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吃完飯,為何從不問飯錢,扔下銀子就走?如果不夠怎麼辦?

2020-12-26 讀文化博今

我們看古裝電視劇時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個人大搖大擺地走進餐館裡,嘴裡或許會說「小二切一盤牛肉,再燙一壺好酒?」,吃完後抹一抹嘴,扔下一錠白銀,往往還會說下一句不用找了,然後甩甩衣袖只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大家看到這樣場景都覺得會劇中人物放浪不羈,可是現實的古代中真是這樣嗎?

我國在最早都是用貝殼作為錢交換貨物,因為那時候貝殼比較珍貴;後來隨著歷史發展,各國都形成了不同的貨幣;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統一文字,統一了度量衡,也統一的貨幣。但每一個朝代的物價都不一樣,貨幣的面額也和現在不同面額的人民幣有很大差別。

就拿《紅樓夢》來舉例,劉姥姥曾說20兩銀子夠莊稼人一家過一年了。《紅樓夢》的成書年代在清朝,二十兩在清朝屬於什麼概念呢,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家人用一年的錢,放在現在來說即便是農民家庭也不少了。公元1640年順治年間,一兩銀子大概可以折算成1000文。

從那時候物價看,雞蛋100文有45個,牛肉一斤只要25文,豬肉一斤30文到35文(沒想到那時豬肉比牛肉都貴,即使在現在特殊情況下,牛肉還是比豬肉貴一點)。公元1761嘉慶年間,豬肉價格有所上漲,一斤需要50到60文,而牛羊肉每一斤在30到50文之間。

嘉慶十三年,一斤麵粉也只需要20文,如果購買一擔米麥大概只要一兩銀子就夠了(一擔米約等於100升,一升相當於現在1.25斤)。按照這樣算法我們現代人去古代,大概一年需要五兩銀子就能活下去了。從這些具體數來看,古裝劇中吃一次飯就扔一錠銀子是不現實的,就算是很高檔的餐廳也用不到這麼多錢。

所以在電視劇中,為了刻畫一個人瀟灑的形象,所以用這樣的方式,但和現實是不相符的。古代人吃一頓飯也只要幾個銅板就夠了,當然吃飯時也可以帶白銀去,有一些飯店有專門的切割機,可以將銀子切成碎銀。但古代切割技術不是很發達,在切割中也會損失很多,因此大部分都不會選擇這樣做。

即使有人拿了面額稍大的碎銀去付款,講究信譽的商家,也會把多的錢找給顧客。再加上宋朝之後,紙幣就已經開始流行,大部分都會選擇更加簡便的紙幣,還不會將又硬又沉的碎銀子擱在身上。公元1375年明太祖洪武八年頒布的大明寶鈔,有不同面額的紙幣,為大家的生活提供很大便利。

但因為紙質質量很差,而且市場上泛濫成災,發生了通貨膨脹,引得民怨沸騰。但起碼說明,在那時已經存在了紙幣,也出現了不同的面額。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大多數人都會覺得,和現在相比,古人的生活肯定是非常落後的,尤其是在思想這一方面,但是事實卻和我們想的恰恰相反,古代的生活也十分多姿多彩,今天筆者給大家推薦的這本《古代人的日常生活》,裡面就講述了許許多多古代鮮為人知的故事,原價128元,現在只需要88元就能買到手,絕對的良心推薦。

相關焦點

  • 古人吃完飯放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從不清點,怎知飯錢夠了?
    《水滸傳》當中經常有梁山好漢前去酒店吃飯,然後也不問價錢,吃完飯只將一錠銀子放下,店小二從來都不去清點銀子,直接就讓梁山好漢就走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店小二不怕客人少給了錢,不夠吃這一頓的飯錢? 要說起這個問題,就得稍微介紹一下中國古代的貨幣政策了。
  • 古人吃完飯,放一錠銀子就走,小二為何也不數?如果不夠數咋辦?
    水滸當中這種美食場面非常的多,尤其是在某位好漢跑進酒店,把銀子砸在小二的面前時,我們仿佛看到了1000年前的大款: 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夠麼?」酒家看了道:「有餘。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一錠銀子就走,為何店小二也不攔?錢不夠咋辦?
    小時候看古裝劇,少年總是懷揣英雄夢,鮮衣怒馬,仗劍走江湖,在客棧吃完叫一聲"小二,上酒",走時掏出一錠銀子往桌上一擲,道:"小二,結帳。"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店小二卻不阻攔?
    我是雜談胡侃,不繞圈子,直接說答案,大俠吃完飯直接在飯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是一種藝術加工形式,是為了從側面體現大俠豪氣幹雲、放蕩不羈、胸襟寬廣的非凡品質,但在古代社會中基本不可能發生,一兩銀子,當做一個人一個月的口糧都綽綽有餘,再加上民間錢銀造假行為,直接以白銀交易,過程十分繁瑣,店小二直接放走大俠,萬一出了差錯
  • 古人下完館子,放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如果不夠數咋辦?
    時光倏忽而過,一轉眼中國從秦皇漢武時期來到了二十一世紀,經過時間的沉澱,我們有幸見到了浩如煙海的文學與令千種情緒集結的古人軼事。儘管中國的歷史一直在延續,但現代人和古代人有思維的差異,也有常識的不同。很多人在第一次聽到「二八芳齡」時以為女子28歲,在聽到「半斤八兩」時滿頭問號,還有人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古人在酒樓小店吃完飯後,隨手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就走,小二不數便笑嘻嘻地送客人離開,局中人完全不考慮夠不夠數,而作為局外人的我們卻將目光放置於此。關於銀子在古代的價值,現代人心中幾乎沒有概念,就連某些文學大家都會犯下錯誤,寫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段落。
  • 古人吃飯從不問價格,銀子放桌上就能走,店小二為何不上前阻攔?
    即便是那些生意十分紅火的客棧,吃完飯通常都是顧客直接將銀子放在桌上轉身就走。店小二也不會上前阻攔,有些人不禁好奇,為什麼店小二既不當面清點,也不會阻攔呢?如果放在電視劇裡來說,可能因為這只是無關緊要的畫面,所以一般不會刻意交代。實際上古代吃飯確實會有這樣的「規矩」,不僅電視劇中如此,現實中店小二也是不會阻攔的。
  • 為啥古代大俠吃完飯後,丟下錢包扭頭就走,店小二也不仔細數數?
    武松剛剛打完老虎回來,前往一個小店裡面吃飯,然後坐下要了一個醬豬蹄兒,要了兩饅頭,吃完飯之後飯店小二告訴他:一共花費322錢,然後武松從自己的兜裡面掏了一大堆的散碎銀量,掏完一堆又掏一堆。好長時間之後終於把這些錢湊齊了,然後店小二說:不行不行,我得數一數,看看這個錢夠不夠。店小二數完之後說:不好意思,還差1錢。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評論區都是精英
    1、我一直有個問題,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
  • 古人去酒館,吃完飯扔下一錠銀子就走,小二卻不阻攔,錢夠嗎?
    我們在觀看一些武俠電視劇的時候,經常能夠看見這樣子的場面,就是一群武俠進去酒館裡面吃飯,吃飽喝足之後,就要選擇離開的時候,直接在桌子上扔下了一點銀子。很奇怪的是,看見客人這樣子做小二也不阻攔,難道錢足夠了嗎?相信有著這樣的疑問的人是很多的,既然如此那我們在本文中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吧。
  • 古人下完館子,丟下一錠銀子就走,店家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等到主角們吃飽喝足,便往桌上放一錠銀子,也不問剛剛那頓飯吃去多少錢,就直接走了,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就不怕飯錢沒給夠嗎?,後來清政府還嚴格規定了1兩銀子的重量為37.301克,同時還規定了銀子的數額,分別是1兩、2兩、5兩、10兩和20兩,而電視劇裡出現的一錠銀子,也就是裡面最大的20兩。
  •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哈哈哈,誰敢攔啊?
    「為什麼古人吃完飯不問多少錢,放下銀子就走?」哈哈哈,誰敢攔啊??看這身材估計沒個三四個人都攔不住,商家也都是和氣生財的態度在作生意第一次見這樣刷碗的,這麼得勁,刷乾淨了嗎等我下,算了當我沒說,我回家喝麵條!
  • 古人下館子,吃完留一錠銀子就走,店小二為何不攔?怎知飯錢夠了!
    喜歡看古裝片的朋友肯定見過這一幕:主角一行人去外面吃飯,吃完在桌上放下一錠銀子就走了,從不見老闆衝出來叫他們算清帳,難道不怕對方少給了銀子?
  • 古人吃飯放一錠銀子就走,為何老闆不追出來,也不多說其他的呢?
    在看電視的時候,尤其是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客人在飯館裡吃完菜了之後,會將一些碎銀放在桌子上就立馬離開了,而這個時候店主人不但不阻止,反而很開心地送客人離去,壓根不看錢給得夠不夠,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
  • 古人結帳以一錠銀子結帳內有乾坤,給的人有面子,收的人樂開花
    可是古代人的吃法就不一樣了,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一些古裝電視劇裡的橋段,客人吃了飯之後一般都會直接放下一錠銀子然後就走了,店家直接收了就算了,也不會要求對帳什麼的,到底是為何?要找到答案,我們必須要追溯到古代銀子的使用規則。大家都知道古代的銀子就是白銀,就相當於現在我們流通市面的現金了。
  • 一塊碎銀子就能吃上一頓大餐?古代人下一次館子需要多少錢
    他們在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就會瀟灑地掏出一塊碎銀子,然後直接拍在餐桌上當做飯錢。而餐館的店小二也會忙不迭地拿走銀子,然後滿臉堆笑的恭送客觀離去。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裡,頭腦中都會有一個疑問,難道古代人花錢從來不找零嗎?還是說他們拿出的碎銀子,剛好可以付一頓飯錢?
  • 古代銀子究竟長啥樣?專家:表面全是牙印和汙垢,丟地上都認不出
    喜歡看古裝劇的朋友對其中一個情節一定不會陌生,早古代一些闊少爺在酒樓吃飽喝足了之後,留下一錠銀子就瀟瀟灑灑的走了,店小二看道桌上的銀子也不阻攔,而是用牙齒咬一下銀子鑑定真偽。那麼這樣的情節是否真實存在呢?
  • 新人幫領導帶飯,討要飯錢卻被罵「窮不起」,老闆做法更讓人憤怒
    前幾天,午餐時間,小蓉收拾好東西準備下樓去吃飯,部門主管王姐突然叫住了她,說是自己忙著暫時走不開,讓小蓉幫忙順便帶份午餐回來。小蓉欣然答應,吃完飯後給王姐帶了一份,見王姐還在忙著,於是就小聲提醒一句:「領導,飯錢21塊。」
  • 古代銀子都是怎樣的?專家:表面布滿汙垢和牙印,白送給你都嫌髒
    在古裝劇中,最常出現的一個橋段,就是劇中的某位大俠在酒樓吃飽喝足之後,扔下一塊閃閃發光的銀錠轉身就走。而店小二們除了彎腰恭送大俠一路走好之外,既不給大俠找零,也不查驗一下銀子的真假。這樣的畫面看起來好像非常自然,可是仔細想想總覺得不對勁。要是古代的酒樓都這樣做生意,那恐怕開不了幾天就倒閉了吧!
  • 哪個朝代的銀子換算到現代最值錢,唐朝的竟然這麼值錢
    歷史都是充滿著神秘色彩的,古人的生活,也使很多人感到好奇。 古代的人民生活質量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當然是不能比的,畢竟當時的生產力水平非常落後,當然科技水平也跟現在的沒法比。
  • 今天跟妹子約會,吃完飯就一直看著我,怎麼辦
    23.今天跟妹子約會,吃完飯就一直看著我,怎麼辦24.不懂就問,萬能的網友,這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