本投降後困獸猶鬥的鬼子兵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在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無條件投降。但在太平洋島嶼上叢林深處的一些日軍士兵卻沒有放下武器,他們頑固地拒絕相信現實,在臆想中堅持著自己的戰爭,甚至直到上世紀70年代,才陸續被發現或捕獲。在這些日本兵中,最出名的要數小野田寬郎。與一般人印象中不同,小野田寬郎實際上並不能算是一名「純粹」的日本兵,而應該稱之為特工。
  • 當陽峪之戰:三百精兵夜襲日軍碉堡,擊斃日軍小林聯隊長
    為打擊焦作之敵,中國軍隊經常從當陽峪出沒,鬧得日軍晝夜不寧。日軍大為頭痛,於是在當陽峪山頭上,修築了3座碉堡,妄圖掐斷中國軍隊的襲擾之路。所有士兵於當夜3更在柿園村山凹中集合,每人發給油餅2張、米湯1碗,青菜若干。吃完之後,所有人從後山攀登石崖,提前將鬼子的電話線割斷,在山口要道各處埋下伏兵以阻擊從焦作來支援之敵。其餘人員在張士俊的帶領下分為3隊,分別將山上的各個碉堡團團圍住。
  • 2萬日軍為了死守硫磺島,沒有水、喝汽油、沒有食物、啃樹皮
    1945年2月,這時候美軍已經打到日軍的硫磺島,這座島在日本算是不大的島,不過離日本的首都就近的很了,日軍不敢鬆懈,拼死死守,美軍同時對東京的重工業的城市不斷地惡轟炸,可是日軍這時候根本顧不上這些
  •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兵108聯隊士兵照片冊
    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日本兵108聯隊士兵照片冊。1937年8月31日,日軍大本營撤銷中國駐屯軍番號,編成華北方面軍,以寺內壽一大將為司令官,轄第1軍和第2軍,直轄第5師團(坂垣徵四郎)、第109師團、中國駐屯混成第11旅團(鈴木重康)、臨時航空兵團。
  • 看一看八國聯軍侵華,各國分別派了多少兵?
    那麼,這八個侵華列強分別派多少兵呢?首先大英帝國,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派遣軍艦八艘,海軍陸戰隊2000餘人,陸軍1萬餘人。英國所派遣的軍隊大都由殖民地軍隊組成,主力是印度殖民地軍,也有少量的澳大利亞殖民地軍和威海衛華人組成的華勇營。
  • 衡陽會戰國軍"肉彈勇士"單刀突入,炸死日軍大隊長
    1944年4月份,日軍集中51萬人、馬10萬匹、火炮1551門、戰車(包含裝甲車)794輛、汽車15550輛,對河南、湖南、廣西發起攻勢,貫通中國大陸,長達1500公裡,史稱「一號作戰」(豫湘桂戰役)。豫中會戰(日軍稱「京漢作戰」)結束後,日軍第十一軍集中20萬人進攻湖南(長衡會戰,日軍稱「湘桂戰役」)。
  • 此役4名日本兵慘遭長官毆打,當晚竟把長官做成烤肉美餐了一頓
    尤其是到了二戰後期,飢餓已經是日軍的常態了。1944年後半年,一個士兵每天的口糧通常只有一個飯糰,飯都吃不飽,更別說在戰場上有多好的表現了。 一個叫荻原長一的日本兵曾回憶說,他有天晚上餓得睡不著,戰友突然偷偷摸摸給了他一塊烤肉。他也沒多問,美美地吃了一頓,只覺得味道十分特殊。吃完後問戰友這肉哪兒來的,戰友告訴他,這肉是從死去的戰友屍體上割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