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製作黑陶 生活越來越好(脫貧攻堅高原行)

2020-12-09 人民網

毛坯成型、打磨、酥油拋光、細雕……在青海囊謙縣扶貧產業園扶貧車間裡,20多個手工藝人圍坐在工作檯旁,木槌、木拍、木刮在手中飛舞。一旁陳列架上擺滿了製作好的黑陶器具,壇、罐、壺、香爐、酥油燈具,各式各樣。

轉盤輕輕撥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才角仁增凝神聚氣,一絲不苟,手中的茶壺作品已到了最關鍵的雕刻工序,雪豹圖案栩栩如生。

囊謙黑陶歷史悠久,製作過程複雜,要經過搗料、篩選、拉坯、修整、晾曬、軋光、繪畫雕刻等十幾道工序,而後將坯體封入成品大陶罐中燒制,燃料用的是牛糞。「每一件陶器器型差異掌控,還有火候把握,全憑經驗。」手工藝人昂老說,「正是這種獨特的封罐燻煙滲碳燒制方法,使得藏黑陶黑如炭、硬如瓷。」

黑陶不僅是藝術品,也是生活用品。經過多年來融合古法、探索創新,囊謙縣手工藝人們製作出各種精巧的套具和單品,品種由原來的20多種發展到現在的120餘種。2008年,囊謙縣申報的陶器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囊謙黑陶漸漸走進大眾視野,由當初的家庭製作邁向「訂單式」銷售。

才角仁增從小跟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扎旺學習泥塑、繪畫、黑陶等手藝,後來又從事多年黑陶製作教學與研發工作。為了更好地傳承黑陶藝術,2017年,縣扶貧產業孵化園創立了古陶器傳承工程中心,才角仁增擔任負責人及教師。

去年,才角仁增和扶貧車間藝人共製作黑陶500多件,除去1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兩名技術工人的工資外,淨利潤8萬元。「合作社成熟技工月薪在4000元以上,新員工月薪最低2000元。」才角仁增說。

「到產業園學習黑陶製作,日子也能紅火起來。」學徒才丁扎西小心翼翼放下手裡的一件黑陶器具,抬起頭說,「我家靠製作黑陶實現脫貧,我自己也找到了未來努力的方向。」

囊謙縣委副書記陳有軍介紹,目前像才丁扎西這樣的黑陶學徒,全縣有1700多名,已創辦黑陶合作社2家、企業1家。30多名藝人在帶動身邊牧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已成長為黑陶技藝傳承人,作品在近年來國內外大賽中屢屢獲獎,成為當地農牧民的驕傲和「名片」。

結合好,走新路(記者手記)

囊謙黑陶工藝獨特,風格鮮明,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近年來,囊謙縣的一些年輕人走出去之後,重新認識到了黑陶的價值,結合傳統手工藝開展創業,成了一種選擇。一些貧困牧民在扶貧車間學習黑陶技藝,走出一條脫貧增收的新路子,也成長為傳承黑陶技藝的生力軍。

如何讓非遺保護傳承與脫貧攻堅更好地結合?囊謙縣通過前後三期項目投資,建成一系列產業園配套設施,傳統手工藝企業進駐產業園,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82人。員工收入增加了,學習和工作的熱情高漲,不斷推動傳統手工技藝創新改進。這樣,脫貧與發展的路子就越走越寬。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1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兩支作家隊伍走進壤塘:有一種脫貧攻堅「潤物無聲」
    作家合影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在脫貧攻堅戰役中,文學不能缺席,作家更不能缺席。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9月22日-25日,「我們向著小康走——中國作家阿壩行」和「名家看四川——壤塘脫貧採風」兩支作家隊伍走進了「懸天淨土」壤塘。著名作家阿來、李舫、吳克敬、娜夜、任林舉、熊育群、胡竹峰、蘇滄桑、李東華、葛水平、馬金蓮、周李立、黑陶,走出書齋,深入壤塘脫貧攻堅主戰場,在這個收穫的季節,捕捉脫貧攻堅多彩場景,感受脫貧攻堅火熱生活,為書寫脫貧攻堅「四川故事」邁出堅實的步伐。
  • 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首播
    12月21日,由廣東省扶貧辦指導,廣東廣播電視臺精心策劃,與人民日報廣東分社記者一道,歷時半年採訪拍攝製作,首部全景式反映廣東對口支援西部省(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的大型4K紀錄片《脫貧攻堅萬裡行》開播儀式在廣州舉行。
  • 雲南迪慶:培育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
    在脫貧攻... 原標題:培育生態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成果香格裡拉位於雲南迪慶高原。地處高寒冷涼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一度成為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 童「畫」小康幸福生活 武漢伢用畫筆描繪脫貧攻堅故事
    天更藍、地更綠、空氣更清新,城鄉風景美如畫、人民安居又樂業……一幅幸福美好的小康生活畫卷正在武漢徐徐展開。普通人美好生活的變化,是武漢全力實施脫貧攻堅的生動寫照。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 脫貧攻堅鄉村行丨左門莊稼漢的「愛情魔法」
    脫貧攻堅鄉村行丨左門莊稼漢的「愛情魔法」 2020-10-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武安珍:幸福生活自己奮鬥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武安珍:幸福生活自己奮鬥 2021-01-11 16: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脫貧攻堅攜「搜」行 | 這小鎮靈芝遍地生,「菇中之王」迅長,朵朵...
    脫貧攻堅攜「搜」行 | 這小鎮靈芝遍地生,「菇中之王」迅長,朵朵飽滿惹人誇 2020-07-10 22: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黃美華:蔬菜大棚裡「種」下脫貧夢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黃美華:蔬菜大棚裡「種」下脫貧夢 2020-11-04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鹽城市北港村:強化村企共建 助推脫貧攻堅
    「我有先天性殘疾,不能幹重活,生活無來源。村幹部知道這個情況後,把我安排到黃海建材公司裡做保潔員,一年能賺一萬多元,現在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越來越好。」日前,鹽城市鹽都區鹽龍街道北港村村民韓正兵,談起自己這幾年的生活變化洋溢出滿臉幸福。
  • 四川中江全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家庭3人能夠穩定脫貧。」龍臺鎮金柏村幫扶責任人蔣為民一一作了匯報。為解決脫貧攻堅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壓實責任,補齊短板,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中江縣紀委監委圍繞「一超六有、返工就業、易地搬遷、問題整改、不穩定脫貧和邊緣戶監測」等重點內容,召開了幫扶幹部「戶戶過關」研判會。「一超六有」是否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是否落實到位?是否存在短板?
  • 「脫貧攻堅」百合花開鋪就群眾致富路
    村民金嬌嬌自從在合作社上班後,每月都有4000元工資,加上家裡20畝百合地的收入,她家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對於未來,金嬌嬌有自己的打算:開網店、開直播,讓家鄉的百合銷路更遠、更廣。「靠著百合,我們日子越過越好!」在堡子村、青碾村,村民們這樣說。一顆百合,為兩片土地帶來致富生機。山村小故事折射時代大進程。
  • 【脫貧攻堅進行時】楊明學調研吼獅鄉「百日攻堅戰」工作
    3月25日,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楊明學深入吼獅鄉調研脫貧攻堅「百日攻堅戰」總複習排查工作。「家庭收入情況如何?」「今年的脫貧還存在什麼困難?」調研中,楊明學深入來龍、人馬、龍角等村貧困戶家中,詳細詢問了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情況、家庭收入、產業發展、政策享受等情況,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悉心了解當前面臨的困難,鼓勵他們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同時,楊明學叮囑幫扶部門要加大對困難群眾的幫扶力度,落實好相關政策,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 大通奏響決勝脫貧攻堅奮進曲
    今日的大通生機勃勃、脫胎換骨,全面完成了116個貧困村退出、7915戶28192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攻堅任務。一項項脫貧攻堅舉措精準落地,一個個貧困地區生機勃發,一個個貧困家庭氣象一新。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大通縣委、縣政府始終堅持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戮力同心,攻堅克難。
  •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脫貧攻堅】囊謙縣全域聯動著力打造文旅融合囊謙樣板 2020-12-19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渭源祁家廟鎮:村子美了 生活越來越好了
    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7戶477人,2018年12月實現整村脫貧,2020年脫貧4戶7人,貧困發生率實現清零。現在每次走村入戶,都能真切的感受到昔日的貧困村變美了,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  「兩不愁三保障」徹底解決  經過7年的努力,煙霧溝村117戶477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貧困發生率實現清零。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把汗水灑在脫貧攻堅的村村寨寨
    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後,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貞豐縣的三級幫扶幹部紛紛聚集貞豐縣,一頭扎進大山深處,與當地群眾齊心協力,開展改變鄉村發展的生動實踐。盡銳出戰,助力脫貧攻堅2016年以來,貴州省公安廳定點幫扶貞豐縣。
  • 【脫貧攻堅】囊謙:始終把黨建力量挺在脫貧攻堅戰最前線
    ▲資料圖靠前站位健全脫貧攻堅指揮和作戰體系●強化縣委書記、縣長雙組長制,建立縣級脫貧攻堅工作協調推進領導小組,以及鄉(鎮)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創新「四大戰區」脫貧攻堅指揮體系,構建「四大戰區、十個作戰單元、六十九個作戰小組」的攻堅模式。設立鄉(鎮)脫貧攻堅工作站,貧困村黨建引領脫貧攻堅作戰指揮室。
  •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義珍到韶關南雄市督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3月27日-28日,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義珍赴韶關南雄市督戰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併入戶看望慰問困難群眾。張義珍先後來到南雄市電商扶貧中心、雄州街道、水口鎮、湖口鎮、黃坑鎮、珠璣鎮,深入了解政策落實、抓黨建促脫貧、電商扶貧、產業發展、貧困戶返崗就業等情況,併到了貧困戶葉和秀、鍾和英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生產生活情況,鼓勵他們堅定信心,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依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越來越好的日子。
  •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你們覺得什麼樣的日子算幸福生活?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陝北黃土高原上老百姓對幸福生活的目標。從「能吃飽肚子」到吃上「淨顆子」,從「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到「幹活挑著金扁擔」,一個個目標背後,寄託著老百姓的樸素心願,更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致敬脫貧攻堅最美奮鬥者
    他指出,要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擴大職工內需為戰略基點,以滿足職工群眾新需求為目標,通過百萬職工消費扶貧行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助推構建新時代工農聯盟消費扶貧新模式,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藉助特色展銷渠道和補貼政策 多措並舉推動消費扶貧行穩致遠「運用工會特色展銷渠道和補貼政策,推動消費扶貧可持續發展,是職工消費扶貧的特色。」陝西省總工會副主席張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