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去酒館,吃完飯扔下一錠銀子就走,小二卻不阻攔,錢夠嗎?

2020-12-23 洋槐文史

引子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古酒有人家。

我們在觀看一些武俠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見這樣子的場面,就是一群武俠進去酒館裡面吃飯,吃飽喝足之後,就要選擇離開的時候,直接在桌子上扔下了一點銀子。很奇怪的是,看見客人這樣子做小二也不阻攔,難道錢足夠了嗎?相信有著這樣的疑問的人是很多的,既然如此那我們在本文中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古代的貨幣是怎麼樣的。我們中國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民族之一了,那個時候貨幣有很多,直到秦始皇的時候,我們國家才終於統一了貨幣,後面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時候之後,貨幣就變成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人民幣了。在這中間也曾出現過銀票的存在,銀票的出現也大大增加了當時商業的流通,但是後面因為偽造或者是超發等問題,銀票也被廢除了,直到現代化的今天,才有了人民幣的出現,我們再也不用帶著所謂的金子銀子上街買東西了。

我們現代使用的是紙幣,但是在古代的時候,老百姓主要使用的,卻是貴金屬,比如說金銀之類的,當然用得更多的是銅。直到清朝的時候,使用銀子的人才多了起來。在清朝的時候對於銀子的使用是有著嚴格的規定的,但是規定一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37克,而我們現在的一兩銀子,相當於50克。

在古代的時候,比銀子更加貴重的,就是金子了,但是金子一般很少人用得起,主要是貴族們在使用。在生產力不斷地發展中,銀子的價值是不斷的上下波動的,就拿我們歷史上的清朝來說明吧,當時的清朝是規定一兩黃金等於十兩白銀的,而一兩白銀又等於一千文銅錢,而在那個時候,一千文銅錢是可以購買一百斤大米的。

在《紅樓門》中也有過描寫,舉辦一場宴會宴請劉姥姥的時候,劉姥姥就在酒席上面說過,這一頓飯花了整整二十多兩銀子,足夠他們普通人家過上一年的好日子了。要知道在《紅樓門》中,賈府是當地非常有錢的存在,但是全家上面一起吃頓宴會,將所有的食材花銷全部都給算上,結果最後的花費也不過是僅僅二十多兩而已,但是就是這二十多兩銀子,卻是能夠讓普通人一家過上一年,足以見證銀子的購買力了。

所以在古代的時候,能夠輕鬆拿出一兩銀子的存在,家裡面絕對是非常有錢的,那個時候節約一點,花上兩個銅板買個燒餅就夠一頓的了。而且在《水滸傳》裡面,吳用讓阮小七買東西的時候,就是用了一兩銀子去買的,結果買來了一酒還有20斤熟牛肉,再加上兩隻雞,簡直比現在的銀子的價格還要耐用。

結語

因此在電視劇裡面,為什麼顧客丟下一兩銀子之後,店小二不去追人的原因了,畢竟無論無何一兩銀子吃一頓飯是足夠的,而剩下的錢說不定店小二是可以自己拿起來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去追人呢?難不成是去找錢給人家?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水滸傳》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小說,裡面的故事之精彩遠勝現在的一般武俠小說。而實際上像《水滸傳》在內的「四大名著」,它們的美妙之處並不僅僅只是在某一方面的內容。比如,水滸難道只有好漢打鬥或者帶兵打仗的情節才有趣嗎?顯然不是的,至少對於一個吃貨來說,絕對不是這樣的。比如我們看這一段: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一錠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也不攔?錢不夠咋辦?
    小時候看古裝劇,少年總是懷揣英雄夢,鮮衣怒馬,仗劍走江湖,在客棧吃完叫一聲"小二,上酒",走時掏出一錠銀子往桌上一擲,道:"小二,結帳。"
  • 一錠銀子是多少錢?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多給了多少小費
    不像我們今天這樣的用的是僅僅只能代表價值的紙幣。所以經常在電視裡面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一位大俠或者有錢人,在客棧裡面或者街頭上吃完東西,隨手就丟下了一錠銀子,說了一句「小二不用找了」很多人會覺得古時候的人怎麼會這麼有錢,這樣大一塊銀子放到現在都能吃好幾頓大餐,怎麼,古時候的人都不用找零錢的嗎?
  • 古人吃完飯,為何從不問飯錢,扔下銀子就走?如果不夠怎麼辦?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人大搖大擺地走進餐館裡,嘴裡或許會說「小二切一盤牛肉,再燙一壺好酒?」,吃完後抹一抹嘴,扔下一錠白銀,往往還會說下一句不用找了,然後甩甩衣袖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大家看到這樣場景都覺得會劇中人物放浪不羈,可是現實的古代中真是這樣嗎?
  • 古人下館子,吃完留一錠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喜歡看古裝片的朋友肯定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外面吃飯,吃完在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了,從不見老闆衝出來叫他們算清帳,難道不怕對方少給了銀子?
  • 古人吃飯從不問價格,銀子放桌上就能走,店小二為何不上前阻攔?
    在如今這個講究信用的社會,我們去外面餐館吃飯或者去購物時,付了錢之後都喜歡給商家看一下付款記錄。因為有的時候去飯店吃飯,付完款後收銀員總會讓顧客出示一下付款記錄再離開。其實不少人對於這種行為還是有所不滿的,畢竟大家出來吃飯又不是為了吃「霸王餐」。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大俠吃完飯直接在飯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是一種藝術加工形式,是為了從側面體現大俠豪氣幹雲、放蕩不羈、胸襟寬廣的非凡品質,但在古代社會中基本不可能發生,一兩銀子,當做一個人一個月的口糧都綽綽有餘,再加上民間錢銀造假行為,直接以白銀交易,過程十分繁瑣,店小二直接放走大俠,萬一出了差錯
  • 古人吃完飯放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從不清點,怎知飯錢夠了?
    《水滸傳》當中經常有梁山好漢前去酒店吃飯,然後也不問價錢,吃完飯只將一錠銀子放下,店小二從來都不去清點銀子,直接就讓梁山好漢就走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給了錢,不夠吃這一頓的飯錢?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得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貨幣政策了。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愛看古裝劇的朋友肯定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酒家吃飯,上來就大喊:「來啊小二,把你們家最貴的菜,最好的酒上上來!速度快點!」然後就從兜裡摸出一錠銀子扔給店小二,店小二接到錢,喜滋滋地衝去後廚催菜。
  • 古人下完館子,放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如果不夠數咋辦?
    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二八芳齡」時以為女子28歲,在聽到「半斤八兩」時滿頭問號,還有人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在酒樓小店吃完飯後,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就走,小二不數便笑嘻嘻地送客人離開,局中人完全不考慮夠不夠數,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將目光放置於此。關於銀子在古代的價值,現代人心中幾乎沒有概念,就連某些文學大家都會犯下錯誤,寫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段落。
  • 古人吃飯放一錠銀子就走,為何老闆不追出來,也不多說其他的呢?
    在看電視的時候,尤其是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客人在飯館裡吃完菜了之後,會將一些碎銀放在桌子上就立馬離開了,而這個時候店主人不但不阻止,反而很開心地送客人離去,壓根不看錢給得夠不夠,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
  • 古人結帳以一錠銀子結帳內有乾坤,給的人有面子,收的人樂開花
    平時我們出去外面吃飯,到買單的時候要麼就是給現金,要麼就是掃碼支付,儘管給錢的方式不一樣,但無一例外的都要對帳,那就是你吃了什麼,合計多少錢,肯定不能有錯漏。可是古代人的吃法就不一樣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些古裝電視劇裡的橋段,客人吃了飯之後一般都會直接放下一錠銀子然後就走了,店家直接收了就算了,也不會要求對帳什麼的,到底是為何?要找到答案,我們必須要追溯到古代銀子的使用規則。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銀子就是白銀,就相當於現在我們流通市面的現金了。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飯後,丟下錢包扭頭就走,店小二也不仔細數數?
    一代江湖大俠,從自己兜裡一文錢一文錢往外掏?欺負誰呢?在具體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假設一個場景。武松剛剛打完老虎回來,前往一個小店裡面吃飯,然後坐下要了一個醬豬蹄兒,要了兩饅頭,吃完飯之後飯店小二告訴他:一共花費322錢,然後武松從自己的兜裡面掏了一大堆的散碎銀量,掏完一堆又掏一堆。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哈哈哈,誰敢攔啊?
    現在路邊攤販做的小吃味道非常的香,很多人路過都會忍不住看兩眼,只是一部分黑心攤販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他們的油好長時間才換一次,哈哈哈下半學期學校就安排了實習單位,為了省錢就住進了單位安排的宿舍,結果剛到宿舍就看到了這幅場景,還有網友讓我揭開封印看下,我估計揭開了晚上我都沒地方去了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評論區都是精英
    1、我一直有個問題,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5、看來這滑板是真把大爺給氣著了,都把鞋扔了,不知道晚上怎麼回家。6、原來動物之間也有挑釁,這哥們兒有點欠揍,人家不願和他計較還來勁了……7、看來把小孩嚇著了,怎麼室內也有大海……這什麼情況到底?
  •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在接下來的文章當中,就以北宋朝中期為例,一兩銀子相當於1000塊錢,也相當於一千個銅錢。所以,在古代,如果是去大街上買幾個肉包子或者是去麵攤吃個面,只需要帶幾十個銅錢就完全足夠了,在付錢的時候一般只會用上幾個銅錢。所以,在電視劇中直接甩下一錠銀子給老闆的場景幾乎是不存在的。
  • 電視劇裡買個包子,隨手放下一錠銀子就走這種情況真的存在嗎?
    所以,在電視劇中直接甩下一錠銀子給老闆的場景幾乎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古代人去商行這種需要花很多錢的地方,則一般會用上銀子,老闆看到客人留下一錠銀子就會眉笑眼開,因為一錠銀子不知道夠自己給工人多少天的工錢了。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一塊銀子,上面什麼標誌都沒有,又沒有寫面值,老闆如何能夠得知客人是否有給到他真銀子?如果是真銀子又是否足夠等值去交換貨物?
  • 古人真的用大錠銀子結帳嗎?不上稱量,怎麼確定價值?
    在許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情節:當人們進入酒館酒樓吃飯的時候,他們都會豪氣的在桌上掏出幾大錠銀子,店小二不稱這些銀子有多少,只是歡天喜地的收下銀錢,然後給這些人好酒好菜的伺候。白銀雖然在中國古代作為貨幣使用的歷史悠久,但是,白銀的價值卻是按照重量來估算的,而非銀子的數量。
  •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專家:表面全是牙印和汙垢,丟地上都認不出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其中一個情節一定不會陌生,早古代一些闊少爺在酒樓吃飽喝足了之後,留下一錠銀子就瀟瀟灑灑的走了,店小二看道桌上的銀子也不阻攔,而是用牙齒咬一下銀子鑑定真偽。那麼這樣的情節是否真實存在呢?
  •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他們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就會瀟灑地掏出一塊碎銀子,然後直接拍在餐桌上當做飯錢。而餐館的店小二也會忙不迭地拿走銀子,然後滿臉堆笑的恭送客觀離去。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頭腦中都會有一個疑問,難道古代人花錢從來不找零嗎?還是說他們拿出的碎銀子,剛好可以付一頓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