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2020-12-21 澎湃新聞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2020-12-19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囊謙曾是玉樹歷史上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歷史上茶馬古道、唐蕃古道、古鹽道的重要節點。多姿多彩的民族團結歷史文化、康巴文化、山水文化,構成了獨具一格的「包容交匯」多元文化體系。境內有瀾滄江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青海省3A級旅遊風景區尕爾寺大峽谷、達那寺大峽谷,八大鹽場及鄰國三十大將靈塔等優質景區,旅遊資源佔全州的60%以上。

近年來,囊謙縣秉持「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的工作思路,將促進文旅融合作為發展「綠色經濟」新的增長極,全縣旅遊經濟指標呈現出「穩、快、好」的基本特徵。年內累計接待遊客10.9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7095.79萬元,有力打響「禪定之鄉、藏陶故裡、青南明珠、秘境囊謙」金字招牌。

「宏觀布局」和「微觀提質」相輔相成,描繪特色生態民俗旅遊產業發展圖景。在宏觀上,圍繞縣域面積80%以上處於生態保護區內的實際,把「旅遊+」發展思路納入「十四五」規劃編制框架,依託「兩大優勢」即豐富的森林、溫泉、草原、河流等生態資源優勢和深厚的宗教、人文、民俗、文物、遺址等文化資源優勢,進一步明確旅遊業發展重點和目標,加快旅遊業「行、遊、宿、食、購、娛」六大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在微觀上,緊跟時代步伐,及時響應群眾關切和生態旅遊實際發展需要,投資建設了「香達鎮觀景平臺」、吉曲鄉瓦卡溫泉度假村、香達乃加瑪景區建設項目等一批具有強大帶動力、吸引力的旅遊項目。同時,激發村級組織發展潛能,引導各村依託本地濃鬱的文化風情和美景美食,想方設法拓寬增收渠道。以大橋村登拓度假村、尕羊鄉溫泉客棧等為代表的村集體經濟正在蓬勃發展。這些新建成投用的旅遊資源,獲得了廣大遊客和本地年輕人的歡迎,成為了各類社交媒體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後續,投資2289萬元的覺拉乃格瑪旅遊基礎設施項目等10項文化旅遊及體育基礎設施項目將陸續建成投用,為塑造和諧美麗、宜居宜遊的全面小康新囊謙不斷注入「源泉活水」。

「深入挖掘」和「嚴格保護」相輔相成,打造優質旅遊目的地。在旅遊資源挖掘方面。邀請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長羅文華對香達鎮多昌村出土的古壁畫進行了碳十四鑑定,已確認為青海省內出土最早的壁畫。邀請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何國強對省級文保單位多倫多鹽場進行了為期20天的田野調查,已整理出5.5萬字的調研報告,為多倫多鹽場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傳承和保護格薩爾文化,承襲「首屆達那格薩爾文化研討會」形成的有益思路,勾勒出尕爾寺、達那寺、宗國寺等格薩爾文化精品旅遊線路。邀請權威專家學者,確定《格薩爾王傳》嶺國國師原型人物在囊謙縣域內出生的具體史實。組建了老中青梯次有序的「囊謙格薩爾藏戲團」,現有舞蹈演員53人。年內還將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高原百米單拱橋「囊謙扎曲河大橋」打造成州級民族團結教育基地,為發掘囊謙旅遊資源不斷添磚加瓦。在文化和生態資源保護方面。大力保護具有囊謙特色的卓根瑪、弦子、熱巴等傳統歌舞文化,編制上報了囊謙縣代東寺、桑麥寺、瓊寶百戶府邸等7處省級文保單位的保護設計規劃方案,將多倫多村納入國家級傳統村落,通過深入挖掘、整理、保護民族文化遺產,大力加強文物、民俗村、著名景點、遺址的保護和管理,分期分批對我縣遺址、風景名勝區、文物進行等級鑑定。

同時,利用囊謙縣「崇山敬水」的文化傳統,以基層黨支部和黨員為引領,帶動廣大農牧民持續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探索推行生態管護員+鄉村環衛保潔員+環保監督員新模式,提高了城鄉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水平,形成對「藍天、碧水、淨土」的全方位宣傳保護。

「宣傳營銷」和「產業融合」相輔相成,撬動多次產業提質增效。加強線上線下宣傳營銷。通過光明日報、光明網、新華社囊謙客戶端、中新網、青海日報、青海廣播電視臺等中央和省級媒體單位,對囊謙縣經濟發展、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文化旅遊等重點工作進行了全方位、多層面的宣傳報導,關於囊謙縣的新聞稿件屢見報端,全年報導稿件數量135篇。協同2020瀾湄萬裡行探訪「秘境囊謙」的拍攝,與光明日報社聯辦了囊謙縣第二屆「聖潔玉樹•秘境囊謙」網上文化旅遊節,進一步推介了囊謙文旅形象。

文旅融合推動三次產業同步發展。以優勢產業開發、生態畜牧業建設、農業示範田建設為抓手,因地制宜確立「一鄉一品」工作思路和發展方向。

以旅興「牧」。依託「精神脫貧」試點工作,大力破除牧民群眾「禁宰惜售」思想,通過獎勵出欄、尋找銷路、良種培育等形式扶持犛牛產業發展,打響囊謙「生態牧業」知名度,帶動牛羊肉製品、乳製品畜牧產品銷售,提高群眾收入。

以旅促「農」。圍繞「特色+綠色」的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觀賞農業,在全縣範圍內通過全域覆蓋方式在9.5萬畝耕地內全面推廣實施有機肥全替代化肥技術和生物綠色防控模式,實現化肥農藥的零使用和全替代。

以旅助「工」。大力保護和發展民族手工業,繼續加強以卓根瑪、藏黑陶、藏紅陶和草編技藝等為主的非遺工作,努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旅遊商品和經濟收入。

在全國「扶貧日」舉辦了囊謙縣大型文藝宣傳活動,通過政策宣傳、展示農畜產品、唐卡繪製、手工編織合作社脫貧攻堅成效。

玉樹發布綜合@囊謙宣傳 整理

審 核丨李萬成

編 輯丨尼瑪旦周

原標題:《【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囊謙:始終把黨建力量挺在脫貧攻堅戰最前線
    創新「四大戰區」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構建「四大戰區、十個作戰單元、六十九個作戰小組」的攻堅模式。設立鄉(鎮)脫貧攻堅工作站,貧困村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作戰指揮室。●制定了《囊謙縣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囊謙縣深度貧困地區三年規劃》《囊謙縣脫貧摘帽絕對貧困「清零」總攻略方案》《囊謙縣脫貧攻堅鞏固提升方案》等推進方案,建立了「1 5 10 10」工作機制和「85321」結對認親幫扶機制,全面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見效。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黨旗,在青海囊謙脫貧攻堅戰的最前線飄揚
    「作為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廣,玉樹全州乃至青海全省脫貧攻堅『難中之難』『困中之困』的地區,囊謙縣以『耽誤不起』的責任感和『懈怠不得』的緊迫感,把脫貧攻堅當作是一場輸不起的政治戰疫、民生戰役,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去破解,一戶一戶去攻克,確保攻堅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項都不能丟、一步都不能遲。」囊謙縣委書記張琨明說。
  • 學會製作黑陶 生活越來越好(脫貧攻堅高原行)
    毛坯成型、打磨、酥油拋光、細雕……在青海囊謙縣扶貧產業園扶貧車間裡,20多個手工藝人圍坐在工作檯旁,木槌、木拍、木刮在手中飛舞。一旁陳列架上擺滿了製作好的黑陶器具,壇、罐、壺、香爐、酥油燈具,各式各樣。
  • 囊謙縣:那個大山裡的縣城變樣了
    不過,自2015年全國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囊謙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囊謙縣除了景區玻璃棧道,還有個幫助百姓就業的「大院子」。  近年來,囊謙縣扶貧產業園助力脫貧攻堅,為百姓脫貧解決了不少難題。最近囊謙縣公安全警上路、重拳出擊,整治交通亂象,維護社會治安。自今年8月起,在全縣範圍內展開囊謙「史上最嚴」城區道路交通亂象整治行動,在縣城內查糾大型貨車佔道違停違法行為、佔道堆建行為、酒駕無證、涉牌涉照、規範摩託車騎行規範等進行了專項大整治。僅九月,囊謙縣公安局共出動警力1057人次,共出動警車214車次,扣留車輛148輛,公安民警不分晝夜在縣城內檢查、執勤,為囊謙交通、治安提供了堅強的保障。
  • 囊謙縣:「精神脫貧」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筋骨」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2月7日,記者從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人民政府獲悉,今年以來,囊謙縣為解決返貧問題,以「教育培訓、惠民政策、選育典型」為抓手,激發乾部群眾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群眾自主脫貧能力,以「精神脫貧」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筋骨」。
  • 唐西峽寨根:全域黨建例會 助力脫貧攻堅
    劉璐指出,寨根鄉牢固樹立全域黨建工作理念,打破區域、部門限制,推行以「組織相加、工作相融、黨建引領、共享共贏」為主要內容的全領域基層黨建融合發展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從「單兵突進」向整體提升轉變,黨建工作由「單打獨鬥」向深度融合轉變。自全縣啟動全域黨建工作後,寨根鄉高度重視,迅速行動,全面規劃,因地制宜,全力打造黨建亮點,抓緊抓實抓細全域黨建的推進工作。
  • 囊謙縣熱烈慶祝第36個教師節
    ·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脫貧攻堅託舉希望· 金秋九月,碩果飄香。為表彰一批為囊謙教育事業作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展示我縣教師的良好精神風貌,確保全縣廣大教師過一個喜慶、祥和而有意義的節日。
  • 融合一二三 全域遊通山
    同時,通山縣還積極將旅遊元素融入鄉村振興之中,先後打造了石門、港口、板橋、大竹等地域特色明顯、自然風光秀麗的旅遊新村,初步形成了「全域生態、全域景區、景城融合、村景融合」的旅遊發展大格局,旅遊服務品質與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 「志」「智」並扶寫華章|青海囊謙縣教育扶智工作綜述
    近年來,囊謙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扶貧工作,堅持教育扶貧「拔窮根」,充分發揮教育在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性作用。統籌各方資源,夯實基礎設施、強化控輟保學、健全資助體系不斷發揮教育扶貧最大效應,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發展能力,譜寫出一曲教育「志」「智」並扶新樂章。
  • 深化文旅融合 決勝脫貧攻堅——貴陽在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展示...
    脫貧攻堅,在中國是一個持續了2000多年的夢想。而今天,在貴州貴陽,成為激動人心的圖景。「貴陽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全市剩餘6119戶、1356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貴陽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道路。
  • 推動生態文旅深度融合 打造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四川省政協「推動...
    「對川西北黃河流域全域旅遊產業發展來說,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文化、景觀魅力,打造未來高端旅遊目的地。」省政協常委袁冰的發言引起了參會人員的共鳴,他建議,國家、省級層面加大對流域各州、縣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的指導力度,儘早形成協調解決區域內發展重大問題的機制;在省級層面成立川西北黃河流域全域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涉及生態環境、文化旅遊、林草等部門、行業間的協調配合,形成促進發展強大合力。
  • 長寧:乘勢而上,跑出文旅融合發展加速度
    今年8月,長寧縣攜手川、渝、黔、滇4個省(市)40個縣(市、區)共同組建「大竹海」文旅發展聯盟,推出6條以蜀南竹海為核心旅遊目的地的「大竹海」旅遊環線,「區域聯動讓品牌得以升級」。據長寧縣委主要負責人介紹,蜀南竹海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5A級景區的35個必建項目已基本竣工,其中,景區提升改造項目和精品民宿群打造分別投入2.6億元和2.45億元。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廣東將專門制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市場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聯合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區景點,創建新一批5A和4A級景區,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 溫泉、美食、徒步、帶貨直播...和平這場文旅盛會亮了!
    主辦方現場重點推介了4條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並為和平縣榮佳國韻溫泉度假村頒發國家AAA級景區牌匾,為河源市第二屆鄉村文旅融合創新大賽獲獎企業頒獎,向文旅企業發放疫情獎補資金,為大灣區遊河源自駕旅行團授旗。
  • 山東沂南縣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今年以來,沂南縣在系統推進汙染防治攻堅行動的同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著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沂蒙新高地。為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沂南縣制定了《2020年環保攻堅行動方案》,開展了工地揚塵、道路揚塵、工業汙染、機動車整治、水環境治理等12個專項行動。強化重點區域整治,實行汙染源實時掃描監控,落實分區分級分工精細化管理。
  • 寧海創建高水平全域美麗大花園樣板
    從大花園示範縣創建條件來看,當前,寧海具備山海資源、文旅資源、交通區位、改革創新等五大優勢。「我們將緊扣『山海和美城、浙東大花園』建設目標,把生態經濟培育成發展的新引擎,開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境界,著力打造全國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國綠色發展高地、長三角健康養生福地,成為高水平全域美麗大花園建設新樣板。」寧海縣主要負責人表示。
  • 「中國平話文化之鄉」江南區獲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
    近年來,江南區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關於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部署要求,貫徹落實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依託自身資源優勢、歷史底蘊、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高水平推進,全力開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
  • 樓塔全力打造新時代千年文旅古鎮
    在做優環境的同時,樓塔堅持打造高標準配套設施以支撐產業發展,一座千年文旅古鎮正在樹立起文旅融合發展的標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片杭州南部的熱土,美譽、憧憬、責任,轉化為上下奮進的動力,沉澱為創新領跑的業績。由千年古鎮「蝶變」美麗城鎮,從山水名鎮到文旅高地,樓塔的腳步豪邁鏗鏘。
  • 古韻新潮 旖旎風光——「中國平話文化之鄉」江南區獲評廣西全域...
    今年10月,江南區獲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為「中國平話文化之鄉」增添新色,迎來文旅發展新機遇。近年來,江南區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和南寧市關於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部署要求,貫徹落實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精神,依託自身資源優勢、歷史底蘊、產業基礎和區位交通,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定位、高水平推進,全力開展廣西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
  • 「脫貧攻堅奔小康」全國攝影大賽獲獎作品暨和龍市全域旅遊攝影展...
    12月15日,「脫貧攻堅奔小康」全國攝影大賽獲獎作品暨和龍市全域旅遊攝影展開幕儀式在吉林省圖書館1F展覽大廳舉行。 和龍市委常務副書記範恩宇致辭 本次攝影展活動由和龍市人民政府、吉林省攝影家協會、吉林省圖書館主辦,以「脫貧攻堅齊奔小康 全域旅遊共建共享」為主題,共分為「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獲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