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時報記者 張赫 陳琳輝 趙苑旨)「最近一年,手冊換了3個版本,朝令夕改是常事兒,苦了我們這些鄉村醫生,」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一位鄉村醫生告訴記者,鄉村醫生的很大一部分時間,變成了一遍一遍重複地填寫《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
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換了一版又一版,鄉村醫生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一遍一遍重複地填寫《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由於手冊填寫工作直接和每一位村醫的績效掛鈎,忙不過來的村醫們心有餘而力不足,常常加班加點「抄」手冊到深夜。
今年,新版手冊新增內容不多,但仍然要求村醫一個個找村民隨訪籤字,村遠路難,本來村鎮裡醫生資源就有限,有的村幾百份手冊還沒有時間找村民籤字,被「困」在手冊裡的村醫們,到底該何去何從?
籤不完的手冊,抄不完的「作業」
「讓家庭擁有醫生,讓醫生走進家庭」,手指磨出繭的村醫吳麗(化名)正在填寫由防城港市防城區衛生健康局印製的最新版本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看著手冊封面上的宣傳語,吳麗感慨道,「現在白天跑村民家裡去接診,晚上回來還得一份一份地在燈下填寫這些手冊,真的是比孩子還要忙,作業抄都抄不完。」
「手冊裡面有一些年年不變的信息,比如性別、身份證號、出生年月、個人參保編號等,這些基本的信息村醫也需要年年填寫,基本上都是重複抄寫上一版的手冊,更新補充的內容不多。」吳麗表示,鄉裡多位村醫現在都「困」在了這本手冊裡面。
「今年是第五版的手冊了,封面和第四版一樣,裡面內容稍微有些新變化,基本一個村醫,少的需要填寫將近一百份手冊,服務人數多的村,幾百份手冊需要村醫填的情況也有。」
「除了封面上姓名、住址、聯繫電話和籤約日期之外,裡面還需要村醫填寫家庭醫生團隊簡介表格,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協議書,還有村裡接受籤約服務的家庭成員個人信息等,但這些表格裡面的基本信息不是年年都變的,確實不太理解為什麼又有新版的手冊出來了。」
吳麗說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裡面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家庭成員個性化服務協議、嚴重精神障礙的家庭成員個性化服務協議、肺結核的家庭成員個性化服務協議,還有65歲以上老年人、0-6歲兒童和孕產婦家庭成員個性化服務協議,相比之下,確實一版比一版更加完善,但是新的手冊必須每一位村醫填寫紙質版,每一位籤約家庭成員的基本情況、村醫服務形式等必須記錄在這份新版的紙質手冊裡,若有服務記錄相關材料還需要粘貼附後。
吳麗告訴記者,這樣的手冊「抄」了兩三年,一些信息自己基本都能夠背出來了,真的希望鄉衛生院能夠少給他們布置一些「作業」,讓他們能夠騰出更多的時間來,照顧到真正需要照顧的人。
「有時一些住得比較遠的村民不在家,村醫的一上午就又白跑了。很多村醫也能夠理解,手冊越來越詳細確實出發點是好的,但真的讓我們手忙腳亂。」 多名村醫反映,現在的主要困境是《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內容越來越細,重複填寫的內容越來越多,而且必須村醫自己填寫完紙質版手冊,被「困」在手冊裡的鄉村醫生著實為難。
「我們村十幾戶算少了,其他貧困村幾十戶幾百人的手冊需要填,那村醫就慘了。」村醫劉研(化名)表示,填寫《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確實是健康扶貧的好事,村醫們也願意認真做好本職工作,但是手冊裡面年年內容大同小異,每個家庭一式兩份,開始的時候還一式三份,越是貧困村的村醫越是「困」在了手冊抄寫的工作裡。
「新版手冊還有一個變化就是基本藥物的補助。」 村醫劉研(化名)反映,以前基本藥物補助政策是按每個村的村醫在醫院購買的藥物比例分配,很公平。今年他所在的鄉鎮是平均分配,無論村民在鄉衛生院購買多少藥或不購買任何藥物都能分到基礎藥物補助,這就比較不公平。基本藥物是國家規定的藥物種類、購買價格和購買渠道,衛生所只能出售國家規定的基本藥物,而且價格只能是購買價格給病人。
針對防城區某鄉多位村醫向健康時報記者反映的問題,記者致電該鄉鄉長,截止發稿前,鄉長辦公室一直未有回覆。該鄉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是區衛生健康局統一版本後印制。該鄉貧困戶之外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今年由鄉衛生院負責印製,大約刊印了6000份左右,目前還未用完。
「2019年和2020年兩年時間內,績效工資一共發了10000元左右。平均一個月還不到500元。」 村醫劉研告訴記者,發績效工資的鄉衛生院要求《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的填寫直接與每一位村醫的績效掛鈎,但是不懂為何發到他手上的績效卻越來越少。
「村醫的這部分績效主要還是看他的服務人口數還有每個村的實際工作質量,我是臨時的財務人員,才剛剛做了三個月工作,之前的情況確實不清楚。」記者致電防城區某鄉衛生院,財務林鴻(化名)表示,原來的財務人員已經休產假,但她到崗這三個月,區裡共給村醫發了兩次績效工資,具體數額不方便透露。
籤不完的手冊,抄不完的「作業」。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人群和服務範圍不斷擴大,基層公共衛生工作不斷規範,但是處於最末梢的村醫卻默默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工作,最令他們頭疼的是,辛辛苦苦填好的表格,熬夜「抄」完的「作業」實際作用並不大,除了上級檢查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其他的時候大多是塞進了抽屜裡積灰。
「花了國家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搞出來的的《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手冊》,現在除了鄉鎮衛生院拿來考核我們的績效工資外,這些紙面上的材料完全看不出基層村醫的實際服務質量。」 劉研無奈地說,希望有更好的辦法能把「困」在手冊裡的鄉鎮家庭醫生們解放出來,少給村醫布置一些紙面上的形式主義「作業」,讓每一個村醫都能有更多的時間,服務到村裡真正需要幫助的村民。
編輯:張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