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讀:產品經理的工作中總不乏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解決,能夠立體化、系統化地解決問題是身為產品人必須具備的能力。在跨多團隊協作時,項目管理能力更顯重要,否則一地的雞毛和相互扯皮讓團隊成員相互推諉和彼此抱怨。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做好一個項目管理呢?本文作者從自身工作實踐出發,分享了產品經理的五大管理原則,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又到了年終總結的時候了,不寫點什麼的話,總覺得這一年什麼進步都沒有,這種狀態就讓人很恐慌,所以還是來記錄一下吧。
今年跳槽到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小公司嘛,大家都懂的,流程不是很完善的,所以就非常考驗產品經理的「項目管理能力」。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前在前公司的分享會中學到的「五大管理原則」,個人覺得在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中非常受用,有興趣的接著往下看吧~
「五大管理原則」分為以下幾點,關於理論,我不會講太多,畢竟理論都是晦澀難懂的,在下文中,我主要會對每一點分別解釋一下我是怎麼做的,希望對你也有幫助:
一、承擔責任,閉環溝通
1. 確定項目負責人很重要
一個項目剛決定要啟動的時候,就要定下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要對項目結果負責,他也是項目成員之間的樞紐,負責協調各部門之間的工作進度安排、解決項目過程中的各種細節問題、決定項目的最終方向、向上匯報項目進度和結果。
如果沒有項目負責人,或者負責人不明確,團隊就會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出了問題不知道找誰,項目上線時間一拖再拖,最終做出來的東西還不是老闆想要的,這就完蛋了呀。
所以每次開啟新項目的時候,我都會先問清楚,項目負責人是誰,如果是我,那麼自然我會負責到底;如果不是我,那麼請看下一條~
2. 培養owner意識
不管是不是項目負責人,作為產品經理,都要有主人翁意識,跟蹤好自己的需求,需求由誰來做、排期是怎麼樣的,一定要在需求給到研發之後就確定下來,然後將自己負責的這一部分向項目負責人匯報。
同時也要及時詢問項目負責人整個項目的進度和排期是怎麼樣的,明確項目的各個時間節點,只有把握了全局,才能保證自己的方向不偏離。
3. 向上管理,主動溝通,形成閉環
不管是哪個工種,【溝通】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光是和同級別的項目成員溝通,還要及時和上級溝通、匯報項目進展。和研發、業務方溝通,大概是產品經理每天都會做的事情;不過和上級溝通這一點,就容易被忽略,但其實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從公司角度來說,項目開始前,得和上級老闆溝通,否則你就不知道做項目的意義,不知道業務的目標,做的需求就是偽需求,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浪費公司資源;項目過程中,得和上級老闆溝通,否則老闆不知道項目的進度,就沒法安排下一步計劃。
執行者比如設計、研發如果對業務不了解,就沒有辦法把東西做好,他們怎麼了解業務呢?可不是需要產品經理作為中間商傳達老闆和上級的意思嘛~
從個人角度來說,大家都很清楚,產品經理的工作是很複合的,不太容易被量化的,如果不及時和上級溝通匯報,自己的工作成果就很難被上級知道和衡量,領導就會覺得你是不是閒得慌,那升職加薪就無望了呀~
綜上,要主動找上級老闆溝通,也要主動找研發、設計、業務方等溝通,不要等著別人來找你,職場上,大家都願意和主動的人打交道,只有大家都主動溝通起來,才能保證思想是一致的,做出的結果是大家都認可的。
和領導溝通的時候,要注意:
(1)領導最關心什麼?是收益和影響面,也就是結果,所以要先把結果告訴領導。
比如一個項目確定了時間之後,要和老闆匯報上線時間:先說這個項目會做些什麼,目的是達到什麼收益效果,最終會在什麼時間上線;然後再聽取老闆的意見,再溝通細節;比如已上線的項目出現問題的時候,研發修復問題需要一定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先告訴老闆和上級這個問題影響了多少人,影響時間是多久,影響到的收益有多少,然後告訴老闆問題修復的時間。
(2)領導很忙,不要讓他幫你來解決問題。
在上面第(1)條說完後,如果領導覺得可以了,那就不要囉嗦了,不要浪費時間講一些領導不關心的事情,也不要把問題拋給領導,讓他幫你想一個解決辦法。在你看來,聽取領導意見才不會出錯,但其實領導更想要的是你提給他建議,他只要決定要不要做就行,否則要你何用呢?
二、結果導向
「管理是把有限的資源轉化為更好的結果的過程。」
1. 合理分配資源
公司的資源是有限的(這裡的資源包括但不限於開發、設計、運營、測試等產品經理可以利用的資源),在有限的資源下,怎麼樣才能更好地達到結果呢?
首先要明確一點:也許老闆想要的結果,不一定都是可以完美做到的,那麼在戴著鐐銬的情況下,怎樣達到現狀下最好的結果,就是我們要思考的事情。
這就需要發揮產品經理的職業技能——分配需求的優先級了。
一般來說,網際網路公司的項目都是滾動迭代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項目接著一個項目,不會停下來,那麼就有一個好處——這個項目不重要的東西,可以安排到下一個項目中,一定要記住:不能什麼都想要,從想要的結果出發,能幫助我們達到更好結果的功能就是重要的功能,要把重要的功能先做到最好,其他不那麼重要的功能,做到能用就行,或者可以考慮下次做,或者直接不做。
2. 做一個有原則的人,對結果有高要求,並且不能輕易因為困難就改變對結果的高要求
高要求的結果可以指導我們在過程中不走偏,即使因為不可抗力而無法達成最好的結果,也可以保證質量是OK的。
三、貢獻整體
這一條有點難理解,總結成一個問題就是:「作為產品經理,我能為整體做出什麼貢獻?」,或者再白話一點:「作為產品經理,我能用我的專業技能解決什麼問題?」
關鍵詞:專業技能、解決問題。
產品經理的技能很多很雜,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無關基礎技能,而是對自己的產品足夠了解,對用戶了解、對業務了解、對研發的大致邏輯了解,這樣,就可以在項目初期討論方案的時候,綜合業務需求、研發邏輯、用戶體驗三個方面考慮,提出最合理的方案。
這三者,在一個APP上,是缺一不可的,缺了任何一方,都會讓受眾很難受,比如說一味地想著賺錢,不考慮用戶體驗,那麼用戶就很難受,不利於長久地留存;一味地考慮技術實現,就可能會犧牲業務利益等等,而平衡三者,提出最優方案,這也就是產品經理存在的意義(個人覺得是最重要的意義之一了)。
四、聚焦關鍵
四象限工作法,想必大家都是非常熟悉了的,結合上面的結果導向和貢獻整體,有了明確的方向和想要的結果,那麼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就有了重心~簡單來說,能幫助更好地達到結果的事情,就是重要緊急的。
還有兩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不重要的事情,能夠分給別人做的,就不要自己全部攬下來,要學會合理利用公司資源;重要的事情堆在一起時,先處理這類事情——花費自己的時間少,但是會影響到別人工作進度的事情。比如我個人習慣,一般上午,都會處理和其他同事相關的工作,整理數據,溝通問題等等,下午有空檔的時候再專心寫方案。
同理,換位思考,其他同事也喜歡自己有大塊的時間處理自己的事情不被打擾,所以,如果開會,我個人喜歡把會議安排在早上,或者下午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儘量不要穿插在下午工作時間,比如3,4點,這樣就把別人的時間都拆散了,容易引起公憤,哈哈。
五、正向思考
1. 積極地對待自己的工作
以前有時候遇到特別難搞的問題時,總有想要逃避的衝動,現在慢慢地會調節心態了,遇到問題嘛,想辦法解決就好了,解決不了還可以求救,其實沒什麼好怕的。
要時常自我鼓勵,給自己打雞血,要想著自己是很棒的!很多事情第一次接觸或者之前做的不好,害怕這次也做不好,但是不能因此就不做呀。沒做過怎麼知道做不好呢?上一次沒做好怎麼知道下一次一定會失敗呢?nothing is impossible!
2. 不要輕易否定別人
遇到問題時,大家都需要正面情緒去面對,所以當研發拒絕說功能實現不了時,試試說:「再試試唄,也許可以實現呢!」而不是:「你這不行啊,看看人家都能做到,你怎麼做不了呢?」
好啦,五大管理原則的實踐方法就這裡啦~!聲明一下哦,本人是工作經驗2年的產品經理,所以在總結方法論的時候會有許多青澀的地方,如果本文有幸被同行的大佬讀到,歡迎指點和交流;同為初級產品的小夥伴也歡迎交流經驗,共同成長!
本文由 @陳二狗的吧啦吧啦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