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的「廣西創造」

2020-12-15 廣西新聞網

2020年11月28日 15:48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康海玲 編輯:潘曉明

壯劇《第一書記》劇照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 。廣西作為壯族人口最多的多民族聚居之地,不僅在脫貧攻堅戰中啃下了諸多「硬骨頭」 ,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也在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屢創佳績,塑造八桂好形象,弘揚中國精氣神,顯示出「廣西創造」的整體實力。

精彩紛呈:不同戲劇樣式聯袂發力

廣西脫貧攻堅題材舞臺劇目的密集登場,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廣西創造」的戲劇景觀。廣西劇種眾多,彩調劇、壯劇、桂劇、邕劇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扶貧戲的創排方面,精彩紛呈,率先走在全國前列。

彩調劇和壯劇一直緊跟時代發展步伐,配合大國崛起戰略,創造了舞臺上驕人的成績。先是今年盛夏7月,彩調劇《新劉三姐》 《村裡來了個冒失鬼》 、壯劇《我家住在銅鼓嶺》 《第一書記》等在廣西輪番上演。10月17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中國東方演藝集團、中央歌劇院等單位聯合出品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作為開幕大戲,拉開了由中宣部、文旅部、中國文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共同主辦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活動的序幕。除了《扶貧路上》 ,來自廣西的展演劇目還有3部,彩調劇《新劉三姐》和壯劇《第一書記》 《我家住在銅鼓嶺》 。10月17日,「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廣西優秀舞臺藝術劇目晉京展演」活動也正式啟幕,壯劇《第一書記》亮相北京二七劇場。在今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奔小康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舞臺上的「廣西創造」脫穎而出,聯袂發力,奏響了向貧困宣戰、建設壯美廣西的時代新篇章,劇目集中展示了廣西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和積極奮進的時代精神,深受社會各界的好評。

以堅守劇種特色為本,是廣西脫貧攻堅題材戲劇創作的可貴之處。不同劇種如何講好各自的扶貧故事?劇種特色倘若缺失,劇種在舞臺上的安身立命就受到動搖。彩調劇《新劉三姐》的劇種特色首先表現在劇目內容的親民上。平民百姓的生活內容,通俗易懂的故事情節,彩調劇更具真實淳樸之美。其次表現在唱腔特色上。由於該劇吸收了大量的民歌、山歌、小曲與說唱音樂的元素,音樂風格輕快歡脫,姐美的唱段大多活躍明亮,給人歡快愜意的審美享受。再者體現在幽默詼諧的喜劇形式上。彩調劇注重寓教於樂,善於通過詼諧幽默的表演,讓觀眾在歡樂中受教育,在看戲中品人生。如劇中幾個求婚青年和姐美的對歌,內容諧趣、形式活潑,充滿了喜劇色彩。以上這些構成了彩調劇《新劉三姐》獨樹一幟的戲劇風格。而劇中號稱彩調劇「三件寶」的扇子、手帕、彩帶出神入化的表演,把該劇載歌載舞的審美趣味表現得淋漓盡致。壯劇《我家住在銅鼓嶺》則主要突出唱腔特色。旦角田桂花的唱腔婉轉、優美、細膩,滑音較多,演員與音樂配合上也較自由。壯劇《第一書記》的劇種特色是伴隨著清亮婉轉的唱腔、歡快熱情的舞蹈而呈現的。這些作品的藝術風格和審美價值,都立足於各自的劇種個性,在戲曲藝術傳統意蘊的基礎上彰顯出現代意識和時代精神。

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

「廣西創造」裡的「第一書記」及「巾幗英雄」

梳理這五六年來的扶貧戲舞臺,有關「第一書記」的創作屢見不鮮,戲曲、話劇、歌劇、舞劇等藝術形式打擂臺似的,你方唱罷我登場。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累計選派扶貧「第一書記」及駐村幹部約279萬人。如何用戲劇的表現手法將他們搬上舞臺?

在這次「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參演劇目中,眾多劇種都有不同的演繹,如保定老調《春到龍泉莊》 、上黨落子《第一書記》 、蒲劇《春暖蒲子山》 、評劇《牽·縴手》 、龍江劇《扶貧書記》等。「廣西創造」的脫貧攻堅題材優秀劇目,其特別之處在於另闢視角,都聚焦於現代女性,著力塑造「巾幗不讓鬚眉」的典型形象,豐富了「第一書記」和扶貧工作者的舞臺人物畫廊。

「以人民為中心」 ,是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廣西創造」的一個亮點。「廣西創造」的這幾部劇作,都是主創人員長期深入一線錘鍊打造的結晶。缺乏對扶貧幹部工作、生活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塑造不出扶貧路上這些具有現實主義思想光輝的「巾幗英雄」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以「時代楷模」 、百色市委宣傳部派駐新化鎮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為創作原型,描繪扶貧女英雄的光輝事跡;壯劇《第一書記》以女博士劉螢兩年扶貧工作生活為線索,塑造了一個機關女幹部成長為扶貧「鐵娘子」的形象;壯劇《我家住在銅鼓嶺》則從文化站女副站長田桂花回鄉帶領村民致富入手,講述「銅鼓聲聲頌盛世,文化扶貧拔窮根」的廣西故事;彩調劇《新劉三姐》通過當代「劉三姐」姐美以山歌振奮精神,喚回情郎之心,並帶領鄉民共建美好家園的壯鄉傳奇,演繹當代女性自立圖強、奮發有為的時代樂章。這些女性形象都是扶貧路上千千萬萬個「巾幗英雄」的縮影,現代新女性強烈的獨立意識和她們舍小我顧大家的高尚人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是她們以瘦弱的女性之軀,扛起扶貧的沉重大旗,而這正是中華好兒女的真實寫照。

「舊瓶裝新酒」:從傳統向現代的華麗轉身

「廣西創造」的脫貧攻堅題材戲曲劇目,都屬於戲曲現代戲的範疇。如何以「舊瓶裝新酒」 ,通過古老的戲曲審美樣式,講述當代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問題,這是擺在每個劇種面前嚴峻的考驗。在這方面,彩調劇《新劉三姐》和壯劇《我家住在銅鼓嶺》 《第一書記》等劇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轉型過程中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戲曲的現代化實踐是戲曲各劇種發展的內在動力,廣西脫貧攻堅題材戲曲也不例外。社會的現代化進程必然帶動文藝的現代性轉變。戲曲現代戲自誕生以來便肩負著兩個重要的歷史使命:一是實現戲曲的現代轉型,二是表現現代生活。彩調劇和壯劇框架下的扶貧戲,既要保持藝術自覺意識的空前覺醒,即實現戲曲藝術本體的守正與延續,尤其是它們以象徵、表意、借喻為特徵的那些最基本的表現手法的堅守,又要在當代藝術語境中得到現代視角的觀照,表現當代人民群眾的生活之需,解決產業發展、轉移就業、教育、健康、文化等現實問題,實現傳統戲曲審美與價值的現代轉化,這是挑戰,更是機遇。

對於現實題材中人物的塑造,「廣西創造」的脫貧攻堅題材戲曲劇目也做了有力的探索。人無完人,扶貧幹部身上也有缺點和不足。如何創設富於生活質感的典型形象,讓他們長久地「立」在舞臺?避免走向「公式化」的誤區,這是硬道理。如《我家住在銅鼓嶺》 ,旦角田桂花身上也有些自私、狹隘、軟弱等性格缺憾,如實反映並不影響她作為扶貧幹部的總體形象,反而更容易引起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在小人物命運與大時代進程的相互交織中,體現脫貧攻堅對個人的影響,也折射出個人對時代發展的回應和推動。

從傳統向現代的華麗轉身,還體現在藝術表現力的不斷豐富上。「廣西創造」的幾個扶貧戲,把大量現代歌舞、時尚語言融入其中,舞美設計趨於現代化,並加入了微商、直播、網紅等現代概念,既貼合時代,又令人耳目一新。隨著戲曲的現代轉型,探尋文化融合的可能性以及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價值意義,舞臺上的「廣西創造」將更具傳統之魂與現代之美。

在新的時代語境下,舞臺上更多的「廣西創造」如何展現新時代、反映新生活、講述新故事、塑造新人物?這是不可迴避的時代之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戲劇理應成為建設的主力軍。期待廣大文藝工作者守正創新,創造出更多對現代人心靈體現深層觀照,對當代思想具有高度映照的時代精品。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入選劇目——龍江劇《扶貧...
    人民網哈爾濱12月23日電 (韓婷澎)為深入集中展示全國藝術院團助力脫貧攻堅的良好風貌,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國文學藝術屆聯合會、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舉辦了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
  • 《大山壯歌》添彩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
    11月24日、25日,南寧原創話劇作品《大山壯歌》應邀參演第七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在武漢市中南劇場大劇院連演兩場,為參加本屆國際戲劇盛會的嘉賓呈現新時代壯鄉首府舞臺藝術的新風採。全劇聚焦廣西少數民族地區脫貧攻堅主題,以南寧市各縣區湧現的駐村第一書記典型形象為劇中主角創作原型,勾畫團結一致、全民行動的決心信心,謳歌壯鄉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用滾石上山的精神與力量,向貧困宣戰;展現壯鄉首府上下凝聚脫貧攻堅合力,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禮。
  • 看脫貧攻堅題材劇集如何講好時代故事
    《一個都不能少》和聚焦青年人返鄉創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拉開了今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播出大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脫貧攻堅」主題成為了劇集市場的重點,今年預計將有20餘部相關題材重點電視劇播出。同時,廣電總局還部署推動脫貧攻堅重大現實題材作品創作,將推出《走向振興的中國鄉村(暫定名)》《脫貧大決戰》《小康之路》《我們在行動(第五季)》《脫貧大決戰(第五季)》《春來怒江》《一個都不能少》等作品,向世人講述中國的脫貧故事。
  • 央媒關注廣西脫貧攻堅這些事
    近日,各大中央媒體聚焦廣西脫貧攻堅工作,報導了我區關於生態旅遊扶貧和健康扶貧等方面的經驗做法。接下來一起來看看詳細報導情況吧!人民日報—《增收致富門路寬》當年底,農海忠一家順利脫貧。「這幾年收入年年上臺階。」對眼下的日子,農海忠感到滿意。走出自家開辦的緣之園民宿,農海忠來到隔壁的印支綠鵲客棧,那是弄崗村第一家民宿,主人農偉宏也是村裡第一位觀鳥嚮導。在客棧後山,農偉宏正給一處鳥坑換水。「在鳥經常出現的地方架起有凹陷的石塊,裡面倒上清水,就會有鳥來洗澡,我們管這個叫鳥坑。
  • 廣西脫貧攻堅大事記(1978年12月—2020年12月)
    經過持續奮鬥,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廣西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舞臺留下壯闊記憶
    、時代的必然,甚至站在時代最前端,敏銳捕捉時代風向近來,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備受矚目。黃梅戲《鴨兒嫂》從「扶貧先扶志」的角度出發,重新發掘誠實守信、勞動致富等傳統美德,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觀念轉變。豫劇《大石巖》中的扶貧書記通過抓黨建引導村民「斬斷思想上的窮根」,充分調動村民的主觀能動性。越劇《山海情深》著力表現留守苗家婦女們盼團聚的情感,揭示出扶貧不僅在於當地經濟發展、生活改善,還在於情感的團圓與美滿。
  • 2020下半年脫貧攻堅題材待播劇集一覽
    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節奏、大決戰狀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在近日發布的《關於做好重點廣播電視節目、紀錄片、動畫片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抓緊推進完成,已完成的要及時做好排播,並加大播出頻次力度,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精神動力。今年僅剩下4個月,22部脫貧攻堅推薦播出劇目尚未全部播出,部分劇目尚在製作中。
  • 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出版 10部作品聚焦當下中國脫貧故事
    由作家出版社舉辦的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近日在北京出版發行。 據悉,《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叢書》由10部報告文學組成,包括全國報告文學獎獲得者蔣巍的《國家溫度》、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吳克敬的《耕夢索洛灣》、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任林舉的《出泥淖記》、中國圖書獎獲得者哲夫的《愛的禮物》、金盾獎獲得者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個故事》、覺羅康林的《春風已度玉門關》、何炬學的《太陽出來喜洋洋》、唐曉玲的《兩根絲連接一片民族情》、浦子的
  • 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8月20日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  8月20日,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請來賓市委書記農生文,來賓市委副書記、市長雷應敏介紹來賓各項事業發展、主要舉措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陳志軍主持發布會。
  • 廣西脫貧攻堅大事記(1978年12月—2020年12月) (1/0)
    經過持續奮鬥,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廣西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像農民伺候土地一樣勤懇勞作——近來脫貧攻堅題材小說概觀
    新時代的農村題材小說創作應當具備什麼樣的姿態?這需要作家深入農村生活,具備責任心、恆心和信心,傾力聆聽時代的心聲,克服浮躁風氣,盡心竭力捕捉藝術形象。這或許可以從近來脫貧攻堅題材小說的經驗與不足之中獲得啟發。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12月8日上午,由自治區婦聯、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扶貧辦聯合舉辦的「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將在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館展出。
  • 助力脫貧攻堅孫楠 激情開唱點讚追夢人
    10月17日晚,《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在央視綜合頻道、農業農村頻道黃金檔播出,特別節目以「決戰的時刻」為主題,通過戲劇、歌舞、人物短片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現了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獲獎者的先進事跡,節目現場孫楠、徐濤、李菲菲、張英席、呂薇等諸多藝人都以各種文藝表演來助力頒獎活動。
  • 話劇《大山壯歌》亮相第七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
    《大山壯歌》劇照11月24日,話劇《大山壯歌》作為「戲劇溫暖人生·第七屆武漢國際戲劇演出季」展演劇目在湖北武漢中南劇場上演。《大山壯歌》由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指導,中共南寧市委員會宣傳部、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出品,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創作排演,以駐村第一書記為創作原型,勾畫上下齊心、全民行動的決心信心,謳歌壯族群眾自力更生、自強不息,用滾石上山的精神和力量,向貧困宣戰,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果。
  • 火車引路來 致富歡歌響——廣西鐵路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11月20日,三江侗族自治縣等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標誌著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三江侗族自治縣的脫貧,是鐵路運輸扶貧的典型代表。近五年來,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優勢,統籌推進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定點扶貧,為沿線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 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
    值得一提的是,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成為廣西唯一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的單位。 今晚《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上,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委書記和毛南族群眾代表將領獎登場。
  • 廣西全州:「六色」經濟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廣西全州縣白寶鄉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六色」經濟,建設多彩鄉村,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針對全鄉缺水及石漠化嚴重的實際情況,白寶鄉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牛鼻子」,瞄準靶心,精準發力,大力培育發展金色(金槐)、紅色(紅辣椒)、黃色(玉米)、紫色(紅薯)、綠色(大西瓜)及烏色(禾花魚)等「六色」產業,全鄉「六色」產業種養面積超過3.3萬畝;同時積極開闢「網際網路+」農產品銷售渠道,通過「種養基地+農戶+貧困戶+企業」產業扶貧模式,將脫貧致富路鋪向千家萬戶
  • 2020電視收視數據:疫情防控節目、脫貧攻堅題材佔大比重
    廣東衛視、廣西衛視、貴州衛視、雲南衛視、陝西衛視、吉林衛視、兵團衛視、廈門衛視:革命題材劇收視表現突出。以上頻道中,優於頻道平均收視率的劇目有一半及以上為革命題材劇。西藏衛視:經典老劇重播吸引力強。脫貧攻堅、防疫抗疫紀錄片為黨和國家砥礪前行的非凡足跡留下豐富影像志。《為了總書記的囑託——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過的貧困村脫貧紀實》《決戰脫貧在今朝》首播每集平均收視率分別為1.137%、1.271%,均進入當月首播紀錄片收視率前5。《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一村一寨總關情》講述扶貧故事,收視率居同時期所有節目前列。
  • 重慶巫山下莊絕壁修路被搬上話劇舞臺
    2020年是脫貧攻堅奔小康決勝之年,為了用戲劇藝術形式反映脫貧攻堅這一重大主題,市劇協原副主席、重慶三峽歌舞劇團原團長、著名導演潘龍吟與劇團主創團隊,多次深入到巫山下莊村、萬州長槽村等地體驗生活收集素材, 創作話劇《薪火》。2016年完成劇本以來,現已修改了31稿,演出60餘場。
  • 田沁鑫:文藝工作者用舞臺語彙展現新青年精神風貌
    由田沁鑫任編劇、導演,印青任音樂總監、作曲,宋小明任唱詞設計,王麗達主演的民族歌劇《扶貧路上》,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