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賽罕區昭烏達南路街道頤和家園居民趙女士和婆婆因照顧孩子產生了矛盾糾紛,後因雙方溝通不及時,婆婆抱著孩子回到自己家居住,並禁止趙女士見孩子。小區網格員在入戶摸底了解到相應情況後,及時告知趙女士到街道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尋求幫助,相信中心定會給她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接到求助後,中心負責人第一時間聯繫對接街道婦聯,並組織協調網格員和婦聯工作人員,跟隨當事人到其婆婆家進行現場調解,同時電話與其丈夫溝通。很快,趙女士和婆婆達成了共識,這場家庭矛盾得到了化解,趙女士心裡的一塊石頭也終於放下了。
「2019年街道矛盾糾紛化解聯合服務中心成立以來,我們已經處理了許多起居民的矛盾糾紛。」中心負責人李瑾表示,「以前大家因為一點小矛盾、小事情弄得不開心也無法去化解。現在,越來越多的居民願意來中心讓我們進行調解,我們也願意做居民的『知心人』,盡全力幫助他們化解這些矛盾糾紛,爭取讓轄區居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像頤和家園趙女士這類的調解案例一樣,讓矛盾「熄滅」、讓服務「升溫」的事例在昭烏達南路街道比比皆是,是昭烏達南路街道全力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的精彩實踐。近年來,昭烏達南路街道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方法途徑,整合多方資源,創新體制機制,實行街道綜治中心與矛盾糾紛化解聯合中心一體化運行,構建「黨建為統領,網格化管理,多元化參與,精細化服務,智能化應用」的綜合信息平臺,切實維護街道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此外,昭烏達南路街道還搭建了「1+8+36+N」網格黨建基層組織體系,把組織設置與網格劃分相融合。「1」即為街道黨工委設立一級網格,「8」是指街道的黨政綜合、基層黨建、平安建設、社會事務管理、城市管理、黨群服務、綜合執法、轄區派出所8個職能部門相融合的二級網格,「36」即為街道所屬的36個社區(村)的三級網格,「N」是指居民網格和專屬網格構成的四級網格。「通過「1+8+36+N」網格黨建基層組織體系,我們街道全面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讓『楓橋經驗』在昭烏達南路街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轄區人民的幸福生活排憂解難、保駕護航。」賽罕區昭烏達南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永峰介紹道。
目前,昭烏達南路街道矛盾糾紛聯合服務中心設立了警務聯動中心、綜治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和法律服務中心,由街道平安建設辦、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門集中常駐,接待和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同時街道依託昭烏達智慧黨建信息平臺資料庫建立了網格指揮中心,開通了居民利用專屬二維碼上傳、社區網格員巡查上報、網絡輿情搜集、電話熱線舉報等8個信息收集渠道,實現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化解。王永峰介紹說:「我們還利用大數據中心對轄區350名網格員,15臺綜治巡邏車,50輛網格員巡查電動車,40部對講機,1300路視頻監控,6部現場處置視頻回傳儀器進行統一調度指揮,強化一線落實。」
下一步,昭烏達南路街道將不斷健全完善聯合服務工作機制,努力將資源匯聚在一線,信息應用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服務強化在一線,平安落實在一線,通過轉變服務方式,提升服務質量,讓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開創新時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新局面。(賽罕融媒記者 萬永傑)
編輯:烏仁格日樂初審:張姝寧覆審:胡海波
終審: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