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新教育

2021-02-07 烏龍潭

人總得相信點什麼,奧古斯丁說:「相信你所沒有看到的,你就會看到你所相信的。」這裡所說的相信,其實就是信仰。

孔子說:「食色性也」。什麼是「性」呢?《中庸》詮釋說:「天命是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大意是,天所賦予人的東西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依照道來修養自身就是教化。

人經教化而有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信仰。倘若沒有精神信仰,唯有飲食男女,則人與動物無異。

信仰是什麼?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信仰=理性+情感。對於信仰的具體含義,中外思想家曾作出各種解釋。在《聖經》中,「信仰」一詞的含義是「堅定」。

——《舊約》解釋說:「信仰就是所希望的事物的實質,是未見之事物的確證。」

——在《恐懼與顫傈》一書中,丹麥哲學家克爾愷郭爾說:「信仰是人心中最高的情感。也許,在每一世代中,……沒有一個人超越它。」

——在《文化與人生》一書中,中國哲學家賀麟說:「信仰是使個性堅強、行為持久、態度真誠、意志集中的一種知識形態。」

——《漢語大詞典》的解釋為:「信仰是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某人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或榜樣。」

顯然,信仰的含義,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解釋。概而論之,信仰是理性信念的情感化。信仰是人對某種理論、學說、主義或人等的信服和崇拜,帶有個性傾向。

宗白華有一首詩名曰《信仰》:

         紅日初生時,

         我心中開了信仰之花。

我信仰太陽

如我的父!

我信仰月亮

如我的母!

我信仰眾星

如我的兄弟!

我信仰萬花

如我的姊妹!

我信仰流雲

如我的愛!

我信仰

一切都是神

我信仰

我也是神!

詩中的「我」,信仰大自然之日月星辰、萬花流雲,也信仰藝術以及「我」自己。「一切都是神」,「我也是神」,合契於自然宇宙、社會人生,其間滲融著對「神」的崇拜、對信仰也是對理想的執著,詩人以審美的眼光視自然萬物如血親。這是從美學高度來俯瞰人際倫理,並將其看作自然與人心的渾然交融。

這也是《周易》的精神,一種太極圓融之美。它顯現為剛健有為的人生與生生不息的人生追求,是人的精神信仰臻於太極美境的象徵。中華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按照儒家的精神信仰,宇宙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生命大和諧,是一個天地交泰,萬物和生,生生不息,大化流行的生命世界。

在這個世界中,人居於核心地位,是天地大化流行的生命發端處,是「天地之靈明」。儒家聖人之教,要旨在使人成「仁」,即把人教育成具有愛的情感,並明人倫、守秩序,達到道德自覺的人。這樣的人即「仁人」,具有君子的修為和德性。

教育,廣義而言是文化,文化的靈魂是信仰。教育是理想的事業,理想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和追求;信念是人們對於理想的堅定而穩定的信仰。只有崇高的理想,才能給人巨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強意志;只有堅定的信仰,才能使人執著的前行,有義無反顧的獻身精神。

今天,信仰的危機,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託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說:「從來沒有那麼多國家裡的那麼多的人民,甚至是受過教育的和老於世故的人,感到精神上如此空虛與沉淪,好像生活在混亂和咆哮的思想大旋渦之中。互相衝突和矛盾的觀點,震撼著每個人的精神世界。」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生存競爭激烈且泛化,這一時代特徵深刻地影響著教育,也對教師的內心世界形成很大的衝擊。外在世界的變幻不定,既容易造成人們理想信仰的迷失,又強化了人們對精神家園的渴望,強烈地期盼能有穩定的終極價值目標支撐起心靈深處的信仰。

教師作為教育者,這種渴望與期盼尤其強烈,他們也特別地敏感和矛盾——渴望理解教育與人生的終極意義,卻又懷疑各種意義闡述的真實性。因此,他們特別地需要有榜樣的示範,有導師的指引。他們所需要的導師,是有思想穿透力的,能回應他們的困惑,更是能率先垂範、以身作則的人。

從教師信仰的視角切入,我們似乎可以理解波瀾壯闊的新教育現象。新教育實驗之所以能迅猛地席捲全國,在中國大地形成蔚為壯觀的蓬勃景象,最為重要的是給了教師安身立命的精神支柱,讓他們的心靈有了寄託,找到了人格的尊嚴,有了職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相信歲月,相信種子」,成為新教育人共同的信仰。

一個不可否定的因素是,新教育實驗倡導者朱永新教授的人格魅力。倡導者自身信仰的堅定、理想的高遠、踐行的執著,感染、召喚、激勵著更多的教師投身新教育行動。倡導者同時作為理想信仰的化身,朱永新不但從理論上深刻回答了教師的困惑,而且身體力行示範著人生該怎樣度過,教育者該怎樣行走。

新教育實驗讓廣大教師在生活世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他們有了真實而鮮活的教育信仰。從這個意義上說,儒家之成仁,《周易》之圓融,宗白華的美學倫理,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在本質上都是相通的,終極點在信仰的虔誠、心靈的自由和生命的自覺。


相關焦點

  • 吳寧二校:攜手之江匯 助力新教育
    吳寧二校:攜手之江匯 助力新教育源稿: |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5日 15:08:00 | 作者:蔣怡玫 趙天瑜 | 編輯:董之震  12月14日,初雪悄然而至,踏著雪花,懷著喜悅,吳寧二校的老師們齊聚一堂,共同學習之江匯應用的相關知識。
  • 新教育螢火蟲親子共讀莒縣分站成立
    莒縣教體張守成主任、荊春燕老師、縣直小學新教育骨幹教師和部分義工家長參加了成立儀式。新教育螢火蟲親子共讀項目,是於2011年11月23日由兒童文學作家、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童喜喜創建,它著力為全國各地區重視閱讀的父母提供一個交流親子閱讀、傳播家庭教育理念、推廣閱讀的平臺。
  • 印度新教育政策的語言列表中,「中文」被除名
    印度新教育政策的語言列表中,「中文」被除名『Chinese』, in NEP’s 2019 languages list, droppedBENGALURU: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NEP) approved by the Union cabinet
  • 好奇說"新教育·新生活"2021年度會議舉辦,蓄勢打造社群服務生態...
    好奇說"新教育·新生活"2021年度會議舉辦,蓄勢打造社群服務生態助力媽媽成長 來源:財訊網 • 2020-12-22 17:28:13
  • 西奈山,無關信仰的信仰
    西奈山,無關信仰的信仰早起伸個懶腰提起信仰,尷尬癌又犯了。
  • 讓講信仰的人更加有信仰
    作者:遼寧師範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遼寧師範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卜雙紅  習近平總書記把「政治要強」作為思政課教師首要的基本要求,強調「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
  • 《天道》信仰是什麼?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差別大嗎?
    在天道這部電視劇中,芮小丹信仰天國的女兒,丁元英信仰理性,一顆向道之心,一顆執著天道本身的智慧。就連歐陽雪、肖亞文也有自己信仰。唯一區別是,王廟村的信仰是「迷信」,信基督、信牧師,信皇恩和王權,但是這樣都讓他們心安了,所以信仰不論是什麼,有比沒有好,這是觀念中的牢。
  • 愛情中的信仰與盲目信仰
    然而,她希望的一切並未發生。作為故事的結局:她死了;John和他帶去餐廳吃飯的姑娘結婚了;生活繼續。看完這段讀者留言,我想起這個故事。我額頭開始冒汗。(二)信仰(faith),有一個孿生姐妹,叫盲目的信仰(blind faith)。她倆長得很像。後者借著勇往直前義無返顧的勁頭,時常表現出一種更為動人的姿態。
  • 不要把信仰掛在嘴上,哪怕是信仰愛情
    那麼,信仰是什麼?信仰就是比現在活得好一點,而且,不是物質上變得更好,而是精神上變得更好。信仰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嚮往,它不一定是佛教,不一定是基督教,不一定是天主教,它甚至沒有任何名字。做一個好人,本身就是一種信仰。你爸爸會不讓你做個好人?你媽媽會不讓你做個好人?你老婆會不讓你做個好人?如果你想做好人,他們會跟你絕交?我不相信。絕對不會這樣。
  • 張信哲《信仰》
    張信哲《信仰》 《信仰》 ——張信哲 每當我聽見憂鬱的樂章 勾起回憶的傷 每當我看見白色的月光 想起你的臉龐 明知不該去想 不能去想 偏又想到迷惘
  • 「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的三重價值
    馬克思主義信仰注入了新的內容,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繼續解放社會生產力,更平衡更充分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在中國百年革命歷程中,在挽救中國危亡道路上犧牲的革命志士手中,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徵途中奮力拼搏的中國人民心中共同決定的。
  • 《伊洛納》信仰選哪個好 信仰神明選擇指南
    導 讀 伊洛納信仰哪個神比較好?最近有很多玩家都在問關於信仰的問題。
  • 中國人的「信仰」是什麼
    何謂信仰,信仰應該人人都有嗎?在很多人眼裡,信仰除了是平時堅持的一些操守以外,更是人在遇見困難時第一個所能依託的對象,因為很多人都會把信仰首先當成是寄託,當成是比自己強大的對象,似乎這個對象能夠幫自己解決很多事情。
  • 中國人的信仰是「現實」
    多年前,聯合國出版一部電子多媒體出版物,介紹世界各國風土人情,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一欄是:「中國民俗」。這應該是一個公認的說法。根據這一說法,中國人沒有宗教信仰。沒有宗教信仰不等於沒信仰。簡單說,中國人信仰「現實」!
  • 信仰之殤——關於信仰那些事兒
    文:草上風 來源:事隨心先簡單看看中華民族的大體文化脈絡,從中感知一下中華民族的信仰之路。上古時期,神州大地一片祥和,大家處在一個大同的社會。整個社會結構和天地人的結構一致,天人合一。人們開始探索新的真理,道裂為百,出現了百家爭鳴,大家的信仰出現了空前的混亂。有的人認為「百家爭鳴」時代是中華文化最絢麗的時代,其實恰恰說反了,天下道失才會百家爭鳴,那是最混亂的時代,天下徵戰連年、人頭翻滾。商鞅變法,秦國因法家崛起,橫掃六國統一了天下,再到後來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整個文化脈絡是道、儒、法三家為主體一直傳承下來。
  • 信仰造句和解釋_信仰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信仰參考例句:1、信仰決不是知識,而是使知識有效2、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3、我信仰民主政體,因為它使每個人。4、我們若憑信仰而戰鬥,就有雙重的武裝。5、信仰是從今以後,再也不要放開你的手。6、英雄主義是在於為信仰和真理而犧牲自己。7、沒什麼比信仰更能支撐我們度過艱難時光了。
  • 信仰到底是什麼?
    「信仰」這個詞在很多人看來是虛無縹緲,只是一種心靈慰籍的存在。我們國內真正有信仰的人很少,不像一些西方國家那種深入骨髓的「信仰」理念,但是隨著最近一部電視劇《安家》裡邊的一個故事,讓我對「信仰」有了新的認識。
  • DOTA2為什麼被稱為信仰2?玩家的信仰到底是什麼?
    DOTA2有著很多有趣的別稱:信仰2、隱刀2、飾品2、鍊金2…每個名字的背後都刻著一道屬於玩家們調侃或是嬉笑。DOTA2的玩家造梗能力無人能出其右,但是卓然不群的信仰2卻並非來自於DOTA玩家的自嘲。相反的,DOTA2玩家作為一群相對少眾的MOBA遊戲愛好者,他們的行為往往不被其他遊戲玩家群體所理解,甚至是厭棄,由此才獲得了一個「信仰2」,乃至「刀斯林」的名號。
  • 生命中的信仰
    後來和老公聊天,我總結出來了,是信仰!軍人,在他們看來,這不是工作,也不是職業,而是一種信仰,為了自己的信仰,愛情、自由、家庭皆被排在了後面。所以,他們可以做到:命令到哪,人到那。他們憑藉信仰,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可以毫無顧慮地衝在最前方。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也在想,自己的信仰又是什麼?一直以來,我們努力讀書,認真工作,但我們的信仰又是什麼?
  • 什麼樣的信仰是值得讚揚的!
    什麼樣的信仰是值得讚揚的!信仰是在我們困難時的一種精神寄託,信仰可以讓我們逾越死亡的恐懼,有信仰的人有敬畏的心,做事有底線,做人有品德。還有,信仰使我們看淡世俗,能節制私慾與罪惡。但是在我們現實中到底什麼是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