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關注廣西脫貧攻堅這些事

2020-12-18 澎湃新聞

近日,各大中央媒體聚焦廣西脫貧攻堅工作,報導了我區關於生態旅遊扶貧和健康扶貧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接下來

一起來看看詳細報導情況吧!

人民日報—《增收致富門路寬》

▲人民日報報導截圖。

「這是兩萬元,表哥你點點。」農海忠把手裡的錢遞出去,神情輕鬆,「大前年,家裡改建民宿時向親戚借了18萬元,沒想到3年就能全部還清。」

農海忠是廣西崇左市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村民,家有5口人、6畝甘蔗地,2015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人均收入僅2400元。

弄崗村地處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生態環境好,鳥類品種多。2016年起,農海忠為來村裡觀賞、拍攝鳥類的研究團隊和遊客當嚮導,收入逐步增加。

2017年9月,他又在自家建起了民宿,5間房,僅此一項就多收入1萬餘元。當年底,農海忠一家順利脫貧。「這幾年收入年年上臺階。」對眼下的日子,農海忠感到滿意。

走出自家開辦的緣之園民宿,農海忠來到隔壁的印支綠鵲客棧,那是弄崗村第一家民宿,主人農偉宏也是村裡第一位觀鳥嚮導。

在客棧後山,農偉宏正給一處鳥坑換水。「在鳥經常出現的地方架起有凹陷的石塊,裡面倒上清水,就會有鳥來洗澡,我們管這個叫鳥坑。客人可以在我們搭建的隱蔽觀鳥點裡觀鳥。」農偉宏愛鳥護鳥,緣於他的職業——弄崗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從2000年到現在,他已在這個崗位上幹了20年。

弄崗村全村人口近3000人,過去主要依靠種植甘蔗為生。農偉宏說,當護林員頭10年,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勸阻村民抓鳥、砍樹。

2008年,鳥類學家在弄崗自然保護區調查時新發現了弄崗穗鶥,引起外界關注。當時為鳥類學家當嚮導的正是農偉宏。此後幾年,一些研究團隊前來尋訪弄崗穗鶥時,都會請他當嚮導。「收入多的時候,一天上百元。」農偉宏說,兼職觀鳥嚮導,改變了他的生活。

弄崗村在觀鳥圈和攝影圈漸漸有了名氣,慕名前來的遊客越來越多。

2014年,廣西柳州市觀鳥協會為方便組織開展觀鳥活動,支持農偉宏10萬元無息貸款,用於擴建民宿,改善接待條件。「二樓有4間房子接待客人,加上自己當嚮導,當年光這兩項收入就有5萬元。」農偉宏說。

「當觀鳥嚮導拓寬增收門路,這給我們帶來啟發。」逐卜鄉黨委書記侯勇告訴記者,縣、鄉引導弄崗村發展以愛鳥護鳥、休閒度假為主要內容的生態觀光遊,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雙贏。

村裡建起了生態觀鳥科普基地,爭取到縣裡財政支持,投入700多萬元用於村級公路以及停車場、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整治垃圾雜物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千餘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觀鳥先要護鳥。弄崗村制訂了愛鳥護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學習愛鳥護鳥知識;村民們自發建起了溼地保護小區、鳥類自然保護小區等。今年5月底,鄰村逐卜村村民嚴克卿發現一窩褐冠鵑隼,引來眾多觀鳥愛好者。為了保護褐冠鵑隼,嚴克卿直接帶上吊床,夜裡都睡在林子裡。

「我家後山的觀鳥點有8個拍攝機位,每個機位租金50元。」農偉宏告訴記者,「現在的弄崗村,人人都是護鳥員、護林員。只有生態好了,才能觀測到更多鳥類。」

「觀鳥協會也一直在開展培訓和教育,讓村民知道如何愛鳥護鳥。」龍州縣觀鳥協會會長趙文慶說,為規範觀鳥和拍攝活動,觀鳥協會吸收觀鳥嚮導為會員,並統一制定了服務標準。

侯勇告訴記者,2015年底弄崗村貧困發生率高達26%。這些年,縣、鄉因地制宜引導村民服務生態觀光遊,鼓勵改建民宿接待遊客,弄崗人走上脫貧致富路。2019年,弄崗村貧困發生率降至0.4%。

如今,弄崗村開設了農家客棧15家,全村共有觀鳥嚮導近30人。2019年,生態觀鳥科普基地接待1.6萬多人次;通過提供接送服務、餐飲住宿等,166戶人家戶均增收約1.5萬元。

新聞聯播—《廣西玉林:健康扶貧託起穩穩的幸福》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醫療保障水平,推進健康扶貧,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牢牢兜住貧困人口的健康底線,託起穩穩的幸福。

他叫梁恭喜,是玉林市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也是兩個重度地中海貧血症患兒的父親。每個月他都要帶著兩個女兒到醫院開藥,一天都不敢耽誤。

4000多塊的藥,自己只需要花40多塊,這在幾年前,梁恭喜根本不敢想像。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兩姐妹每個月需要輸血,口服藥不能中斷。儘管有基本醫保保障,但是算下來一個月醫療費還是要5000多塊。為了照顧孩子,家裡只有妻子一個人外出打工。沒幾年,家中積蓄就見了底。

艱難的生活在2018年迎來了曙光。那一年,玉林市積極落實國家健康扶貧三年攻堅行動,全面實施醫保扶貧政策。針對貧困戶看病時基本醫保無法涵蓋的部分,玉林市推出了大病保險、二次報銷、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等多重保障,大幅提高了報銷比例。

僅僅是這個提高報銷比例的政策,孩子每次輸血的花費就比以前多報銷了一半。但是,讓梁恭喜最發愁的還是必須服用的進口藥一個月動輒幾千塊的藥費。在國家醫保藥品準入談判的推動下,佔了治療最大開銷的去鐵劑進入了醫保目錄。

3年間,提高報銷比例、下調藥品價格。每一項醫療扶貧政策,究竟從梁恭喜肩上頭卸下了多少擔子?我們在梁恭喜家牆上的扶貧受益明白卡裡找到了答案。2019年孩子們的醫藥費報銷金額超過了82000元,全年算下來,個人支付的不到5000元。放在3年前,這筆錢只夠他支付一個月的藥費。

既要卸下擔子,還要拔掉窮根。從鎮上到村裡,扶貧幹部要幫梁恭喜對接好各項醫保政策,更要想方設法幫他增加收入。

為了方便梁恭喜照顧孩子,村裡還在家門口為他提供了一份保潔員的公益崗位,每個月有1000元的收入。

數據顯示,到7月底,玉林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住院就醫結算7.95萬人次,經過基本醫保、大病保險、二次報銷、醫療救助、政府兜底等多重保障,住院報銷金額4.93億元。門診慢性病就醫結算15.39萬人次,報銷金額4484.65萬元,住院和門診慢性病報銷比例分別達到90%和80%。牢牢織就了一張醫療保障網,在奔向小康的路上,託起人民群眾穩穩的幸福。

光明日報—《廣西:全力攻克最後的貧困堡壘》

光明日報報導截圖。

開山闢路、修房建屋、產業幫扶……行進在八桂大地,崇山峻岭間一派繁忙。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收官倒計時,各級幹部與群眾攜手並肩,向最後的貧困堡壘發起衝刺,以決戰決勝之勢迎接全面小康。

一竿子插到底

「能順利住進新房子,得益於國家政策好,也多虧扶貧幹部和愛心人士的幫扶!」剛遷入新居的隆林各族自治縣新州鎮那麼村建檔立卡戶楊金文高興地說。

由於山路崎嶇,運輸不便,又碰上汛期,楊金文的危房改造進度遲滯。正當他心急如焚之時,隆林縣採取「四家班長、四大戰區、四月突擊、四百精銳、五個統一、六級聯動」的工作方法,集中「會診」危房改造「慢半拍」問題,楊金文和800餘戶改造任務在「突擊月」中全部竣工。

這是隆林縣「一竿子插到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縮影。地處雲貴高原南麓的隆林,山高路陡、交通不便、資源匱乏,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截至2019年年底,全縣尚有10個村2219戶7829人未脫貧,是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明確的52個掛牌督戰縣之一。

「我們以掛牌督戰為契機,全力啃『骨頭』清『零頭』。」隆林縣委書記張啟勝表示,隆林不斷創新脫貧攻堅工作方式,對脫貧任務細化量化,倒排攻堅期,強化殲滅戰,以點擴面,鞏固脫貧成果。

找「短板弱點」。對標「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瞄準全部未脫貧摘帽人口及12個村衛生室、8所學校、118處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等「短板弱點」,通過「點連線、線擴面」逐一攻堅。

疏「中梗阻」。對受疫情影響的外出務工貧困群眾,採取點對點接送、增加公益性崗位、加大本地企業復工復產、就業技能培訓等,幫助群眾返崗就業,同時提高農村低保兜底標準,著力疏通增收「中梗阻」。

建「新機制」。縣四家班子責任領導兼任「鄉鎮黨委第一書記」,職能部門負責人兼任行政村「大村長」,幫扶幹部任貧困戶「第一家長」;落實幫扶幹部「八包」、駐村工作隊員雙「四包」工作,落實縣領導「帶班」抓殲滅戰,全方位提升幫扶質量和幫扶成效。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

「我們摘來葡萄拿到冷庫由合作社幫忙銷售,省路費省時間,收入增加不少,我家去年建起了兩層磚房。」葡萄架下,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歸東村村民龍秋於笑逐顏開。

歸東村山高坡陡,經濟發展緩慢。該村以「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模式,發展「架上葡萄、架下茶葉」立體種植。2019年,村裡建起冷庫,解決了葡萄貯藏與銷路之憂,人均年收入突破1.3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4.7萬元,順利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三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敏娟介紹,作為國務院掛牌督戰縣之一,三江縣強化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創新開展「強村帶弱村」「三江黨旗紅」共建活動,以「四幫四帶」,推動「抱團發展」,建成「強村帶弱村」結成幫扶47對、「三江黨旗紅」警地共建63對。依託特色產業,實施「一帶二幫三·先鋒促脫貧」黨員帶富工程,培育先鋒黨員845名,建成致富帶富示範基地45個,帶動1690名貧困黨員致富,幫扶2535戶貧困戶近1萬人增收。

2019年以來,程村鄉頭坪村黨總支書記莫立傑帶領黨員群眾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將2170餘畝集體土地開發種植優質高效油茶,以地「換」錢,讓地「生」錢,將油茶基地打造成一個集現代農業種植、鄉村休閒養身、旅遊觀光等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各級對口幫扶,為三江脫貧攻堅注入了活力。2019年年初,公安部選派朱振到唐朝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朱振創建「侗娘手工坊」,組織黨員繡娘引領留守婦女抱團發展手工刺繡,變「輸血」為「造血」,帶動侗族婦女居家創業,實現顧家、傳藝、脫貧「三不誤」。

自公安部、國家移民管理局定點幫扶三江以來,先後組織63個優秀基層黨組織與貧困村以「警地支部結對、黨員群眾結親」的結對共建形式,把貧困村級黨組織打造成帶領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戰鬥堡壘。今年以來,國家移民管理局已投入幫扶資金近3000萬元,引進幫扶資金3500多萬元,培訓基層人才2400多人,幫助銷售農特產品4445萬元。

上下同心齊攻堅

大同鄉弄彥村地處「九分石頭一分土」的大石山區,是東蘭縣貧困發生率最高的極度貧困村。截至2019年年底,全村還有貧困戶38戶242人,貧困發生率達19.18%,被列為掛牌督戰貧困村。

如何讓弄彥村如期實現脫貧摘帽?督戰突擊隊團結駐村工作隊、鄉政府掛村工作組以及村兩委班子,通過三條「硬核措施」,堅決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任務目標。

「自建助建+委託」模式破解建房和飲水難題。「產業帶動+政策扶持」模式破解貧困群眾增收難題。實行「五個一」工作模式確保落細落實主體責任。通過實行「兩天一計劃、兩天一落實、兩天一督促、兩天一匯報、兩天一通報」工作措施,明職責、盯目標、推進度。目前,掛牌督戰的17戶貧困戶住房完成水電安裝併入住;88戶鞏固提升飲水工程完成水管安裝到戶;5個自然屯農網改造、通信基站已完工,實現屯屯通路、通電。

除弄彥村外,東蘭縣還有花香鄉弄蘭村和三弄鄉三合村、深洞村等3個掛牌督戰貧困村。「我們全力聚焦脫貧攻堅重點工作開展督戰,確保督戰村如期高質量脫貧。」東蘭縣委書記黃賢昌說。

打好「四大戰役」。完成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四大戰役」作戰任務,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發展扶貧特色產業。確保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覆蓋90%以上貧困戶。引進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不斷壯大特殊產業,實現「人均一畝油茶、一畝核桃、一畝板慄、一頭黑山豬、百隻東蘭烏雞和戶均一頭牛」的目標。

強力推進搬遷後續工作。確保每戶易地搬遷戶至少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完善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特別是配套的學校、醫療點建設。建立健全集中安置點黨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抓好搬遷群眾的管理和融入工作。

來源:廣西脫貧攻堅(微信公眾號)、由廣西脫貧攻堅根據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報導整理

原標題:《央媒關注廣西脫貧攻堅這些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的「廣西創造」
    壯劇《第一書記》劇照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 。廣西作為壯族人口最多的多民族聚居之地,不僅在脫貧攻堅戰中啃下了諸多「硬骨頭」 ,取得了決定性的成就,也在脫貧攻堅題材戲劇舞臺上屢創佳績,塑造八桂好形象,弘揚中國精氣神,顯示出「廣西創造」的整體實力。精彩紛呈:不同戲劇樣式聯袂發力廣西脫貧攻堅題材舞臺劇目的密集登場,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廣西創造」的戲劇景觀。
  • 今天,央視財經頻道大小屏幕齊發,聚焦臺安縣「脫貧攻堅」!
    今天,央視財經頻道大小屏幕齊發,聚焦臺安縣「脫貧攻堅」!「綠茄子、紫茄子,賺了紅票子,拔了窮根子」,由省級貧困村到文明村、小康村,村民科技脫貧後充滿喜悅。當日中午12時40分,央視財經頻道「天下財經」連線臺安現場,為觀眾呈現臺安最鮮活的脫貧典型案例。央視《經濟信息聯播》、《第一時間》,央廣經濟之聲、中國交通廣播也對此次直播進行報導。
  • 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8月20日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  8月20日,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請來賓市委書記農生文,來賓市委副書記、市長雷應敏介紹來賓各項事業發展、主要舉措等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陳志軍主持發布會。
  • 廣西脫貧攻堅大事記(1978年12月—2020年12月)
    經過持續奮鬥,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廣西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子長融媒|早報來啦!子長市召開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
    ▼早上七點Listen to News( 點擊上方音頻 · 聽 · 家事國事天下事 )9月17日上午,子長市「下足繡花功夫 不斷提升脫貧攻堅質量」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在延安新區新聞信息發布大廳召開。子長市委書記雷興平介紹:經過近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全市11129戶28013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到838戶1443人,貧困發生率由13.47%下降到0.68%,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2779.38元提升到2019年8423.06元,8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9339戶25411人實現穩定脫貧。
  • 廣西脫貧攻堅大事記(1978年12月—2020年12月) (1/0)
    經過持續奮鬥,我國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廣西是我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脫貧攻堅:為了鄉親們的期盼 就要不屈不撓地「折騰」
    「在我的節日 裡,講述他的故事」——今天,我們推出「版面之外的『報導』」「我被央媒『點名』啦」「我們寫出故事他們寫下祝福」特別報導,把保障央視秋 晚在洛順利錄製、嵩縣農民兄弟捐5萬公斤大蔥援助武漢、DMD患兒元旦長跑、伊川鴉嶺村鎮幹部組團進城擺攤賣貨等新聞背後的故事呈現,把一個個「小我」的 光和熱匯聚起來,吹響我們下一段精彩「洛陽故事」的催徵號角。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開展啦!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12月8日上午,由自治區婦聯、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扶貧辦聯合舉辦的「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廣西女性書畫攝影作品展將在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館展出。
  • 央媒關注!梧州高新區細胞治療及組織工程皮膚產業化生產項目籤約
    「央媒關注」融媒矩陣(中經新聞 一凡 編輯整理)據廣西梧州高新區發布消息,4月3日,梧州高新區與蘇州奧根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舉行細胞治療及組織工程皮膚產業化生產項目籤約儀式。來源:廣西梧州高新區 文字/圖片:賀健後續:中經新聞「央媒關注」融媒矩陣將繼續關注最新發展動態,把各地持續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助力企業復工復產過程中的新成績、新亮點、新經驗進行宣傳報導。
  • 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首播
    12月21日,由廣東省扶貧辦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與人民日報廣東分社記者一道,歷時半年採訪拍攝製作,首部全景式反映廣東對口支援西部省(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開播儀式在廣州舉行。
  • 廣西全州:「六色」經濟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廣西全州縣白寶鄉把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六色」經濟,建設多彩鄉村,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針對全鄉缺水及石漠化嚴重的實際情況,白寶鄉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把產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牛鼻子」,瞄準靶心,精準發力,大力培育發展金色(金槐)、紅色(紅辣椒)、黃色(玉米)、紫色(紅薯)、綠色(大西瓜)及烏色(禾花魚)等「六色」產業,全鄉「六色」產業種養面積超過3.3萬畝;同時積極開闢「網際網路+」農產品銷售渠道,通過「種養基地+農戶+貧困戶+企業」產業扶貧模式,將脫貧致富路鋪向千家萬戶
  • 火車引路來 致富歡歌響——廣西鐵路助力脫貧攻堅紀實
    11月20日,三江侗族自治縣等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脫貧摘帽,標誌著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三江侗族自治縣的脫貧,是鐵路運輸扶貧的典型代表。近五年來,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優勢,統籌推進建設扶貧、運輸扶貧、定點扶貧,為沿線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 中國人壽駐廣西天等縣進遠村扶貧第一書記蒙廣盛脫貧攻堅紀實
    同時,他還在遍訪中總結經驗,首創了發布牆體廣告的幫扶措施,按照「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跟貧困戶逐戶籤訂公益廣告發布合同,補貼貧困戶,率先在全縣完成整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產業扶貧,做脫貧攻堅的知心人「平時這個時間,我正幫著大家放牛吶!」蒙廣盛指著牛棚裡的牛笑著對記者說。
  • 【鬥罷艱險又出發】奏響脫貧攻堅決勝號角
    走出會場,他們步履匆匆,滿懷對綠色發展的期盼,奔向武陵山,奔向大別山,奔向幕阜山,奔向脫貧攻堅的戰場。通山縣楊芳林鄉黨委書記熊美萍發動各方力量 鞏固脫貧成果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會君 通訊員 孔帆升9月21日一大早,熊美萍和受表彰的先進代表一起步入會場。
  • 廣西表揚500家參與脫貧攻堅先進民營企業,看園區有幾家
    廣西表揚500家參與脫貧攻堅先進民營企業,看園區有幾家 2020-12-24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
    新華社客戶端甘肅頻道12月3日電 題:「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我們是敢死拼命的」——甘肅脫貧攻堅進程回顧  新華社記者任衛東、宋常青、王朋  這是一片曾經充滿艱辛的土地,荒漠、風沙以及荒涼肅殺的邊關,曾是這裡的底色。一百多年前,時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感慨這裡「苦而不可居」「隴中苦瘠甲於天下」。
  • 廣西農信系統決戰脫貧攻堅服務...
    據了解,自2016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全力以赴服務全區脫貧攻堅工作,組織指導全區91家農合機構、25000多名員工,以金融精準扶貧為主戰場,以扶貧小額信貸為抓手,因地制宜、著力創新,全方位滿足貧困群眾多元化融資需求。作為根植八桂大地的「廣西人的銀行」,2016年以來,廣西農信社累計向60.72萬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信貸351.2億元,佔全區發放量的99%以上。
  • 「大山的回答」:講活脫貧攻堅湖北故事
    6月下旬以來,湖北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組織實施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山的回答」大型融媒體蹲點行動(以下簡稱「蹲點行動」),以創新思維、全媒手段、「四力」作風,講活脫貧攻堅湖北故事,謳歌小康建設偉大實踐。
  • 脫貧攻堅路上的藏藍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全面勝利」四個字重若千鈞,宣示脫貧攻堅保證成色、不留死角,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硬任務、死命令。
  • 「最可愛的脫貧攻堅人」王賀:駐村第一書記的「心路歷程」
    沒想到這一段看似平常的工作經歷,卻讓他心生掛念並樂此不疲,駐村期間,他每天都要去看看村裡的貧困戶、留守兒童,去交代一下村裡扶貧濟困的事……這樣,他心裡才踏實。當時的靳崗村交通條件落後、村集體經濟薄弱、無主導產業支撐、部分貧困戶的住房亟待改善,脫貧難度相對較大。在通過前期的核實村情、掌握貧困戶基本情況和信息的基礎上,王賀逐步掌握了該村人員、土地、產業等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