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本來就是富豪,二兩銀子月例對她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很多讀者認為黛玉窮,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林黛玉不僅不窮,她可能還是《紅樓夢》中眾姐妹裡個人資產財富最豐厚的一位。而書中林黛玉打上下人出手大方,是代表了她的成長和妥協,她不得不開始經營人際關係,跟她是不是富豪沒什麼關係。
林黛玉就是個「小富姐」:她獨自繼承了林家的遺產和母親賈敏的嫁妝
林家嫡支只剩下黛玉一個人,她父母雙亡,又沒有兄弟。她作為獨生嫡女,不但繼承了林家四代勳貴列侯和林如海五六年巡鹽御史所累積的財富,還有她母親賈敏的巨額嫁妝。
反觀賈府其他的姐妹們,如探春、迎春、惜春等,雖然都是賈府的小姐,但家族資源並不屬於她們個人,每個月只有2兩銀子零花錢;就算是薛寶釵,她的資源也都來自薛家,就算她將來能分走一半的家產當嫁妝,那也是以後的事兒,而且寶釵真的很省,錢都花在刀刃上。
林黛玉的出身是非常好的,既清貴又高貴,她父親是探花郎林如海,做過蘭臺寺大夫,巡鹽御史。一般的巡鹽御史是一年一任,但是林黛玉的父親連續做了五六年,可見是皇帝心腹親信,非常看重信任的大臣。
巡鹽御史的性質屬於京官長期出差,任職地區在江南富庶之地,負責的是關係古代國家命運的鹽政,手裡掌握著鹽業的經營許可憑證——「鹽引」。說白了主要工作就是下來明裡暗裡幫著皇帝收錢的人,並且還有「查糾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風紀之職責」,具有直達天聽的特殊職權。
所以,就算林如海他不貪皇帝的錢,私下裡這些鹽商和地方官對他日常的孝敬肯定是少不了的。《紅樓夢》中林如海安排賈雨村復職明顯就很熟練官場套路,所以就算為了生存,他也肯定不是什麼一清二白的官。
林家本來就是四代列侯,貴族歷史比賈府還要久遠,就算不貪不攬,僅是田產地租和鋪面莊子的收入,幾輩子積累下來也不是個小數目。而且通過皇帝加恩,讓林黛玉的爺爺多襲了一代爵位來看,林家還是很得聖恩的,所以並不是門庭冷落的小門戶貴族。
很多人認為古代女子沒有繼承權,這是大錯特錯的,古代自秦代至明清,多個朝代女子都是有財產繼承權的,只不過大部分是轉化為嫁妝的形式在出嫁的時候就帶走了。
林黛玉是個未婚孤女總有人提到「吃絕戶」的問題,這在林黛玉繼承遺產的時候基本不可能存在的。
首先她父親之死被稱為「捐館」,這是官員極大的死後哀榮,那麼作為官宦之後,林黛玉的遺產繼承一定是受到律法保護的。
林如海去世的時候,黛玉外祖家賈府的勢力還是可以的,所以林家的堂族是沒那個膽子來爭家產的,賈母派賈璉陪黛玉回南方處理林如海的後事,就是幫助黛玉出頭打理遺產繼承的事情。
賈璉本身也是有五品同知的官職在身上的,平時也是負責賈府的外聯外交工作,所以和官府打交道,他實在太內行了,這個工作也非他莫屬。
所以林家的大部分遺產(除祖產、祭田、家塾義學等)和賈敏的嫁妝應該都由黛玉獨自繼承,由賈璉護送回賈府,寄存在賈母的小金庫裡,要說有幾百萬可能誇張了,但是幾十萬之富總是有的。
林黛玉既然知道自己這些家產的存在,當然也是有權支配的,只不過因為她未成年,所以不能全部自己保存而已。
但是這不代表她手裡一點也沒有,比如價值很高的玻璃繡球燈、白狐鶴氅還有「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以及文玩字畫等等,這說明只要是林家的財物,只要黛玉願意,她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所以,就算她手裡有個幾百銀子當零花又有什麼奇怪的。
賈母最知道賈府的賈府的下人「一個富貴心,兩隻體面眼」,哪一個不是需要打點的,邢岫煙為了打點下人把棉襖都當了。
賈母那麼疼愛黛玉,怎麼捨得讓黛玉受這些腌臢閒氣,所以除了平時的2兩月例銀子,肯定還會給黛玉私下裡補貼不少零花錢,就是讓她來打點下人使用的。
賈母給她安排了十分優越的物質生活,黛玉很少有花錢的機會
林黛玉在賈府的待遇明顯高於賈府三春的,賈母為她的衣食住行和請醫問藥,都是安排極好的資源,比著「活鳳凰」賈寶玉實際上也差不多。
林黛玉一來到賈府,因為她自己漂亮聰明又懂事,加上對賈敏的移情作用,賈母對黛玉非常的好,生活待遇基本比照寶玉的標準。
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
黛玉一開始是跟著賈母住,後來優先選擇了大觀園數一數二的瀟湘館,大丫鬟是賈母身邊派過來的紫鵑;吃飯前期一直也是跟著賈母吃;看病請的主要是六品官職的王太醫,藥房裡多得是價值不菲的人參、肉桂,日常吃的成藥是人參養榮丸;後面薛寶釵送了一次燕窩之後,賈母立刻派人每天一兩燕窩送來給黛玉……
這個燕窩粥就是很多讀者誤會黛玉很窮的一個細節,認為黛玉連燕窩粥都吃不起,還要薛寶釵送給她。
事實並不是這樣的,首先燕窩粥是寶釵自己提出來讓黛玉吃的,而且在提燕窩粥之前,寶釵還說了這樣一句話:
寶釵道:「這裡走的幾個太醫雖都還好,只是你吃他們的藥總不見效,不如再請一個高明的人來瞧一瞧,治好了豈不好?每年間鬧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什麼?不是個常法。
寶釵提到了黛玉的病在賈府總這樣會造成一些麻煩,黛玉本來就是個多心的,她不可能再去主動要燕窩,主要有兩個原因:
其一,黛玉不願意多事:黛玉聰慧,冷眼看透了榮國府裡的勾心鬥角,捧高踩低,誰得寵並不是好事,反而會被頂在風口浪尖上,造人議論,被人詛咒陷害,比如鳳姐和寶玉遭魔魘一事。
其二,黛玉對自己的病情不太在意。她自幼體弱,又父母雙亡,兩次經歷離喪,看透了生亦何歡,死亦何懼。她在《葬花詞》裡寫到「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她甚至早已經認為女兒家潔淨離世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黛玉常常十頓飯只吃五頓,吃藥也不怎麼按時,還經常熬夜讀書、寫詩,睡覺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就算多的,她對寶釵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的」。
也就是說燕窩粥這個件事就是寶釵和黛玉交好的一個由頭,林黛玉本人根本就不想吃,而不是吃不起。
就算黛玉手裡有萬兩黃金,她也不可能自己派人出去買燕窩來燉了吃,因為她不能明著打榮國府的臉,丟賈母和王夫人的體面。讓外人看看這是咋回事,榮國府是窮酸刻薄到了何等程度,連寄養的表小姐都養活不起了?黛玉是何等謹慎聰明的姑娘,這種事她不會做的。
寶釵送來的燕窩黛玉也不稀罕,她稀罕的是寶釵待她的一份關愛之情,她原話是這樣說的:「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
寶玉發現燕窩之後立刻就幫黛玉回明了賈母,賈母怎麼可能讓黛玉委屈著,立刻就每天派人送一兩一窩過來給黛玉。
吃了吃穿住和請醫問藥和滋補品之外,黛玉幾乎沒有其它花錢的地方了。因為她是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既不能網購也不能逛街,既然所有用度都是賈母一應供給給她,那麼她只能在個人愛好上花點錢了。
黛玉的個人愛好就只有讀書寫字、吟詩做賦。林家書香門第,林如海留給她的書籍古本,筆墨紙硯,都是賈府沒有,且有錢也買不來的,這一項銀子費用又省了。
黛玉平時並不是太注重個人打扮,雖然也用胭脂水粉,薔薇硝什麼的,但是基本上也都是寶玉親手給她做的,比外面買的又好又潔淨。這一項銀子也省了。
書中寫到黛玉花錢只有兩件事:其一,第七十回黛玉辦詩社,做柳絮詞的時候:
一面吩咐預備了幾色果點之類,一面就打發人分頭去請眾人。這裡他二人便擬了柳絮之題,又限出幾個調來,寫了綰在壁上。
其二,第六十四回黛玉私下裡秋祭父母:
只見雪雁領著兩個老婆子,都拿著菱藕瓜果之類.寶玉忙問雪雁道:「你們姑娘從來不吃這些涼東西的,拿這些瓜果何用?不是要請那位姑娘奶奶麼?"雪雁笑道:「我告訴你,可不許你對姑娘說去。」
黛玉出手大方打賞下人是在經營人際關係,代表了黛玉的成長和妥協
《紅樓夢》的女主角林黛玉是一個成長型的女主,她自幼就是林家的嫡出大小姐,金尊玉貴的,又被父母萬般寵愛,當做公子一般教養讀書。所以她清高驕傲,心性氣度比一般女孩不同。
她年幼時在賈府寄居,熟悉環境之後,真性情顯露無疑,真可謂是少年意氣,鋒芒畢露:她懟周瑞家的,懟李嬤嬤,懟寶釵,懟湘雲,她看不慣的就當面說在臉上。像周瑞家的和李嬤嬤這種連王熙鳳都不敢得罪的體面老奴,林黛玉都敢當面懟她們一臉。
當然大家就算有意見也都不敢惹黛玉,因為她身份特殊,是賈母心尖上的人,而且那時候林黛玉的父親還是巡鹽御史。
黛玉基本上是賈母內定給寶玉安排的未來媳婦,儘管王夫人不喜歡她,但是如果林如海能活到黛玉長大,只要林如海不嫌棄寶玉,點頭同意,王夫人根本不敢抗議,賈府上下都恨不得歡呼慶祝才是。
但是,很可惜林如海早早的去世了,黛玉變成了一個寄人籬下的孤女,所以她漸漸的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鋒芒畢露了。
隨著年歲漸長,尤其是在寶釵勸說她不要看禁書,賈母「掰謊記」兩件事發生之後,黛玉越來越收斂自己的真性情,變得溫和很多,不但和寶玉開始刻意避嫌,也開始懂得經營人際關係了。
書中不僅有她賞賜佳蕙的兩把錢,給寶釵打發來送燕窩的婆子五百錢的情節,還有她和趙姨娘來往的情節,第五十二回趙姨娘順道來她屋裡問候喝茶:
只見趙姨娘走了進來瞧黛玉,問:「姑娘這兩天好?」黛玉便知他是從探春處來,從門前過,順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讓坐,說:「難得姨娘想著,怪冷的,親自走來。」又忙命倒茶
林黛玉和趙姨娘居然有交集,這其中又是牽扯到很多利益關係,但是黛玉既然身在榮國府,就不可能避免這些,就算她想省事,卻必須要面對。
所以,黛玉對趙姨娘既親和又客氣,這和她大手筆打賞下人其實性質是一樣的,都是黛玉成長的表現,跟她是不是富豪其實並沒有很大關係。
林黛玉從鋒芒到溫和的轉變,正是她在賈府寄人籬下、孤苦無依的一種妥協。在賈府這個「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環境中,黛玉終究是不可能獨善其身,只做清高傲世的「世外仙姝寂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