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一場路易威登大秀在徐匯濱江油罐藝術公園舉行,這也是該品牌走出總部法國巴黎,首次在海外舉辦男裝新品發布會,並進行全球直播。
就在這場大秀舉辦不到10天前,距離油罐公園2.4公裡外的龍美術館西岸館,另一國際知名品牌克裡斯汀·迪奧在此舉辦了主題為「夢之設計師」的亞洲首展。加之去年在西岸藝術中心舉辦的《走進香奈兒》大展,一年內,徐匯濱江已「集齊」香奈兒、迪奧、路易威登等頂級時尚品牌。
作為上海四個「全球新品首發地示範區」之一,近年來,徐匯區積極聚焦新品消費,做強首發首店經濟。擁有「西岸美術館大道」,實施「AI(人工智慧)+ART(藝術)」這一「雙A戰略」的徐匯濱江,正進一步打造全球首展首秀首發新地標,不斷深化首發經濟的集聚度和輻射效應。
2020年8月,龍美術館西岸館
專注「操心」:考慮品牌方想不到的
乍一見到李晶,酷酷的外表讓人一時難以聯想到,他的團隊中大多是思維「異常活躍」的85後、90後。作為上海光啟文化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李晶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帶領小夥伴與來到徐匯濱江舉辦發布會、大秀的品牌進行深度對接。小到現場搭建用哪一種螺絲釘,大到整個活動的人車動線,都是他們「操心」的領域。
提起不久前舉行的路易威登新品發布會,讓李晶印象深刻不是秀場上的熠熠星光,而是發布會上的一組貨櫃裝置。原來,主秀場位於黃浦江一條親水棧道,平時人們可以上去看江景。但其實,這裡原本是徐匯濱江的一座碼頭棧道,兩側分別是原中航油儲油罐和上海水泥廠原址。前者正是此次發布會的舉辦地上海油罐藝術公園。
時裝秀舉辦地,濱江碼頭親水棧道
「碼頭親水棧道於2017年浦江兩岸貫通時完成,承重有限,因此安排多少觀眾入座、貨櫃裝置最高不能超過多少重量,這些細節都需要我們與品牌方協調。」服裝秀舉辦時間在夜晚,燈光是否會對黃浦江航道產生影響,也需要李晶和同事們先一步考慮,請專業部門評估。
現場令人「彈眼落睛」的裝置,也有大量細節需要西岸的在地服務團隊來協調。李晶介紹,以此次服裝秀標誌性的貨櫃為例,初次看到現場搭建的圖紙,李晶和同事們就敏銳地想到,貨櫃的重量是否會超出親水棧道的荷載,於是第一時間將這一疑慮告知品牌方。好在,對方很快回復,這些「紅盒子」只是外立面做成貨櫃的裝置空間,比正常貨櫃使用的鋼材要輕。但李晶仍舊「不放心」,建議品牌方找尋一家有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評估,確保秀場的安全。
路易威登 2021 春夏男裝秀
2019年首次來到上海的《走進香奈兒》特展,舉辦地西岸藝術中心是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雖然配備了高標準的消防設施,但「方盒子」形狀的場地讓品牌方在盡情施展想像力之餘,也帶來了巨大的搭建量。經驗豐富的李晶很快注意到,現場擬搭建用的材料多半未達到玻璃、水泥這樣的A級阻燃標準。於是,他和團隊第一時間為品牌方「支招」,從材料採購階段就選擇至少達到B級標準的阻燃材料,離開火源可自行熄滅。同時,每件材料都要求供應商隨附防火阻燃證書,並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舞臺用電設備進行消防安全檢測。
「大品牌到上海舉辦活動,內容方面都很成熟,我們的工作就是幫助他們更好地熟悉現場環境、周邊道路交通和配套,快速制定完整的應急預案,保證活動順利圓滿完成。」李晶說。
《走進香奈兒》特展
堅持「首新」:十年磨礪城區氣質
上海世博會前夕,徐匯濱江啟動首輪開發。梳理過去10年這裡舉辦的活動,可以發現一個顯著的分水嶺:2018年前,大部分都是西岸音樂節、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這樣由區域自主舉辦的文化活動以及藝術展;2018年,上海打響「四大品牌」,仿佛一夜之間,時尚類、汽車類國際知名品牌紛紛扎堆,到西岸辦展、辦秀——雷克薩斯、寶馬、捷豹、路虎挨個在這裡舉行新車全球首秀,古馳、卡地亞、香奈兒、迪奧帶來了亞洲或中國首展,蔻馳、路易威登分別帶來了品牌首次海外成衣秀和男裝秀。不僅品牌數量連年提升,活動也更聚焦首展、首秀和首發。
這「一夜」其實並不短。「徐匯濱江較浦江沿岸其他公共空間開發年限較早,一開始舉辦的文化活動主要為了幫助區域引流,先讓大家認識這裡。」光啟文化副總經理蔡彭菲自2015年起就參與組織徐匯濱江各類文化和品牌活動,在她看來,一個區域要不斷吸引優質品牌、打造「首發經濟」,區域定位和城區氣質需要大量時間去摸索。
克裡斯汀·迪奧「夢之設計師」亞洲首展
她舉了一個例子:2016年和2017年國慶假期,徐匯濱江連續舉辦了兩屆「西岸食尚節」。活動本身是迎合年輕人和家庭消費者的美食節,但現場進駐的品牌卻不是傳統美食節上常見的「大排檔」或夜市攤頭,而是從全球甄選而來的米其林餐廳。知名餐廳大董就連續兩年來「擺攤」,售賣最經典的烤鴨薄餅。
「連辦兩屆食尚節,就是為了與未來能進駐西岸傳媒港、西岸智慧谷的餐飲品牌提前對接,不僅為了招商,也希望這些品牌有新的概念店、新的子品牌,都能首選西岸。」蔡彭菲說。明年5月即將開業的「西岸生活美學中心」裡,就不乏當年積極參與食尚節的優質餐飲品牌。
2017西岸食尚節
堅持在「首」和「新」上做文章,徐匯濱江的目光並不只瞄準大品牌。2019年1月,西岸藝術中心曾連續兩天舉辦社會創新組織「瓶行宇宙」的「創變者大會」。其標誌性的活動「剩食派對」,圍繞的就是今天全國都關注的食物浪費問題。在當時西岸藝術中心的「派對」現場,200多位年輕人坐在長桌邊,共同品嘗由臨近保質期或包裝破損,但無礙食品安全的糙米、豆腐、蔬菜烹調的料理。周邊展廳裡,還有用熊貓吃剩的竹子製成的紙巾、20餘種建築垃圾搭建的房間等展示循環利用的場景。
「一些經濟實力沒那麼強,但創意和立意特別好的項目,我們會主動在場地租金上給與支持。」 李晶說,假如品牌方原先只有200平方米的活動預算,但能夠吸引年輕人、有想法的人聚集,西岸就會為對方擴展一定的場地比例。再加上徐匯區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等扶持政策,既能保證活動的影響力,也不用增加品牌方的場租負擔。
服務革新:時刻保持產業鏈協同思維
油罐藝術公園
眼下,徐匯濱江在建設「全球新品首發地」的基礎上,正全力打造文商融合的體驗式消費。從藝術品鑑賞到前沿時尚購物,都將在這裡實現跨圈層和「跨次元」的對接。而相較上海其他「首發地」聚焦首發、首秀,徐匯濱江還承載了「首展」這道「附加題」。
過去6年,每每臨近11月,都是上海西岸藝術品保稅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龔文相最忙碌的時候。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每年都在此時舉辦,意味著他和同事們要在一周乃至幾天內,為超百件動輒價值上千萬美元的藝術品完成裝卸、布展和保稅展示。一年前此時,同樣是酷熱的8月,西岸美術館剛剛裝修完畢,交付運營方西岸集團。龔文相的工作就是要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完成116件法國蓬皮杜中心國寶級藝術品的國際運輸、海關報批、檢查點交和現場布展,等待11月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的啟幕。
西岸藝術品保稅倉庫
藝術品服務的業務鏈,可看做徐匯濱江打造「全球首展新地標」中縮影性的一環。從藝術品抵達上海的那一刻起,西岸藝術品保稅公司就能提供上海市中心少有的面積可達8000平方米的倉儲空間,容納不同尺寸、不同形態的藝術品「投宿」。在展示環節,一支專業的本土藝術工人團隊可以精準執行策展人的任何指令。一幅3米高、重量接近400斤的油畫,在西岸藝術工人的手中,無論是防盜掛鈎的安裝還是作品最終上牆,都能精準完成,不對作品產生任何損害。
「就連作品從運輸木箱中取出來的角度也有講究,我們對藝術品的掛畫、移動、安全維護有完善的知識儲備,可以應對各種天馬行空的藝術品安裝任務。」龔文相說。
藝術品工人現場掛畫
為西岸美術館與法國蓬皮杜中心展陳合作項目布展
有了空間和專業人才,展覽審批無疑是「首展經濟」順暢與否的「臨門一腳」。去年,首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期間,徐匯區在「西岸美術館大道」先行試點了藝術品審批綠色通道,通過縮短時限、壓縮環節,成功試點將展覽審批周期由15個工作日縮短至7個工作日。藝術家、藝術機構二次報批展品更換,3個工作日即可批覆。更靈活、更高效的展覽審批程序,讓包括佳士得(上海)、香港蘇富比在內的知名拍賣行以及朵雲軒、香格納畫廊等知名藝術機構,都選擇成為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首批會員單位。
盛夏時節,位於徐匯濱江的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美術館和各大畫廊都有一個或多個展覽同期推出,藝術和文化永遠是徐匯濱江城區肌理重要的組成部分。「雖然今年環境比較特殊,但我們還是會一如既往地高標準服務品牌、服務企業,因為上海的『首發經濟』已經勢不可擋。」李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