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人群
調解組織就建在哪裡
哪裡需要人民調解
人民調解就在哪裡發揮作用
哪裡有矛盾糾紛
哪裡就有人民調解員的身影
「現在廚房用水正常了,家裡也沒有了惡臭味了,鄰裡關係都好著呢,這得感謝你們的幫忙。」近日,吳忠市紅寺堡區羅山花園住戶馬某向回訪的新民街道羅山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負責人徐志成說。
2016年,李某所住的單元樓左側一至六樓下水管道經常堵塞。住在一樓的李某向物業公司反映,儘管物業公司指派人員進行疏通。四年來,堵了通、通了堵,問題依舊。今年11月17日,社區調解員在排查中得知,汙水已從3樓住戶馬某家的廚房溢出,遂召集物業公司和單元樓左側6戶當事人進行調解。「整個單元下水管道是公共設施,下水道堵塞不是一家的責任,大家都要承擔。」調解員通過背靠背、面對面等形式進行調解。
經調解,物業公司和六家住戶各出300元、共計2100元,由物業公司聯繫專業的水暖工進行施工,徹底解決了困擾大家四年之久的糾紛。
這只是人民調解工作的一個小小縮影
近年來
寧夏堅持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
以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塞上楓橋」調解品牌為抓手
積極把調解工作融入基層治理體系中
推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構築多元解紛「三大平臺」
「建立多元調解機制,全面推進調解工作;改進單一調解模式,拓展調解方式;建立完善調解制度,提升調解質量,我們通過這三項舉措,巧解醫鬧難題。」賀蘭縣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負責人馬英傑說。
今年1月,袁某某在賀蘭縣人民醫院經剖腹產一男嬰,術後常規處理後交由家屬返回病房。在病房由家屬給孩子餵奶後發現孩子面色青紫、呼吸急促,向醫護人員反映。醫務人員立即給予急救,後因搶救無效宣布臨床死亡。新生兒死亡後,因患方認為醫護人員搶救措施不及時,遂與院方發生醫療糾紛。
賀蘭縣醫調委受後,聯繫患方家屬從情感打動、從法理引導,讓患方理解依法維權的必要性。隨後,協調院方從人文關懷角度入手,動員院方提前墊付部分喪葬費用,以此解決患方燃眉之急。同時積極對接自治區醫調委,開通綠色受理通道,特事特辦、從快處置。通過多方努力,醫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近年來,寧夏從健全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入手,堅持「縱向+橫向+線上」聯動,搭建無縫對接、相互協同的多元化解平臺。縱向推進四級調解平臺建設,建成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860個,將排查、化解職能延伸到基層社會末稍。橫向推進行業性專業性調解平臺建設。在大中型企業、集貿市場、流動人口聚居區建立調解組織524個,搭建了化解矛盾糾紛的新平臺。同時,建設線上推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雲平臺,將人民調解納入「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網上公共法律服務大廳,全面提升了矛盾糾紛調處信息化水平。
構建多元解紛「五項機制」
「社區調解員們為了我們今冬不受凍,熱心跑前跑後協調解決,把溫暖送到了我們家中。」銀川市興慶區尚勇小區居民王女士說。
興慶區文化街豐收社區人民調解員郭文佳、張玲近日在開展糾紛排查時發現,轄區周邊小區都在搶修暖氣管道,唯獨尚勇小區沒有動工。了解得知,為如期供暖,供熱公司對老舊小區管道進行檢修和更換,施工人員準備在尚勇小區施工時,小區物業要求華電供熱公司繳納保證金5000元,供熱公司拒絕,雙方陷入僵持。
調解員第一時間與華電供熱公司、小區物業取得聯繫,經過一周的協調,雙方達成一致:物業公司不再強制要求供熱公司繳納保證金,供熱公司承諾在施工改造結束後,及時將小區破損路面、牆面恢復原狀。
尚勇小區及時供暖得益於密織的人民調解「四張網」。據自治區司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從健全機制入手,每年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化解活動,推動矛盾糾紛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和就地化解,提升多元化解實效,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就地化解,綜合治理實現了「三個下降」。」
寧夏不斷健全源頭預防機制,推行網格化排查新模式,推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由被動受理、靜態分析預防、事後調處向主動預防、動態研判和事前預警轉變。同時,建立了自治區、市、縣區人民調解員以案定補制度,健全經費保障機制。
去年以來,排查風險隱患5萬餘次,化解矛盾糾紛7萬餘件,成功率97%以上。這要得益於寧夏健全全方位排查機制,依託基層社會網格化治理,組織調解員下沉到城鄉社區,建立起了多層次、多渠道、全覆蓋的糾紛排查網絡。並健全分析研判機制,推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向主動預防、動態研判和事前預警轉變。
在健全多元參與化解機制方面,健全調解與律師、公證等司法行政業務銜接機制,設立74個律師調解工作室,開展家事、商事調解服務。建立糾紛化解流程管理、聯席會議、信息共享等多項制度,完善警司聯調、訴調對接、檢司聯調等工作機制,推動矛盾糾紛化解多部門協調聯動。去年以來,通過三調聯動化解矛盾糾紛5000餘件。
「三治融合」匯聚多元化解合力
在吳忠市金星鎮裕西社區有一位「名人」——66歲的民間調解員王蘭花。小到夫妻矛盾,大到債務糾紛,很多矛盾糾紛都會被她化解。
前不久,患有精神二級殘疾的滿某跑到社保局討說法。原來,滿某在車站擺攤時和業主發生矛盾被打傷,雖然得到賠償款,但事後業主集體申討物業公司不讓她擺攤,滿某就這樣丟了「飯碗」。
王蘭花知道後,積極在物業公司、城管部門和社區來回做工作,拿著滿某寫的保證書逐一到業主家裡做工作,來回跑了十幾趟終於讓矛盾化解。
在社區工作20年的王蘭花退休後成立「王蘭花熱心小組志願服務隊」,除了幫群眾解決矛盾糾紛,還照顧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
像「王蘭花熱心小組志願服務隊」的調解工作品牌還有很多。調動「自治」力量化解社區群眾矛盾。把人民群眾作為矛盾糾紛化解的主體力量,進一步暢通社區治理群眾自治渠道。通過指導各地建立法律服務社、議事堂等形式靈活多樣的社會組織,廣泛聘請基層政法系統、專業領域在職或離退休人員、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知名人士,以及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工作。
近年來,寧夏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立規矩、以德治揚正氣,最大限度地把特色優勢轉化為城鄉社區治理效能。發揮「法治」作用解決社區群眾困難。全面建立法律顧問制度,積極推動律師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和代理信訪案件,引導群眾依法化解矛盾。以民主法治社區創建為載體,深入開展「文化輔導員下基層」「法治文藝大篷車」等法律進社區活動,通過讓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帶動身邊人等形式,樹立良好文明新風,不斷彰顯「德治」力量維護社區群眾權益。
供稿:廳人民參與和促進法治處 丁曉鍾
監製:萬瑋
原標題:《三大平臺、「五項機制」、「三治融合」 寧夏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塞上楓橋」品牌》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