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圖形分析法: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一)

2021-01-21 上海莘越




【分析方法導引】

 當幾何問題中出現了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點時,就應想到要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的基本圖形的性質進行證明。接下來就應將斜邊上的中線添上。進一步的分析就是:若斜邊上的中點是條件,則直接推得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並可直接應用兩等腰三角形推得角之間的等量關係。若斜邊上的中點是要證明的結論,則應轉而證明要證相等的這兩條線段都和這條斜邊上的中線相等,也就是轉化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問題或者也就是證明角相等的問題。進一步也就是應用線段相等與角相等之間的等價關係來完成分析。當幾何問題中出現了線段之間的倍半關係,且倍線段是直角三角形的斜邊時,就應想到要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基本圖形進行證明。接下來就應將斜邊上的中線添上,得到這條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和相應的角之間的等量關係和倍半關係,問題就轉化成要證明問題中出現的倍半關係中的半線段與這條斜邊上的中線相等。當幾何問題中出現了兩個角之間的倍半關係,且其中的半角是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銳角時,就可想到要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的基本圖形進行證明。接下來的問題也是將斜邊上的中線添上,然後可應用兩個等腰三角形的頂角的外角等於底角的兩倍的性質來完成分析。




如下圖,已知:△ABC中,BD、CE是高,F、G分別是BC、DE的中點。

求證:FG⊥ED。




由條件BD是高,故△BCD是直角三角形,於是條件中出現的F是BC的中點,就成為是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點,從而就可以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這個基本圖形的性質進行證明。由於現在圖形中出現了直角三角形而沒有斜邊上的中線,故應將這條斜邊上的中線添上,即聯結DF,得DF=1/2BC。另一方面CE也是高,用同樣的方法聯結EF後,又可得EF=1/2BC(如下圖),則EF=DF。但這是兩條具有公共端點的相等線段,它們可以組成一個等腰三角形,而已知G是DE的中點,所以應用等腰三角形中重要線段的基本圖形的性質就可以證明FG⊥ED。



本題的分析也可以直接從∠BDC=∠BEC=90°開始,這樣應用圓周角的基本圖形的性質可得B、C、D、E四點共圓,且BC就是這個圓的直徑,BC的中點F就是這個圓的圓心。由於E、D都在這個圓上,所以DE就是這個圓的一條弦,而已知G是DE的中點,出現了圓中弦的中點,所以可直接應用垂徑定理證明FG⊥ED。




如下圖,已知:梯形ABCD中,∠A+∠B=90°,E、F分別是上、下底DC、AB的中點。

求證:EF=1/2(AB-CD)。





本題的條件中出現了梯形,所以可將梯形的問題轉化到三角形中的問題來進行討論。由於結論中出現的AB-CD是梯形兩條底的差,所以轉化的方法可以是作腰的平行線。


若考慮過頂點D作腰的平行線,則過D作DG∥CB交AB於G(如圖 一)。於是由DC∥AB,就可得四邊形DGBC是平行四邊形,DC=GB,所以AG就等於AB-GB=AB-CD,這樣問題就成為要證EF=1/2AG。同時,由DG∥CB,又可得∠B=∠DGA,那麼條件中的∠A+∠B=90°,就成為∠A+∠DGA=90°,也就推得∠ADG=90°。而現在要證明的EF=1/2AG是線段之間的倍半關係,且其中的倍線段AG現在是Rt△AGD的斜邊,從而就可以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的基本圖形的性質進行證明。由於現在圖形中是有直角三角形而沒有斜邊上的中線,所以應將斜邊上的中線添上,也就是取AG的中點H,聯結DH(如圖二),這樣即可得DH=1/2AG,問題也就成為要證EF=DH。由於H、F分別是AG、AB的中點,所以HF=AF-AH=1/2AB-1/2AG=1/2(AB-AG)=1/2GB=1/2CD=DE,且HF∥DE,就可得四邊形DHFE也是平行四邊形,EF=DH也就可以證明。


圖一


圖二


若考慮過E點作腰的平行線,則過E分別作CB、DA的平行線交AB於H、G(如下圖),即可得∠A=∠EGH,∠B=∠EHG,所以∠A+∠B=∠EGH+∠EHG=90°,也就可得∠GEH=90°。而由DC∥AB,又可得四邊形AGED和BHEC都是平行四邊形,AG=DE、BH=EC。由於條件中還給出F、E分別是AB、DC的中點,所以GF=AF-AG=BF-DE=BF-EC=BF-BH=FH,這樣又出現了F是Rt△GHE的斜邊的中點,所以可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這個基本圖形的性質進行證明,也就可得EF=1/2GH。而GH=AB-(AG+BH)=AB-(DE+EC)=AB-CD,所以分析可以完成。



本題的平行線還可考慮過其它的頂點或中點F作,對這些可能情況,請讀者自行討論。

由於本題條件中給出∠A+∠B=90°,因此以這兩個角為內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由於這個直角三角形尚不完整,所以應先將直角三角形添全,即延長AD、BC相交於G(如下圖),得∠AGB=90°,於是條件中出現的F、E分別是AB、DC的中點,也就分別成為Rt△GAB和Rt△GDC的斜邊的中點,從而就可以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這個基本圖形的性質進行證明。由於已知圖形中現在是有直角三角形而沒有斜邊上的中線,所以就應將斜邊上的中線添上,也就是分別是聯結GE、GF(如下圖),即可得GE=ED=1/2DC,GF=FA=1/2AB,從而就有GF-GE=1/2AB-1/2CD。將這一關係和結論比較可知問題應證EF=GF-GE,也就是要證G、E、F在一直線上。由於應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上中線的基本圖形的性質還可得∠EDG=∠EGD,∠FAG=∠FGA。而條件中有DC∥AB,這兩條平行線可以看作是被AG所截,所以∠EDG=∠FAG,即得∠EGD=∠FGA,GE和GF重合,也就是G、E、F共線,分析完成。






相關焦點

  •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性質的基本圖形和常見添線方法
    性質:在直角三角形中,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 數學百科|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定理
    ■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麼
  • 以「直角三角形斜邊上中線等於斜邊一半」為橋梁化解幾何動態問題
    「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這一性質所傳遞的信息有:「線段的等量和位置的轉換,點之間距離和位置關係轉換」,利用這些信息為「動與靜」間搭起一座橋梁,巧妙解決平面幾何中的動態問題。看看下面簡單的三個例題:《例1》首先確定不定邊BF所在的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BEF,將斜邊轉化到斜邊上的中線,兩者有數量關係「一半」,利用「垂線段最短」由「動」化解為「靜」時的最值,巧妙解決斜邊的最小值。
  • 八年級中點輔助線「中點四大模型」之四: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
    就是我們的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定理。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個模型吧。模型四:直角三角形,中點,構造斜邊中線除了上述的分析,還有一點是大家比較容易忘記一個做輔助線的方法,就是給你一個等腰三角形,你也可以補全它,做成直角三角形哦。
  • 初二上學期,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定理,逆定理容易出錯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定理具體內容為:如果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麼這個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很簡短的一句話,但是用起來卻沒有這麼簡單,並且經常被同學們給忽略。【分析】反向分析,如果已知結論GF⊥DE,再加上點F是DE的中點,那麼根據「三線合一」可以得到△DGE是等腰三角形。換言之,只要證明到DG=GE,就可以解決這道題目。先做輔助線,連接GD與GE,根據「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可以得到DG=GE。注意:使用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定理的前提條件: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不能使用。
  •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引發的軌跡圓
    2019自貢中考數學第12題(填空壓軸)12.如圖,已知A、B兩點的坐標分別為(8,0),(0,8)點C、F分別是直線x=-5和x軸上的動點,CF=10,點D是線段CF的中點,連接AD交y軸於點E,當△ABE面積取最小值時,tan∠BAD的值是
  • 八年級數學 四邊形專題學會構造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
    八年級數學 四邊形專題學會構造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數學思維定會更上一層樓★★難點突破一:遇斜邊的中點→連接斜邊上的中線例【1】:如圖1,在ABC中,BD⊥AC於D,CE⊥AB於E,點E,M分別是BC,DE的中點。
  • 矩形綜合中的直角與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
    題目:2013重慶真題A卷第24題24.如圖,在矩形ABCD中,E、F分別是邊AB、CD上的點,AE=CF,連接EF,BF,EF與對角線AC交於O點,且BE=BF,∠BEF=2∠BAC。(1)求證:OE=OF;(2)若BC=2根號3,求AB的長。
  • 直角三角形斜邊中線,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求面積,考點好多
    已知:如圖,在Rt△ABC中,∠ACB=90°,點M是斜邊AB的中點,MD∥BC,且MD=CM,DE⊥AB於點E,連結AD、CD。【分析】(1)易證∠DME=∠CBA,∠ACB=∠MED=90°,從而可證明△MED∽△BCA;(2)由∠ACB=90°,點M是斜邊AB的中點,可知MB=MC=AM,從而可證明∠AMD=∠CMD,從而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證明△AMD≌△CMD;(3)易證MD=2AB,由(1)可知:△MED∽△BCA,所以S1/S△ACB=(MD/AB)^2=
  • 2020初三數學複習:實現數量與圖形轉化的最重要工具,直角三角形
    首先從直角三角形本身來看,它有一個角是直角,有兩條直角邊,有一條斜邊。它的兩個銳角互餘,它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它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如果有一個角等於30度,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它的邊與角具有三角函數關係。
  • 中點在直角三角形的斜邊上輔助線作法
    【總結】根據「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及中線的定義」,已知直角三角形(某個角為直角的三角形)及其斜邊中點,連接斜邊中點和直角的頂點。
  • 一直角三角形繞另一直角三角形斜邊中點旋轉相似求線段長
    模型解讀此種題型特點:兩個全等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直角三角形,繞另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邊中點旋轉,構成新的三角形,已知其中三角形相似,求線段長或者某線段長等於多少時,其中的三角形相似。解題關鍵點:①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②旋轉的性質;③勾股定理;④等腰三角形的判定;⑤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性質等知識.
  • 圖形與幾何——三角形
    一.概念描述現代數學:三角形是指平面上不共線的三點及其每兩點連結的線段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包括它的內部區域)。另一種說法是三角形是三條線段首尾順次連接所組成的封閉圖形。小學數學:如2005年人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80頁這樣說: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作三角形。
  • 直角三角形斜邊滑動變化規律
    例2 如圖一架2.6m長的梯子AB斜靠在一豎直的牆AO上,這時AO為2.4m,如果梯子的頂端A沿牆下滑0.5m,那麼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嗎?    通過計算可知,當直角三角形斜邊的長確定時,斜邊在滑動過程中,兩直角邊的變化量並不是一邊減少的量等於另一邊增加的量。如本例題AO減少值為0.5m,而OB的值卻增加0.77m。
  • 中考數學第一輪複習15,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考點梳理
    這課題我們來梳理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的考點,等腰三角形與直角三角形的考點主要有3個,常考題型有2個。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性質是高頻命題點,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常穿插在其它內容(如圖形變換、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圓等)中來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常與四邊形或圓綜合在一起來考查。
  • 中考數學專題複習:第18講直角三角形
    第18講 直角三角形考點分析1、直角三角形的性質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與拓展思想方法基本方法:面積法,用面積法證題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這種方法時一般是利用某個圖形的多種面積求法或面積之間的和差關系列出等式,從而得到要證明的結論
  • 初中數學:求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角平分線,你會幾種方法?
    我們知道,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其斜邊的一半。那麼,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角平分線,你會求嗎?本文舉一例,提供四種方法,來探討這個問題。例題:如圖,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0°,∠A=60°,CD平分∠ACB,若AD=2,則CD=__________先來分析本題:這是個「好」直角三角形,帶有,∠B=30°,∠A=60°,而且由CD平分∠ACB得到∠ACD=∠BCD=45°,本題自帶很多特殊角,可以為我所用,方便計算:含有60°的直角三角形三邊比1:√3:2;含有45°的直角三角形三邊比
  • 初二數學《直角三角形》學習目標和經典例題,數學老師手寫教案
    初二數學北師大版第一章《三角形的證明》,實際相當地一個複習章節,因為很多內容在以前學過的。這一章的主要知識點有四個: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和角平分線。等腰三角形的學習目標和典型例題已經推出,今天推出直角三角形的學習目標和經典例題。
  • 初中幾何直角三角形概述
    定義:   有一個角為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性質:   直角三角形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質外,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   性質1: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 全等三角形判定之斜邊、直角邊定理,總結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直角三角形是三角形中特殊的存在,有一個角是90°,其它兩個角互餘。初中階段,直角三角形的考點也是非常的多,例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全等證明。在全等三角形證明中,直角三角形由於其特殊性,有專屬於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