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一兩銀子折合多少文銅錢,對應清朝哪個時期?

2021-01-08 寫乎

作者:張許文

(一)古代貨幣計量與比價之間的關係

首先普及一下,古時候1貫錢=1吊錢=1串錢=1000枚銅錢=1000文錢。這個等式是永遠成立的,並不隨著朝代的更替發生變化,就像1+1=2這個等式一樣的固定。

可是下面這個等式就不一樣啦: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第一個等式就像人民幣的1元=10角=100分一樣,從建國初期開始到現在是完全固定的,第二個等式就像建國初期到現在的人民幣和美元的比價,是有明顯波動的。

(晴雯)

中國古代制定的金銀和銅之間相互的比價關係的原因這裡不做具體的分析,只是說明歷朝歷代都是圍繞著這個比價上下波動,金銀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而銀與銅之間的比價就差別非常的明顯了,這種比價的波動主要是與社會的動蕩與安定與否有關。

如果一個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國家財政充足,沒有大的天災,和對外對內戰爭,民間的貿易量增大,銅錢的相互流通量頻繁、加大,整個社會需要的銅錢就會明顯增多,因此銀與銅的比價就會明顯縮小,在乾隆鼎盛時期,曾經達到了1兩銀子=600-700文銅錢的比例,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可是到了道光年間,鴉片戰爭之後,加之太平天國運動,國家財政吃緊,各種天災影響,社會民不聊生,銀與銅達到了1兩銀子=3000-4000文銅錢的比例。

(鴛鴦)

(二)《紅樓夢》中一兩銀子折合將近兩千文銅錢

言歸正傳,回到《紅樓夢》主題,書中雖沒有明確的告訴讀者作者寫作本書當時的金銀與銅的比價,但是,可以根據書中的情景描述大概的判斷出來。

當然,有些人會說,《紅樓夢》作者在書中給你的所謂的銀銅比例信息都是他胡謅的,你根據它來推斷成書的大致年代肯定是緣木求魚,沒有任何意義的。

可是,我認為不是這樣的,首先,作者作這本《紅樓夢》,肯定第一個想法是給他同時代的人看的,就像蒲松齡寫《聊齋志異》這樣似乎明顯與當時的文化環境脫節的著作,他也要第一時間拿給當時的文壇領袖王漁陽看,希望得到他的首肯。以前的那些說寫給後人看的所謂朦朧詩的詩人連同他們的那些詩,都隨著時代隨風而逝了。

(彩雲)

你既然是寫給你寫作的同時代人看的,你就要把生活場景儘量的接近你那個時代才對,沒有必要故意的讓幾百年之後的人迷惑。因此,我可以認為我們能夠根據書中描述的相對銀銅比價大致的得出當時成書的時代。

看書中第三十六回原文:王夫人聽說,也就罷了,半日又問:「老太太屋裡幾個一兩的?」鳳姐道:「八個。如今只有七個,那一個是襲人。」王夫人道:「這就是了。你寶兄弟也並沒有一兩的丫頭,襲人還算是老太太房裡的人。」

就是晴雯麝月等七個大丫頭,每月人各月錢一吊,佳蕙等八個小丫頭,每月人各月錢五百。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來,賈母有七個(名義上八個)每月一兩銀子的丫頭,寶玉有七個每月一吊(1000文銅錢)的丫頭,再參考小丫頭五百文銅錢每個月的情況,那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基本判斷,作為賈母的丫頭應該至少比寶玉的丫頭晴雯麝月這樣的丫頭月工資要差距一倍才對。

也就是說,當時的銀和銅錢的比價大概是一兩銀子等於2000文銅錢,甚至更好。

(襲人)

(三)《紅樓夢》成書大概年代是康熙朝初、中期左右

那在大清朝從順治初年開始到宣統結束的兩百多年,什麼時候銀與銅錢的比價在一兩銀子等於2000文左右的比價?

我們仔細的查了一下,有兩個時期符合,一個是清初康熙王朝初年,戰爭頻繁,特別是吳三桂叛清平三藩時期,徵戰新疆西藏,耗費大量國庫財政時期。一個是清朝後期道光年間,鴉片戰爭之後太平天國運動,國家民不聊生,財政空虛時期。

而清朝中期康熙末年,雍、亁時期,國家相對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銀銅比價明顯增高,乾隆鼎盛時期曾達到一兩銀子只值600文銅錢的比例。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紅樓夢》成書大概年代是康熙朝初、中期左右,也就是說是清初的作品,絕對不會成書於乾隆盛世時期。

【作者簡介】張許文,醫生。喜《紅樓夢》。不忘初心的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焦點

  • 古代一兩銀子到底等於多少人民幣?原來我們都被電視劇誤導了
    古代的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現在很多人其實沒有概念的。特別是以當代電視劇為極端,居然出現兩個饅頭一碗湯5兩銀子,一個少奶奶一次賭博輸掉一千萬兩銀子等等荒唐透頂的情節。同時也表明了中國部分的創作人的無知和不負責。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銀很久以前便已經是一種硬通貨,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又值得多少銀子呢?首先我們按照單純的價格來看,國際上的銀價是按金衡制,也就按照每盎司(33.10克)來計算的。2019年12月30日,一克白銀等同於3.65元人民幣的價格。而如今一兩等同於一斤的十分之一,也就等於50克。那麼一兩白銀也就抵值182.5元。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這是最科學的答案
    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鬥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鬥,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
  • 哪個朝代的銀子換算到現代最值錢,唐朝的竟然這麼值錢
    我們在電視劇當中經常發現,不管是哪個朝代的人,在客棧吃完飯的時候都會問多少銀子或者多少兩白銀,當然也有些頑固子弟動不動就幾十兩幾百兩的花銀子。在紅樓夢裡面,劉姥姥到賈府裡看見一餐螃蟹就要二十四兩,於是感慨,這可是小戶人家一年的錢吶。要知道劉姥姥也算是個中產階級吧。有房有地還可以僱用人。可是他去賈府打工。得了二十兩銀子就已經千恩萬謝了。
  • 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可別說你不會算
    「趙員外取出銀兩,教人買辦物料」上面這句話出自《水滸傳》第四回,想必大家在古裝劇或者小說中經常能夠看到使用銀兩購買物資的場景,時間一長,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的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看完網友不淡定了,你工資是...
    古代一兩銀子價值多少人民幣,是個有意思的問題,還曾經真有歷史學家推算過,根據古籍裡記載的貨幣購買力,折合人民幣,比較固定的一個算法是和當時的米價相衡量。
  • 在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由於深受影視作品的影響,我們時常看到古人用銀子購買東西的畫面。銀子作為凌駕於銅錢之上的貨幣,自然有著比銅錢更大的價值。講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好奇,一兩銀子可以兌換多少枚銅錢?倘若把一兩銀子放到今天,它又能兌換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皇帝老是賞你「黃金萬兩」,「白銀萬萬兩」是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古代皇帝老是賞你「黃金萬兩」,「白銀萬萬兩」是現在人民幣多少錢? 其實,對於「黃金萬兩」這麼個說法,很多人一直都理解錯了,因為古代人對於金錢的理解和我們現在對於金錢的理解不同,對於黃金的概念理解也完全不同,特別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因為黃金開採和冶煉的技術情況不同,「黃金萬兩」的概念也一直在變。
  • 一兩黃金等於多少兩白銀?
    近來有粉絲詢問筆者清代時黃金與白銀的比價是多少,是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嗎?關於清代的銀法以及錢法筆者曾寫過不少文章。唯獨黃金比價沒有涉及過,借著這個機會,就來說一下黃金與白銀的比價問題。中國人用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如今多少人民幣?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
    導語: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如今多少人民幣?看看你月收入是幾兩?眾所周知,在人類幾千年的文明歷史發展過程中。在沒有紙質鈔票出現之前,古人都是通過金銀珠寶等硬通貨進行交易的。而比較常見的就是銅錢、銀子和黃金了。而這其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銅錢和銀子。
  • 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慈禧一頓飯就高達8百萬元人民幣
    在古裝電視劇中,都會存在它的影子,尤其是在查處貪官時查到的一箱箱白銀真的令人影響深刻。那麼一兩白銀在古代能賣多少東西呢?換算到我們現在使用的人民幣中,這一兩白銀又等於多少錢呢? 其實這一兩白銀的價值在不同朝代是不同的。因為大米是歷朝歷代人民的主要糧食,所以我們常用大米這一商品來作為銀子價值的參考物。
  • 古代1萬兩白銀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清朝中期(嘉慶),白銀1兩等於1200文銅錢,而白銀1000兩就等於1200萬文銅錢。在清朝很長一段時期內,米價的波動範圍是8文錢/斤至16文/斤。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等到主角們吃飽喝足,便往桌上放一錠銀子,也不問剛剛那頓飯吃去多少錢,就直接走了,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就不怕飯錢沒給夠嗎?銀兩是一種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稱量貨幣單位,出現於漢代,盛行於明清時期,是全國流通的貨幣,大體可以分為4種形式,即:元寶,中錠,小錠,碎銀。一般電視劇裡主角放在桌上的,起碼是中錠或元寶。
  •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專家:表面全是牙印和汙垢,丟地上都認不出
    其實不僅僅是在現代電視劇中,在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也有這樣一個情節,宋江曾經帶著梁山的軍馬去攻打淮西王慶。王慶原來是一個小官有些錢勢。有一次王慶在童貫府外上遇見了一位嬌小姐,一時間起了色心。於是王慶就在府外吃吃的等,等了老久還不見出來。餓得跑到外面的酒樓吃東西,吃完之後扔下一塊銀子就跑了。
  • 古代的碎銀子是怎麼來的?
    一般老百姓的日常交易很少使用大錠銀子,最多就是用點散碎銀子而已。明清的金銀比價波動明清大部分時候,金銀比價是一比八、一比十,清朝後期達到一比十五的樣子。僅就白銀與銅錢的比價而言,一兩官鑄紋銀(假定這種白銀的成色為九五零,也就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含銀量),簡單而言大抵可認為,一兩銀子大致上可兌換一貫錢(一千文)。
  • 古人去酒館,吃完飯扔下一錠銀子就走,小二卻不阻攔,錢夠嗎?
    在這中間也曾出現過銀票的存在,銀票的出現也大大增加了當時商業的流通,但是後面因為偽造或者是超發等問題,銀票也被廢除了,直到現代化的今天,才有了人民幣的出現,我們再也不用帶著所謂的金子銀子上街買東西了。我們現代使用的是紙幣,但是在古代的時候,老百姓主要使用的,卻是貴金屬,比如說金銀之類的,當然用得更多的是銅。直到清朝的時候,使用銀子的人才多了起來。
  • 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人民幣?算一算你的月薪在清朝等於幾品官
    因為它以「兩」為單位,所以銀子也叫銀兩。發展到清朝時期,有2種銀兩,一種是「實」的,一種是「虛」的。 「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比如真的銀錠;「虛」銀兩是拿來記帳的貨幣,雖然含有銀,但是沒有實物,要真的付錢的時候再折算成銀元,一直持續到1933年實行「廢兩改元」,銀兩才退出了歷史長河。
  • 甲午戰爭清朝給日本的戰爭賠款值多少人民幣?
    甲午戰爭中清朝海陸全敗,輸給日本,賠出去臺灣,另外還賠了2.3兩白銀,這事實大家都知道。可這2.3億兩白銀,換算到今天,到底值多少錢呢?首先歷史教科書上沒告訴你的,實際上2.3億兩隻是《馬關條約》上正文寫的金額,實際執行起來還要加上追加條款上的佔領軍的軍費,逐年繳納利息,補足銀子中不純的誤差差等等。實際的賠款是遠大於2.3億兩這個數字的。
  •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那麼這些錢是多少呢?客棧是虧了呢?還是賺了呢?古代的時候一錠銀子不代表是一兩銀子。一錠銀子;它有1兩,2兩,5兩,10兩,20兩不等。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一兩銀子是多少錢?這個概念對我們現代人是比較迷茫的。電視劇裡面動不動就是紋銀百兩,那麼究竟是多少錢呢?
  • 古裝劇,100兩銀子可以隨身攜帶,在古代100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
    圖自網絡,侵刪在秦朝至清朝時期,度量衡的斤兩採用十六進位,即1斤=16兩,我們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這個人或事情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半斤八兩,就源於源於古代斤兩的十六進位換算,此時的半斤和八兩確實是相等的西漢時期的度量衡承襲秦朝,1兩等於16.14克,那麼一斤等於十六個一兩,也就是258.24克,這個時候的100銀子相當於我們現在3斤多一點在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斤兩的換算規則和西漢一樣,一兩等於13.92克,一斤等於2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