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上海時間」②|從西岸藝島,到當代藝術與全球藝場

2020-12-15 澎湃新聞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

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期聚焦的是徐匯區黃浦江畔的西岸,這裡匯集著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油罐藝術中心、畫廊,以及即將落成的西岸藝島,進一步鞏固了西岸的聚合型藝術空間屬性。

作為原本的工業空間,徐匯西岸經由一系列規劃和改造,向人們打開了「新」的生活空間,在這裡,過去與當下共存,藝術與生活交織。澎湃新聞記者走訪觀察中發現,當代藝術與國際交流已經成為西岸的關鍵詞。這樣的發展並非一日鑄成,而是基於整體規劃與自然生長,也正因如此,西岸的發展也折射於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變。

從「生產」向「生活」的轉變

上海西岸位於徐匯區黃浦江畔,岸線長度11.4公裡,區域面積9.4平方公裡,區域建築總量950萬平方米,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這裡曾是20世紀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以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契機,啟動地區城市更新,對標巴黎左岸、倫敦南岸,開啟了生產型岸線向生活型岸線的華麗轉變。

徐匯濱江俯瞰圖

「2010年的時候,我們借世博契機,岸線做了3.3公裡的樣板段。2012年的時候,徐匯區委區政府就確定了要做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這是一個節點,標誌著這個地區的屬性開始被明確。2017年也是個重要節點,黃浦江兩岸45公裡貫通,我們從3.3公裡延伸到8.4公裡,整個公共開放空間進一步拓展,為發展帶來了更多餘地。」上海西岸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安達此前在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說道。

徐匯濱江一隅

徐匯濱江的西岸文化走廊上,幾乎每座藝術場館都由工業遺產改造而來。較早入駐的龍美術館西岸館原本是一座運煤碼頭,建築師柳亦春在改造過程中,保留了煤漏鬥與地下車庫,新建的空間採用「傘拱」結構,在形式上與原有遺址相呼應,「我們考慮的是二者時間上的延續,以及新建的建築在西岸作為工業碼頭遺址的氣質。」柳亦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曾說道。2019年,油罐藝術中心在西岸開幕,建築師李虎及其團隊OPEN建築事務所將廢棄的五個機場儲油罐改造為美術館,並以一個覆土綠化的一個新地面,將五個獨立的油罐「連接」起來。這個特別的建築空間被定位為公共藝術公園,除了展覽之外,舉辦一系列室內外公共活動。

楊浦濱江·毛麻倉庫樓頂鳥瞰的風景

將工業遺產改造為藝術文化空間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從上世紀50年代的紐約蘇河,到2019年已初具雛形的上海楊浦濱江,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陳安達曾談到這種改造背後的一種初衷:拆除工廠意味著一段歷史的消失,而對於城市的發展而言,人們必須向前看。「所以現在我們說人要生活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當中,才是最幸福的。現在這也是很多城市開發過程時應用的理念,這也是對於文化,對於歷史,對於人文的一種尊重,這是一個大的宏觀的趨勢。」

當原本的工業空間隨著城市的產業改造而逐漸歸於沉寂,西岸經由一系列精心的規劃和改造,向人們打開了這個「新」的生活空間,在這裡,過去與當下共存,藝術與生活交織。

集聚的國際藝術生態

「我們希望未來整個城區的文化設施是星羅棋布的,而且不用去做太多的幹預,它自然而然會形成。」陳安達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專訪時表示。經歷了大約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上海西岸已經成為上海文化藝術集聚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這裡聚集了多家畫廊、美術館,一年一度的西岸博覽會在這裡舉行,今年新建的西岸藝島為這一區域帶來了又一個聚合型藝術空間。

地處上海徐匯西岸的西岸藝島Art Tower由曾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妹島和世擔綱設計的7棟圍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築單體組成。

香格納畫廊於2016年遷入西岸,與此同時保留其位於M50的空間。畫廊創始人勞倫斯·何浦林(Lorenz Helbling)曾表示,相較於M50,西岸則相對更新,主題更多地圍繞當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空間分布集中、相互距離很近,藝術活動和展覽等質量也都很高,「對畫廊來說,一座城市的藝術區越多越好。M50已經發展得相對成熟,西岸則是下一個20年很好的新開始,二者不是取代與被取代的關係,可以說西岸是上海藝術生態發展的下一步。」

西岸藝島Art Tower遇見香格納展覽現場

去年11月,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宣布將與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卡達博物館群聯合開發、共享展覽和項目,為西岸注入更多的國際元素。大約同一時間,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開啟五年展陳合作項目,這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也是中國首次與國外頂級美術館共同運營文化機構的嘗試。蓬皮杜中心國立現代美術館館長伯納德·布萊斯涅表示:「蓬皮杜非常注重上海的藝術生態,注重在此土壤上發生的所有事情,我們希望能夠融入上海當地的藝術生態。我們不是法國風格藝術的代言人,我們想成為新一代上海人。」

西岸美術館

作為一個藝術生態的集聚地,當代藝術與國際交流是上海西岸的關鍵詞。從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到去年建成的油罐藝術中心,這些美術館在過去的幾年中為觀眾呈現了一批重要的當代藝術展覽,而蓬皮杜中心的參與讓當代藝術的線索在西岸變得更加明朗:三大常設呈現蓬皮杜中心現當代藝術收藏中的標誌性作品,試圖系統且完整地展現20世紀至21世紀現當代藝術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進程;特展則由合作雙方共同選題,挖掘當下全球化語境下熱議的藝術話題。

另一方面,西岸藝術生態的國際交流也越來越活躍。除了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的合作,各大國際展覽的集聚,一年一度的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博覽會」)也讓這一區域成為國際交流的中心,尤其是今年11月的上海藝術季,在全球大部分藝博會和雙年展等活動都宣布取消的情況下,西岸博覽會依然如期舉行,包括高古軒、豪瑟沃斯、大田秀則、常青畫廊與佩斯畫廊在內的多家國際畫廊都選擇參展。今年的西岸博覽會為畫廊與藏家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不少畫廊都取得了超過預期的銷售成績。

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現場 2020

常青畫廊的工作人員Pierre Martinez表示:「中國收藏家表現出了他們對當代藝術的極大熱情。這次展會,我們結識了很多新的藏家,這側面證明了中國藝術品市場已經成熟並且還在持續發展。目前新冠肺炎大流行病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在此情況下,文化尤其是藝術市場很可能會越來越依賴亞洲市場來度過這場經濟動蕩。」

未來:線下到線上,趨於完整的藝術產業鏈

正如Pierre Martinez所說,今年的西岸博覽會讓人看到「經濟動蕩」之下亞洲藝術市場的潛力。事實上,西岸博覽會只是推動西岸乃至上海成為亞洲新興藝術中心的一環。如今,整個西岸力圖建立完整的藝術產業鏈,於今年落地的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便是這一「野心」的直接體現。

在今年10月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開幕之際,西岸藝島首次正式亮相。西岸藝島建築面積約9.3萬平方米,由榮獲普利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專家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主持的SANAA建築事務所操刀設計,包括7棟圍而不合、高度不一的建築單體。隨著西岸藝島的正式啟用,「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遷入並提供產業落地整體配套服務,為入駐企業度身定做一整套服務體系和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而集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服務鏈為一體的藝術品產業生態圈也已初構成型。「西岸藝島Art Tower」與相距不足百米的「西岸智塔AI Tower」交相輝映,未來將進一步依託國內頂尖藝術院校等專業學術力量,聯動周邊的美術館大道、西岸智慧谷、西岸傳媒港,讓科技與藝術在這裡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西岸藝島 Art Tower活動現場

「西岸藝島是非常具有開創性的藝術綜合體大樓。國際上有一些類似的先例,比如香港H Queens,但是H Queens只是一座獨棟大樓,而西岸藝島是依照國內的狀態與需求來規劃的,」陳安達近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說道,「西岸藝島是為藝術產業量身定做的,比如有藝術品物流專屬的貨運系統等,西岸藝島是一棟集結了全產業要素、代表著上海藝術品產業高地的新地標。」

陳安達坦言,西岸藝島更多的是針對未來上海建設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過程中,境外機構如何快速地進入上海市場並達成落地和經營行為所設置的這些功能。「比如設置公共展廳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可供臨時租用;保稅倉庫可以用作臨時的周轉;交易中心可以協助交易過程當中結匯、物流、法律、稅務等一系列的專業服務。這些功能是為了藝術產業能夠在本地更好地發生而去配置的,這在國際上也都是非常創新與先鋒的。」

從採訪中可以看出,藝術品交易是西岸藝島的重要功能,如果說西岸的美術館群是藝術展示與交流的場所,那麼藝島試圖解決藝術產業鏈中相當實際的交易問題。陳安達向澎湃新聞透露,目前已經遷入西岸藝島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提供政務服務、文旅服務和配套服務三大版塊,其中包括:拍賣企業經營文物拍賣許可、商業性藝術品展覽活動、拍賣文物審核、民政服務、外匯結算、交易申報代理、版權受理等,同時可為入駐機構優先爭取國家藝術品、文物、海關等領域優惠政策。此外,基於藝術產業鏈是全球性的特質,考慮疫情將常態化,交易中心服務線上平臺的建立,也幫助了世界各地的國際藝術機構,更快地完成相關流程申請工作,進入上海市場。

龍美術館結合原北票碼頭保留煤炭漏鬥改造而成,於2014年建成運營。

「隨著兩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的努力,政府正在推進更好的商業環境和文化環境。以西岸藝島作為交易月的核心,也是政策落地的一個載體。」陳安達說,「西岸對藝術品行業包括交易體系、展示體系、授權體系都有許多前沿性的考量。基於新的技術、新的社會環境和全球狀態,相信隨著未來數位技術、虛擬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將會被徹底打破。在今年特殊的背景下,物流行業面臨著全球化的瓦解,而線上的發展將使得文化產業輻射更多領域,文化領域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全球化。」

從城市更新、國際交流到線上與線下整合,西岸正在形成趨於完整的藝術產業鏈。這樣的發展並非一日鑄成,而是基於整體規劃與自然生長,也正因如此,西岸的發展也折射於一個地區、一座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演變。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全球藝場·上海時間·藝術西岸
    本屆交易月在「上海文化」品牌戰略的引領下,聯動全市各主承辦單位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藝術西岸」為主題,通過亮出藝術品交易的「上海時間」、「上海地標」和「上海平臺」,全面激活藝術品交易的全產業鏈元素。會上宣布,本屆交易月於10月15日開始,為期1個月,在全市範圍內集聚超100場各類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包括國際知名拍賣行佳士得2020香港秋季拍賣上海預展、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第八屆ART021上海廿一當代藝術博覽會等國際級重磅活動;發布會當天,上海文化「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正式啟用,迎來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整體遷入,
  • 藝術博覽會讓上海成為耀眼全球的藝術秀場-全球藝場享上海時間
    而且,藝術上海現場旺盛的人氣,預示了藝術市場的復甦。上海不但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按下了藝術博覽會的啟動按鈕,還在更早些時候宣布了「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 的消息,希望通過巨大的社會推動力和政策引導,讓藝術界化危為機。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首先勝在搶到了先機,這也是中國疫情防控的巨大成果帶來的福音。
  • 2020上海藝術市場盤點:全球藝場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全球各地眾多藝博會、線下藝展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申城卻逆勢迎來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牽引了世界的關注目光。【領航力】政府牽頭、政策創新釋放一連串利好,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如期舉辦,國家文物局將全國唯一的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放在上海在全球藝術市場因疫情而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的2020年,申城卻迎來全球藝場分外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其中的領航力,正是政府牽頭、政策創新所釋放的一連串利好。
  • 2020上海藝術市場盤點丨全球藝場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
    第八屆ART021藝博會外景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全球各地眾多藝博會、線下藝展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申城卻逆勢迎來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牽引了世界的關注目光。,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如期舉辦,國家文物局將全國唯一的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放在上海  在全球藝術市場因疫情而紛紛被按下「暫停鍵」的2020年,申城卻迎來全球藝場分外引人注目的「上海時間」,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 全球藝場開啟「上海時間」
    面對全球藝術品產業格局變化的重大機遇期,上海正向國際藝術品交易市場提供更多交易機會,聚焦全球目光。9月15日上午,記者獲悉,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將於今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間舉辦,舉辦地設在藝術品產業高地的上海新地標——「西岸藝島ART Tower」,全球藝場將開啟上海時間。
  • 全球藝場·上海時間·11月藝術地圖
    停擺了半年,為解決困局,上海M50園區從背後「收租」轉型至直面市場,陸續組團帶領畫廊走出去,並設立首屆M50上海當代藝術周,共同發聲。在推動藝術市場上,上海官方單位總能及時跟進。今年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打出「全球藝場·上海時間」主題,聯動全市各主承辦單位,集聚超100場各類藝術品交易相關活動。
  • 一周藝術人物|舞與墨間,另一種視角的「全球藝場上海時間」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中,西岸藝博會、Art021以及一系列展覽,與絕佳的秋景上周匯集滬上,藝術家主題活動也不勝枚舉。美國藝術家亞歷克斯·達·科爾特帶著「橡膠鉛筆惡魔」虛擬復古電視和20世紀動畫叩開榮宅;法國著名舞蹈家及編舞家傑羅姆·貝爾在西岸美術館「起舞」,慶祝普通人的「盛會」。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早已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以「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為主題的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前不久落下幃幕,然而,藝術的「上海時間」仍在延續。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唐招提寺文物」、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
  • Numéro art#2|上海西岸的藝術漫步——以西岸博覽會為起點
    2020年11月11日至15日在西岸藝術中心舉行,受疫情影響,這可能是全球為數不多能夠實體舉辦的藝術博覽會之一。video XINTIANDI單元將在西岸藝術中心B館內的屏幕上滾動播放。在2020「光影上海」燈光藝術節期間,XINTIANDI新天地品牌旗下的商業公共空間也將同步放映影像作品。 本屆博覽會在展館內部並沒有重大的變化,這始終如一的調性正是畫廊和藏家們所珍視的。在全球仍然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西岸博覽會的舉辦無疑給沉寂已久的線下藝術市場帶來了活力。
  • 「藝見·上海」對話:探尋本土藝術市場新機遇和空間
    2020年,當全球藝術活動因新冠肺炎受阻,上海卻迎來了「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秋季的西岸藝博會、Art021、各類展覽成功舉辦。但另一個事實是,與中國藝術品市場在2011年成交額達到頂峰的2100億元相比,2020年這一數字為1740億元。
  • 香檳杯藝術之作及藝術裝置亮相上海西岸藝博會
    近日,一場以《重構生長》(Metamorphosis)為題的「自然新藝境」亮相上海西岸藝博會,這是美麗時光香檳(Perrier-Jout)特邀義大利設計師Andrea Mancuso先生打造的一組香檳杯藝術之作及藝術裝置,開啟一場探索重構自然藝術之美的旅程。
  • La Prairie萊珀妮「魚子·藝述」拾光傳奇30年
    11月9日,瑞士奢華護膚品牌La Prairie萊珀妮為慶祝品牌經典魚子精華系列誕生30周年,首度特別邀約五位傑出當代藝術家,並以合作夥伴的身份於11月9日至12日期間參加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舉辦魚子·藝述展上海站。
  • 藝術巴塞爾之外,你所不知道的LISTE藝博會
    Liste藝博會主席Peter Blauer坦言「對Liste而言,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涵蓋相對廣義的藝術形式和藝術發源地,就算它們不是所謂的主流和備受世界矚目。更進一步,Liste藝博會的意義就在於可以幫助這些畫廊跳脫出它們在經濟或政治話語權中的掙扎,能在巴塞爾受到關注並達成商業共識」。
  • 兩岸藝術之花綻放漳州 」蟻巢「」藝\境「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開幕
    11月18日下午,「藝/境」兩岸當代藝術交流展在漳州蟻巢美術館開幕。海峽兩岸藝術家攜精品力作濟濟一堂,為本屆農博會·花博會增色添彩。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19日。市長檀雲坤宣布展覽開幕,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阮開森,臺灣當代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本次展覽策展人石瑞仁,福師大當代藝術研究所所長陳志光先後致辭,副市長蘭萬安主持開幕式。  本次展覽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漳州市旅投集團、漳州蟻巢美術館共同承辦,臺灣當代藝術基金會、臺灣文創產業聯盟協會、福建海峽花博會展有限公司共同協辦,共展出海峽兩岸25名知名藝術家的50餘件藝術作品。
  • 無敵江景、最美跑道、頂尖藝術場館…上海西岸好玩呢
    這是路易威登男裝秀首次走出法國巴黎,在上海西岸進行全球新品首發並全球現場直播。同時油罐藝術公園所在的上海西岸區域也是對工業遺蹟的保留性開發,「工廠變公園」、「廢墟變藝術」、「舊區變新城」的理念與本次活動精神不謀而合。被香奈兒、DIOR、LV紛紛垂青的上海西岸,真可謂炙手可熱!
  • 藝術讚美生活,三棵樹Lounge驚豔西岸博覽會
    11月15日,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簡稱西岸博覽會)圓滿落下帷幕,這是今年在全球範圍首個如期舉辦的國際級大型藝術博覽會,吸引了包括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時尚達人在內的眾多藝術愛好者。  三棵樹跨界藝術圈,成為本次西岸博覽會獨家塗料合作夥伴,不僅為來自全球的藝術家和參展畫廊提供展牆塗料支持,並展出了首個跨界藝術公共空間作品——三棵樹 Lounge。
  • 7月,AI與ART的多元融合體驗,帶你感受科技、藝術與美學的精彩碰撞
    AI在西岸 AI TOWER遞出人工智慧全球名片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匯聚雲端,在「展翼」飛揚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頂層,「智聯世界 共同家園·AI在西岸」全球推介活動如期舉行,新一輪的AI浪潮正席捲而來。
  • 三棵樹&安娜蘇的藝想空間 ,讓藝術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核心提示:圍繞「讓家更健康,讓城市更美麗」的企業使命,三棵樹希望從藝術形態裡尋找靈感,讓品位、時尚、高端成為千家萬戶自然而然的表達,在對美的多方探索中,2020年夏天,三棵樹聯合全球頂尖藝術,推出「安娜蘇異想空間」定製服務,通過系列高端產品進行牆面定製,打造風情萬種的家居空間。
  • 三棵樹&安娜蘇的藝想空間 讓藝術成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
    本文轉自【360時尚綜合】;隨著時代發展,家居裝修已經升華成為一種綜合藝術,色彩搭配、空間設計、文化藝術等等都可以通過家居空間裝飾來展示。圍繞「讓家更健康,讓城市更美麗」的企業使命,三棵樹希望從藝術形態裡尋找靈感,讓品位、時尚、高端成為千家萬戶自然而然的表達,在對美的多方探索中,2020年夏天,三棵樹聯合全球頂尖藝術,推出「安娜蘇異想空間」定製服務,通過系列高端產品進行牆面定製,打造風情萬種的家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