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管子三個罐,美軍噴火器燒得日軍叫苦不迭,用法很簡單

2020-12-12 利刃觀察眼

二戰太平洋戰爭,美軍和日軍在瓜島、硫磺島等島嶼上展開了可怕的戰鬥,日軍瘋狂的進攻令美軍一度懷疑人生:「這些日軍難道不怕死嗎」。除了千年不變的三三制隊形,萬歲衝鋒之外,日軍在面對火力極其強大的美軍時尤為擅長挖掘地道進行頑抗。這時,美軍一款單兵武器就有了發揮的舞臺,這就是單兵火焰噴射器。

早在一戰時期,那時的美軍高層對於火焰噴射器嗤之以鼻,認為這是一種沒有前途的武器。但在希特勒佔領波蘭之後,美軍驚訝地發現,德軍在攻堅時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且效果出眾,於是1940年8月,美軍終於開始研製自己的火焰噴射器。

二戰德軍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

M1型火焰噴射器,就是美軍研製的第一代火焰噴射器,其原型代號為E-1R1,這種型號燃料罐體內可儲存18升燃料,可提供5次每次2秒的短噴射,噴槍使用的是電子打火。但是由於其採用的是石油混合燃料,其射程僅有20米,再加上電子打火系統極其不靠譜,M-1型火焰噴射器絕談不上是成功的產品。

圖為E1R1型火焰噴射器

M-1的改進型,M-1A1型則針對老款缺點進行了改進,由於凝固汽油的發明,M-1A1火焰噴射器的射程大幅提升達到了40米,另外罐體由2個改成3個,左右兩個罐體分別裝載15升燃燒劑,中間小罐體內裝載壓縮氮氣,可提供約10秒的持續噴射。原本性能不可靠的電子打火裝置,改為氫氣+火花塞的形式,但事實證明依然不靠譜。這種改進型火焰噴射器總共生產了14000具,但性能不可靠加之笨重不堪,M-1A1很快就被取而代之。

圖為士兵使用M-1A1火焰噴射器

圖為M-1A1火焰噴射器配件(漏鬥、燃料桶)

M-1A1的改進型,也是在太平洋戰爭中最常見的一款是M2-2型火焰噴射器,和M-1A1火焰噴射器相比,其最大的改進就是輕量化設計,重量相較前代輕了不少,只有30公斤,射程增加到45米,更加合理的噴槍設計在外觀上酷似一把來復槍,但最大的改進則是其點火裝置,這回美國人徹底拋棄了電子打火的方式,而是採用了更加可靠的火焰點火。

圖為M2-2型火焰噴射器

火焰噴射器,在太平洋戰場上發揮的作用十分巨大,1942年瓜達卡納爾戰役中,日本守軍在島上構築了大量工事碉堡,為土木+鋼板混合建造,普通攻堅武器很難對其產生威脅。面對負隅頑抗的日軍,美軍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幸運的是,登島美軍懈怠了少量的M-1型噴火器,因此迅速消滅了頑抗日軍,據當時參戰老兵回憶,被火焰噴射器消滅的日軍,其死狀十恐怖。

圖為美軍正在使用火焰噴射器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對於火焰噴射器的使用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了,他們發現,火焰噴射器雖然威力強大,但是射程近、持續時間短等缺點制約了其使用的場景,因此需要配合使用,常見的組合是一名火焰噴射手和一個保護小隊,小隊負責壓制和幹擾敵人火力,而噴射手就負責摧毀。

美軍在1943年10月決定將太平洋戰區每個師火焰噴射器裝備量由24具增加到60具,可見其在戰鬥中的作用。但是火焰噴射兵相較普通步兵、陸戰隊員來說,危險係數更大。當火焰噴射手接到命令時,往往僅被告知失去摧毀碉堡,但當其靠近碉堡時才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陷入敵人包圍,傷亡也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暴露在外的燃料罐,也是敵人很好的目標。

M2-2火焰噴射器配件箱(壓力計、調節器等)

總而言之,火焰噴射器在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很多軍事專家毫不避諱地稱其為二戰太平洋戰場最有效的攻堅武器,由於火焰噴射器的存在美軍傷亡大幅降低,甚至可以說火焰噴射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不過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很難在美軍見到火焰噴射器的影子了,更加強大的溫壓彈等新式武器取而代之。

圖為中國02式火焰噴射器

二戰後,各國根據戰場經驗,也大量研製的自己的火焰噴射器,中國也不例外,目前武警部隊還在大量裝備,在反恐等一線作戰中發揮巨大作用。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最恐懼的武器,中招秒變黑炭
    有意思的事,R.菲德勒發明這個噴火器的初衷並不是作戰,而是用於軍事演習。但是後來經過不少武器專家的改造,這種武器被投入了實戰,雖然用起來弊端很多,但是讓美軍取得了不錯的戰果。為何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上要使用這種武器對付日本鬼子呢?這還真是不得已而為之。
  • 如何對付躲在坑道裡負隅頑抗的日軍?火焰噴射器就是日軍的剋星
    考慮到太平洋的島嶼上遍布日軍的要塞,美軍需要推出一款更好的火焰噴射器了。三、M2火焰噴射器美軍最後的解決方案就是M2火焰噴射器,在1943年6月,美國化學戰部門根據E-3實驗型火焰噴射器進行改良,製造出了新一代的M2火焰噴射器。
  • 為什麼美軍在衝繩戰役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在小磯國昭的「一擊媾和」的方針指導下,日本軍部推測美軍下一步可能的進攻方向,制定了「捷號作戰」方案,他們懷著美好的「一擊制勝,萬裡傳捷」的願望。日軍大本營認為,美軍下一步可能的方向就是四個:菲律賓、琉球群島、小笠原群島和四國島、北海道和千島群島。針對這四個方向,日軍大本營做了四個作戰計劃,分別是:捷一號、捷二號、捷三號、捷四號作戰方案。
  • 硫磺島戰役日軍要塞讓美軍損失慘重?美軍自己的判斷失誤也很重要
    太平洋戰爭裡美軍和日軍打了無數次島嶼攻防戰,除去早期的瓜島戰役算得上是以逸待勞之外,剩下的島嶼大多要經過和日軍的血戰才能拿下。在諸多島嶼攻防戰裡,硫磺島則是美軍遇到過的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在這個小島上美軍的傷亡數字與日軍的傷亡數字相比,還要多上一些。
  • 二戰日軍飛機認錯了家,非要降落美軍航母,執勤美軍的做法亮了
    二戰時,日軍航母艦載機返航認錯了家,非要降落到美軍航母上,最後被打得空中解體。 時值太平洋戰爭美軍進入反攻階段,日軍做困獸猶鬥,美偵察機在珊瑚海發現日軍祥鳳號航母,馬上近百架美軍艦載機把這艘航母好好招呼了一把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幾個月,美軍醫療部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空前擴編,當時已經擁有13萬多名醫療官兵,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作戰部隊的擴編速度。 因此像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描述的那樣,美軍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堅持不帶武器,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瘋狂的日軍,提倡對美軍醫療兵舉起屠刀 實際上,任何公約都不能做到完全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日內瓦條約》對理性的軍人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但卻無法束縛已經瘋狂的軍人。
  • 美軍突襲戰:5輛謝爾曼坦克橫掃全場,日軍頂不住用戰俘威脅美軍
    美軍突襲戰:5輛謝爾曼坦克橫掃全場,日軍頂不住用戰俘威脅美軍 文/無計讀史 1945年,馬尼松附近的太平洋變得更加洶湧了起來,遠遠的,你可以看見一支艦隊在海面上行駛。
  • 從日軍的「三光政策」到美軍焚燒敘利亞麥田是反人類罪的延續
    日軍在北嶽區的掃蕩,總計殘殺4500餘人,燒房15萬餘間,搶走或燒毀糧食5800萬斤,搶走牲畜1萬餘頭。僅1943年,日軍在八路軍北嶽區3個月內就燒毀民居10餘萬間。如果說東非發生的蝗災是難以避免的天災的話,那麼美軍在敘利亞以「打擊敘利亞的武裝組織」為藉口焚燒麥田製造敘利亞的糧食危機就是故意製造人道主義災難的人禍,戰略目標和手段都與當年侵華日軍在中國實行的「三光政策」如出一轍,都是一種「反人類罪」。
  • 最牛的日軍指揮官,聲稱:每名日軍至少要殺死10名美軍
    在所有日本將領中,有一位將領被美軍認為是日本在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他就是慄山忠雄。慄山中島,一位註定與硫磺島戰役有著密不可分聯繫的日軍指揮官。二戰後期,美軍企圖跳過臺灣,將硫磺島作為進攻日本的基地。在美軍正式進攻硫磺島之前,硫磺島上的日軍已達2.2萬人。由於硫磺島是火山島,這裡有大量火山熔巖冷卻形成的火山洞穴。日軍利用這一自然條件,修築了極其堅固的工事,裝備了大量高射炮和岸炮。即便如此,日本的空中力量幾乎為零。這場戰爭意味著什麼,硫磺島的日軍,尤其是總指揮官慄山雷蒙,都心知肚明。
  • 血戰鋼鋸嶺中,日軍為何不直接毀掉美軍繩梯?日軍絕對是陰謀家
    而影片中最主要的部分血戰鋼鋸嶺,是衝繩戰役中最為殘酷的戰鬥之一,其中美軍爬繩梯攻擊日軍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上萬美軍前赴後繼爬上繩梯,攻上高地,日軍則不斷攻擊將美軍打退,慘烈的戰爭描述是影片中最精彩的部分。在這場戰役中,美軍最大的困難就是日軍的碉堡和地下工事,為此美軍特意拿出了秘密武器,火焰噴射器。而日軍在空中和海面上實行了自殺性的特攻作戰。
  • 美軍很噁心,日軍太難吃了!
    美軍很噁心,日軍太難吃了! 眾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之間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戰爭。 61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很長時間,範圍廣泛,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並造成許多人員傷亡。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消失了超過5萬億美元。恢復該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活力將需要很長時間。
  • 日軍喜歡萬歲衝鋒?面對瘋狂的日本人,美軍如何做出應對?
    眾所周知,二戰中日本的戰鬥力不俗,特別是日本軍人在戰場上的拼刺刀精神,不要命的衝鋒可以說是日軍在戰場上的常規操作,而在日美戰爭期間,對於在白刃戰毫無經驗的美軍而言,面對瘋狂的日軍,美軍士兵又是怎樣應對的呢?
  • 教你把燜燒罐用得喪心病狂!好吃到根本停不下來!
    不論是上班族還是忙著帶小朋友的媽媽們,都可以利用在家時間,將材料一次準備好,出門時只要帶著燜燒罐,就可做出美味的料理,不但省時省錢,也能隨時隨地暖呼呼的飽餐一頓。神奇吧?現在就趕緊來看怎麼利用簡單的燜燒罐,變化出美味料理。Q什麼是燜燒罐? 燜燒罐其實就是小型的燜燒鍋,也算是一種微型的電鍋,可以將半熟或易熟的食物燜熟,用法其實很簡單。
  • 日軍在太平洋上最大規模的肉彈攻擊 逼著平民自殺遭美軍打成篩子
    在美軍登島後,最初日本一直用各種武器延緩美軍的攻擊,甚至在坦克停下來的時候,還會出現一群日軍高唱著歌曲,揮舞著刀劍向坦克撲過來的場景。這些衝鋒都缺乏組織,導致了守衛的日軍不少無謂的損失。6月26日,一大日軍波針對島上的機場發起了攻擊。這次攻擊日本顯然是經過精心準備的,日本人提出了「七命家園報仇」的口號,就是日本人在死之前至少要殺死7名美軍。
  • 日本帝國覆滅記——美軍佔領硫磺島,日軍損失慘重,死了近2萬人
    美軍的作戰安排是,第3、第4和第5師分別從中間和左右兩側攻佔2號機場。在戰鬥的頭兩天,日軍頂住了美軍的進攻,直到第3師第21團的兩個營趕到後才突破敵人的防線,佔領了該機場。到2月25日,大部分設施和硫黃島的三分之一地區都已落入美軍手裡。4天後,其餘部隊從後面襲擊了慄林的第二道防線,並佔領了被毀壞的本山鎮。
  • 潛伏日軍佔領區的「關島之鬼」,如何逃出生天,並為美軍提供情報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對美國不宣而戰。在美國損失慘重的同時,日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也紛紛展開擴張。一時間,大洋之上硝煙四起,就連被美國稱為太平洋心臟的戰略島嶼——關島,也被日軍奪下。但是在美軍反攻時,卻有一名美軍士兵仍舊隱藏在關島,並發出了求救信號。
  • 日軍士兵吃下三個飯糰準備上路:兩小時後2200人被漩渦吞入海底
    換而言之,準備讓軍艦參與有去無回的自殺性作戰,拼個魚死網破。4月初,戰艦接到命令,在驅逐艦護航下衝向琉球海域。 戰艦上炊事兵立即開始緊張的操作,因為時間急迫,已經無法準備什麼大餐了,日本士兵的「上路飯」是每人三個日式飯糰,加一些鹹菜鹹魚。
  • 美軍第一次遭遇「萬歲衝鋒」,士兵毫無準備,慘遭日軍「屠殺」
    美國作為如今的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大家對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的第一印象就是其先進和高科技的軍事裝備,而並不是士兵的英勇善戰。其實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已經有了揭示,但凡美軍與敵人交戰,勢必會先用優勢火力對敵軍進行猛烈的打擊,隨後就是坦克裝甲車輛的步兵的協同作戰。
  • 硫磺島戰役,美軍用11萬對日軍2萬多,為何結果傷亡近3萬
    說起來,一開始美軍並沒有預料到此役會有如此嚴重的死傷。在1944年的塞班島戰役中,美軍出動6.7萬人,與4.3萬日軍展開了正面對決。戰役結束後,美軍以死傷1.6萬人的代價,基本全殲了日本士兵。在美軍看來,塞班島戰役已經是日軍能夠做到的極限。
  •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到底有多可怕?美軍:他們不是人,是一群公狼
    據《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記載:在戰爭中,美軍傷亡情況為:由於武器上的優勢,美軍死亡12萬人,傷亡43萬,整體上佔了很大優勢。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死亡人數居高不下:根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的調查,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陸軍一共死亡1140429人,海軍一共死亡4148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