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2020-12-21 貓視野史

古代的時候,人們買東西是用銅錢,白銀,和黃金來作為貨幣的。不像我們今天這樣的用的是僅僅只能代表價值的紙幣。

所以經常在電視裡面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一位大俠或者有錢人,在客棧裡面或者街頭上吃完東西,隨手就丟下了一錠銀子,說了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很多人會覺得古時候的人怎麼會這麼有錢,這樣大一塊銀子放到現在都能吃好幾頓大餐,怎麼,古時候的人都不用找零錢的嗎?一塊銀子怎麼說也是一筆小巨款,為什麼這些人都這麼豪氣。

那麼這些錢是多少呢?客棧是虧了呢?還是賺了呢?

古代的時候一錠銀子不代表是一兩銀子。一錠銀子;它有1兩,2兩,5兩,10兩,20兩不等。那麼在古代的時候,一兩銀子是多少錢?這個概念對我們現代人是比較迷茫的。電視劇裡面動不動就是紋銀百兩,那麼究竟是多少錢呢?

一兩金=十兩銀=十貫錢

一兩黃金=100兩白銀,一兩白銀=1000銅板。當然這個是在不同時期有不同兌換比例的,總之換取的比例在這個上下漂浮。大致的情況是這樣的。

明朝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是現在的94公斤左右,一兩銀子可以買188公斤大米,也就是376斤左右的大米。按照現在大米2到3塊錢計算,也就是一兩銀子值現在752到1128元左右。

唐朝時間,米的價錢是一鬥5文和一鬥10文之間。通常來說一兩銀子是1000文,也就是200鬥米到100鬥米之間。10鬥米為一石,也就是10到20石之間。唐朝時候一石是59公斤,也就是119斤左右。以今天的米價2元計算就是2380到3470之間。結合當時貨幣兌換浮動,古代的貨幣換算基本是一兩金=十兩銀=十貫錢。

當時的一兩銀子大約價值現在的人民價值分別是:明朝時期能換到700到1000元人民幣,唐朝時期能換到2000-4000元人民幣,這個情況主要取決於流通的白銀量,唐朝開採的少,白銀自然之前,而明朝有著名的隆慶開關,全世界大半白銀流入中國,所以明朝白銀並不怎麼之前,但是到了清朝時期又出現了大幅度的反彈,因為需要賠款,大量的白銀開始流出中國,肥了洋人的口袋。

所以說一兩銀子實際上在大多數朝代都是一筆數額較大的錢,放到現在絕對是一桌好酒好菜。所以看到電視劇裡桌上的菜品,就能估計出這桌飯值多少錢?

古代的時候普通人家是比較窮的,要說在客棧裡面吃飯,這個是少之又少。在客棧裡面吃飯的,要麼是那些是有錢的商人,要麼是權貴,這些總的來說都是有錢人,對於這些權貴來說,錢都不是問題。

這些有錢人在吃完飯以後,會隨手丟下一錠銀子,來上一句「小二不用找了」,那麼這錢夠買單嗎?那麼要看看這一頓飯是多少錢。古時候人家一頓飯,吃的較好的也就是幾十銅錢,那麼一錠銀子最少也是幾百銅錢,所以只要不是在高檔消費區,一錠銀子肯定夠的,甚至還有多餘。要是碎銀子到還比較顯示,但是很多電視劇吃兩三個菜喝一壺酒,然後就拿出一個大銀元寶,這就十分誇張了,果然是道具不要錢。一個元寶是分量非常重的銀子,很多有錢人直到死後都不捨得,要帶進墳墓裡。而且元寶這種東西一般是作為府庫裡的官銀出現,大約出現在明朝時期,平民百姓之間是不會流通元寶這種大面值的貨幣。

值得一說的是,有錢人的習慣,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是一樣的,都是那麼喜歡給人小費,不過這筆消費並不會多,加上下館子的人又少,所以別指望店小二靠消費能致富。

古代下館子的人其實非常少

當然這個是有錢的做法,對於老百姓老說,哪裡有什麼多餘的錢去客棧裡面吃飯,也就是自己種植一些,在家裡做飯吃,清朝時期才逐漸流行在外面消費。要是實在只能在客棧裡面吃飯,也只能是點多少錢,付款多少錢。通常點一碗麵,或者一個菜這樣的,也就是十幾個銅板的錢,給夠了就可以了,也不會特意的給小費什麼的。

所以,總的來說,一錠銀子完全是夠給飯錢的,至於剩下多少,就看那個人是不是權貴和富商了,整體上不會剩太多,畢竟誰家的錢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相關焦點

  • 古人結帳以一錠銀子結帳內有乾坤,給的人有面子,收的人樂開花
    平時我們出去外面吃飯,到買單的時候要麼就是給現金,要麼就是掃碼支付,儘管給錢的方式不一樣,但無一例外的都要對帳,那就是你吃了什麼,合計多少錢,肯定不能有錯漏。這些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客人通常在吃完飯之後都會直接放下一錠銀子然後走人,那麼,這錠銀子的價值夠嗎?那得來看看一頓飯的價值有多少。古時候的人吃一頓飯的價位就算是比較好一點的也不過幾十銅錢,而一錠銀子能夠換取的銅錢再少都有幾百銅錢,因此,客人放下一錠銀子就走是絕對夠付飯錢的。
  • 古人下完館子,放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如果不夠數咋辦?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二八芳齡」時以為女子28歲,在聽到「半斤八兩」時滿頭問號,還有人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在酒樓小店吃完飯後,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就走,小二不數便笑嘻嘻地送客人離開,局中人完全不考慮夠不夠數,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將目光放置於此。關於銀子在古代的價值,現代人心中幾乎沒有概念,就連某些文學大家都會犯下錯誤,寫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段落。
  • 古人吃完飯放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從不清點,怎知飯錢夠了?
    《水滸傳》當中經常有梁山好漢前去酒店吃飯,然後也不問價錢,吃完飯只將一錠銀子放下,店小二從來都不去清點銀子,直接就讓梁山好漢就走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給了錢,不夠吃這一頓的飯錢?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得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貨幣政策了。
  •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銀子」是封建社會中流通甚廣的貨幣之一。雖然銅錢和黃金也是比較重要的流通貨幣,但相對來說使用率根本無法與銀子相提並論。所以古時候人們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揣一些散碎銀兩以備不時之需。
  • 古人吃飯放一錠銀子就走,為何老闆不追出來,也不多說其他的呢?
    首先,古代和現代的錢幣計量方式不一樣,過去他們的碎銀要比銅錢值錢多了。所以店主根本無需擔心錢夠不夠的問題,一般都是多的。而且能吃過飯直接一錠銀子就隨意走人了的,一般都不是缺錢的主,所以多出來的錢都是給店主的小費了,店主白得一筆錢當然高興了呀。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肯定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酒家吃飯,上來就大喊:「來啊小二,把你們家最貴的菜,最好的酒上上來!速度快點!」然後就從兜裡摸出一錠銀子扔給店小二,店小二接到錢,喜滋滋地衝去後廚催菜。
  • 一錠銀兩在唐代能做些什麼?別再被他們給忽悠住了,真實是這樣!
    一錠銀兩在唐代能做些什麼?別再被他們給忽悠住了,真實是這樣!我們在看影視劇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人買東西或者餐館用餐時,爽快的甩出一錠銀兩並開口:「不用找了,再給我上兩碟菜和一壺酒。」想必很多朋友對於一錠銀兩的觀念並不是那麼的清晰,覺得這應該和現在的一百塊錢差不多,真有如此想法那就錯得離譜了,我要是個餐館老闆,你真丟一錠銀兩齣來就要幾個菜加一壺酒的話,那可真天天盼著你來吃飯還多附送你幾個菜。那麼一錠銀子等於多少兩呢?
  • 古人去酒館,吃完飯扔下一錠銀子就走,小二卻不阻攔,錢夠嗎?
    我們在觀看一些武俠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見這樣子的場面,就是一群武俠進去酒館裡面吃飯,吃飽喝足之後,就要選擇離開的時候,直接在桌子上扔下了一點銀子。很奇怪的是,看見客人這樣子做小二也不阻攔,難道錢足夠了嗎?相信有著這樣的疑問的人是很多的,既然如此那我們在本文中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大家都有看過不少的古裝電視劇,劇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場景,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在市井街道的小攤上買幾個肉包子,買幾樣好玩古怪的小物件時,他們不屑於跟低下的賣家說話,或者覺得跟商家討價還價太麻煩,通常便會吩咐丫鬟直接拿出一錠銀子給賣家,然後豪氣地對賣家說「不用找錢了。」隨後就拿著東西轉身離開。
  •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大家都有看過不少的古裝電視劇,劇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場景,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在市井街道的小攤上買幾個肉包子,買幾樣好玩古怪的小物件時,他們不屑於跟低下的賣家說話,或者覺得跟商家討價還價太麻煩,通常便會吩咐丫鬟直接拿出一錠銀子給賣家,然後豪氣地對賣家說「不用找錢了。」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一錠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也不攔?錢不夠咋辦?
    小時候看古裝劇,少年總是懷揣英雄夢,鮮衣怒馬,仗劍走江湖,在客棧吃完叫一聲"小二,上酒",走時掏出一錠銀子往桌上一擲,道:"小二,結帳。"
  • 古人下館子,吃完留一錠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再看到武俠片,好漢們經常走進酒館裡,大喊一聲:「小二,切兩斤你們店最好的牛肉,再來兩壺好酒!」然後往桌子上豪邁地放上一錠銀子,店小二就喜滋滋地回答:「好咧!馬上來!」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水滸當中這種美食場面非常的多,尤其是在某位好漢跑進酒店,把銀子砸在小二的面前時,我們仿佛看到了1000年前的大款: 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
  • 在古代史上一錠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們一個月才幾錠銀子
    在很多的古裝連續劇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一些銀兩的問題,很多闊少在買些小攤小販的物件時,都會隨手給出二兩銀子,相信有很多愛動腦筋的小夥伴都會和小編一樣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可以換成現如今的多少錢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其實據小編的調查發現,在古代的時期,我們的國家一共所存蓄的銀兩也不過幾百兩,所以對於那些闊少可以一出手就上百兩,其實是不太現實的。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大俠吃完飯直接在飯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是一種藝術加工形式,是為了從側面體現大俠豪氣幹雲、放蕩不羈、胸襟寬廣的非凡品質,但在古代社會中基本不可能發生,一兩銀子,當做一個人一個月的口糧都綽綽有餘,再加上民間錢銀造假行為,直接以白銀交易,過程十分繁瑣,店小二直接放走大俠,萬一出了差錯
  • 《武林外傳》中,郭芙蓉每月工錢是二錢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當然,她有一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摳門,她每月給郭芙蓉二錢銀子的工錢,那簡直就是摳到家了。那二錢銀子放到今天,也就幾百塊而已,隨便一個服務員都比郭芙蓉高啊。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來算算,郭芙蓉這每月二錢銀子的工錢,到底相當於今天多少錢?
  • 古代「一兩銀子」約等於現在多少人民幣?可別說你不會算
    「趙員外取出銀兩,教人買辦物料」上面這句話出自《水滸傳》第四回,想必大家在古裝劇或者小說中經常能夠看到使用銀兩購買物資的場景,時間一長,很多人都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算算你一個月薪水有幾兩銀子
    銀很久以前便已經是一種硬通貨,那麼一兩銀子究竟等於多少人民幣?你現在月收入又值得多少銀子呢?首先我們按照單純的價格來看,國際上的銀價是按金衡制,也就按照每盎司(33.10克)來計算的。2019年12月30日,一克白銀等同於3.65元人民幣的價格。而如今一兩等同於一斤的十分之一,也就等於50克。那麼一兩白銀也就抵值182.5元。
  •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專家:全是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以為是石頭
    然而在古代,還得天天揣著銅錢、銀兩,金子是少數,還記得電視劇裡,那些人動不動就是「小二,把你們這裡最好的菜都上上來!」然後走的時候重重放上一錠銀子,小二眉開眼笑地拿了錢。問題來了,古代的銀錠真的長那樣?古代銀子以兩位單位,所以叫做銀兩。它是以銀錠為主要形式的稱量貨幣,始於兩漢,明清時期發展鼎盛。比它高級的是黃金,比它低級的是銅錢。
  • 古人真的用大錠銀子結帳嗎?不上稱量,怎麼確定價值?
    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情節:當人們進入酒館酒樓吃飯的時候,他們都會豪氣的在桌上掏出幾大錠銀子,店小二不稱這些銀子有多少,只是歡天喜地的收下銀錢,然後給這些人好酒好菜的伺候。白銀雖然在中國古代作為貨幣使用的歷史悠久,但是,白銀的價值卻是按照重量來估算的,而非銀子的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