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4月至6月,十一屆省委第八輪巡視啟動,省委10個巡視組完成了對全省26個縣(市、區)的常規巡視。部分縣(市、區)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行動、嚴格的要求,確保巡視整改任務落地落實。紅網時刻開闢《清風觀察》欄目,展示巡視整改變化和成效。
紅網時刻記者 潘錦 瀏陽報導
鄧友餘所在的瀏陽市神仙坳社區宜和家園小區,以前矛盾重重,糾紛不斷。省委巡視組針對瀏陽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整改要求後,黨建+微網格工作體系發揮作用,該小區發生了很大變化。
鄧友餘是名老黨員,退休後熱心公益事業,業主們推舉他當小區業委會主任。他們在小區每個單元建立「連心群」,推選網格長,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解決了小區不少歷史遺留問題。
「我們的網格長基本都是黨員,必須由單元裡幾個人推選才能當上。」鄧友餘說,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網格長們都不拿工資,齊心協力讓小區變得和諧、文明、幸福。
9月初,神仙坳社區宜和家園小區周邊路段施工,原先預計是一個星期竣工,但由於天氣原因需要延期,施工噪音很大,小區不少業主怨言不斷。有名網格長及時把這個情況上報相關部門,很快就加快了施工進度,緩解了業主與施工方的矛盾。
在小區管理方面,鄧友餘和網格長們開源節流,每年做好預算,把小區物業費降到了每平方米0.4元,並積極推進垃圾分類等舉措,讓小區變得整潔、宜居,一系列舉動深得民心。
依託黨建+微網格工作體系,高坪鎮志民村馮家灣屋場也變了樣。自成立微網格後,在網格長的示範帶領下,村民們積極參與、籌資籌勞,實施屋場亮化、美化工程,建設休閒廣場、便民碼頭、涼亭等鄉村「微項目」20餘個,馮家灣屋場也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目前,瀏陽市劃分了3.2萬個微網格,3.5萬名黨員參與聯戶,覆蓋41.92萬戶群眾;全市微網格長已自行解決問題6655個,協調黨支部、村(社區)、鄉鎮(街道)解決問題1萬多個。截至10月,全市信訪總量同比下降57.2%。
省委巡視組巡視後,瀏陽的變化還不止這些。
年初,瀏陽市張坊鎮人溪村有村民發現,自己2019年的水源保護補償金少了0.5元 。一打聽,村裡其他人帳上都少了0.5元。「5毛錢事小,不按標準事大!」今年4月20日,省委巡視組進駐瀏陽市,沒多久就有人反映了這個情況。
隨後,巡察組圍繞水源保護資金的走向、撥付、使用等關鍵環節,開展深入調查,發現各村、社區在資金使用上存在撥付不到位、發放不規範、未專款專用等問題。巡察組及時將問題向相關單位交辦,追回水源保護資金51.8萬元,督促撥付、補發資金226.14萬元,其中,為人溪村每人追補0.5元,共1885元。
同時,巡察組督促株樹橋水庫管理局協同市財政局出臺管理辦法,全面實行一卡通支付,確保水源保護補償金及時直補到戶。
今年,自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後,瀏陽市委迅速將整改任務落實到相關市領導、12個牽頭單位和相關責任單位。在整改過程中,一項一項拉條掛帳、對帳銷號,立行立改、標本兼治,確保取得實效。
「堅持『快改』和『長改』,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把巡視反饋問題整改到位。」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黎春秋表示,我們的目標是通過「黨建+微網格」的長效治理機制,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就地化解」。同時,促使每一個黨員增強身份意識、勇於擔當作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
目前,巡視反饋的49項具體問題,已完成整改40個,基本完成整改6個,長期整改3個;巡視移交的14個立行立改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交辦的573件信訪件,已全部辦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