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2020-12-13 騰訊網

二戰大規模全面爆發後,這不僅是對作戰士兵的極大生死考驗,也是對一支軍隊戰場救護方面的全面考驗。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幾個月,美軍醫療部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空前擴編,當時已經擁有13萬多名醫療官兵,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作戰部隊的擴編速度。

二戰醫療兵(戰爭重演)

在士兵心中,戰場醫護兵意味著什麼?

在生死一瞬間的殘酷戰場上,其實士兵們的想法很簡單:傷員能否得到妥當救護,是否可以被及時後送保命,可是前線士兵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足夠好的醫療條件和足夠多的救護兵,其實也是激勵士兵們奮勇向前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在戰場上,軍醫和衛生救護兵們被賦予太多人的期望,他們面對的戰爭,可能要比作戰士兵更為殘忍、最為灰暗的部分。每一幕幕慘烈的受傷和死亡場景,都會是對人神經和心理最為可怕的考驗。

美軍醫療兵(影視)

除了工作強度和血腥畫面以外,戰場上的救護兵還要面對著很多不曾預見的生命風險。雖然世界在經歷了多次戰爭,戰地醫療人員已經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但是在戰場上,槍枝沒有眼睛!為了在戰場上能讓敵人很好區分醫護人員和作戰人員,二戰時期美軍也算是煞費苦心。

在混亂的戰場環境下,最顯眼直接的區分方法就裝備標識,這些美軍醫護兵們會在鋼盔上塗上鮮明的紅十字標識,同時還會在左右兩臂都佩戴紅十字袖套,以此鮮明地表明其醫療人員的身份。這種美軍塗裝在義大利戰場逐漸出現,在諾曼第登陸後的歐洲各大戰區是一種普遍做法。

美軍醫療兵救治德軍傷員

在很多描寫歐洲戰場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美軍士兵在戰場上中彈倒地後,第一時間自己或者戰友就會大喊:「醫務兵!」,緊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帶著紅十字袖標,鋼盔上白底紅十字標識的醫務兵背著醫療箱,緊急上前搶救傷員。

西歐戰場,德軍明令禁止射殺敵方醫療兵

在很多二戰影視劇中,我們卻很少看到美軍醫務兵中彈的鏡頭,難道這是「神劇」的節奏?其實並不是,在歐洲戰場,美軍救護兵們確實敢毫不顧忌撲上前搶救,身上這麼扎眼的標識倒成了他們的底氣。整個二戰,在戰場正面交火上德軍一直很恪守基本準則,很少出現故意射殺敵軍醫務兵的情況。

如果有德軍狙擊手專門瞄準盟軍醫務兵開火,德軍對違反規定的士兵處罰會十分嚴厲。而且不僅對待醫護兵如此,在西歐戰場,如果盟軍士兵去打水,只要沒有攜帶武器,德軍一般也不會射殺。因此,西歐的美軍醫務兵的傷亡大部分來自流彈或者炮火,他們應該感到很慶幸,對手德國人至少比較「紳士」。

戴著德國軍帽的美軍醫療兵

畢竟德軍也不傻,如果開了射殺醫務兵的先例,那麼對方也會射殺德軍的醫務兵報復。誰都不想在受傷之後,失去生還的最後希望。德國二戰老兵的對於曾經在戰場受傷的回憶,讓人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這些老兵說當被子彈擊中,心中感覺已經完了!唯一的期望就是醫護兵能出現在自己身邊,為自己搶回最後一點生還的可能。

而重傷員們更不敢回憶自己被運到戰地醫院時的情景:戰場醫療條件有限,臨時戰地醫院往往其實已經和地獄差不多,到處是血腥味和慘叫聲,還有屍體被不斷被抬出。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是無法理解那些醫護兵對士兵而言意味著什麼。

戰場救治傷員(影視)

但德軍不射殺盟軍醫務兵也僅是限於西歐,在東線戰場雙方都殺紅眼的情況下,很多蘇聯女人都已經扛著槍作戰,更不要說醫護兵了,而只要拿著武器,德軍是完全有理由射殺的。因此像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描述的那樣,美軍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堅持不帶武器,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瘋狂的日軍,提倡對美軍醫療兵舉起屠刀

實際上,任何公約都不能做到完全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日內瓦條約》對理性的軍人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但卻無法束縛已經瘋狂的軍人。二戰中,日軍經常在看到對方的紅十字標誌時,卻仍然選擇轟炸和攻擊,造成大量醫務人員和平民慘死,因為他們根本不懼《日內瓦條約》的束縛。

遭受日軍虐待的盟軍戰俘(影視)

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甚至還鼓勵士兵專門攻擊盟軍的醫務兵,認為殺傷一個醫務兵的效果堪比消滅10個敵人,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守備司令粟林忠道就專門指使手下人這樣做,還專門將美軍醫務兵士兵裝扮照片讓士兵去辨認。

《血戰鋼鋸嶺》中也有這樣的情節:主角道斯的戰友就要求他摘掉自己的袖標,並換上沒有紅十字圖案的鋼盔,告訴他要不然會死得更快!戰鬥中,瘋狂的日軍對繪有紅十字的帳篷都不會放過,他們經常偷襲並衝進帳篷殺死傷員和醫護人員。

日軍徵召的女子救護隊

事實上,日軍在作戰中很少會有隨軍醫護人員,他們一般是有戰地醫院,但這些戰地醫院基本上是跟著日軍軍官轉移的,一般的小部隊根本就不會有醫護兵。因此日本士兵在戰場上很害怕受傷,因為他們知道軍隊並沒有那麼多醫療資源,受傷後根本得不到救治,所以在戰場上受了重傷的士兵,經常會選擇自殺。

因為就算這些日軍自己不自殺,軍隊轉移的時候也會將他們留下來,對於日軍來講,他們就是累贅,殘忍地讓其自生自滅。正因為日軍對醫護兵的蔑視,日軍也吃了這方面的不少大虧。但對敵方醫護人員的濫殺,也給自己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步入絕境的「日軍」(影視)

戰爭後期在東南戰場上,盟軍,特別是澳大利亞人對日軍「以牙還牙」,他們堅決拒絕了一些日本部隊的投降,恨不得將這些瘋狂的日軍士兵全部屠殺殆盡。這個完全就是日軍咎由自取,不遵守《日內瓦條約》的軍隊,別人同樣也不會用公約對待你!

《歷史雜談驛站》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還要扒光衣服羞辱?
    二戰時,日本兵被美軍抓住後,為何還要扒光衣服?在菲律賓巴丹半島上的美菲守軍與日軍激戰達4個月彈盡糧絕,請示上級後,美軍78000人於1942年4月9日向日軍投降。日軍把這7萬多美軍戰俘,強行驅趕到120公裡外的戰俘營,在炎炎烈日下讓他們行軍,不讓喝水也不讓吃東西,趕到目的地的時候,有五分之一左右的美軍戰俘丟掉了性命。
  • 二戰時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戰場,日軍去到歐洲戰場會怎樣
    現在網上關於二戰有各種各樣的假設。這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假設就是:如果二戰期間德軍和日軍互換位置結果又會如何呢?德軍在亞洲戰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日軍如果去歐洲戰場又會發生什麼呢?歷史本來是不存在假設,但人們往往總會忍不住進行假設。二戰時期德國是以坦克等陸戰武器聞名的,而日本則以航母等海戰兵器著稱。這樣兩支軍隊互換戰場會發生什麼呢?
  • 美軍被徹底打臉:二戰首次對陣德軍自信能打出1:4,結果8:1
    從以上各個方面來看,二戰前期打得盟軍潰不成軍的德國軍隊已經盛極而衰,因此美軍高層在凱塞林山口戰役之前保持著極其樂觀的情緒,認為他們所面對的是已經"沒落"的德軍,他們也將複製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時的軌跡,作為一支強大的、新投入的有生力量狠狠地教訓一下德國軍隊,給對手一點厲害嘗嘗。
  • 二戰壓制日軍和德軍的傳奇名槍,四把加起來就能壓制一挺歪把子
    二戰時期,美軍曾研發出一款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步槍之王,它便是眾所周知的M1加蘭德步槍。時至今日,它的經典性能已是毋庸置疑,畢竟它自誕生伊始,參加了諸如二戰、黎巴嫩登陸、柏林危機和古巴飛彈危機等極具轉折意義的戰事。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雖然人數只有1.4萬餘人,要少於德軍,但這個裝備差距無疑的是巨大的。而日軍的一個挽馬制甲種師團,裝備有12門120mm榴彈炮,36門75mm野炮,16門75mm山炮,16門37mm速射炮,432具50mm擲彈筒,以及輕重機槍共計428挺。
  • 二戰德軍投降美軍就有好結果?幾十萬德軍戰俘沒能走出萊茵大營
    這18座龐大的露天戰俘營差不多容納了全部落入美軍之手的德國人,他們包括:德軍B集團軍在魯爾包圍圈和藻厄蘭地區的被俘者、在美軍第九軍東進易北河過程中的德軍被俘者(他們多數正在執行阻止蘇軍西進的任務,當美軍逼近時。他們及時地選擇向從身後逼上來的美國人繳了槍)、在下薩克森、威斯伐倫、哈勒山區和美軍交戰時的德軍被俘者(我的博士導師就在此列);在德國宣告投降後成建制地向美軍繳械的德軍士兵。
  • 二戰各國軍隊夥食對比,美軍最豪華,中國軍隊最讓人心疼
    01 美國在主要參戰國中,美軍的戰時口糧毫無疑問是最好的。好到什麼程度?美軍甚至可以在二戰時享受冰淇淋。我甚至懷疑在整個戰爭期間美國大兵就沒挨過餓。美軍戰時口糧從大原則來說保證每個士兵都可以吃到新鮮的水果、肉類,還為士兵提供各種零食。
  • 老照片:拿糖哄孩子「笑」的日軍,圖9被德軍俘虜的女紅軍
    歷史上難得一見的照片:拿糖哄孩子「笑」的日軍,被德軍俘虜的女紅軍這張最為諷刺,一名日軍在被遣送回國後,抱著自己的孩子笑得很開心,殊不知在前線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倒在他們的手裡。【拿糖哄孩子「笑」的日軍】這是一張日軍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照片上寫道:「在歸化城,喜歡小孩的我軍士兵把牛奶糖分給她們。」然而,仔細看後,似有貓膩。照片中那位拿牛奶糖的日本兵,大嘴張張著,大牙呲呲著,鬍子炸炸著,眼睛眯眯著,一臉的淫笑。雖然,他的手中拿著牛奶糖,似乎要送給旁邊的兩個小女孩,但兩個小女孩卻顯得緊張不安,滿臉惶恐。這明顯就是擺拍。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日軍挑起太平洋戰爭後,又組建了人數在1萬1980人左右的兩個步兵旅團制師團,而由於不斷的戰爭減員,日軍的師團有不少都在太平洋的小島上被美軍炮火埋葬,後期師團即便有能夠維持原本建制人數的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所以,德軍的戰鬥力強大,不僅僅是武器裝備的緣故,更是合理的編制結構以及精英化的兵員素質決定。可以毫不誇張的地講,這樣一個德軍步兵師,其單就戰鬥力而言,不亞於日軍的一個甲種師團。眾所周知,日軍甲種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王牌軍團,一個甲種師團滿編人數在2.8萬人左右,比德軍步兵師多了一萬人。但其也僅僅只能在人數上佔據優勢,其餘諸如武器裝備、軍隊結構,戰鬥素養等方面,德軍都應該是可以碾壓的存在。舉個例子,德軍步兵師105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炮超過50門。
  • 二戰時期日軍和德軍開戰誰會贏?德國軍隊哪怕百萬大軍,也要餵魚
    有網友問:二戰時期的日軍和德軍軍事實力誰更強?如果當時這兩國開戰誰會贏?如果二戰,其他國家中立,日本和德國開戰。如果是德國進攻日本,那德軍還沒看到日本,就都會餵魚了。
  • 二戰日軍飛機認錯了家,非要降落美軍航母,執勤美軍的做法亮了
    二戰時由於通信各方面不發達導致一些烏龍事件時有發生,有些烏龍有驚無險,有些鬧起來則是有去無回。小編下邊就和大家講一下二戰時期日寇的一次血色烏龍。二戰時,日軍航母艦載機返航認錯了家,非要降落到美軍航母上,最後被打得空中解體。
  • 老照片:被德軍制服迷住的歐洲女孩,最帥德國軍官,日本戰俘被虐
    二戰時候的德國元首,曾經是一個藝術生,所以他對藝術的追求體現在了很多的方面。比如德國軍隊的軍服,就是二戰的時候,公認的最帥的軍服,這就是元首的藝術氣息所致吧。圖一是在跟德軍調情的法國女孩。在二戰的時候,德國士兵和法國女人生了20萬嬰兒,歐洲的其他國家都有這樣的混血兒。那時的德戰區的女人,有的是為了德軍的帥氣而獻身,有的是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畢竟打仗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的飯吃。還有就是很多國家的男人都在打仗並且死了很多人,所以這些女人也需要解決生理需求。
  • 抗美援朝後,美國人評價中國軍隊與德軍、日軍的差別,讓人很振奮
    這場戰爭在美國公眾心中既沒有榮耀也沒有影響,就連陣亡將士的紀念日也沒有人提起,公眾常常對二戰和越戰進行哀悼,但對這段戰爭的記憶卻無法鮮活起來。雖然美國老百姓選擇了遺忘,但是參加過二戰和韓戰的老兵卻時常想起,並對德軍、日軍和中國軍隊進行了中肯比較和評價。
  • 二戰美軍有可口可樂,德軍有什麼?這款碳酸飲料很多人都喝過
    碳酸飲料是很多人的最愛,在二戰的時候,待遇優渥的美國大兵每天都會喝到可口可樂。美國政府為了鼓舞士氣,也經常把大量的可樂送到前線部隊,有些美軍甚至會因為沒有喝到可口可樂而不上戰場。很多人都知道可口可樂是美國的品牌,但其實在二戰之前,德國同樣也有可口可樂的工廠,但是因為美軍對德國的貿易封鎖,工廠得不到糖漿,所以德國士兵就沒機會喝到德國生產的可口可樂。德國人的確很不高興,但是美國的軍事實力很強,德國又不可能為了可樂就向美國開戰。
  • 一根管子三個罐,美軍噴火器燒得日軍叫苦不迭,用法很簡單
    二戰太平洋戰爭,美軍和日軍在瓜島、硫磺島等島嶼上展開了可怕的戰鬥,日軍瘋狂的進攻令美軍一度懷疑人生:「這些日軍難道不怕死嗎」。除了千年不變的三三制隊形,萬歲衝鋒之外,日軍在面對火力極其強大的美軍時尤為擅長挖掘地道進行頑抗。
  • 二戰時,各國軍隊在喝什麼?美軍喝可樂德軍喝芬達,我軍呢
    可樂是美國人發明的,也是美國最流行的一種飲料,所以二戰爆發後,可樂是美軍首選的碳酸飲料。  二戰時期,雖然美國不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但由於美國本土沒有爆發戰爭,所以美國的生產力沒有受到影響,這讓美軍成了二戰時期物資最充足的軍隊。美國前線的軍隊,雖然也飽受戰爭之苦,但他們的後勤非常好,美國士兵可以盡情地享受到香菸、肉罐頭和可樂等美食。
  • 若是二戰時期去歐洲的是日軍,來亞洲的是德軍,結果會不同嗎
    今天我們也來講一個如果,那就是二戰時,如果德日兩國的侵略地點反過來,德軍來到亞洲,日軍去往歐洲,結果會不同嗎?首先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大方向不會發生什麼改變,戰爭的結局也不會因此而變得完全不一樣,歷史上二戰的結局是同盟國勝利軸心國失敗,就算德軍和日軍調轉了主要戰場,軸心國最終也是贏不了的。
  • 二戰中,一支德軍曾和美軍聯合攻打另一支德軍,這是怎麼回事
    在二戰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場規模不大但十分奇葩的戰爭。防守的一方是美國士兵和德國國防軍的聯合部隊,進攻的一方則是一支德國黨衛軍。經過一場鏖戰,美德聯軍最終擊敗德國黨衛軍,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 二戰美軍的怪異行為:掃射樹林,狂扔手雷,害怕「一次性抽紙」
    喜歡研究二戰歷史的人應該都會發現,國與國打仗時奇怪的舉動有很多,像二戰時的美軍就總會存在一些非常奇怪的習慣,尤其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和日軍的作戰中,各種奇異操作出現的頻率變得極高。比如說,當美軍遷移部隊的時候路過一片小樹林,他們會立馬派出一批人來對著樹林進行掃射,上下左右,無不是槍林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