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宜會戰,李宗仁按老經驗排兵布陣,面對日軍第11集團軍有效嗎?

2020-12-13 阿勝說歷史

上文我們說到,日軍集結了20萬軍隊,將對第五戰區展開一場大會戰。李宗仁得到情況之後,自然也沒閒著。4月13日,李宗仁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召開了集團軍總司令會議,制定了作戰計劃:

李宗仁讓黃琪翔為中央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孫震的集團軍負責襄花公路正面,以及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預設陣地。

孫連仲為左翼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王仲廉部隊,負責桐柏山到信陽的陣地。

張自忠為右翼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王贊部隊,守備大洪山和漢水西岸陣地。

郭懺的江防守備軍,駐守宜昌和漢水西岸,以及漢水西岸到宜昌的縱深陣地。

李品仙在大別山地區,襲擊平漢線的南段日軍,做策應。

從李宗仁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即將開展的會戰,會和去年的棗莊會戰一樣,日軍作戰的目標頂多是奪取襄樊。因此排兵布陣上並沒有什麼新意,仍舊以隨棗為第一線,襄樊為第二線,以襄樊、新野之間的地帶,為雙方的決戰區域,也沒有準備其他的預案。

日軍將領已經變換,真的還會打一次翻版會戰嗎?

4月28日中午,在應山,日本第十一軍高級作戰參謀長天野正一,也開始與各個師團進行商討,他是這個軍隊作戰經驗最豐富的人,因此也成為棗宜會戰的真正指揮者。

1940年5月1日,日軍第3師團,第40師團的石本支隊,作為右翼軍,從信陽順著,桐柏山向西南方向行動,棗宜會戰正式打響。

5月2日,日本左翼第13師團,從鍾祥穿過大紅山,沿漢水東岸北上。

第39師團和第6師團的池田支隊,作為中路軍,從大紅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隨縣出發,向西北的棗陽進軍。

最先和日本交火的是黃琪翔的第48軍。

這支部隊非常的特殊,在徐州會戰中,第48軍凌壓西第189師扼守大竹山地區,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

凌亞西的部隊,剛剛從廣西補充了不少新兵,還沒有經過長久的訓練,就投入戰場。

而第39師團,從1939年10月來華,至今只有半年多的時間,除了大隊長之外,甚至包括中隊長在內,全部是第1次進行實戰,也就是說兩個「菜鳥」部隊相遇了。在戰場上,戰壕裡射出萬千子彈,尤其是馬克沁重機槍的子彈,叫第39師團的日軍嘗到了苦頭,很多日本兵還沒有看清中國士兵的樣子就被撂倒了。

值得一說的是,1883年,美國人馬克沁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儘管有很多的缺陷,但是在當時仍屬於威力巨大的武器。中國的軍隊,在抗戰中大量的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尤其是1940年以後,中央軍各個部隊,每一個營都有6挺馬克沁機槍配備12名士兵,普通的部隊,每一個營或者每一個團,至少也會有兩挺。

在平原陣地戰中,大多數的情況下,當中國士兵打了第1槍之後,接下來可以利用時間只有15分鐘左右。也就是說過了這個時間,以日軍的攻擊力,通常就會衝到陣地之前,接下來就是白刃戰和肉搏戰。

就這樣兩支「菜鳥」部隊陷入了廝殺之中。

剛開始的時候,日軍第39師團的菜鳥被打的很慘。第2天,日本的飛機前來助戰,林西亞的士兵死傷慘重。第3天,日本第6師團池田支隊又過來兩個中隊,大竹山一線開始告急。在另一次,林西亞的友軍,第174師,在第6師團的攻擊下,也逐漸的不支。

大戰的第4天,右翼日軍第3師團,正沿著桐柏山向西南攻擊,突然發現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出現在自己的右側背,也就是北面。師團長山脅正隆立即下令停止前進,按照他的說法:第十一軍發動此戰的任務,就是為了殲滅第五戰區主力,殲滅湯恩伯的集團軍,也算完成了任務。

山脅的做法讓圓部一郎非常的不滿,幾經勸說之後,才繼續向襄樊方向前進。

第39師團在第6師團池田支隊的配合下,衝過了大蜀山。

第48軍軍長莫樹傑,鍾毅率領的第173師作為預備隊,大竹山兩個師潰敗之後,鍾毅正在二線構築陣地,在日軍的衝擊下,勉強衝出包圍。

5月8日,棗陽陷落。

相關焦點

  • 廣西兵為何叫「狼兵」?擊斃日軍大將,2萬草鞋兵迎戰15萬精銳
    其中廣西出兵共計100餘萬人,在全國所有的省份中位居第二,僅次於四川,按人口比例排第一。 這其中和桂軍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抵抗,敢於和裝備更精良的日軍正面對抗密不可分。在8年的抗日戰爭中,桂軍參加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桂南會戰、桂柳會戰和桂柳反攻作戰等大型的戰役,極大地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 日軍的一個行動,李宗仁對漢水西岸指揮失靈,蔣介石對策是什麼?
    日軍第39師團,因為三個偵察兵的錯誤情報,導致登岸受挫,但是田中靜一率領的第13師團卻一路高歌,繼續向西北突進,一直打到了老河口附近。戰事進行到這個時候,李宗仁開始焦慮了。儘管莫樹傑的第84軍在老河口,擋住了日軍前進的步伐,但是局面已經非常危急。
  • 日本人眼中的8位抗日名將,劉伯承排最末尾,第一我們想不到
    一、李宗仁李宗仁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主要戰績是,1938年2月至5月,指揮了徐海會戰,其中在徐海會戰的臺兒莊戰役中,他指揮軍隊擊敗了日軍,並殲敵2萬人,這也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場大勝。
  • 二戰中兩日軍中將同一天斃命,其中一個是殘殺張自忠將軍的元兇
    1913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5期步兵科,曾入侵中國東北。這傢伙當年也是搞掃蕩的好手,1939年,作為華北方面軍高級副官,還和彭德懷在百團大戰中交過手。1944年,他參與河南會戰,結果帶著部下闖進了雷區,被炸身亡。 1944年4月,為了打通中國大陸交通線,日寇率先重兵發起河南會戰。戰役一開始就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
  • 中條山會戰太窩囊,我方陣亡4.2萬人,被俘3.5萬,日軍戰死673人
    本文為《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大型會戰》13:中條山會戰中條山一戰,第一戰區陣亡官兵4.2萬人,被俘3.5萬,而日軍只戰死673人。中條山一戰實為抗戰以來最恥辱一戰。1941年5月6日,日軍出動飛機轟炸了西安、鄭州等地,並炸斷隴海鐵路。5月7日晚日軍向中條山地區發動了全面進攻。中條山西部是日軍攻擊的重點。在中條山西面,日軍直插中條山的核心區域垣曲,準備隔斷我第5集團軍和第14集團軍的聯繫,並對第5集團軍實施雙重包圍。
  • 川軍強佔軍械庫,兩個戰區都不敢要,李宗仁:只要打日本,我都要
    李宗仁的收留讓川軍官兵心存感激不料程潛也早就知道了川軍在山西境內的所作所為,因此一口回絕。蔣介石氣惱之餘,不由得發起了脾氣:「娘希匹,這種爛部隊誰都不要!」幸好在場之人有新桂系首領之一、時任副參謀總長的白崇禧,他趁機勸說道:「我問問五戰區李長官(新桂系領袖李宗仁),看他願不願意要!」。電話打過去了,沒想到李宗仁此時面對日寇從黃河和淮河防線的兩面夾擊,正苦於手中兵力不足,因此一口答應道:「只要打日本,再爛的部隊我也要。」就這樣,第22集團軍被李宗仁收留,從山西來到了津浦路南段的第五戰區。
  • 抗日戰爭華北川軍,各大戰區均棄如敝履,李宗仁為何卻思之若渴?
    渡過黃河的日軍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磯谷師團,李宗仁卻只能終日愁眉苦臉,因為國軍第五戰區本就不是大型戰區,還連接了華北和江南兩大戰區。淞滬會戰之後,徐州以南便一直遭受淞滬日軍的襲擾,李宗仁只得將部隊部署於南側進行防禦,而山東淪陷後,國軍第五戰區兩面臨敵,兵力早已經捉襟見肘。而且李宗仁時桂系出身,雖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桂系已經和南京政府握手言和,但是李宗仁的影響力在廣西之外仍舊是大打折扣。
  • 抗日版敦刻爾克大撤退,李宗仁挽救60萬大軍,為武漢會戰保存力量
    但是李宗仁一個計劃救出了六十萬中國軍隊,為將來的武漢會戰保存了實力。那李宗仁是如何虎口脫險的呢? 淮南戰場,日軍遭到的抵抗極其微弱。5月5日日軍第九和十三師團北進順利,第一天就突破了桂軍第七軍的防線,四天後攻克淮南重要據點蒙城。淮南戰況的吃緊,讓李宗仁預感到戰局可能不會那麼簡單。但是此時老蔣卻十分樂觀,竟然想調集兵力先吃掉南面這兩個師團。老蔣樂觀,前線的李宗仁可不這麼想。如今各部隊連日作戰,戰鬥力下降嚴重,吃掉南面兩個師團,這在整個抗日戰爭都是難事。
  • 豫中會戰:中國守軍彈盡援絕分路突圍 洛陽淪陷
    原標題:豫中會戰:中國守軍彈盡援絕分路突圍 洛陽淪陷  今天是4月17日,1944年的今天,中日軍隊在河南豫中地區的會戰開始。   1944年春,日軍華北方面軍深感兵力不足,開始研究制定打通大陸縱貫平漢鐵路南部沿線的計劃,即豫中會戰。
  • 國軍主動發起淞滬會戰,僅是為了迫使日軍改變侵華路線嗎?
    淞滬會戰前的局勢1931年日軍侵佔東北,扶植建立「偽滿洲國」,以此作為侵華基地。初嘗甜頭的日軍,並未打算就此收手,隨即將魔掌伸向華北,直接威脅平津地區。綜上,「盧溝橋事變」只是華北日軍的一個規模有限的蠶食步驟,此時他們並不想「把事搞得太大」。引發全面戰爭的「爆點」,應該是淞滬會戰。會戰起因面對日軍的步步為營,南京當局也十分無奈。動用武力?
  • 第一次長沙會戰,崗村寧次淺嘗輒止,沒有死攻,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長沙會戰,其實時間非常的短,戰役也不是很激烈。1939年9月13日,崗村寧次帶領第11軍司令部離開武漢,來到鹹寧。為了麻痺中國的部隊,甚至還在運輸彈藥的汽車上,蓋上了帆布。但是這些都沒有逃過薛嶽的判斷,當他發現日軍有調動的跡象後,就知道離戰鬥不遠了。南昌會戰之後,薛嶽一直在做準備,他制定了三個防線:第一個,新牆河,第二個,汨羅江,第三個,長沙外圍的撈刀河。9月23日,在崗村寧次的指揮下,日軍發動了第一次長沙會戰。
  • 衡陽會戰國軍"肉彈勇士"單刀突入,炸死日軍大隊長
    淞滬會戰末期,第三師團第34聯隊、第68聯隊進攻蘇州河南岸也吃了國軍手榴彈戰的虧。在薛家壁陣地爭奪戰時,數十名國軍官兵寧死不屈,以手榴彈對抗數倍日軍,最後全體陣亡。這一幕令日軍記憶猶新,並認為犧牲的國軍官兵勇敢戰鬥的精神不亞於日軍。
  •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將,第4名傅作義,第1位你可能想不到
    日本人眼中的抗日名將,第4名傅作義,第1位你可能想不到今天我們在追憶過去的同時,總是會時不時想起當年為我們國家抗日事業付出巨大貢獻的優秀將領。1940年,傅作義親自指揮軍隊反攻五原,並擊敗了日軍將領水川伊夫,獲得了五原大戰的勝利。第三名:薛嶽。薛嶽是中國抗戰時期的著名將領,由他坐鎮指揮的長沙,曾先後三次都沒能讓日軍得逞,甚至還讓日軍付出了11萬人的慘痛代價。在戰場上,薛嶽巧用自己獨創的天爐戰法,大破日軍機械化部隊,後來日軍只要一聽到薛嶽的名字,都會怯懦三分。
  • 蔣介石「冬季攻勢」,讓日軍吃了小虧,東京又策劃了什麼計劃?
    開完會之後,一份情報被遞交上來:日軍在近期會有大行動,但是不能確定在第5戰區還是在第9戰區。的確,在冬季攻勢中,日本第11軍遭受中國的圍攻,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恥辱,正在緊鑼密鼓地策劃一次大規模的報復行動。
  • 第二次長沙會戰後,蔣介石分別召見王耀武和王陵基,都談了什麼?
    蔣介石召見王陵基目的非常的簡單,就是想從下面摸清一點情況,至於召見王耀武,作為軍委會的王牌軍,這一次會戰中,被日軍正面擊破了,他想了解一下情況。王陵基的集團軍駐地是贛北地區,會戰開始之後有一部分人支援入了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