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濟南市司法行政系統統籌疫情防控和事業發展,秉持全方位、全過程創新理念,增強創新意識、展現創新精神,提升創新能力,在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面依法治市、法治政府示範創建、公共法律服務提檔升級等諸多方面,率先發力、重點突破、創新引領。為傳承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活力,濟南市司法局對今年創新成果進行了彙編,精選了30個創新成果案例,現陸續發布如下。
創新背景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揚「黨政領導,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新楓橋經驗,是加強基層治理的關鍵所在。長清區司法局積極創建多元糾紛化解機制加強基層治理,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貫徹弘揚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新時代「楓橋經驗」精髓,加強源頭治理,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創新做法
一是以黨建為引領,開啟「共治 智治」治理新工程。長清區司法局啟動「1 1 N」多元智慧民調工程,第一個「1」是指一個領導核心,即黨建引領,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協同、司法引領、部門聯動、法治保障的工作機制。第二個「1」是指一個指揮中心,即長清區司法局智慧民調指揮中心。「N」是指統籌各相關部門、組織及人員組成線上「調解專家庫」,做到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化解網絡系統。「多元」是指通過科技手段聯合各職能部門,充分運用法調、訴調、警調、檢調等多元方式,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有效銜接,做到相互協調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智慧」是依託智慧民調系統,通過一臺電腦、一部手機,開展法律法規宣傳、視頻調解、排查糾紛、案卷登記等工作,通過「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目前,已投入20餘萬在各街鎮司法所進行高清攝像頭、指紋採集器等硬體設備的安裝。
二是以法治為依託,完善「專調 聯調」調解新模式。打造專業性品牌調解室,崮雲湖「和為貴」調解室、張夏「同心圓」調解室、歸德「亮德」調解室、馬山扁鵲調解室、平安惠和、雙全齊美調解室等,推進品牌調解室形成系統的調解理念、品牌口號和服務宗旨,實現了「一所一品牌,所所有特色」。大力加強行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對矛盾糾紛易發多發的醫療衛生、道路交通、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物業等行業領域,積極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打造一個、成熟一個、以點帶面、全面推開"的原則,已成立長清區張夏道路交通調解委員會,萬德街「齊魯8號風情路」鄉村遊人民調解委員會、區勞動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物業調委會、長清商會人民調解委員,形成了重點行業、專業領域調解組織網絡格局,滿足多元矛盾糾紛化解需求。
三是以人民為中心,暢通「線上 線下」服務新渠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人員不能聚集、矛盾仍需解決,依託「智慧民調」系統、一村(居)一法律顧問app等線上終端,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推動「線上調解」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矛盾化解的常態化機制,真正做到調解服務「不打烊」,法治維穩「不打折」,確保防疫和調解工作「兩手抓、兩不誤」,積極穩妥的化解了各類案件,助力企業復工復產。期間共調處各類民商事糾紛32件,優化營商環境案件23件,通過遠程調解平臺調處異地糾紛15起,涉疫情勞動爭議糾紛金額28萬元。「線下」服務提檔升級,長清區司法局依託「一村(居)一法律顧問」工作開展,採取「調普相融」的形式提升幹部、群眾法治思維,從源頭預防矛盾糾紛,提高法治治理現代化水平。
創新成效
多元糾紛化解機制是融合自治、法治、德治的重要平臺,是推進共建、共享、共治的重要方式,是匯聚民意、民智、民力的重要載體。依託多元化解糾紛機制的實施落實,力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有利於構建「善治」鄉村治理體系,凝聚鄉村振興活力。通過「1 1 N」多元智慧民調工程的有效推進,真正實現了矛盾預警全時段、調解服務無縫隙。今年以來共化解矛盾糾紛1200餘起,有力地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