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上半葉,受難的中國處於多事之秋,外部有強敵,內部有紛爭。中華兒女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環境中,生活得水深火熱。
然而,掌握著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大家族之間的愛恨糾葛,也為世人所津津樂道。但並不是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如此「尊貴」,當時孔家的大小姐,不顧世俗偏見,勇敢地追求愛情,成了當時的一段佳話。
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孔家有女初長成,孔祥熙和宋靄齡的大女兒孔令儀出生。她自幼受人寵愛,被人稱為「孔大小姐」,外貌、性格都與孔祥熙一脈相承,因而也成了家中的掌上明珠。中學畢業後,她沒有像家人那樣出國求學,而是到上海滬江大學繼續深造。
儘管出身於官宦之家,但她對政治一點也不感冒,反而表現出對文學、藝術的熱愛,浪漫主義因素始終在她的血液裡激蕩,這也為她後來的感情悲劇埋下了伏筆。身為那個時代的著名閨秀,她對於吃穿非常講究,每天都要喝燕窩湯和各種法國空運來的小吃,用的香水、唇膏等東西,一律也都是法國產的高檔商品,各種衣服基本上不會再穿,生活作風相當奢靡。
眼見已到成婚年齡,孔祥熙和宋靄齡對自己的婚事都十分重視,對未來的女婿也是要求極高,而且當時宋美齡也非常喜歡孔令儀,因為對她的夫婿人選也是多多少少都有講究。當時,她的第一個人選是深受蔣介石寵愛的胡宗南,覺得胡青年有為又正好單身,於是就把這個人選推薦給大姐宋靄齡。
孔祥熙和宋靄齡也覺得這是個好人選,但孔令儀不願接受。本來她曾見過胡宗南,覺得他不過是個武夫,兩人根本沒有什麼共同語言,若是成婚,只會虛度青春,便同父母、姑姑斷絕了這段戀情。之後又有人陸陸續續地向孔家推薦了幾個好人選,但由於種種原因都不能令孔令儀滿意,她也逐漸對婚姻失去了信心,不知何時才會碰上自己的真命天子。
可見,孔令儀雖身為孔家大小姐,但在婚姻問題上卻是完全不能自已,甚至有時還會被當作棋子來對待,但骨子裡對愛情的追求讓她不願意輕易屈從於長輩的安排,沒有遇到合適的人,寧可不嫁。
孔令儀在心煩意亂時,都會去跳舞以釋放壓力。某天,她照例去了舞廳,一個穿著黑衣服的年輕小夥邀請她一起跳舞,兩人一見面就這樣相識了。小傢伙的名字叫陳紀恩,兩人也算年紀相仿,喝了幾杯咖啡,便墜入了情網。愛情裡的女人都是盲女,孔氏夫婦很快發現了女兒的不正常,立即派人去查探對方的底細。
剛剛從美國聖約翰大學畢業的陳紀恩,雖是洋人,但家境貧寒,與孔家實在是天壤之別。這樣的環境自然不是孔家乘龍快婿的理想人選,孔祥熙決定親自出手拆散他們。但一向乖巧聽話的孔令儀這次卻爆發了骨子裡的固執,她不但公然違背父親的命令,還繼續與陳紀恩私通。
家醜不可外揚,孔祥熙還是先輸了,他不久就任命陳紀恩為國民黨中央銀行總務處副處長。後來被公派到美國,成為中央銀行在美國的分支機構的代表。
原本以為廣闊的太平洋會讓熱戀中的兩個年輕人平靜下來,但不管怎樣孔令儀還是以留學的名義追到了美國,並宣布與陳紀恩結婚。她們以愛的名義,打破世俗的偏見,打破家庭的壓力,走到一起。毫無疑問,這是對那個時代的年輕人的一次鼓舞,讓他們親眼見證愛能戰勝一切困難。遺憾的是,這則童話最終沒有達到一個完美的大結局。
儘管結婚對象並不盡如人意,但孔家仍然準備著豐厚的嫁妝。利用丈夫的職位,宋靄齡組織了財政部婦女工作隊,通宵為自己的女兒做嫁妝。一周後,8個大樟木箱子被運到重慶機場,孔祥熙包了一架專機,準備送嫁妝到美國。令人遺憾的是,飛機起飛不久就遭遇車禍墜毀,機上人員無一倖免,8箱嫁妝被大火燒毀成灰。
愛慕孔令儀的小姨宋美齡得知此事後,又連夜請來六箱嫁妝,再用包機送到美國。很快,《大公報》就以此為題發表了評論,一派見血的評論:「孔令儀嫁妝的花費,可以讓2000名災民每年有吃有穿,如果將孔令儀的全部花費加在一起,就可以救活一萬多人。」遺憾的是,財富和奢華的生活也沒有改變孔令儀和陳紀恩在美國的快樂生活。結婚後,兩人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習慣的差異逐漸顯露出來,經常為一些瑣事吵架。而孔令儀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千金大小姐,如今卻要照看兩人的生活起居,這使她很不適應。
不久,孔令儀懷孕了,兩人原本是為了生活為生的愛情結晶,卻再次讓她失望,當兩人得知丈夫移情別戀時,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她也因此昏迷住院,最後又沒能生育。病魔折磨著她,她想了想,最後決定離開陳紀恩。孔令儀後來在美國得了高壽,而陳紀恩逐漸查無此人,失去蹤跡。許多人說,陳紀恩當年接近孔令儀時,動機並不純,是想得到家人的支持,但這些猜測如今已無法考證。我更希望他們是因為愛才會結合在一起的,不會摻雜任何欲望和陰謀。
愛,本應如此平淡,但又不平凡;本應如此平凡,但又不平凡,只希望我們在追求愛的過程中,能多一點純真,少一點算計,也許我不會給你想要的一切,但我能給你的一定是我認為最好的。
永遠不要想著能得到什麼,而是要多問問自己能給你什麼。等待本身,就是愛,不需要任何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