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關注深度恍惚的朋友們都知道恍惚君對催眠饒有興趣。心理學認為我們很多無意識的負面情緒都是由過去不好的經驗所造成,比如同樣一件事情對其他人來說可能不痛不癢但你卻飽受困擾,這可能是因為這件事在不知不覺中觸發了你過去一些不好的體驗。
利用催眠可以快速地幫助我們覺察與療愈,這就像經常禪修冥想的人會比一般人更好的察覺到自己的負面情緒。只有做到身心連結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和快樂!
今天深度恍惚有幸為大家尋來了催眠領域的泰鬥陳一德老師來為大家分享一些他通過催眠幫助患者改善生活的事例,希望大家通過這些真實的案例對催眠助人有更好的認識。
陳老師畢業於臺北醫學大學,原本是一名資深牙醫。小時候同為臺北醫學大學的哥哥聽口腔外科教授在課堂上介紹了催眠用於麻醉的功能後便買了一本催眠教科書,埋下了陳老師對催眠的情節。後來由於對催眠的興趣日益高漲並認識到催眠是十分有效的助人工具,陳老師於1998年赴美參加美國催眠師學會主辦的催眠訓練師的課程,成為國內首位美國催眠師學會認可之催眠訓練師。至今從事催眠治癒及推廣已將近20年。
臺北醫學院牙醫系學士
臨床開業牙醫師
中臺醫事護理技術學院兼任輔導員
紐西蘭OSMOSIS催眠學院畢業
美國催眠師學會(NGH)認可催眠治療師、專業催眠訓練講師、亞洲區總監
中國心理行業一級心理諮詢師
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班
南華大學兼任輔導員
佛光大學推廣教育中心催眠課程講師
華梵大學心靈能量開展學科講師
臺北士林與臺中大坑社區大學催眠教師
啟發身心靈機構負責人
以下所有事例均由陳老師本人同意經深度恍惚整理改寫。第一第三個事例是由陳老師本人分享,第二個事例是由患者本人自願分享。
希望大家能夠從這些例子中受到啟發,幫助自己和周圍的人去更好的覺察情緒,但同時也想叮囑大家,身體出現問題應該先看醫生,我們可以同時從生理性/物理性以及心理層面找原因,又或者無法從生理性/物理性方面找到病因才會往心理層面尋找原因。如果想要嘗試催眠接受幫助,選擇催眠師一定要格外小心,要找那些接受過正規訓練有豐富經驗的催眠師,而不是那些故弄玄虛的江湖郎中。
文章末尾有深度恍惚過去對於催眠的一些科普文的連結,希望大家對催眠有正確科學的理解。
去年有一位女生(我們暫且叫她Amy)找陳老師尋求催眠的幫助。Amy告訴老師自己有很嚴重的生理期疼痛,每次都痛到無法做任何事情,已經尋遍中西醫師,都沒有辦法改善。以前通常只痛一天,現在好像更嚴重會持續兩三天。
面談中陳老師從工作、生活和家庭關係各方面來探索原因。Amy表示自己以前工作壓力很大,因為愛惜自己的身體,半年前已經換了沒有什麼壓力工作。她生活起居規律,不明白為什麼疼痛不但沒有改善,反而更嚴重了。關於感情,Amy表示自己一人生活很好,不想有伴侶。
但是當談到與父母的關係尤其事母親的時候,Amy竟然難過流淚了起來。Amy表示與父母疏離,尤其媽媽從來沒有肯定過自己。讀大學時就希望能讀離家很遠的學校。在老師的引導下,她覺察到自己壓抑了很多對母親的憤怒。
接下來老師詢問Amy有沒有過生理期疼痛不嚴重的經驗。Amy回憶到有一次在國外旅遊時,雖然遇到生理期,但是只是不舒服,沒有痛到沒有辦法做事,因為當時在國外心情很開心,風景很美麗,很放鬆。
在催眠中老師幫助Amy與父母和解,接受與感謝疼痛幫助自己覺察了壓抑的情緒。暗示她只要釋放了負面情緒,疼痛就不需要存在了。以後生理期時,可以回到以前在國外的狀態,平靜開心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完全接受自己的身體,就可以不受疼痛的影響了。
當進行催眠年齡回溯到第一次生理期時,Amy覺得很痛,那時媽媽不知道為什麼很生氣,自己很恐懼。於是老師進行了適當的安撫,並且暗示她不斷肯定自己,讚美自己,感覺自己很安全,充滿自信。疼痛漸漸消失後結束催眠。
一個月後,Amy第一次度過了沒有疼痛的生理期,她覺得很不可思義!
抑鬱症影響陳小姐的生活已經有12年之久。這期間陳小姐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長期服用醫生配的藥物,但也有過排斥長期吃藥而自行停止吃藥。但是醫生經常會警告她:停藥後又往往會造成病情更加嚴重!
以前陳小姐一直以為自己的抑鬱症是因為子宮切除的關係,聽說切除子宮的人,都容易憂鬱。其實先生對她很好,和家人相處也都很好,沒有什麼特別值得煩惱的事。可陳小姐就是一直無法擺脫憂鬱,她覺得人生無趣,也有過想要輕聲的念頭。平時她比較不喜歡運動,不喜歡走出戶外。
過去在秋冬時分,陳小姐經常會覺得心裡悶悶的,晚上會莫名其妙的想哭。有時候想哭時會想到自己的父親。父親早在她17歲時就已經往生了。去年六月,陳小姐竟然在夏天出現了心裡悶悶,晚上想哭的症狀。於是經介紹去找陳老師做催眠。
催眠中陳老師幫助陳小姐覺察到她17歲時父親過世的悲傷,還有她對於以前男友的愧疚。原來這些負面的情緒一直在悄然影響著她。老師在催眠中幫助陳小姐做了悲傷輔導,並幫助她和前男友對談及和解。他告訴陳小姐三個脫離憂鬱狀態的方法:1)改變注意方向,由內在轉移到注意外在;2)活在當下,不想過去和未來;3)進行正面思考。
經過這次催眠後,陳小姐再也沒有服用精神科的藥物。身心變得很輕鬆,心情也很愉悅,也沒有過晚上莫名想哭的感覺。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心裡好像會聽到陳老師催眠時講講的正面的話,自己也會提醒自己改變狀態的三個方法,從而幫助自己回到正常的狀態。
後來陳小姐開始學習遊泳,遊泳讓她感覺很快樂!覺得運動真的對於憂鬱很有幫助。原來以前在家整天閒來無事,又沒有人生的目標是很容易讓人憂鬱的。讓自己有個目標去忙碌,也許也是幫助走出憂鬱的方式!
多年前有一位小學三年級的小女孩琳琳(化名)因為不明原因嚴重掉發來找陳老師尋求幫助。琳琳長得很漂亮,人也很聰明,在學校成績優秀,並沒有任何學習上的壓力。面談中她表現出很大的焦慮,因為她一直戴假髮上學,很擔心害怕同學知道她嚴重落髮。尤其是四年級體育課要學遊泳,她很害怕那時就再也無法掩飾了。
不要說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我們成人如果遇到同樣的情況,可能也會有很大的壓力!可憐的琳琳默默的承受與壓抑著巨大的擔心與恐懼。而頂著這樣大的壓力,更加容易造成頭髮的掉落,導致不斷的惡性循環。
陳老師幫助琳琳強化自信,看到自己有很多的優點肯定自己,接受自己的掉發。告訴琳琳當她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時,她就不用擔心別人知道,她就可以回到平靜了。之後老師通過催眠暗示琳琳只要她回到身心安頓,頭髮掉了自然會再長回來,時時提醒自己保持平靜快樂。
最近琳琳的母親和陳老師聯繫,說琳琳頭髮有長到像男生一樣的短髮,但又開始掉落。於是老師建議母親可以再做一次催眠看看是否還有其他的問題。
這次催眠時,琳琳表示自己可以接受自己的頭髮掉落,不太會擔心害怕,學校只是有些老師不公平,她偶爾會憤怒,其它沒有什麼負面情緒。幫她處理這些負面情緒後,陳老師利用催眠幫琳琳做了年齡回溯,進一步去探索疾病的原因與目的。
最後琳琳回憶到七歲時和外公在一起時。當時琳琳要求外公帶她去公園玩,外公沒有帶她出去。回溯到這裡的時候琳琳突然表現出巨大的悲傷,並且在催眠中開始哭泣,她說從那以後就再沒有看到外公了,言談中還流露出最後對於自己在外公最後的一次見面沒有關心和照顧外公,反而要求外公帶她出去玩耍的愧疚。於是陳老師幫助琳琳做了悲傷輔導,引導她在催眠中和外公對話,把想說的都說出來,直到她和外公都平靜開心,再看到外公慢慢離開。
琳琳心中壓抑已久的悲傷和愧疚,是否就是落髮的原因?陳老師表示他也不知道,但是只要找到問題,就可以有相應的解決方法。催眠的最後老師再一次暗示琳琳只要身心安頓,頭髮掉了自然會再長出來,並且引導她看到一年後,頭髮長好了的樣子。女孩很開心的看到自己達成目標回到健康的樣子。
雖然女孩後來掉發有沒有改善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她沒有了當初的焦慮,重新找到了自信和快樂!這對她的成長和未來才是最重要的!讓我們一起祝福這位女孩!
以上只是陳老師多年催眠助人中的幾個小例子。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恍惚君以後可以試著找老師給我們分享更多有意思的例子!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就分享出去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看到吧!
更多與催眠相關的有趣文章:
本文深度恍惚(微信號:deep_trance)原創,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深度恍惚致力於深入淺出地為大家科普各種催眠和心理學知識,搜羅相關奇聞異事,帶大家發掘人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