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幕後:利潤高、追責難、剛需強

2021-01-10 騰訊網

永興縣母嬰店將普通食品冒充特醫食品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其背後與特醫食品行業發展、政策監管等直接相關。(東方IC/圖)

時隔一周,湖南郴州永興縣「蛋白固體飲料」事件迎來調查通報。

2020年5月18日晚,永興縣「蛋白固體飲料」事件聯合調查組通報稱,涉事母嬰店將「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宣稱為特醫食品銷售,涉嫌虛假宣傳,目前已暫停營業。

同時,永興縣已依法依程序免去李建軍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職務,免去曹石順的市場秩序監督管理股長職務。

通報還指出,郴州市三甲醫院對5名兒童進行免費醫學體檢。經市級醫療專家集體綜合評估,5名兒童不同程度存在營養不良、體重偏輕、身高偏矮、維生素D3攝入不足等情況,但頭圍均在正常值範圍。

郴州永興縣「蛋白固體飲料」事件曝光後,南方周末連續追蹤該事件進展(具體參見南方周末2020年5月13日報導《湖南郴州疑現「大頭娃娃」:涉事兒童體檢,官方介入調查》;南方周末2020年5月16日報導《郴州「固體飲料冒充奶粉」事件追蹤:國家開展食品專項整治,「發現一起重處一起」 》)。5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通知稱,將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

(視頻截圖/圖)

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食品」)是為幫助有特殊飲食需求或者消化代謝障礙的人群。對於部分體質特殊的嬰幼兒來說,特醫食品中的特醫奶粉或是其賴以成長的主要口糧。

許多家長不知道的是,特醫食品是一個日漸崛起的利基市場。據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統計,全球每年特醫食品的消費總額為560億元-640億元,市場規模以每年6%的速度遞增。

這個市場既有知名品牌群雄逐鹿,也有不法商家魚目混珠,此次永興縣母嬰店將普通食品冒充特醫食品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其背後與特醫食品行業發展、政策監管等直接相關。

特醫食品少,剛性需求強

14個月前,丁嵐(化名)誕下雙胞胎。由於早產,孩子出生時體重不足3斤,因此雙胞胎一出生就住進了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一住就是50天。

新手媽媽丁嵐第一次知道,原來孩子現在沒法吃普通奶粉,「醫生只是說寶寶要吃早產兒專用的特醫奶粉,但就是不肯推薦哪個牌子好」。

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丁嵐的家人走遍醫院附近大大小小的商超和母嬰店,終於買到一款知名品牌的特醫奶粉,「NICU媽媽微信群的很多人都推薦了這一款」。

一位來自三線城市綜合醫院的兒科主任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過敏體質的孩子在食用正常奶粉後,可能出現溼疹、便血、腹瀉等現象,需要食用特醫食品來保障成長發育的營養需求。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披露,截至2020年5月13日,通過官方註冊審批的特醫食品有48個。其中,適用於0月齡至12月齡兒童的有29個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的有19個。

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在這29個特醫嬰兒配方食品中,有21個是來自國際品牌的產品(包括美國、英國、德國、韓國、瑞士品牌),其餘是來自3個國產品牌的8款產品。

考慮價格等因素,國內特醫食品剛性需求人群很大,這也為假冒特醫食品提供了可趁之機,特別是在食品和營養資訊並不發達的鄉鎮或農村地區,醫生無法提供長時間的食品安全或營養學指導,消費者很容易買到假冒的特醫食品。

2019年6月14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就曾通報指出,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島金大洋乳業有限公司,在未取得特醫食品註冊和生產許可的情況下,宣稱自己的固體飲料能解決嬰幼兒過敏等問題,責令兩家企業停產整改、立即召回相關產品,立案調查其違法違規行為。

同年,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個別醫生,違規介紹部分家長購買指定品牌的固體飲料,誤導家長給孩子當作奶粉長期食用,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同樣在2019年,一款名叫「雅樂迪配方粉」的複方型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流入市場,被多家媒體曝光。

上述幾起案例和此次郴州永興「蛋白固體飲料」事件非常類似,主要特點是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將固體飲料當作奶粉甚至特醫奶粉售賣。

冒充話術行為,難掌握「直接證據」

現實中,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更易逃避監管。

南方周末記者在多家商超、藥店和母嬰店發現,一些標識為「固體飲料」「蛋白粉」「蛋白質粉」等的固體飲料,在外形設計、淨含量、價格等各方面,和普通罐裝嬰幼兒奶粉非常相近:外形多是有條紋起伏的圓柱體罐頭,淨含量多是400g,價格200元-400元不等,就連擺放位置也很靠近嬰幼兒奶粉的區域。

在淘寶、天貓等網絡電商平臺上,多家通過官方註冊的特醫食品品牌的客服人員均告知南方周末記者,消費者購買無須醫生開處方,但須遵醫囑選擇合適的產品,每款產品都有明確針對的特殊體質兒童。

「儘管我會避免推薦某個特定品牌的特醫食品,但我會告訴家長,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特醫食品,都可以購買。」前述兒科主任說。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顯示,截至5月15日,浙江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緊急排摸嬰幼兒食品銷售,檢查12726家食品經營戶和1家特醫食品生產企業,發現的主要問題有:涉嫌虛假宣傳,銷售無中文標籤的進口奶粉,以及將普通食品放在特殊食品區域銷售等。

郴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羅科長曾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作為飲料來說,此類固體飲料質量合格、手續齊全,市場監管人員平時去母嬰店檢查,很難掌握到商家的銷售話術和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沒有什麼直接的證據」。

值得指出的是,特殊食品一直是近年來的市場監管重點對象。2018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單設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司,將特殊食品產品註冊、生產經營許可、日常監管等集中到一個司局,對特殊食品進行全環節、統一品種監管。

市場監管總局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周石平在2019年初撰文指出,全面加強特殊食品安全監管,嚴格落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約談一批、公告一批、查處一批」。

利潤高,門檻高

「實在太貴了!」丁嵐在孩子身體逐漸恢復後,換用了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但說起寶寶之前喝的早產兒特醫奶粉,丁嵐還是忍不住抱怨價格高昂。

普通國產奶粉的價格是在100-200元/罐,但丁嵐買的早產兒特醫奶粉價格約是340元/罐,「味道還腥得像煲魚湯卻不放姜」。一般來說,一個寶寶一個月需要食用4到5罐奶粉(如果月齡較小,食用量就相應較少)。

在高利潤的誘惑之下,儘管中國對特殊食品監管要求均向藥品看齊,但還是有很多企業想要邁入特醫食品市場大門分一杯羹。

中國特醫食品主要面向體質特殊的嬰幼兒(如對牛奶等乳蛋白過敏、乳糖不耐受等),特定疾病狀態人群,以及需要補充營養的老年人。據南方日報報導,中國嬰兒的牛奶蛋白過敏發生率約3.5%,每年新發病例約100萬;此外,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人的營養補充需求也是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

乳業專家宋亮曾透露,某外資企業的一個系列特配粉,從研發到配方申請下來就要5000萬元。通過註冊的特醫食品產品須通過臨床試驗,且官方對特醫食品的註冊要求相較於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更嚴。

中國歐盟商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和中國國產品牌相比,國際特醫食品品牌想要進入中國市場,兩者的註冊要求是一致的,都需要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註冊審核通過後,才能上市銷售。只是由於監管機構須出國現場核查國際品牌,流程相對複雜,所以進口產品註冊審核所需時間更長。

和中國嚴格的註冊審核制度不同,歐盟對於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沒有註冊要求,產品上市前僅須通報,即向主管部門提交備案表格和標籤。

不過針對特殊膳食產品的立法工作,歐盟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著手進行,隨著科學和社會的發展,相關法律條款也在不斷修訂之中,尤其對嬰兒配方食品的具體成分和標籤標識等都做了特別要求。同時,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企業自身需要確保投放市場的產品合法合規。

「對標籤標識方面的特別要求,主要是為了保證給予消費者清晰、不誤導的信息,以及產品如何合理使用的信息。」該負責人說。

「兒童食品安全,從來就不應是『小兒科』」

在中國,特醫食品的註冊審批和生產銷售,商家須落實主體責任,並嚴格遵循政府相關管理規定。

2019年10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正式發布,對特殊食品進行了明確規定。

例如,條例指出,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不屬於地方特色食品,不得對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特殊食品不得與普通食品或者藥品混放銷售;特殊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內容應當與註冊或者備案的標籤、說明書一致等。

2019年11月,寧波市市場監管局杭州灣新區分局認定,前述寧波特壹食品有限公司發布虛假廣告,宣傳用語涉及疾病治療功能和醫療用語,生產銷售標籤不合格的食品,超範圍使用食品添加劑。

該局決定,沒收寧波特壹違法所得51586.95元,沒收標籤不合格產品8592聽,標籤不合格的罐體20349個,責令其停止發布廣告,並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並處以罰款人民幣4668688元。

前述「雅樂迪配方粉」的生產商並未取得特醫食品生產資質,被當地市場監管部門沒收12種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以及標籤不合格的預包裝食品包裝罐,並處罰款456105元。

目前,郴州「固體飲料假冒特醫食品」事件中,如何對涉事母嬰店進行行政處罰,以及如何對涉事家庭進行賠償,官方仍未出具明確通報。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東省律協未保委主任鄭子殷律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母嬰店疑似冒充特醫食品的銷售行為,涉嫌違反食品安全法相關規定,即宣傳銷售的產品「與標籤、說明書不相符」,依法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如果銷售貨值金額不足一萬元的,並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貨值金額一萬元以上的,並處貨值金額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產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

鄭子殷認為,母嬰店作為具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經營資質的經營者,本應當具備對該產品是否適合兒童食用的辨識力和判斷力,但其故意隱瞞真實用途,通過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的行為非常惡劣,因此應當以上述法律規定的頂格進行處罰。

「兒童食品安全無小事,從來就不應當是『小兒科』。在處罰之餘,我們更應當考慮將具有此種惡劣行為的經營者,通過從業禁止、設定黑名單,將他們阻卻在行業之外。」鄭子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南方周末記者馬肅平對本文亦有貢獻)

南方周末記者 黃思卓

相關焦點

  • 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到底有多大危害?
    一、「固體飲料」與「特醫食品」的區別「郴州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中的「奶粉」包裝上顯示為「固體飲料」,該事件的核心其實是「用蛋白固體飲料來冒充特醫奶粉」這一問題。類似的事件此前已經出現過多起,比如去年6月半島都市報就曾報導了一起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案件。固體飲料是指特定組成的食物粉末,食用時加水衝調為飲料來飲用。
  • 較真丨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到底有多大危害?
    較真要點: 1「郴州大頭娃娃假奶粉」事件的核心其實是「用蛋白固體飲料來冒充特醫奶粉」這一問題。「蛋白固體飲料」是蛋白質含量較高、可以補充蛋白質的固體飲料。
  • 頻曝冒充特醫奶粉事件 固體飲料的「坑」遠不止這些
    繼湖南郴州兩起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後,廣州近日也被曝出10餘家醫院醫生以奶粉的名義向過敏兒家長推薦固體飲料「貝兒呔」「敏兒舒」,廣州兒童醫院珠江新城分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州市兒童醫院等捲入其中。目前,廣州市衛健委已介入調查。  事實上,這僅是母嬰領域固體飲料亂象的冰山一角。
  • 廣州又曝冒充特醫奶粉事件!固體飲料的「坑」遠不止這些
    一些備受追捧的「乳鐵蛋白粉」實際上只是帶有「乳鐵」字樣商標的乳清蛋白固體飲料,其代工成本僅幾十元,可是售價普遍高達300元以上。成本幾十元獲利豐厚巨大的利潤空間是廠家及母嬰店投身固體飲料「大軍」甚至鋌而走險的最大動因。
  • 頻曝冒充特醫奶粉事件,固體飲料的「坑」遠不止這些
    七成母嬰店「營養品」是固體飲料廣東等幾起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曝光後,母嬰店主張凱華(化名)氣憤之餘也稱不感到意外,因為從業5年來,固體飲料這類「營養品」在鄉鎮母嬰門店中已是司空見慣——用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的門店確實存在,但大多數商家採取的套路是在顧客購買嬰幼兒奶粉時,極力推銷搭售其他「營養品
  • 起底"大頭娃娃"奶粉真面目:固體飲料利潤超奶粉2倍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這款名為「倍氨敏」的蛋白固體飲料,是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旗下產品,用 「種太陽」作為品牌銷售。該公司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註冊資本為200萬元。其經營範圍包括含乳飲料和植物蛋白飲料、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固體飲料、特殊膳食食品、保健食品的銷售等。
  • 湖南「蛋白固體飲料」事件:蛋白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有何區別?
    5月13日晚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信息,要求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嚴查普通食品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違法行為,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但家長必須清楚固體蛋白飲料和特醫奶粉不是一回事,兩者並不能劃上等號!固體蛋白飲料連奶粉都不是,更不是特醫奶粉。蛋白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有何區別?1.
  • 湖南「假奶粉」事件背後 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該如何區分
    事件背後,固體飲料搖身一變成為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以下簡稱特醫奶粉)成為整場悲劇的焦點。實際上,固體飲料佯裝為特醫奶粉的現象曾在我國多地上演。這兩者究竟有何區別,應該如何區分?「大頭娃娃」悲劇再次上演5月12日,湖南郴州再現「大頭娃娃」的視頻刷遍了各大社交平臺。
  • 如何辨別固體飲料,請...
    來源:國際金融報在媒體多方報導下,湖南郴州永興縣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持續獲得關注。5月13日晚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態,對此事高度重視,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 深圳人,你真的了解手中的固體飲料嗎?
    固體飲料是什麼? 固體飲料,顧名思義就是固體狀態的飲料,是用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加工製成的粉末狀、顆粒狀或塊狀,供衝調或衝泡飲用的固態製品,屬於普通食品。
  • 蛋白固體飲料和特醫奶粉有何區別?喝錯了嚴重可致佝僂病
    前段時間,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從湖南省政府的表態來看,郴州蛋白固體飲料事件核心是用蛋白固體飲料來冒充特醫奶粉,那麼,什麼是蛋白固體飲料,什麼又是特醫奶粉呢?這兩者又有何區別呢?
  • 什麼是特醫食品?
    特醫食品的全稱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是指為滿足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代謝紊亂或者特定疾病狀態人群對營養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專門加工配製而成的配方食品。根據年齡段,特醫食品又分為適用於0~12月齡的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和適用於1歲以上人群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 固體飲料、壓片糖果將嚴查,行業短期受影響,但將加速規範
    固體飲料是用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加工製成的粉末狀、顆粒狀和塊狀,供衝調或衝泡飲用的普通食品。其分為蛋白型固體飲料、普通型固體飲料和烘焙型固體飲料。目前國家出臺的固體飲料的標準文件是《GB/T29602-2013固體飲料》,其中規定:固體飲料(品),指用食品原輔料、食品添加劑等加工製成的粉末狀、顆粒狀和塊狀,供衝調或衝泡飲用的固態製品。
  • 四川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等食品專項整治
    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於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的通知各市(州)市場監管局:根據《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固體飲料、壓片糖果、代用茶等食品專項整治的通知》(市監食生〔2020〕50號)要求,為加強食品質量安全監管,保障公眾身體健康
  • 大頭娃娃事件商家涉嫌消費欺詐 蛋白固體飲料是什麼
    5月13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近日有媒體報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對此,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 關於特醫食品的誤區你知道多少?
    這些產品暫時沒有通過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那到底能不能喝呢?據筆者了解,以上提到的產品屬於達能、聖元、雀巢等知名乳企下的跨境購產品,他們均有其他特配粉通過我國特醫食品的註冊,而以上提及的均為跨境購特醫食品,對此筆者專門查詢了這些奶粉乳企的官網,發現這些乳企均設有專門的特殊體質寶寶諮詢渠道。
  • 每立康特醫食品因超限量使用食品營養強化劑被拒入境 後果有多嚴重
    2批次每立康營養素固體飲料超限量使用食品營養強化劑鐵、鎂、維生素D在不合格名單裡,其中由每立康特醫食品(湖北)有限公司進口的產地為中國香港的由Meyer Pharmaceuticals Limited生產的每立康營養素固體飲料(500g)共930千克,因1.超限量使用食品營養強化劑鐵;2. 超限量使用食品營養強化劑鎂;3.
  • 蓬萊開展固體飲料、乳製品及特殊食品專項檢查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趙靜 韓玉斌)近日,有媒體報導了「某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配方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的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連日來,蓬萊市市場監管局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固體飲料、乳製品以及特殊食品專項檢查。
  • 財經早報丨大頭娃娃背後假特醫奶粉牽出白雲山醫藥;美聯儲硬懟川普
    兩會召開在即,一場大辯論意外上演理想汽車剎車失靈後又曝自燃 專家稱距離召回「一步之遙」Top News「大頭娃娃」背後特醫奶粉江湖:仍有企業頂風作案,白雲山醫藥被牽出湖南永興縣市場監管局對固體飲料充特醫奶粉現象啟動調查,特醫奶粉行業亂象徹底曝光於公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