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也會抑鬱?《內在療愈》從專業角度學會如何與自我和解

2020-12-18 愛讀書的二小姐呀

每次看到心理學家的書,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心靈捕手》中的尚恩,因為尚恩對威爾說的那句話:不是你的錯,孩子,不是你的錯。閱讀這本《內在療愈》的時候,這種感覺再次撲面而來。

這本集結了很多心理學家的故事的治癒系書籍,讓我們看到了心理學家不為人知的另一面,也從心理學家的親身經歷和專業眼光,對如何跨過心裏面那道坎進行了詳盡的解說。在他們的故事裡,我們能發現自己的影子,也能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011. 揮手告別抑鬱:EMDR訓練法和MBCT訓練法

斯特凡尼是個抑鬱成疾的心理醫生,或許這讓人很難理解,心理學家也會有抑鬱症?但事實就是如此,每個人都可能要與自己的內心抗衡,心理學家也不例外。斯特凡尼開始無端地悲哀,對自己的喜歡失去興趣,甚至一直被「自己一無是處」的念頭所困擾。

改變的契機來自於朋友介紹的兩個訓練法:EMDR訓練法和MBCT訓練法。

簡單來講,EMDR訓練法是個對回憶再加工的過程。痛苦的記憶之所以會帶來那麼強烈的感受,重要的不是我們回想起的那些畫面,而是強加在畫面中的消極情感。當它們經過反覆發酵,就會形成強大的衝擊力,讓我們陷入痛苦之中。而EMDR訓練法能夠將那些消極情感拿走,當我們再次進入回憶的時候,就不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了。

與之搭配的MBCT訓練法則更廣為人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正念訓練法。和我們一忙起來就忘了悲傷一樣,這種訓練方法也是改變我們注意力的一種嘗試,只不過它不是通過分散注意力來讓我們忘記悲哀,而是通過集中精力關注自身感受,從而把胡思亂想的那部分注意力拉回到當下,並藉此讓我們不再為壞情緒的產生而擔憂。

正念訓練法聽起來簡單,真正進入訓練卻不輕鬆。五天高強度的持續訓練,一開始就對我們改變抑鬱心態的毅力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換句話說,要想克服抑鬱症就不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是要有堅定的決心。

很多人在談到抑鬱的問題,習慣把這歸結於內心的脆弱,並寄希望於有雙溫暖的手,能將被情緒淹沒的自己拉出悲傷的泥潭。但其實,「自助者天助之」,尋求外界的幫助固然重要,但關鍵還要靠自己。

02接納那個不完美的自己:自我揭露,擁抱真實的自己

「接納自我」是《內在療愈》中談及最多的一個話題,而心理學家斯特凡那和心理學家布律諾,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接納自我的好方法,自我揭露。

如同說到大家心坎的墨菲定律,每個人幾乎都會有「怕什麼,來什麼」這樣的經歷:想完美表現自己的時候偏偏出岔子;擔心被老闆批評,老闆卻總能揪出小錯誤;勸自己鎮定自若,紅得像煮熟螃蟹的臉卻出賣了內心的緊張……

面對這種情況,大部分人會選擇再小心一點,而「自我揭露」卻不走尋常路,反而是「怕什麼,就去面對什麼」。也就是說,自我揭露是一個直面自己短板的過程,先將自己的不足當成常態,然後再想著去改變它,這樣一來,我們對自己的苛責也就在無形中被淡卻了。

在《極簡生活法則》中,作者泰普勒曾經把生活比作披薩,他說:「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總是伴隨著難嚼的番茄幹和橄欖」。這個比喻很是精闢,而若把人比作披薩,也是如此。

所以,哪怕我們會臉紅,會膽怯,會不知所措,會沮喪,會疲憊,會陷入抑鬱,都別忘了尚恩的那句「不是你的錯」,然後勇敢地擁抱那個真實的自己,再一點一點地慢慢改變。或許,這也是《內在療愈》這本書想要告訴我們的吧。

相關焦點

  • 那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焦慮、恐懼,只需內在療愈
    整部劇講述了林緒之(周迅飾演),為擺脫童年的心理陰影,不惜揭露內心的傷疤,敢於直面恐懼,最終自我療愈的故事。人這一生,終究要與自己和解。最後真相大白,她理解了母親當時的處境及火災的真兇,與母親和解,也與自己和解了。《內在療愈》中寫道:我們越逃避某種情形,這種情形對我們來說就越難以攻克,用心理諮詢醫師的「行話」來說,迴避會加強恐懼本身。
  • 《內在療愈》:與心靈深處的「Ta們」和平相處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更加懂得要做自己生命中的擺渡人,自我消化往往比四處傾訴更靠譜。既然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正在經歷或曾經經歷過類似緊張、煩躁、痛苦、恐懼、焦慮、抑鬱等一種或多種問題的叨擾,那麼究竟如何接受這些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如何有效地自我消化呢?
  • 智慧100APP—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其實,這些內心的糾結、掙扎都是你內心的小孩在作祟,心理學稱它為:內在小孩。它正在向你呼救,渴求被你看到和疼愛。 國外一個曾飽受焦慮和抑鬱的困擾的女孩,把她如何走出陰影的治癒故事做成了一個短視頻,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示了「內在小孩」。視頻一經發布就備受歡迎,很多人說在裡面看到了自己。
  • 心理學家揭示療愈真相: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它會霸佔你的大腦:讓你思維不清晰,容易情緒化。而且,我們越是無視它,越是壓抑它,內在小孩會更沮喪和抗爭,仿佛一個死循環,讓你喪失好的性格、好的關係、好的生活。只有內在小孩被看見、被療愈,並且與我們一同快樂健康地成長,我們的內心才會真正成長,真正感到快樂。療愈內在小孩,你遠比想像中優秀在自我療愈的路上,我們總說要「與原生家庭和解」、「接納殘酷的世界」、「擁抱不完美的自己」……但表面的和解與接納,更多是緣木求魚,隔靴搔癢。
  • 自我療愈,對話「內在小孩」,做自己的心理治療師
    這種恐懼根植於內心深處,並且已經和自己達成了「和解」,形成了「默契」的狀態。你知道如何去應付那些恐懼,就像曉琳一樣,因為無法逃避,所以不得不發展出一個扭曲的技能,去跟恐懼達成和解並和平相處。你需要找一張白紙,從中間劃一道豎線,然後開始「自我對話」。自我對話的步驟如下:第一步:找到內在小孩,傾聽他的呼聲,記錄他的委屈和需要;左邊代表著你的內在小孩,是遭遇童年創傷後那個恐懼害怕的自己。
  • 與自己最好的和解,是陪內在小孩長大
    03療愈內在小孩,你遠比想像中優秀但這個療愈過程是深度且漫長的,需要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帶領才可以抵達內心深處,看見並療愈內在小孩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著名心理大師施琪嘉教授,用專業、系統、有效的方法,帶你重新回應內在小孩的需要、釋放被壓抑的情緒、塑造被摧毀的價值信念,讓你的內在小孩走出創傷,開始成長。
  • 豆瓣9分法國心理學家《內在療愈》:人這一生,終究要與自己和解
    這並不是她不想得到心理諮詢師的幫助,而是她需要找個人來承受自己的痛苦與壞情緒。可惜,我們身邊並不都是受訓過的心理諮詢師。如果一直用這種方式來生活,只會越來越不順,變成「駱駝效應」。在炙熱沙漠中行走的駱駝,又熱又累又渴。它的心情糟透了。
  • 與自己和解,從看見內在小孩開始 | 內在小孩類型測試
    不知道你是否也曾經歷過:· 情緒不穩定,暴躁與抑鬱來回切換。伴侶或別人的一些小行為都能讓你感到憤怒或糟心。· 內心敏感脆弱,性格孤僻,容易愧疚、自責、自我厭棄。· 自信心不足,有畏難情緒,在工作中總覺得自己不能很好勝任目前的或者更好的崗位。· 常常自我懷疑與否定,內心糾結與矛盾,有時候感覺自己像變了一個人。
  • 《重啟人生》: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可以選擇自我療愈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但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了解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創傷,並選擇自我療愈,到底怎樣才能幫助我們走出代際創傷、療愈身心靈呢?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心理督導師、高校心理教師金尚的心理學專著《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一書,向我們介紹了實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療愈代際創傷的方法。
  • 被父母虐待:不必原諒不必和解,用五步療愈法走出創傷,重塑自我
    在書中,她利用案例加理論,向我們科普了原生家庭和代際創傷的定義、範圍、類型、影響等,並提出許多獨特的療愈觀點和方法,譬如:面對父母帶來的創傷,不必原諒不必和解,可以採用虛擬愛之療法及內在關係療法。原生家庭創傷在生理和心理都有一系列功能失調表現。如果你有原生家庭創傷,那麼會出現以下症狀:1.情感和衝動的控制改變:出現自殺、自殘、衝動、危險行為,無法控制憤怒、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情感失調。
  • 以愛療愈內在的恐懼——心理學書籍推薦
    今天推薦的書是《擁抱你的內在小孩》,這是一本心靈療愈的書籍,它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讓我們邊讀邊反思自己,而且每個章節後面會有一些自我療愈的問題,可以根據這些問題去思考回觀自己,是一本非常有幫助的書。本書的作者是克裡希那南達和阿曼娜。
  • 如何自我療愈焦慮症抑鬱症
    如何自我療愈焦慮症抑鬱症高級: 頭腦爆破,創意換血,意念加鋼,思想充電,理念突圍;心流湧堵疏通,心渠塊壘炸裂,清除暴躁不安;捏個貼心文字麵人兒讓你開心玩兒。自我心理健康小程序;截住煩悶,坐上心跳喜悅遊覽車;觀念洗澡,思維退毛,心靈瑜伽,想像舞蹈;心靈魚湯養忘滋悟;放逐偏狹,驅趕雜念,嚇跑焦慮痛點反射;抵擋憂愁,自我心理品質戰略轉型。
  • 抑鬱了,該如何自救?
    ,但很快又會回來,穩穩地壓在我的後腦勺上。他說,「這麼多年來,我看到無數人被抑鬱困擾的人走了出來,找回了快樂,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自我療愈能力的,我們都可以甩掉抑鬱,只是需要用專業的方法來幫自己。」那麼:面對抑鬱我們可以怎麼自救,拿回生活掌控權?
  • 人格反映心理狀態,從人格入手自我療愈,可從源頭上解決心理問題
    如研究人類大腦前額顳葉是負責什麼功能的,在中世紀的醫生通常通過開顱手術,切除顳葉來抑制精神分裂症以及癔症。動物們在經歷幾次電擊懲罰以後會徹底放棄努力,巴甫洛夫用狗來研究神經的條件反射機制,以及臭名昭著的小艾伯特實驗,為了研究人類對恐懼產生的心理機制,將9個月的研究對象小艾伯特置身恐懼的環境當中,導致心身飽受摧殘!
  • 有助於抑鬱者自我療愈的5種方法
    1、增加社會交往和支持 心理醫生的支持:可以選擇和當地的心理醫生進行交談,心理醫生能有效的從專業上和經驗上給予你提醒,他會讓你對於過去的自己有更加清晰的了解,讓你不再單純的陷入到情緒之中,而是跳出情緒,從理性的角度分析自己本身抑鬱情緒的原因。
  • 在原生家庭受的創傷如何自我療愈?88萬人熱贊的方法是什麼?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近幾年特別流行一個說法:原生家庭影響人的一生。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年後的心理,行為都深受童年經歷的影響。一句話,成年不幸福,是因為童年不幸福。心理學上確實一直認為:原生家庭很重要,因為每個人對世界的初步理解是在原生家庭裡建立的。6歲前與養育者形成的關係互動模式會影響成年後的認知和行為。
  • 抑鬱的本質:自我療愈,一種讓傷口癒合的方式
    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會覺得很難過,很容易陷入沮喪之中。這種情緒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大部分人認為抑鬱情緒的表現就是悲傷,然而,抑鬱情緒經常摻雜了敏感、焦慮、悔恨、內疚和強迫等。因此,很多處於抑鬱狀態的人,情緒都比較不穩定。
  • 如何判斷抑鬱?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失落」、「鬱悶」、「壓抑」等,實際上就是抑鬱情緒的代名詞。情緒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反應性的、短期性的。當我們的願望和需求,發生改變或被滿足時,情緒也會改變或衰減。抑鬱情緒,會讓人感到不愉快,但周期很短,而且不會嚴重影響生活,經過自我調適會恢復。
  • 療愈抑鬱症:運動是療愈抑鬱最好的天然藥物!什麼時候運動最好?
    可以說我的重度抑鬱症能夠好的如此之快和徹底,在於三個方面:1、一個是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定期複診,堅持服藥)。這一點希望你相信科學相信醫生!不然要醫生幹嘛?要醫院幹嘛?一些歪門邪道的說法,如一個月就可以治好你,就不要去信了,會害死你!
  • 心理學家發現了自我療愈的妙方:潛意識是最好的心藥!
    繼介紹完《做自己最好的醫生2:自愈》、《生命迴旋》之後,我用這篇文章,繼續介紹他新書《做自己最好的醫生I:心藥》。以下內容來自鍾灼輝博士提供給我的資料。每一種傷病的背後,都隱藏著患者內心真正想要傳達的重要訊息。如果訊息一直未被成功解讀,疾病便會輪迴出現,抓緊不放。 潛意識可以按照我的心理需要,出現不同的角色人物,而每一個角色其實都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