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一支德軍曾和美軍聯合攻打另一支德軍,這是怎麼回事

2020-12-17 騰訊網

在二戰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場規模不大但十分奇葩的戰爭。防守的一方是美國士兵和德國國防軍的聯合部隊,進攻的一方則是一支德國黨衛軍。經過一場鏖戰,美德聯軍最終擊敗德國黨衛軍,取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眾所周知,二戰中的美軍和德軍是戰場上你死我活的敵人,是不可能聯合作戰成為戰友的,而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才應該是戰場上的戰友,才應該並肩作戰對付美軍的。但歷史就是這樣充滿著戲劇性,以至發生了化敵為友的奇葩劇情。

(伊特爾堡)

那麼,為什麼美軍和德軍會走到一起呢?這是一場怎樣的戰爭呢?

要說清楚這場奇怪的戰爭,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伊特爾堡。

阿爾卑斯山麓的伊特爾堡是一幢英式古堡,位於奧地利西部的伊特爾村附近,最初由曼內斯家族建立於12世紀晚期。

1341年,羅伯特 曼內斯為了抵抗蘇格蘭入侵,著手將這一古堡打造成一座堅固的防禦性建築。此後,曼內斯家族的子孫一直居住在這裡。

到了15世紀初葉,這座城堡被戰爭徹底摧毀,隨後遭到遺棄。雖然曾短暫重建,但仍然沒能逃脫戰爭的摧殘,第二度成為廢墟。

到了19世紀後期,伊特爾堡迎來了它的鼎盛時期,被改造成一個擁有數十個房間的豪華酒店,一度成為名噪一時的藝術沙龍舉辦地。包括著名作曲家李斯特,以及19世紀俄羅斯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等人,都曾在此下榻。

在這座城堡監獄中,主要關押著從歐洲抓獲的一些高端犯人,包括一些政治領袖、軍隊將領等,甚至還有一些體育明星。黨衛軍給這些囚犯起了一個滑稽的名字——「尊貴囚犯」。

其中就有14位法國的重量級人物,如法國的兩位總理,分別是愛德華 達拉第和保羅 雷諾,以及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和魏剛將軍,還有戴高樂的姐姐和姐夫,以及法國工人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萊昂 儒奧。除此之外,「尊貴囚犯」中還有網球明星「巴斯克飛人」讓 波羅特拉。

伊特爾堡監獄裡的「尊貴囚犯」享有相當高的自由和人權,他們可以帶著家屬一起坐牢,甚至也可以帶著秘書。當然了,他們的生活待遇也是其他集中營無法比擬的,不但衣食無憂,還可以享用高檔紅酒等待遇。偶爾還會得到一些零花錢。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帝國崩潰已成必然。關押在伊特爾堡內的囚犯也人人自危,擔心自己像其他納粹集中營的犯人一樣,成為狗急跳牆的黨衛軍看守的刀下鬼。

5月3日,美軍已經推進到了距離伊特爾堡40公裡左右的因斯布魯克。這讓城堡內的黨衛軍看守和囚犯們更加焦慮不安。黨衛軍知道大勢已去,早晚都將成為美軍的俘虜,而囚犯們則愈發地擔憂是否能逃出生天,重獲自由。

5月4日,城堡長官維默爾上尉決定,派出一位聯絡官,尋找周邊的德國國防軍,希望他們能提供幫助。這位聯絡官幾經輾轉,找到了國防軍少校約瑟夫 岡格爾。

(約瑟夫 岡格爾)

與此同時,城堡內的黨衛軍看守們已經自亂陣腳,紛紛攜家帶口逃離。甚至包括派出聯絡官尋求幫助的維默爾上尉,也沒有耐心等待聯絡官的返回,就帶著老婆孩子跑路了。

於是,伊特爾堡實際上就完全落入了「尊貴囚犯」們的手裡。但這些人依然不敢輕舉妄動。他們知道,城堡周圍還有一些負隅頑抗的德軍,一旦離開城堡,很有可能再次羊入虎口,於是決定據守待援。

不過,伊特爾堡中的囚犯做夢也沒想到,岡格爾會成為他們的救星,讓他們的命運得到反轉。

岡格爾審時度勢,知道納粹德國氣數已盡,加上他素來與黨衛軍不和,決定臨時倒戈,幫助伊特爾堡中的「尊貴囚犯」脫身。

於是,他派出聯絡官,找到了美軍第 12 裝甲師的李上尉。李上尉立即接受了岡格爾的投誠,並帶上十幾名部下和數輛謝爾曼坦克,聯合岡格爾,一起營救伊特爾堡中的這些「尊貴囚犯」。

5月4日下午,在兩輛謝爾曼坦克的開道下,一支奇葩的隊伍到達了伊特爾堡,分別是14名美軍士兵,以及左臂上綁著一塊黑布的10名德國國防軍士兵。他們沒費一槍一彈,就被城堡內的「尊貴囚犯」們迎進了堡內,佔據了伊特爾堡。

第二天,德國黨衛軍17裝甲擲彈兵師得知伊特爾堡失守,帶著近200名士兵趕到,對城堡發起了猛攻。

(法國總理雷諾)

一場二戰史上最奇葩的攻防戰就這樣打響了。

戰鬥開始初期,由於敵眾我寡,聯軍並未獲得多少優勢,反而是進攻的黨衛軍稍佔上風。謝爾曼坦克雖然具有較強的火力,但也被黨衛軍的高射炮擊毀了幾輛。

法國總理雷諾看到形勢危急,不顧個人安危,操起一隻衝鋒鎗準備撲向敵人。他被岡格爾及時救下,但岡格爾卻被黨衛軍狙擊手當場射殺了。

終於,聯軍等到了援軍的到來,附近的美軍第142步兵團及時趕到。城堡內的德軍看到美軍坦克出現的一剎那,激動得手舞足蹈,高興地大聲叫喊著:「美國坦克到了!」

最後,德國黨衛軍在美德兩軍的夾擊下,潰敗而去。伊特爾堡內的所有「尊貴囚犯」全部得救,這場史上最奇葩的戰鬥就這樣戲劇性地結束了。

美軍李上尉獲得十字勳章,陣亡的岡格爾被安葬在沃格爾小鎮,被奧地利人視為英雄,並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條街道。

(參考資料:《二戰全史》《最後的戰役》等)

相關焦點

  •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二戰大規模全面爆發後,這不僅是對作戰士兵的極大生死考驗,也是對一支軍隊戰場救護方面的全面考驗。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幾個月,美軍醫療部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空前擴編,當時已經擁有13萬多名醫療官兵,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作戰部隊的擴編速度。
  • 二戰德軍投降美軍就有好結果?幾十萬德軍戰俘沒能走出萊茵大營
    在這方面,美國人交出的答卷非常另類。1945年5月4日,艾森豪在沒有和英軍取得共識的情況下單方面向美軍下令:把在德國境內收押的德國軍人當作「被繳械的敵軍」(DisarmedEnemyForces)而不是「戰爭俘虜」(PrisonerofWar)對待。此命令於8月22日又擴展到在奧地利向美軍繳械的德軍。
  • 美軍被徹底打臉:二戰首次對陣德軍自信能打出1:4,結果8:1
    為什麼說是一個U型曲線呢,因為在二戰之初,德軍摧枯拉朽的戰績讓全世界震驚:閃擊波蘭,戰敗法國,佔領挪威、巴爾幹諸國,進駐北非,深入蘇聯腹地……這一系列輝煌的戰績不得不讓任何國家的軍人所側目。而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國內的恐慌因素和對戰爭前景的擔憂也蔓延到軍隊,對美軍的士氣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此時美軍對德作戰的心理態勢也一路下跌,達到U型曲線的谷底。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人是鐵,飯是鋼」,二戰德軍的夥食究竟如何?終於大開眼界!
    這樣一場世界規模的大戰,對於武器裝備呢自然是相當的重視,特別是當時不可一世的納粹德軍,在二戰中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攻打眾多歐洲國家,西線戰場開戰還不夠,德軍還開闢了東線戰場。從兩線作戰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德軍確實有著「無人能擋」的氣勢。
  • 101空降師的頑強和德軍戰鬥力的下降使美軍守住巴斯託涅
    阿登戰役期間,盟軍先後出動一萬五千架次飛機對德軍前進必經的萊茵蘭公路與德軍的補給線進行了猛烈打擊。導致前線德軍的後勤供應出現問題。許多增援部隊不能及時到達戰場。 而德軍方面在整個阿登戰役期間也才投入了五百架飛機。在二戰時期,制空權已經初步達到了左右戰場局勢的程度。
  • 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是法西斯軸心國集團的頂梁柱,曾以一己之力對戰美蘇英法四大強國,整整堅持五年多時間,才被美蘇為首的反法西斯聯盟圍毆致死。整個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總共被反法西斯聯盟消滅近五百萬軍隊。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看,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呢?
  • 二戰德軍:一支擅長內線作戰的軍隊註定無法實現徵服蘇聯的目標
    和很多人想的不同,二戰中的德軍一開始的定位就不是一支專門用於長距離作戰的部隊,基於普法戰爭、一戰的經驗,二戰的德國陸軍一開始也是為了一支適應在德國周邊地區展開一次或多次快速決戰的內線部隊。 內線與外線 在這裡首先區分一下「內線」和「外線」的區別。
  • 二戰1944年德軍的LG系列無坐力火炮德軍傘兵師的鋼鐵之矛
    ,很早就進行了,這輕型火炮還有一個不常規名稱叫作無座力火炮,無座力火炮特點是,採用了類似於火箭筒的發射原理,把炮彈打出後座力化作反向動力把炮彈擊出,德軍一款無座力火炮是75毫米的LG40型傘兵炮,德軍採用大量輕型鋁合金進鍛造而成的,其火炮全重才147公斤,卻能發射365米/秒的常規炮彈,包括碎甲彈,高爆彈,等其有效射擊距離為6.8公裡,可以平射和曲射。
  • 二戰中德軍最害怕的美國兵團,多次戰勝納粹,成員卻都是日本人
    在二戰爆發之前,美日關係經過了一段蜜月期,許多的日本人在這一時期紛紛移民美國。 後來日本偷襲珍珠港,美日正式開戰。憤怒的美國人民要求報復在美國的日裔居民,美國政府對此事也高度重視。開戰兩個月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籤署了命令,以「安全原因」為由,讓生活在美國西海岸的十二萬日裔強制搬到新建的再安置中心。
  • 二戰德軍頭號王牌狙擊手,98K殺敵345人,曾命中千米外敵軍
    ,無數生靈慘遭塗炭,交戰雙方在正面戰場上爆發了無數次血戰的同時,在拉鋸戰間隙的狙擊對決同樣驚心動魄,其中蘇聯、德國均在二戰中湧現了大批優秀狙擊手,比如柳德米拉、瓦西裡等戰鬥英雄。 如果單純對比狙殺人數的話,德軍並不佔優勢,甚至連前10名都無法排進去,但德軍統計有效戰果的標準卻遠比蘇軍苛刻:防守殺敵不算,必須有至少2人或1名軍官作證才能算。此外,和蘇軍慣用的2人狙擊小組相比,德軍狙擊手多為單人作戰。
  • 二戰時期的飲料,美軍:我們有可口可樂,德軍:我們也有一款汽水
    在硝煙瀰漫,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士兵行軍打仗,心理壓力極大,似乎連一絲喘息和放鬆的機會都很難擁有,想要士兵時刻保持飽滿的戰鬥意志和精神狀態也成為了各國軍隊面對的一個難題,在艱難枯燥的行軍生涯中,最能提升幸福感的東西,莫過於儘可能多的滿足士兵們口腹之慾了,比如二戰美軍的夥食就十分惹人豔羨,午餐肉罐頭,巧克力,口香糖,甚至連冰淇淋等都一應俱全
  • 二戰德軍最精銳的部隊,武裝黨衛軍的第一王牌
    該師的標誌是北歐文字中的狼之鉤,據說可以賜予持有者神秘的力量以嚇跑荒野中的狼群,菲利克斯·施坦因納是將這支部隊打造成一隻王牌部隊的關鍵人物,在波蘭戰役初起時,帝國師還未組建,後面組成的3個團均有上佳表現,在1939年10月10日正式組建為摩託化步兵師,由保羅.豪賽爾任首任師長,在德軍入侵荷蘭和比利時的戰役中,帝國師和其他德軍裝甲部隊充分利用荷軍在德國空軍猛烈轟炸下陷入極度混亂和驚慌之機
  • 二戰中的舊日本師團和德軍師,人數差多少,戰鬥力差多少
    【話說軍世】二戰中,德軍和舊日本軍隊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給其他國家都製造了相當多的麻煩,那麼當時德國陸軍和舊日本陸軍師級單位的人員國模差距有多大?戰鬥力差距有多大呢?
  • 二戰德軍步兵師有哪些精銳?德軍一個師為何戰鬥力超蘇軍三個師?
    我們不談那20來個比較精銳的裝甲師和裝甲擲彈兵師,他們是靠寵愛和大量重型裝備。真正的步兵師可以擔任救火隊員,到處封堵突破口,才是真正的精銳部隊。說實話,德國步兵師當中的精銳部隊,確實不多,畢竟機動力,裝甲突擊力,運輸能力都比較差。
  • 蘇軍圍困柏林時,城外還有一支幾十萬人的德軍,為何不調回救援
    這支軍隊原本屬於北方集團軍群,後根據作戰地域,改名為「庫爾蘭集團軍群」,是一支戰鬥力非常強悍的部隊。然而在柏林的危局出現後,希特勒卻拒絕召回這支部隊,仍讓他們駐守原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北方集團軍群,是德國在東線蘇德戰場上部署的三個主要集團軍群之一。自1941年6月成立以來,北方集團軍群在列寧格勒同蘇軍打了近三年的圍城戰。
  • 德國搶義大利口罩類劇情曾在二戰中上映,戰五渣瞬間暴怒痛揍德軍
    而在當年的二戰中,素以戰五渣著稱的義大利就曾在墨索裡尼垮臺後戰力爆棚,重創了侵佔其領土的德軍。口罩被德國帶頭搶走,無疑讓義大利十分憤怒近年來隨著對戰史的發掘,很多對二戰義大利軍隊的段子都被證明誇大其詞或十分片面。
  • 二戰德軍士兵很強,現在的戰鬥力如何?希特勒要是看見得氣死
    發起閃電戰期間,各軍配合十分的默契,直接以摧枯拉朽的勢頭碾壓,敵人連擋都擋不住,當時能夠與德軍一戰的幾乎沒有,蘇聯要是和德軍人數相當,完全不是對手。那麼如此強悍的戰鬥力,在二戰結束至今,還能夠保持嗎?軍迷了解過德軍的情況之後稱:希特勒看見的氣死。
  • 二戰時,義大利作為德國的盟友,為何最終成了德軍槍下亡魂?
    作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二戰罪魁禍首之一,製造人間煉獄和帶給人類無法彌補的傷害之一的罪人。義大利和它的兩個兄弟日本、德國一樣成為在接受正義的審判時成為了國際法庭的罪犯,在歷史已經過去時仍舊是人類橫亙在心中的那一刺,讓人恨意滔天。
  • 二戰美軍士兵有可樂喝,德國便為德軍研發了芬達!
    導語:二戰美軍士兵有可樂喝,德國便為德軍研發了芬達!在二戰期間,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陷入了苦戰當中。美國當時軍力不俗,並且平時口糧就有很多吃的食物。有一種飲料,早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名了。美國在二戰最初處在中立立場,並沒有直接參與戰爭,而是販賣軍火,還有可口可樂。這兩樣東西為美國獲得了巨大的收益。當時可口可樂不僅僅只是一種可樂,更是美國士兵的一種精神上的象徵,而且還激發了美軍的士氣。當時美軍賣了差不多總共100億瓶可口可樂,在德國可口可樂也表現不俗,可以說是暢銷。在1939年,德國已經成為了可口可樂的重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