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過是幻象,一切都並不值得。——《喜寶》
姜喜寶的人生很可憐,從13歲開始靠取悅男人來生活。儘管她美麗、聰慧,對什麼都看得通透,而且正讀著名校英國劍橋大學,可是她每晚都是要靠吃安眠藥才能入睡的。
姜喜寶是亦舒的小說《喜寶》中的女主人翁。被單親媽媽刻意「富養」長大的喜寶卻因為劍橋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被65歲富商勖存姿包養了。
01、「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愛。如果沒有愛,很多錢也是好的。如果兩者都沒有,我還有健康。」
因為遇上了勖存姿,錢和愛,喜寶都得到了,可是她卻每晚都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
喜寶喜歡讀書,且擅長讀書,名篇佳句脫口而出,因為一次偶遇,她特別的談吐及與眾不同,且青春貌美,被富商勖存姿看上了並當金絲雀般圈養起來。
喜寶對勖存姿初次提出的包養交易是因著自己少女的自尊而持拒絕態度的,可是現實的困境擺在那呀: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
多年來的貧乏,愛的貧乏,物質的貧乏,一切一切,積鬱到今天,忽然得到一個出口,我不可能顧慮到後果,我一定要做了再說。——《喜寶》
儘管喜寶的母親一直刻意富養著喜寶,連學校都是託人上的貴族學校,即使只剩下交燃氣費的錢,母親都是先選擇給她買紗裙子穿,喜寶7歲時就給她穿耳洞,戴一副小金鈴耳環。
可是在喜寶的記憶裡:「我們一直窮」,「我們沒有錢買洗頭水,用肥皂粉洗頭,但是頭髮一定是乾淨的..."。
所以可憐的喜寶從13歲開始就憑著自己的美貌學會了討好男生,要他們付帳。那麼喜寶母親的教育是對是錯?不是說「窮養兒,富養女」嗎?為何喜寶母親的「富養」卻害了喜寶?
不。我母親從來不記掛我。我再失蹤十年,她也不會登了這麼大的廣告來尋我。——《喜寶》
喜寶因為想念母親特意攢錢飛回香港,卻收到母親一句「你回來做什麼?有錢買飛機票,不會到歐洲逛.?"的見面禮。
母親死後,喜寶才發現她們之間的關係很狼狽,並沒有太多的感情,因為沒有奢侈的時間來培養感情,回憶也是片段的。
而父親呢,喜寶只願稱他是母親的前夫。因為喜寶有記憶以來,父親的每次出現僅是為了要錢,而她們母女倆是見都不想見他的,連名字都不願提起。
自幼到大,我不愛任何人,也沒有人愛我。我不對任何人負責,也沒有人對我負過責任。我不屬於任何人,也沒有人屬於我。——《喜寶》
喜寶沒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出身,她的英俊浪蕩的父親和美麗庸俗的母親為了他們自己一時的歡愉而傖俗地生下她卻不愛她,她唯有一步步去適應這個社會,為了活著。
多可憐又令人疼惜的喜寶啊,所以當勖存姿對她毫無猶疑、不計回報地付出,把她寵成公主,甚至還為她殺人後,喜寶愛上了他,把他當父親母親般地愛著、陪著。
本來她計劃讀完六年學業就擺脫勖存姿,幻想著等自己畢業了就領律師執照,靠自己去打造一片天地的。
可是她算錯了,有些事開了頭,結尾就不在計劃內了。
喜寶也一直在跟自己的內心作鬥爭,她很反感這種被禁錮、被佔有的生活,只想快點完成學業,拿到名校文憑後,擺脫這一切買賣的生活。
可是她忘了她也是一個人,也是有感情的人,尤其還有著良知和自尊。這種圈養、骯髒的生活終究使她墮落了,中斷了學業。
最終她成為了一個有錢的可憐人。
02、生活不過是幻象
喜寶一直很羨慕勖聰慧,聰慧天真、可愛,因為有一個富足的父親,不用掙扎生活,又嫁了青年才俊宋家明,肯定是非常幸福快樂的。
女在祖國,已找到人生真正的意義,以前認為金錢可以買得一切,可是母親與聰恕何嘗缺少金錢,卻長遠沉淪在痛苦中。——《喜寶》
可是聰慧卻在婚後離家出走並不再回來,連她父親勖存姿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而宋家明卻在修道院出家當了神父。儘管宋家明還曾經真心計劃過跟喜寶私奔的。
而喜寶理想中的模範夫妻勖聰憩,連生病住院手術都沒有親人在場,還是喜寶陪著。到底誰比誰更不幸?
勖聰憩看著我說:「女孩子最好的嫁妝是一張名校文憑,千萬別靠它吃飯,否則也還是苦死。帶著它嫁人,夫家不敢欺侮有學歷的媳婦。」——《喜寶》
這是勖聰憩對喜寶說過的話,聰憩也是這麼做的,儘管她本身已很有錢,可惜她卻丟下三個孩子自殺了。
作為勖存姿唯一的兒子勖聰恕,瘋了,一直住在療養院。聰恕是一個「如果別人沒有麵包吃,他會叫別人吃蛋糕的人」,也許療養院最適合他吧。
越深入勖家,越發覺得一切都是幻象罷了。
勖存姿也是缺愛的,儘管他很富有,有錢有勢,可是他是一個失敗的男人。
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大女兒自殺,小女兒離家出走去尋找人生的意義了,唯一寄予厚望的兒子,瘋了!
他也不是個稱職的丈夫,至少25年都沒有跟自己的妻子說過話。妻子似乎只是生育機器。
錢多有什麼用?
還不是一樣孤獨寂寞?
他和喜寶其實只是互相取暖,各取所需罷了。
03、一切都並不值得
有沒有意義是各人價值觀點問題,養孩子有什麼意義?生命有什麼意義?一隻渡海輪沉沒海底,社會有什麼損失?——《喜寶》
因為窮,喜寶走了不歸路,以至於搭上了一輩子。但她仍然是活得最清醒的人,她懂得活在當下。
在她被勖存姿控制得喘不過氣時,她想過離開勖存姿,可是她又離不開他。而她也只有他。
愛他嗎?她不知道,她只知道,「這是一個賣笑的社會,除非能夠找到高貴的職業,而高貴的職業需要高貴的學歷支持,高貴的學歷需要金錢,始終兜回來。」與其在社會上討好其他人,不如只討好勖存姿一個人就好!
所以喜寶沒有選擇離開勖存姿,而是一直陪著他,直到他去世。還耐心幫助聰恕恢復健康。
喜寶獲得了勖存姿留給她的高額的永遠花不完的財產。可她已經習慣了有勖存姿的生活,並沒有搬離曾經的住所,她也不知道怎麼去花那些財產。
我自銀行換了一百萬元直版鈔票,全是大面額的,一沓沓放在書櫃裡。閒時取出來在手中拍打,像人家玩撲克牌似的,興致異常好,一玩可以玩兩個小時。這算什麼嗜好?我想我已經心理變態。——《喜寶》
喜寶的故事告訴我們,捷徑並不好走,最終只是一場空。不管現在的你處於什麼樣的處境中,只要心正身正,總會找到突破口的,錢還是自己掙的香,自由且踏實。
年輕時的我們會因迷茫而被誘惑,會被表面的事物蒙蔽雙眼,而做出悔恨一輩子的事。就像喜寶,為了錢卻被錢害了一生,值得嗎?千萬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筆者很喜歡楊絳先生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鍊,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楊絳《走到人生邊上》
(文中圖片來自電影《喜寶》,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