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飯放一錠銀子就走,為何老闆不追出來,也不多說其他的呢?

2020-12-23 趣史閒談

在看電視的時候,尤其是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客人在飯館裡吃完菜了之後,會將一些碎銀放在桌子上就立馬離開了,而這個時候店主人不但不阻止,反而很開心地送客人離去,壓根不看錢給得夠不夠,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古代和現代的錢幣計量方式不一樣,過去他們的碎銀要比銅錢值錢多了。所以店主根本無需擔心錢夠不夠的問題,一般都是多的。而且能吃過飯直接一錠銀子就隨意走人了的,一般都不是缺錢的主,所以多出來的錢都是給店主的小費了,店主白得一筆錢當然高興了呀。

古代的錢幣,除了有金子,銀子,還有銅錢這些貨幣,在古代,老百姓能用起銀子的畢竟只是少數,黃金就更加珍貴了。不是達官顯貴都是用不起的,一般黃金都是皇帝直接賞賜給某個大臣,才會用到。

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銀子的價值就很高了,所以吃過飯,客人隨便把一錠碎銀放在桌子上就離開,不僅飯錢足夠了,還會多出來很多。要知道,在古代一錠碎銀子,換成銅錢的話能換幾千枚了,吃一頓飯不可能一下子花掉幾千個銅板吧,一個人飯量再大,充其量一頓飯吃個幾百個銅板,也就夠了,所以這其餘剩下的全部都是給店長的小費,店長當然會笑眯眯的送客了呀。而且像這樣大方給店長小費的人一般都不是窮人,店主也不敢輕易得罪的,也無需擔心錢兩不夠的問題。

其實我們對古代貨幣的認識還是比較片面的,並沒有一個全面細緻的換算方法,所以有一些誤解也是可能的,先不說電視劇一些情節橋段讓人很不能理解。即便是一些大文豪寫的小說,也同樣出現過貨幣的認知錯誤,比如大名鼎鼎的水滸傳,裡面就有一個這樣的例子。魯智深和兄弟李忠在一家小酒館吃飯,發現了這家店主的女兒被人欺負,這個女子叫金翠蓮,大家沒事的時候就可以翻一下這本名著,裡面就說到,李忠在走的時候給了金翠蓮一些錢,還幫她教訓了一下當地的豪紳,以免她以後被欺負,在臨走的時候,魯智深還嫌棄李忠給的錢給少了,其實不是的。

結合水滸傳的發生背景,我們可以推斷這件事情應該是在宋朝的時候,而宋朝貨幣比較盛行,這個時候最早的紙幣也已經出現了,所以李忠給金翠蓮的銀子足夠這頓酒錢了。這就可能是作者對宋朝的貨幣計量方式不是很了解,又或者純粹就是魯智深行俠仗義,覺得李忠給少了。

而且在古代的老百姓中,大家都是用銅板來生活的,普通老百姓根本用不到銀子,甚至說用不起,即便有些銀子,也都是雪花銀碎銀等等一些雜質含量較高的銀子。在使用的時候都會放在稱上稱一下是否足斤足兩,或者將其切割成大小均勻的銀塊,銀錠之類的來方便交易,由於這樣的銀子看上去就像一塊塊的碎石一樣。所以便有了碎銀這個稱號。

在古代冶煉技術不高的情況下,人們為了辨別銀子的真偽,會選擇測試它的硬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牙齒咬,大家也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過這樣的橋段,很多店家在收了銀子之後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銀子,就直接放在嘴裡咬一下,而這一點也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因為很多古代墓葬裡出土的一些銀子上面發現了很多人類的牙齒印。所以說電視劇裡的這一情節還是非常合理的,在沒有其他的辨別真偽的工具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將水銀用牙齒咬一下,看一下是否是真的。

相關焦點

  • 古人下館子,吃完留一錠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喜歡看古裝片的朋友肯定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外面吃飯,吃完在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了,從不見老闆衝出來叫他們算清帳,難道不怕對方少給了銀子?
  • 古人下完館子,放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如果不夠數咋辦?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二八芳齡」時以為女子28歲,在聽到「半斤八兩」時滿頭問號,還有人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在酒樓小店吃完飯後,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就走,小二不數便笑嘻嘻地送客人離開,局中人完全不考慮夠不夠數,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將目光放置於此。關於銀子在古代的價值,現代人心中幾乎沒有概念,就連某些文學大家都會犯下錯誤,寫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段落。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肯定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酒家吃飯,上來就大喊:「來啊小二,把你們家最貴的菜,最好的酒上上來!速度快點!」然後就從兜裡摸出一錠銀子扔給店小二,店小二接到錢,喜滋滋地衝去後廚催菜。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一錠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也不攔?錢不夠咋辦?
    小時候看古裝劇,少年總是懷揣英雄夢,鮮衣怒馬,仗劍走江湖,在客棧吃完叫一聲"小二,上酒",走時掏出一錠銀子往桌上一擲,道:"小二,結帳。"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水滸當中這種美食場面非常的多,尤其是在某位好漢跑進酒店,把銀子砸在小二的面前時,我們仿佛看到了1000年前的大款: 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
  • 古人結帳以一錠銀子結帳內有乾坤,給的人有面子,收的人樂開花
    可是古代人的吃法就不一樣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些古裝電視劇裡的橋段,客人吃了飯之後一般都會直接放下一錠銀子然後就走了,店家直接收了就算了,也不會要求對帳什麼的,到底是為何?要找到答案,我們必須要追溯到古代銀子的使用規則。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銀子就是白銀,就相當於現在我們流通市面的現金了。
  • 古人真的用大錠銀子結帳嗎?不上稱量,怎麼確定價值?
    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情節:當人們進入酒館酒樓吃飯的時候,他們都會豪氣的在桌上掏出幾大錠銀子,店小二不稱這些銀子有多少,只是歡天喜地的收下銀錢,然後給這些人好酒好菜的伺候。白銀雖然在中國古代作為貨幣使用的歷史悠久,但是,白銀的價值卻是按照重量來估算的,而非銀子的數量。
  • 古人吃完飯放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從不清點,怎知飯錢夠了?
    《水滸傳》當中經常有梁山好漢前去酒店吃飯,然後也不問價錢,吃完飯只將一錠銀子放下,店小二從來都不去清點銀子,直接就讓梁山好漢就走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給了錢,不夠吃這一頓的飯錢?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得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貨幣政策了。
  • 古人吃飯從不問價格,銀子放桌上就能走,店小二為何不上前阻攔?
    在如今這個講究信用的社會,我們去外面餐館吃飯或者去購物時,付了錢之後都喜歡給商家看一下付款記錄。因為有的時候去飯店吃飯,付完款後收銀員總會讓顧客出示一下付款記錄再離開。其實不少人對於這種行為還是有所不滿的,畢竟大家出來吃飯又不是為了吃「霸王餐」。
  •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大家都有看過不少的古裝電視劇,劇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場景,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在市井街道的小攤上買幾個肉包子,買幾樣好玩古怪的小物件時,他們不屑於跟低下的賣家說話,或者覺得跟商家討價還價太麻煩,通常便會吩咐丫鬟直接拿出一錠銀子給賣家,然後豪氣地對賣家說「不用找錢了。」隨後就拿著東西轉身離開。
  •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大家都有看過不少的古裝電視劇,劇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場景,就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小姐,在市井街道的小攤上買幾個肉包子,買幾樣好玩古怪的小物件時,他們不屑於跟低下的賣家說話,或者覺得跟商家討價還價太麻煩,通常便會吩咐丫鬟直接拿出一錠銀子給賣家,然後豪氣地對賣家說「不用找錢了。」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大俠吃完飯直接在飯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是一種藝術加工形式,是為了從側面體現大俠豪氣幹雲、放蕩不羈、胸襟寬廣的非凡品質,但在古代社會中基本不可能發生,一兩銀子,當做一個人一個月的口糧都綽綽有餘,再加上民間錢銀造假行為,直接以白銀交易,過程十分繁瑣,店小二直接放走大俠,萬一出了差錯
  •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不像我們今天這樣的用的是僅僅只能代表價值的紙幣。所以經常在電視裡面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一位大俠或者有錢人,在客棧裡面或者街頭上吃完東西,隨手就丟下了一錠銀子,說了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很多人會覺得古時候的人怎麼會這麼有錢,這樣大一塊銀子放到現在都能吃好幾頓大餐,怎麼,古時候的人都不用找零錢的嗎?
  • 古人吃完飯,為何從不問飯錢,扔下銀子就走?如果不夠怎麼辦?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人大搖大擺地走進餐館裡,嘴裡或許會說「小二切一盤牛肉,再燙一壺好酒?」,吃完後抹一抹嘴,扔下一錠白銀,往往還會說下一句不用找了,然後甩甩衣袖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大家看到這樣場景都覺得會劇中人物放浪不羈,可是現實的古代中真是這樣嗎?
  • 古人去酒館,吃完飯扔下一錠銀子就走,小二卻不阻攔,錢夠嗎?
    我們在觀看一些武俠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見這樣子的場面,就是一群武俠進去酒館裡面吃飯,吃飽喝足之後,就要選擇離開的時候,直接在桌子上扔下了一點銀子。很奇怪的是,看見客人這樣子做小二也不阻攔,難道錢足夠了嗎?相信有著這樣的疑問的人是很多的,既然如此那我們在本文中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 一錠銀兩在唐代能做些什麼?別再被他們給忽悠住了,真實是這樣!
    想必很多朋友對於一錠銀兩的觀念並不是那麼的清晰,覺得這應該和現在的一百塊錢差不多,真有如此想法那就錯得離譜了,我要是個餐館老闆,你真丟一錠銀兩齣來就要幾個菜加一壺酒的話,那可真天天盼著你來吃飯還多附送你幾個菜。那麼一錠銀子等於多少兩呢?
  • 古代銀子到底長啥樣?專家:全是牙印黑不溜秋,掉地上以為是石頭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現在日常生活消費,大家都紛紛掏出手機,掃一掃,就完成了購物收付款,甚至很多年輕人身上都不帶紙幣了,一部手機走天下。然而在古代,還得天天揣著銅錢、銀兩,金子是少數,還記得電視劇裡,那些人動不動就是「小二,把你們這裡最好的菜都上上來!」
  •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專家:表面全是牙印和汙垢,丟地上都認不出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其中一個情節一定不會陌生,早古代一些闊少爺在酒樓吃飽喝足了之後,留下一錠銀子就瀟瀟灑灑的走了,店小二看道桌上的銀子也不阻攔,而是用牙齒咬一下銀子鑑定真偽。那麼這樣的情節是否真實存在呢?
  • 在古代史上一錠銀子相當於多少人民幣?你們一個月才幾錠銀子
    現在我們的生活是越來越便利,從穿衣到吃飯,很多的快捷支付是古代人連想都不敢想的,其實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科技時代的人來說,有很多朋友有時也會非常好奇,古代人的生活。在很多的古裝連續劇中,我們都可以發現一些銀兩的問題,很多闊少在買些小攤小販的物件時,都會隨手給出二兩銀子,相信有很多愛動腦筋的小夥伴都會和小編一樣好奇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的一兩銀子到底可以換成現如今的多少錢呢?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研究一下這個問題。其實據小編的調查發現,在古代的時期,我們的國家一共所存蓄的銀兩也不過幾百兩,所以對於那些闊少可以一出手就上百兩,其實是不太現實的。
  • 古代銀子長什麼樣?像不像電視劇裡一樣閃閃發光,是什麼形狀呢?
    歡迎來到百家號王先生帶你看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古代銀子長什麼樣?像不像電視劇裡一樣閃閃發光,是什麼形狀呢?要說真正搞明白中國古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使用的東西,人文民俗等等,那麼估計學一輩子都學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