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屠瑜)徐匯濱江「十年磨一劍」。記者今天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十年開發建設,徐匯濱江8.9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設有9座橋梁、50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10萬平方米親水平臺。跑步道、漫步道、騎行道貫穿全線,成為上海首個既可車行覽江景、也可騎行閱岸線、更可閒庭信步遊的浦江水岸。
圖說:徐匯西岸濱水公共空間。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
打造當代藝術地標。去年在徐匯濱江成功承辦上海首個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活動,建設一站式交易平臺,藝術品展示交易總額突破百億。沿岸百年工業文化煥發新生,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等由工業遺存改建的公共藝術空間,成為網紅打卡地。
「一港一谷一城一灣」接續亮相。今年,西岸傳媒港、智慧谷整體出功能、出形象,構建藝術傳媒、人工智慧總部生態;西岸金融城以310.5億「地王」價格出讓,將建設金融、科技、文化融合發展的3.0版金融城;積極籌備西岸楓林灣,構建集臨床、研發、製造於一體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聚焦沿江公共服務缺口,新建完善交通道路23公裡,規劃建設商業配套63萬平方米、文化配套20萬平方米,標杆項目「AI Plaza西岸生活美學中心」融合智慧藝術與商業創新,將於明年5月向公眾開放。面向市民遊客推出「水岸匯」服務品牌,整合沿江文化場館、活動場地等20處公共空間,因地制宜提供衛生、諮詢、休憩、運動、寄存、應急等六大服務。對標精細化管理標杆區域,疊加運用「雲+5G+AI」技術手段,統籌推進智慧園區、智慧樓宇、智慧工地等項目,打造善感知、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