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米長、5米寬,
總計100平方米。
在這樣巨幅的宣紙上
呈現的書法作品,
會擁有怎樣的氣度和神採?
即日起,
走進中華藝術宮,
你便能大開眼界,
一起先睹為快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筆墨共築「大塊文章」
6月20日下午,「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在中華藝術宮開幕,展出260件以隸書為主的作品,其中200件為新近專題創作。
出生上海的浙江書協主席鮑賢倫用大體量的書法作品,與書寫下的歷代鴻篇巨製相協調,與中華藝術宮高大宏偉的展示空間相匹配,用筆墨文章共築「大塊文章」的雄渾意象。
此次展覽由「漢地廣大」「筆寄文心」「隸變探微」「丹崖墨痕」「陶寫餘歡」五大部分組成。走進展廳觀眾會發現,每件(組)作品,尤其是一系列大型專題創作,都是根據展覽區塊位置「量身定製」的。
「漢地廣大」區域位於中華藝術宮開闊的0米大廳,你會被眼前作品的尺幅而深深傾倒。
走進「陶寫餘歡」區域,觀眾又仿佛步入了一個昏暗的博物館展廳,陶器上的古拙的書法痕跡,宛如幾千年前的先民遺留下來的刻畫符。
與古為新 別出「新」裁
在內容上,鮑賢倫圍繞展覽主題,既把握歷代詩文主脈,又追求意與古會、與古為新、別出「新」裁。
「千百年來,先人留下了無數經世文章、道德文章、錦繡文章。而中華傳統文章之美的核心,在其思想內涵的深宏博大,攬盡世間萬象。」 鮑賢倫表示,今年年初,他選定《急就章》終篇的63字,作為展覽的開篇作品,只是想用「中國安寧」「百姓承德」等表達對國泰民安的純美祈願。
《急就章》終篇,也是此次展覽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因為每個字的字徑都有一米,所以對臂力、體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極大的考驗。鮑賢倫在書寫過程中顯得凝重又從容,寫一個字要蘸兩三次墨,最終耗費2個半小時完成。
其他展覽作品中,有經世致用,體現歷史責任與文化擔當思想的名篇,如《尚書無逸》、司馬遷《史記秦楚之際月表序》、諸葛亮《出師表》等;體現出思想性及藝術性的詩文,如張衡《歸田賦》、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唐宋八大家」名篇,以及體現中華傳統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講求人生品德修為的文章內容。
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展覽是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後,長三角文化和旅遊聯盟推動實現的一次重大文化成果。未來長三角還將趁勢而上,攜手同行,深化合作共贏,最大限度地釋放聯盟協同聚合效果,更好地發揮文化旅遊領域高質量一體化示範引領作用。
展覽信息
展覽名稱:大塊文章——鮑賢倫書法展
展覽地點:中華藝術宮(0米層中廳、20、21號展廳)
展覽時間:6月20日至7月19日
展覽門票:免費
視頻:曹之光
攝影:鄭峰
編輯: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