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瀟灑的江湖天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大俠打造的武俠世界,有情有義、有國有家。
「秋雲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棵,夜長人奈何。」古龍的俠客亦俠亦狂,俠義到極致、偏狂到極致,人性在矛盾中掙扎,巨大的生命力在痛苦中爆發。
俠客文化源遠流長,俠客精神早已沉澱在我們的血脈裡。不同的時期,大家對俠者都有不同的闡述和定義。繼金庸、古龍、梁羽生之後,有一位作家,開創了市井武俠故事的先河,他就是徐皓峰。
01
徐皓峰,優秀作家知名導演。
他的小說代表作品有《道士下山》《大日壇城》《武士會》《師父》《刀背藏身》等。《師父》獲《人民文學》年度最佳短篇小說獎。《道士下山》被陳凱歌拍成電影,在2015年上映,上映第一天票房破億。
他的電影編劇作品《一代宗師》獲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獎,電影導演作品《師父》獲第52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獎。
徐皓峰的武林故事,獨樹一幟,在描述各派武術的同時,更突出強化著各路武人的風骨。在《道士下山》中,刻畫出了離經叛道的勇士、追求無拘無束的浪者、無視世俗道德的小人、求索大道的方外之人等一個個鮮活的形象。該書被評為是一本情節玄妙的武俠誌異。
徐皓峰老師的新書《白色遊泳衣》,是他在《一代宗師》《師父》等電影作品成功之後的又一次俠義風格之作。
02《白色遊泳衣》以電影《老炮兒》為開端,以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北京為背景,講述了平民戰神彭輝短暫而輝煌的一生。
那是一個迷惘而混亂的年代。「大院子弟」們憑著父輩的聲望地位時常出來為非作歹,民間有些武藝的少年自發組織起來,與「大院子弟」對抗。他們自稱「玩家」,不走正道,這輩子是來玩的。
其中,刀法精妙、膽色過人的彭輝,是玩家中的領軍人物,他自出道以來,未逢過敵手。
書中只用了寥寥幾筆,就描繪出彭輝刀法的高超:「李勤勞被劃了手背,最輕的傷,去醫院縫十二針。回想彭輝刀速,是暈酒的感覺。不見刀影,手已濺血,如此不真實。」
全書用多個故事講述了「玩家」與「大院子弟」的矛盾糾葛,有勾心鬥角、也不乏江湖道義。
書中穿插的感情線更是全書的亮點。小混混出身的彭輝意外獲得了顯赫軍二代阮辛基的青睞。他們一起討論《荒涼天使》、討論殘酷的現實、還討論人間因果,騷動的青春、對人生的思考,將兩個身份地位相差懸殊的少男少女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彭輝的生活不僅限於打打殺殺,從始至終,他都在思考著:存在先於本質、存在就是虛無這一哲學問題。作者用一個近乎玄幻的情節來展現了「是夢還是醒」的疑惑。
敢愛敢恨的阮辛基被彭輝視為心中的女神。阮辛基在家中遭遇巨變後,仍要穿上白色遊泳衣去泳池遊泳,入水後,白色遊泳衣卻沾水透明,青春美麗的女神全裸漂行,引起一陣騷動。彭輝揮刀保護女神,連劃五人,奔走踩踏中,又傷二十人。
而在事後,大家發現白色遊泳衣遇水並不會變成透明。為弄清真相,阮辛基再次穿上白色遊泳衣,到了泳池。彭輝驚奇地看到白色泳衣毫不透明,一直白燦鮮明。之前泳池裡的那個全裸女子不過是所有人共同的幻覺而已。
人生就如一場夢,夢裡的人,醒後便不再出現 ,現實也是夢,許多人一閃而過,永不再現。
03
與金庸、古龍等前輩的武俠小說不同,徐皓峰的武俠故事穿插著對人生的思考。他筆下的武人,不僅活在市井之中,更是活在對世間虛實幻境的思考之中。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無論是戰無不勝的英雄,還是弱小無助的少女,存在的意義就是活在當下。
其實,我們並不用知道哪些是能夠過得更好的道理,因為,內心的感受,比外面的大道理更為重要。
《白色遊泳衣》一書,內附兩個中篇小說,即《白色遊泳衣》和《入型入格》,前者側重於重塑北京老炮兒重情重義的青春生活,後者則寫出了民國飛賊家庭中兩兄弟有仇、有恨、有義、有愛的俠義人生。
讀徐皓峰的《白色遊泳衣》,品現代俠客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