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們說到,日軍集結了20萬軍隊,將對第五戰區展開一場大會戰。李宗仁得到情況之後,自然也沒閒著。4月13日,李宗仁在戰區司令部所在地老河口召開了集團軍總司令會議,制定了作戰計劃:
李宗仁讓黃琪翔為中央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孫震的集團軍負責襄花公路正面,以及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預設陣地。
孫連仲為左翼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王仲廉部隊,負責桐柏山到信陽的陣地。
張自忠為右翼兵團長,率領自己的集團軍和王贊部隊,守備大洪山和漢水西岸陣地。
郭懺的江防守備軍,駐守宜昌和漢水西岸,以及漢水西岸到宜昌的縱深陣地。
李品仙在大別山地區,襲擊平漢線的南段日軍,做策應。
從李宗仁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即將開展的會戰,會和去年的棗莊會戰一樣,日軍作戰的目標頂多是奪取襄樊。因此排兵布陣上並沒有什麼新意,仍舊以隨棗為第一線,襄樊為第二線,以襄樊、新野之間的地帶,為雙方的決戰區域,也沒有準備其他的預案。
日軍將領已經變換,真的還會打一次翻版會戰嗎?
4月28日中午,在應山,日本第十一軍高級作戰參謀長天野正一,也開始與各個師團進行商討,他是這個軍隊作戰經驗最豐富的人,因此也成為棗宜會戰的真正指揮者。
1940年5月1日,日軍第3師團,第40師團的石本支隊,作為右翼軍,從信陽順著,桐柏山向西南方向行動,棗宜會戰正式打響。
5月2日,日本左翼第13師團,從鍾祥穿過大紅山,沿漢水東岸北上。
第39師團和第6師團的池田支隊,作為中路軍,從大紅山和桐柏山之間的隨縣出發,向西北的棗陽進軍。
最先和日本交火的是黃琪翔的第48軍。
這支部隊非常的特殊,在徐州會戰中,第48軍凌壓西第189師扼守大竹山地區,是戰鬥最激烈的地方。
凌亞西的部隊,剛剛從廣西補充了不少新兵,還沒有經過長久的訓練,就投入戰場。
而第39師團,從1939年10月來華,至今只有半年多的時間,除了大隊長之外,甚至包括中隊長在內,全部是第1次進行實戰,也就是說兩個「菜鳥」部隊相遇了。在戰場上,戰壕裡射出萬千子彈,尤其是馬克沁重機槍的子彈,叫第39師團的日軍嘗到了苦頭,很多日本兵還沒有看清中國士兵的樣子就被撂倒了。
值得一說的是,1883年,美國人馬克沁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儘管有很多的缺陷,但是在當時仍屬於威力巨大的武器。中國的軍隊,在抗戰中大量的裝備了馬克沁重機槍。尤其是1940年以後,中央軍各個部隊,每一個營都有6挺馬克沁機槍配備12名士兵,普通的部隊,每一個營或者每一個團,至少也會有兩挺。
在平原陣地戰中,大多數的情況下,當中國士兵打了第1槍之後,接下來可以利用時間只有15分鐘左右。也就是說過了這個時間,以日軍的攻擊力,通常就會衝到陣地之前,接下來就是白刃戰和肉搏戰。
就這樣兩支「菜鳥」部隊陷入了廝殺之中。
剛開始的時候,日軍第39師團的菜鳥被打的很慘。第2天,日本的飛機前來助戰,林西亞的士兵死傷慘重。第3天,日本第6師團池田支隊又過來兩個中隊,大竹山一線開始告急。在另一次,林西亞的友軍,第174師,在第6師團的攻擊下,也逐漸的不支。
大戰的第4天,右翼日軍第3師團,正沿著桐柏山向西南攻擊,突然發現湯恩伯的第31集團軍出現在自己的右側背,也就是北面。師團長山脅正隆立即下令停止前進,按照他的說法:第十一軍發動此戰的任務,就是為了殲滅第五戰區主力,殲滅湯恩伯的集團軍,也算完成了任務。
山脅的做法讓圓部一郎非常的不滿,幾經勸說之後,才繼續向襄樊方向前進。
第39師團在第6師團池田支隊的配合下,衝過了大蜀山。
第48軍軍長莫樹傑,鍾毅率領的第173師作為預備隊,大竹山兩個師潰敗之後,鍾毅正在二線構築陣地,在日軍的衝擊下,勉強衝出包圍。
5月8日,棗陽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