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文化+國潮風」賣給年輕人!一家賣零食的鋪子竟幹成了這事兒

2020-12-26 騰訊網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霄 文圖

若在今年的中秋月餅裡啃出葡萄、草莓、檸檬等水果粒,是不是件很神奇的事兒;若這款月餅能帶給你對敦煌文化的立體感知,聲光電一應俱全,是不是件挺酷的事兒。

這是中國食品產業劃時代進步的縮影。

9月初,良品鋪子攜手敦煌莫高窟再度發布2020年敦煌IP中秋聯名禮盒,對全球市場正式發售以來,已售出3610萬份。足見,神秘且深邃的敦煌文化,搭載到了中國傳統節令食品,這種打開方式獲得了消費市場最殷切的投票。

那麼,敦煌IP與月餅是怎麼拍拖的?良品鋪子玩文化IP、傳統月餅,憑什麼就能撩得住90後、00後心裡的小確幸?

「將新鮮水果塞進月餅裡,是件神奇的事兒。」良品鋪子在國內創新鮮果月餅,加持敦煌IP新銳上市。

月餅口味裡的海納百川,折射中國高端食品對科技創新

9月26日,在敦煌莫高窟,良品鋪子與敦煌文化研究院、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以下簡稱敦煌石窟基金會)又一次握手,宣布雙方戰略合作規模再升級。在上月,雙方聯合推出的敦煌IP鮮果月餅是本年度最大的合作亮點。與此同時,良品鋪子向敦煌石窟基金會捐款10萬元,用於莫高窟石窟抵禦風沙侵害。

敦煌用文化感動世界,良品鋪子用美味美味感動世界。一年前,二者打開跨界合作或有機緣巧合,但如今,敦煌與良品鋪子找到了志同道合,那就是用現代化演繹和年輕人喜愛方式傳承中華文明之美,喚起更多國民對本源文化的認知與自信。

中國的月餅是個神奇的載體,它能夠包羅萬象、海納百川。

1500年前,月餅在盛唐時期完成塑形,這塊兒節慶點心就在不同時代充分清晰顯現了中國智慧,包容、立體且多元。對來自全球的食材、文化、科技、經濟等等元素,它或兼容並蓄、或吐故納新,並不斷被催化迭代。

月餅的進化今日依舊。

就如良品鋪子在國內創新的鮮果月餅,是二度攜手敦煌合作,以敦煌壁畫素材為元素打造國潮節令食品。「新產品+新題材」,透著不同維度的清新感。

為何要將新鮮水果塞進月餅?

因為年輕人喜歡。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19線上糕點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大食品和糕點行業,年輕消費者越來越喜歡少添加、更營養、健康的產品。由此理解,月餅在過往對國內多數消費者的主要價值是社交,注重儀式感,吃的環節反而不重要。但今天,年輕消費者不這麼看,他們對中秋過節的儀式感未減,卻更希望月餅能在繁重的社交場景中脫俗,回歸它是一塊兒好點心的本源。

這與良品鋪子自持的消費大數據及產品研發方向契合。」良品鋪子鮮果月餅產品經理謝葦葦介紹,用一種清新口味,讓自己和朋友記住今年過節的情誼

新鮮水果被良品鎖定了本屆中秋節出場的新目標。

今年8月,該公司將8成熟的天然水果被切割為6X6mm粒塊入餡,口感美味,少糖、多營養,讓吃月餅變成即符合時令,又滿足健康養生潮流的事情。由此,汁汁葡萄、沁爽檸檬、樂樂白桃月、霸氣草莓,這四款研發新品鮮果月餅一經上市,即獲消費市場熱寵。

水果被塞進月餅絕非易事,這更不是「冬瓜蓉+水果香精」製成的傳統月餅所能企及。在它身上,聚集了中國食品製造多個領域的技術創新,攻克了水果選品、控水、果粒度直徑三項核心技術。

謝葦葦稱,水果保鮮技術應用在月餅餡料,國內比較少見。事實上,良品鋪子為此有N次失敗的打樣,也經歷了製造合作商「拒單」的窘迫。此後,在不斷調整配方和工藝中,發現熬製工藝能最大程度保留水果的新鮮口感。同時,選定了葡萄、檸檬、白桃、草莓,能夠匹配現有的技術硬體能力,從而讓月餅餡中水果淨含量達到27%~32%,收穫了它清香、自然甜的本味。

「入餡的果肉顆粒6*6毫米,不是我的目標。下次,它會達到10*10毫米,讓食客嚼出滿口果汁。」謝葦葦稱,水果保鮮技術、選品及加工技術、四層包餡工藝、3D建模技術等,當這些技術聚合在一塊月餅身上,它顯現地是全球高端食品製造領域的中國競爭力

良品鋪子二度攜手敦煌,打造國潮節令食品,並向莫高窟捐款「挺敦煌、戰風沙」。

敦煌李光興抱憾「出局」,中國文化IP正搭載高端零食強勁復甦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已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等的傳統習俗。那時的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但現實中,多數國人對此或有了解一二,卻對唐人為何流行過中秋以及過節的方式知者寥寥。

敦煌記下了這一切。

彼時,敦煌是中國的西大門、絲綢之路重要節點,莫高窟、月牙泉、嘉峪關、陽關皆在此。莫高窟中的壁畫、文獻,詳細記錄了唐人過中秋節的生活場景,以及所祭拜的「月神」

如《拜新月》文獻中記載,中秋節明月高懸空中、圓滿無缺,各種膚色、髮型的民眾穿上華麗的衣服紛紛登上「拜月樓」。祭拜香案上,是餅子以及西瓜等各式節令水果,拜月的內容是希望家庭團圓、有情人得以團聚。此外,莫高窟中的「齋僧食品」壁畫,反應了當時的「府主」曹元忠對當地寺院僧人的慷慨,在中秋節布施兩千人齋食各式麵餅。據相關資料記載,唐宋時的人們已會用酥油和飴糖混合做餡料制餅,非常接近現在的月餅。

厚重敦煌文化不僅描述了中國的中秋節和月餅起源,更清晰詮釋了1500年前繁盛唐帝國的種種。如絲路貿易、食材豐富、多教融合、多民族共存等等,這是一個超級帝國與世界高頻互動的縮影,更在中秋節、月餅身上聚集、凝練為中國民俗文化的精髓之一。

但該如何對敦煌這一超級IP拂去千年蒙塵,該如何用現代手段、全新載體將此呈現世人,喚醒更多公眾對其價值的認知?

這恰是良品鋪子與敦煌莫高窟打開的原點。2019年初秋,良品鋪子發布「敦煌潮禮」系列中秋禮盒,「國潮兒範」十足。九色鹿、飛天舞女等,敦煌元素「穿越」千年出現在月餅禮盒上,一枚小小月餅變成文化載體,讓古老文明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形式煥發出新光彩。一件件精緻禮盒,更成為敦煌文化的「使者」,飛到全國乃至海外消費者手中。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正如良品鋪子品牌中心負責人謝芸所言,月餅在1500年前就是地道國貨。如今,更應讓它繼續傳襲發揚本源文化,鼓勵國人對中華文明的自信。通過與敦煌兩大機構合作,能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了解敦煌文化、愛上敦煌文化。

此言不虛。這次敦煌IP與高端零食的混搭,激發了國內公眾對中秋傳統文化本源了解的熱情,對月餅這一節慶食品回歸「國風本色」更有了殷切期許。

良品鋪子與敦煌IP在月餅項目上打開二次合作,希望讓新款的鮮果月餅能夠從視、聽、嗅、味建立一套完整的敦煌感知。豈料,在使用敦煌當地特產李廣杏入餡兒,卻出現了遺憾。由於當地匱乏鮮果基礎加工處理能力,導致其被採摘後不能及時清洗、殺菌、保鮮,一周內會腐敗變質,無法滿足良品鋪子對原料的供應標準。

且把遺憾留下!

先行解決公眾對敦煌文化更立體的認知。據了解,良品鋪子在2020年「敦煌潮禮」系列多款禮盒中,對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做了高智慧設計,在外包裝上搭載音樂盒。禮盒打開,即是4個演奏著不同樂器的飛天仙女環繞著圓月迴旋,一扇一扇圓形的窗框觀看飛天起舞,好似閣樓之上共同賞月的人,同時,耳邊響起的是延綿不斷的優美音樂,唯美動人。

在中國產業數位化大潮中,敦煌文化與中國食品製造成功回師,用跨界組合的產品與群求消費市場對話:「中國的,才是世界的。」

中國零食在全球消費「彎道超車」,駕馭數位化工具是核心關鍵

鮮果月餅,是中國食品製造業從價格驅動向價值驅動大迭代的縮影。

事實上,近三年國內食企在不斷製造的高端化、「國潮風」、超級大單品、國際範兒,已在深刻影響著國內外消費市場。如良品鋪子,2019年一舉拿下三項國際食品大獎:「世界食品創新大獎」、「蒙特獎(Monde Selection)」和「頂級美味大獎(Superior Taste Award)」。這標誌著,中國味道邁過了品質等門檻,嘗試去徵服多元的全球市場味蕾。但它的深層次戰略性意義,是中國正由高端食品的輸入國轉向輸出國。過往40年,被國際超級品牌控盤的「塔尖」消費市場,中國品牌正在發起全面反攻。

零食板塊是極好的行業觀察窗。它處於全球食品製造業的頂端,也是食品產業鏈利潤最豐厚的領域。

全球沒有任一國家可以匹敵中國的飲食文化廣度與深度,但它們卻能控制著中國高端消費市場?

這裡有一個極有意思的現象:日韓高端零食在國內走紅,是搭乘日劇、韓劇、明星經濟、動漫;歐洲高端零食進入中國,玩得是「皇室」、高貴食材的原產地文化氣質;美國高端零食則拼得是美國大片、體育競技等等。總之,全球零食市場的競爭從不單純,產品PK的背後是文化輸出在做對抗。

去年7月,良品鋪子創始人楊紅春曾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專訪時稱,不可否認,國際品牌有著卓悅的創造力,但同時,這是國內食品製造業諸多核心基因缺位的表現。比如,對科技、研發、供應鏈、食安體系、品牌營銷以及發掘本土獨有文化等綜合能力。

5年前,星巴克、DQ、哈根達斯等國際品牌試探性推出月餅時,心中亦有忐忑,豈料一舉風靡國內,大為驚喜。這何嘗不是中國本源文化競爭失利,本土食品品牌對年輕消費群缺失交流的側影。

今天,似乎可以翻盤了。

中國零食業衝向高端,正在學著開啟本土文化價值、駕馭全球供應鏈,同時,在努力掌握新型數位化工具,由此與消費市場產生源源不斷的信息溝通。

回歸故事原點,良品鋪子為何要造鮮果月餅?

答案有三個:第一,它品牌影響力、研發能力、供應鏈與技術稟賦可獲支撐;第二,它有敦煌文化IP做了衝擊市場的題材;第三,過往數年,憑藉國內領先的電商平臺與數位化科技資源,良品鋪子的產業數位化變革已趨向成熟。

通過數位化,良品鋪子可洞察8000萬個註冊會員的實時消費變化,並傾聽他們的訴求。結合大數據資源,發現主力消費群的新需求與新期待。這包括傳統美食迭代創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向文化自信,以及主力客群對新鮮、健康、綠色食品的追逐熱情,等等。正是數千萬計市場潛在需求被捕捉發現,催化了鮮果月餅誕生

良品鋪子做新品研發、品牌營銷,不是老闆說了算,是市場數據說了算。」這是楊紅春在2016年為公司戰略所做定調。

由此見證,良品鋪子是以企業價值觀為基礎,以產品為根本,以消費端建設、供應商互動為核心能力,最終形成協同效應。在這一模式之中,良品鋪子起著「燈塔型企業」的作用,引領著產業鏈供應鏈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敦煌與中國中秋節不可不說的三件事兒

【NO.1中國的中秋節打何時來?】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我國自古就有在中秋節祭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魏晉時,民間便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這只是簡單的拜月,還不是真正的中秋習俗。

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中,畫師描繪了人們想像中的月宮圖景。從莫高窟第35窟中,繪有「手託日月的十一面觀音菩薩」的壁畫可以看出,菩薩左、右上手託著的就是太陽和月亮。古人不知道月亮反射的是太陽光,只是按照肉眼所見的太陽以及月亮的顏色,為之賦予不同的色彩表現。

此外,菩薩右手的月亮中,清晰地描繪著金蟾、桂樹和搗藥的月兔。寥寥幾筆勾勒出動物的動作和神態,月兔翹首而望,似乎在期待著什麼。

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NO.2中國的「月神」不止一位】

敦煌壁畫告訴我們,不止是拉媒牽線的月老、月光娘娘、嫦娥、兔爺等,還有佛教中的月光菩薩。他身呈白色,乘於鵝座,手持月輪。在藥師佛的無量菩薩眷屬裡,他與日光菩薩是位居上首的最重要的菩薩,秉持著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

這說明,古時的月亮上絕不止有一家宗教「單位」,有很多個辦事機構或主官。

【NO.3月餅的雛形或是鍋盔,做祭月貢品】

敦煌莫高窟第159窟繪有「齋僧食品」,畫中便是各式麵餅。相關記載稱,最初的「餅」其實和中秋沒什麼關係,只是沒有餡料的普通饅頭而已。唐宋時期,用酥油和飴糖混合做餡料,便非常接近現在的月餅了。

傳統的敦煌月餅與其他地方的有所不同,史料記載中它的直徑足有30釐米,厚度也達到5釐米之多。這樣的大小,更像是一輪天上的圓月。除了尺寸,人們還在月餅上做出「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畫面,吃起來別有一番花好月圓的情趣。

拜完月亮,便是吃月餅。很多人並不知道,月餅最早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現在,中秋節和吃月餅和賞月已經成為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相關焦點

  • 「盛唐文化+國潮風」賣給年輕人!良品鋪子竟幹成了這事兒
    來源:時刻頭條若在今年的中秋月餅裡啃出葡萄、草莓、檸檬等水果粒,是不是件很神奇的事兒;若這款月餅能帶給你對敦煌文化的立體感知,聲光電一應俱全,是不是件挺酷的事兒。這是中國食品產業劃時代進步的縮影。與此同時,良品鋪子向敦煌石窟基金會捐款10萬元,用於莫高窟石窟抵禦風沙侵害。敦煌用文化感動世界,良品鋪子用美味感動世界。一年前,二者打開跨界合作或有機緣巧合,但如今,敦煌與良品鋪子找到了志同道合,那就是用現代化演繹和年輕人喜愛方式傳承中華文明之美,喚起更多國民對本源文化的認知與自信。
  • 這很國潮!良品鋪子×吳亦凡抖音獨播重磅上架「敦煌文化聯名卡」
    本次活動不僅是良品鋪子×吳亦凡的抖音獨播,也是良品鋪子雙11營銷企劃的揭幕之戰。更重要的是,當"國潮新勢力"遇上"潮流合伙人",良品鋪子的高端戰略釋放出愈發鮮明且強勁的文化主張——既滿口腹之慾,更具心智之養,良品鋪子正扛起新消費的大旗,要讓用戶同時吃出生活的幸福感和文化的自豪感。
  • 「沒有靈感,就吃零食!」良品鋪子×吳亦凡抖音獨播詮釋潮流生活新...
    直播間主持人宥鳴道出玄機,健康零食熱量更低,「比如良品鋪子的這款小米鍋巴,它採用的是3分鐘恆溫加熱,再快速離心脫油,保證酥脆且不油膩,不用擔心發胖。」沒有靈感,就吃零食!「吳亦凡三明治」創意上線,Rap式搖奶昔絕了!
  • 推鮮果月餅,講治沙故事 良品鋪子多維度弘揚敦煌文化
    打造國潮IP 傳承傳統文化作為敦煌文化的使者之一,良品鋪子堅持以產品為核心,讓月餅成為連接消費者和傳統文化的橋梁。通過與敦煌兩大機構合作,能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了解敦煌文化、愛上敦煌文化,這也是良品鋪子持續與敦煌合作的初心。2019年,良品鋪子與敦煌文化的首次「碰撞」,是攜手推出「良辰月」系列國潮月餅禮盒。
  • 良品鋪子推出「四海求凰」 國產高端零食禮盒刷新市場想像
    《投資時報》記者 蘇慧如果說二三十年前,佔領各大市場零食檔口的,多是些名不見經傳的散裝果品,那麼現在,能夠裝滿年輕人購物袋的,更有可能是線上線下皆熱度滿滿的人氣休閒零食品牌。從產品包含的品類來看,此款高端年貨禮盒既包含了大眾喜愛的堅果、水果類產品,如松子、山核桃、香榧、芒果乾,及肉脯類零食,如黑豬肉脯及澳洲和牛牛肉乾等產品,更主要的是,其還包含了在零食品類中較少見到的名貴產品,如燕窩、太平洋真鱈魚、臻品貝柱、淡幹海參、良選臻品鮑等。這無疑將四海求凰的產品定位拉高一個層級。
  • 「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國潮文化大課」在京舉行
    中新網10月23日電 10月22日,由尚品宅配主辦的「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國潮文化大課」在京舉行。隨著國潮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備受喜愛,新中式風潮也逐漸引領家居領域。作為行業領先的定製家居企業,尚品宅配一直深入洞察消費需求,並不斷思考如何把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家居生活,讓年輕人喜歡新中式。
  • 全新五代店陸續亮相 良品鋪子打造「零食圖書館「
    而有一家企業,不僅安然度過了實體門店的寒冬,還逆勢而上,一路升級門店業務,它就是良品鋪子。傳統業務起家的良品鋪子,在門店升級中從來不遺餘力。2006年良品鋪子開出第一家門店,直至2011年,購物體驗和視覺裝潢一直是良品鋪子在門店升級中的重心。而2015年之後,良品鋪子發現了互動和體驗的重要性,第四代面積更大,更有個性的門店開始出現。
  • 一文讀懂兩千年春節送禮簡史:良品鋪子拿出了年禮滿分卷
    良品盒子的謝禮,自然不會錯過作為零食主力的年輕群體,在禮盒設計元素上,也對傳統元素進行了現代化改良。為了讓傳統的飛天、鳳凰等元素更得年輕人喜歡,圖形採用了現代感爆棚的手繪方式,旋轉的飄帶、放射狀的背景線條、國潮風格的字體……整體上營造出飄逸大氣、奇幻萌新的風格,與正在風行於年輕一代的國潮文化同頻共振。
  • 從上好佳到良品鋪子,你手裡的零食為什麼越來越貴?
    ——這位讀者還把品牌的名稱「良品鋪子」錯打成了「良家鋪子」。 與他預言的剛好相反,兩年多後,2020年2月21日,零食公司良品鋪子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公告書,宣布於2月24日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現在,在良品鋪子的官方網站上,你能看到這家創辦於2006年的零食公司,正驕傲地自稱為「高端零食第一股」。
  • 小吃變身零食,月銷2萬多單 良品鋪子如何把臭豆腐打造成熱銷零食
    小吃變身零食,月銷2萬多單 良品鋪子如何把臭豆腐打造成熱銷零食 2018-07-13 09:41:31   來源:網絡綜合
  • 良品鋪子,先有「良品」才能成「鋪子」
    因此,良品鋪子一直追隨時代的步伐,在年輕人喜好的「新國潮」上不斷發力,其中中秋的敦煌元素的包裝禮盒以及精緻的零食搭配,在市場上贏取了大片的呼聲。但零食的包裝並不能成為消費者認可的全部,國內的零食市場呼籲聲最大的依然是食品安全問題。當然,對於食品安全問題,其實也是良品鋪子在布局「高端化」中必要解決的。
  • 這屆年輕人都愛買什麼送禮
    憑藉集傳統之美與潮流之風於一體的精緻外觀、好原料與好味道兼備的硬實力,成功躋身零食界的超級大網紅。這款高顏值的禮盒,融入了飛天、九色鹿、壁畫等經典敦煌元素,將敦煌經典美學運用到極致。這不僅是良品鋪子潮酷國風氣質的延續,如果追根溯源,不難發現,國潮文化的復興,其實是一場全民自覺的文化自信。正如楊紅春提綱挈領的總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責無旁貸!」
  • ...人單霽翔開講:國潮文化大課穿越古今 尚品宅配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
    大家喜愛的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先生深諳此道,「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必須深入研究人們不斷變化的生活,並深挖屬於自己的文化特質,凝練出獨特的原創元素與人們的生活進行對接,這樣的文創產品人們才願意帶回家。」單霽翔在10月22日,由尚品宅配主辦的「讓年輕人愛上中國風——國潮文化大課」上的觀點贏得與會者長久的掌聲。
  • 國潮古風成年輕人心頭好,需更多文化溯源教育
    得知李商隱正是原作者後,該網友再發聲明,稱自己不知道李商隱這位「冷門詩人」,再次引發網友調侃:和杜牧並稱「小李杜」的李商隱,怎就成了「冷門詩人」?無獨有偶,有人點評新版《紅樓夢》片尾曲「現代感太強,不古風,詞作者多補習幾年語文吧」,殊不知詞作者正是曹雪芹……縱觀網絡,這般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論不在少數,如何加強傳統文化溯源教育成為關注焦點。
  • 滿大街國潮餐廳,「國潮風」還能吹多久?
    「瑞幸開唐詩主題店、麥當勞推故宮桶、小龍坎做國潮子品牌......近年來,餐飲"國潮風"大行其道,但熱火朝天之際,問題也不少。」近幾年,伴隨民族自信心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復興,並在時尚界、文娛界等颳起一股「國潮風」,這股潮流也迅速蔓延到了餐飲界。
  • 美食+國風,喵喵左手貓:這就是人們熱衷於國潮的原因
    在近幾年的流行文化中,國潮風是當下年輕人最追捧的風格,小到一件首飾、衣服,大到一家店面,都有可能變成我們傳統的國風,甚至國風音樂、國風綜藝都逐漸成為人們的心頭好,並以「龍捲風」的速度席捲著我們的各大市場~
  • 滿大街國潮餐廳,「國潮風」還能吹多久?-虎嗅網
    近幾年,伴隨民族自信心的提高,中國傳統文化逐漸復興,並在時尚界、文娛界等颳起一股「國潮風」,這股潮流也迅速蔓延到了餐飲界。在資本和市場利好下,大量國潮餐廳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滿大街都是國潮餐廳,這兩個字已經被做low了,現在看到國潮就退避三舍。」一位餐飲人不無擔憂地對紅餐網表示。餐飲「國潮風」到底是怎麼刮起來,又是怎麼變味的?餐飲人又該如何做國潮?
  • 傳統文化:年輕人的文化新寵
    據數據顯示, 某平臺每3秒就誕生1條與非遺文化相關的視頻。2018年,有252萬用戶發布非遺內容,超過六成生產者是90後。非遺文化通過網絡媒介碎片化傳播,不但契合了當下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也還原了非遺技藝中的精華和本真。
  • 高端接軌國潮 良品鋪子攜「謝禮」登上央視春節檔
    回望2019年的消費市場,國貨品牌逐漸崛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項目也受到關注。 在這一年中,良品鋪子憑藉超前布局領跑行業:年初,率先啟動戰略升級卡位高端;在零食中注入「文化」因素,搶佔了國貨回歸潮的先機。
  • 國潮風收穫8090心 良品鋪子年貨被央視點讚
    受央視關注、在春節前夕熱銷的良品鋪子年貨禮盒—— 「謝禮」系列,主打國潮風,呼籲年輕人在春節這個最重要的節日裡,回歸傳統文化禮儀,心懷對長輩、親友的感恩之情。除了包裝兼具傳統與新潮,「有趣的靈魂」也必不少,謝禮的多元化產品體系滿足各類吃貨的想像,既包括經濟實惠的堅果、肉類禮盒,也有高價位的定製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