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市民與社會》欄目,他說:「十四五」期間,徐匯要加快濱江地區建設,讓徐匯濱江、上海西岸變成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要依託本身的優勢,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產出更大的效應;要探索一條規劃引領、文化先導、生態優先、科創主導的道路,逐步顯現整體效應。詳↓
中心體系規劃圖
將西岸打造為城市標誌
徐匯最大的優勢在於資源稟賦的集中,教育資源、醫療資源、科研資源、高端人才、綜合交通樞紐都凸顯了徐匯靜態的資源優勢。徐匯要依託本身的優勢,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產出更大的效應。
徐匯濱江美景
徐匯濱江地區,岸線長約11.4公裡,面積約達9.4平方公裡,在發展規劃上要有整體性,要注重整個區域的土地收儲和整體的開發。持續做區域的城市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
西岸傳媒港
規劃引領。整體規劃整體開發,經過十年建設,已建成近9公裡沿江景觀岸線、50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10萬平方米親水平臺,形成「西岸傳媒港、西岸智慧谷、西岸金融城、西岸創藝倉、西岸楓林灣」的總藍圖。文化先導。注入更全球、更年輕、更時尚的文化,與傳媒、網際網路、設計相結合,要更符合年輕人的生活想像。生態優先。在徐匯濱江的建設中要將生態環境保護落實到位,努力建設成宜居、文明、現代化的世界級濱水開放空間。科創主導。大力推進人工智慧和徐匯濱江的融合發展,讓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產業得到新的體驗和應用,在此基礎上對新的總部經濟起到引領作用。提供更多的價值貢獻,打造為城市標誌。西岸金融城計劃將整體地下三層全部打通,並建設多座跨地塊的地上二層連廊。整個建築群,包括65萬方辦公、18萬方住宅,將網際網路、傳媒、文化、科技、金融相結合,發展一個新的承載空間。
西岸金融城規劃示意效果圖
在科技金融領域,要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國際吸引力。建設國際社區,解決高端人才的居住問題,同時要增設其他的基礎配套設施,提供更為便利的生活區域。
徐匯區人才公寓效果圖
完善濱江地區交通系統,將辦公、旅遊、交通相融合。探索立體式新型的交通組織方式,嘗試聯動商業綜合體、辦公樓與對岸世博公園等綜合性的旅遊休閒區。
龍騰大道
徐匯在 「十四五」期間提出兩極驅動,一極為徐匯濱江,另一極為漕河涇開發區,漕河涇開發區作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科技園區,整個園區有大約25萬就業人口,7成以上是年輕人,四分之一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目前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產業互動、產業鏈的上下遊。
漕河涇開發區
華涇作為徐匯兩極溢出的承載平臺,將面臨著一個產業新空間布局的調整,要著力提高產業空間的品質和能級。華涇具有足夠的空間,但又制約於城區品質,需要配備相關醫療、教育、交通等綜合配套設施。整個濱江貫通,使華涇鎮的面貌,整個的發展機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滬閔路沿線下來已有地鐵15號線,未來地鐵19號線、23號線將能夠規劃、能夠建設、能夠落地,讓周邊的環境品質得到同步的提升。
華涇地區北楊人工智慧小鎮效果圖
【來源:上海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