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小花是是個網購達人,能買到15元一箱的抽紙,68元一條的裙子,9元10支的牙刷。大家都說小花會省錢。
突然有一天,小花發現小熊開始買紙黃金買食品飲料指數基金,小花發現自己卡裡的餘額還不夠買某寶的30天定期。小花很受打擊,為什麼自己那麼會過日子,存款還是為零呢?
原因很簡單,小錢湊起來就是大錢。雖然小錢看起來不多,積攢起來幾百上千就沒有了。比如一杯燒仙草也就十幾元,天天喝的話,一個月下來大幾百也就沒有了。
這個世界上錢遠遠不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錢可以給人一份安全感和踏實感。比如家裡有老人生個病住個院,存款沒有的家庭會因為怕花錢而耽誤病情,或者往小地方的醫療機構救治,最終還是要轉院讓家人遭兩份罪。
從這個角度來說,花錢有時候並不是買東西,是為了獲得更好的服務。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既能滿足消費的需求,又能保值甚至增長個人財富呢?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好友。閨蜜小羅是一個二線城市的白領。她沒事喜歡去二手市場逛逛,一次看到實木床,雖然用了幾年,但色澤還好。她問一下價格,老闆說1500元,她猶豫了兩天,最終以1350元成交。
隨著時間的流逝,5年後的今天,她和老公手頭有點積蓄了,也準備張羅裝修新房了。在逛家具市場時,發現同等材質的新床已經翻幾倍了。她很慶幸當初的選擇,買的物件耐用,還有保值功能。
花少的錢並不一定省錢,花多的錢倒可以幫忙賺錢。
這就涉及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你花的錢究竟購買資產還是負債。比如,同樣是買車,如果是出租司機,他買車就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他人。而普通上班族僅僅為了代步,還有負擔油費、保險、車子耗損等費用。那麼對他來說,車子就是消費品。
總之,省錢不是把錢掰開兩半花,要花得保值,越花越多。這得隨時隨地去思考花錢的本質是什麼,多去觀察身邊會花錢的人,長期下來,也會提高花錢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