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由廣東省扶貧辦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與人民日報廣東分社記者一道,歷時半年採訪拍攝製作,首部全景式反映廣東對口支援西部省(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開播儀式在廣州舉行。該片高清版21日晚21:00在廣東新聞頻道首播,《脫貧攻堅萬裡行》系列紀錄片總共6集,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新疆、西藏每個省(區)各一集,每集時長30分鐘。
採訪行程相當於繞地球一圈
2020年7月,《脫貧攻堅萬裡行》正式啟動拍攝。多個攝製組從廣州出發,沿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分多路進發,最後分別抵達西藏、新疆。攝製組走遍了廣東對口支援西部省(區)的所有地級市(州),40多個貧困縣(區),行程合計超過4萬公裡,相當於繞地球一圈。
真實記錄16個少數民族脫貧奔康
攝製組採訪了廣東對口支援西部省(區)16個少數民族代表,包括傈僳族、怒族、獨龍族、傣族、羌族、苗族、瑤族、壯族、彝族、塔吉克族、柯爾克孜族、水族、侗族、維吾爾族、藏族、門巴族等,採訪的少數民族數量接近我國現有少數民族總數的三分之一。
深入秘境匠心打造震撼視覺大片
為了發掘最真實、最動人的脫貧攻堅故事,《脫貧攻堅萬裡行》攝製組深入西部省(區)的邊遠地區、秘境部落,有滇藏交界的大山深處,獨龍族的唯一聚集地——怒江州貢山縣獨龍江鄉;有世界上離海洋最遙遠的陸地,中國的最西端——新疆自治區柯爾克孜自治州託雲牧場;有中國唯一一個純正白種人民族塔吉克族的聚集地——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有位於中印邊境的秘境之地墨脫……攝製組深入秘境,不僅挖掘到了動人的脫貧故事,也給影片帶來了媲美大片的震撼視覺效果:寸草不生但又多彩斑斕的新疆七彩山;綿延不絕的高原、沙漠;白雪紛飛的藏區草原;美麗險峻而又原始古樸的怒江大峽谷……
90後女編導眼中的暖心故事
由6人組成的編導隊伍當中,有5位是女性編導,其中大多是90後新聞工作者,在數萬公裡的跋涉中,她們冒著被雲南怒江高黎貢山落石擊中的危險,跨過西藏墨脫塌方公路的泥濘,穿越四川甘孜的漫天大雪,行走荒無人煙的戈壁。充分發揮新聞工作者的腳力、眼力、腦力和筆力,帶著責任走進一戶戶貧困家庭,滿懷深情真實記錄東西部扶貧協作的動人故事,讓青春在火熱的新聞採訪現場綻放光彩。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曾是廣東省廉江市人民醫院門診部副主任的詹健飛,在完成對口幫扶融水的工作後,主動放棄舒適的工作環境,帶著妻子女兒,從廣東舉家遷往這個苗族自治縣,只為在桂東地區建立首個縣級專業的創面修復科室。一年多時間,詹健飛在融水做了1200臺手術,其中480臺是為縣內引進的新技術,贏得融水人民的交口稱讚。
在祖國疆域的最西端、新疆帕米爾高原邊陲,柯爾克孜族的吐爾買買提·馬提一家,從爺爺輩就從事護邊員的工作,在廣東的支援下,幾十年來,守邊的條件和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新疆喀什,一場意外奪走了吐汗·色來丈夫的雙腿,撫養三個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在廣東東莞的幫助下,吐汗·色來成為棉紡廠的一名女工,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原本柔弱的吐汗·色來變得樂觀、好學、剛強,用自己的肩膀撐起了一個家庭的希望。她開心地告訴編導:我不怕苦,我覺得自己很厲害!
在西藏墨脫,67歲的門巴族老奶奶白卓瑪患眼疾一年多,視力模糊、看不清東西,廣東佛山援藏工作組上門與白卓瑪老人見面結親,並帶著老人家走出這輩子從未曾走出的深山,到林芝市醫院診治,老人終於重見光明。在廣東的幫扶下,墨脫人民醫院成功升級為二甲,許多像白卓瑪一樣的老人終於可以實現就近接受治療。
在四川涼山,來自佛山的扶貧幹部胡安泉,兩年時間走遍木裡縣的原始森林、深山峽谷,終於尋找到了木裡縣的脫貧「藥方」——利用木裡的綠水青山,形成木裡的藥材產業體系「藥王谷」。這位來自佛山的「胡伯伯」還資助了當地15名貧困孤兒,彌補了孩子們內心父親的缺位。而在位於大涼山深處的鹽源縣,從佛山來的扶貧幹部廖流波,帶著一壺熱水、一個睡袋,用兩年的時間,鹽源縣的30個鄉鎮中,他已經跑遍了25個,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睡袋書記」。
開播啟動儀式上,廣東新聞頻道正式發布《脫貧攻堅萬裡行》紀錄片的高清版,12月21日起,高清版逢周一至周五每晚21:00在廣東新聞頻道、觸電新聞閃亮登場,並在全網推送。接下來,《脫貧攻堅萬裡行》紀錄片4K版本以及系列報導和其它融媒產品也將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