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父母,與旁人無關

2020-12-11 騰訊網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智商和情商對於每個人都至關重要,而一個「雙商」高的人在當今社會是非常吃得開的,尤其是「情商高」的人,這類人能說會道,走到哪都受歡迎。

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家李玫瑾在一次節目訪談中就發表過這樣的言論:父母對於孩子的撫養不應當僅限於物質,更要注重精神撫養。

情商在日常生活中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情商高的人,因為情商高的人走到哪都吃的開,但是在生活中有一些孩子的情商就不是很高,這些孩子不知道什麼樣的場合該發表什麼樣的言論,說出的話語令人感到十分厭惡,甚至是招人反感。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情商低」呢?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情商高低,主要是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並非孩子自己本人的意願亦或者是他人影響。情商低的孩子父母往往也會有一些非常顯著的特徵。

「低情商」父母有哪些特徵?

1.心胸狹窄

有著狹窄心胸的父母他們本身就是自私的人,他們自己都無法與他人親切的交流和諧相處,更別提如何教育好孩子了。

而一個高情商的人,他們往往不會計較一些小得失,和他們相處起來總會給人一種非常愜意的感覺,而不像和心胸狹窄的人相處時生怕什麼時候得罪他被記仇。

2.自控能力差

都說孩子是折射父母身影的鏡子,一個自控能力差的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也肯定是個性格暴躁,脾氣極差的人,他們往往會被情緒支配大腦。

高情商的人他們的自控能力極強,不會在別人面前表現出任何負面情緒,他們對於情緒的控制收放自如,而這本身也是情商高的表現之一。

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家長本身情商就不高,又怎麼能指望孩子能夠有高情商呢?情商低給人帶來的影響是一輩子的。

3.渾身充滿負能量

渾身充滿負能量的父母常在不經意間給孩子傳遞一些負面情緒,而恰恰就是這些從父母身上傳遞過來的負能量無形中阻擋了孩子前進的腳步,讓孩子只看見事物的負面,生活也是充滿著陰霾。

而高情商的父母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他們更加知道如何有效的開導孩子,讓孩子不被負能量所困擾,更加樂觀。

低情商會帶來什麼影響?

低情商的人他們安於現狀,缺乏一顆奮鬥的心,整天只會怨天尤人。甚至會將自身慢慢的負能量通過溝通交流傳遞給其他人,旁人在發現自己無法改變他,甚至被負能量影響到自身的時候便會遠離他,導致低情商的人逐漸喪失原本的社交圈。這樣沒有能力還不知道努力、沒有朋友、沒有貴人的人只能是生活的失敗者,他們就只能庸碌一生到老。

但是如果父母提早為孩子規劃,引領孩子做出改變的話,那麼還是有機會可以改變孩子「低情商」的現狀的。

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

1.讓孩子學會分享

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多多留心便可以發現高情商的人都是懂得分享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寶貴品質,懂得分享的人在往後的人生道路上才能夠走的更長更遠,遇上困難的時候才會有人伸手相助。

2.讓孩子學會包容

如果別人做了一些令自己不舒服的事情,要學會包容他人,接受他人誠懇的道歉。一個能夠懂得包容忍讓的人更加受人歡迎。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高情商的人皆是臥龍鳳雛之輩,他們做人圓滑懂得變更,要讓孩子向這些人學習。

包容是一種人生智慧,更是一種高貴品德,如果父母教會了孩子學會包容,那麼他們自然也就掌握了與人交往的只會。學會了包容也能夠擁有一張很好的人際網,讓孩子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的更加順暢。

3.讓孩子學會應變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性格呆板木訥,碰到問題也都是束手無策,家長可以鍛鍊孩子的應變能力,讓他們面臨不同狀況可以做出不同反應,面對各種階級的人仍然能夠泰然自若,幫助孩子學會變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

欣媽說

「家庭教育」四個字雖少,但是裡面包含了萬千學問,每個孩子的情況和經歷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因材施教,切忌套用他人的教育方針,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將孩子教育的更加出色!

我是欣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孩子「情商」太低,父母大多也是如此,怨不得旁人
    一個高「雙商」的人,在當今社會很受歡迎,尤其是「情商高」,會說話,處處受歡迎。那麼,這些情商高的人天生就是這樣的嗎?還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導致孩子的情商不同?對此,李玫瑾教授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家長不妨好好應對,好好反省,對被招的人迅速做出改變,以救孩子,怨天尤人。李玫瑾教授說,一般來說,孩子的情商與家庭和父母密切相關。
  • 李玫瑾坦言:缺乏「情商」的孩子,家長大多有這些顯著特徵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公開演講上便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培養孩子,不應該僅僅在於物質方面,更要在乎精神方面的培養。 對於這個問題,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在一次公開演講上是這樣說的:情商高低並不是先天的,孩子的情商主要是與父母后天的教育有關,情商低的孩子父母大多有這些顯著特徵。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青少年心理頗有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提到過: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有這6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不會傾聽的孩子,往往缺少耐心、比較以自我為中心,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6、嘲笑別人 嘲笑別人的孩子,往往缺少包容心和同理心,也容易給人留下沒有教養的印象,這也是情商低的表現。
  •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的家庭是這樣,那孩子將來情商會很低
    馬雲在浙商業會議上回答了這個問題:如果你想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情商。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情商教育,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引起留意。實際案例分析李玫瑾教授很早就分析了孩子的情商:情商低的人與童年成長有關,而父母是重中之重的因素。
  • 孩子的情商為啥這麼低?李玫瑾教授:其實是父母自己「作」的結果
    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讓更多孩子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所以從整體上來看,孩子們的智商相差無幾,因此真正拉開他們未來差距的是情商。李玫瑾教授是我國知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因為長期給罪犯做心理輔導,所以關於情商,她也有自己的見解。
  • 李玫瑾: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是個孝子,這樣晚年才能過上舒服幸福的日子,但有些家長由於錯誤的育兒觀念,導致了孩子未來成為了一個「白眼狼」!李玫瑾:長大後不孝順的孩子,大多有這樣的媽媽,希望你不在其中!不到家長們有沒有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呢?
  • 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有以下特點,藏不住的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研究發現:一個人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80%靠的是情商。 當今社會,情商對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你智商很高,但情商過低的話,未來走上社會也很難生存下去,因此,家長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以免日後受挫。
  • 李玫瑾:小餐桌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的兩種用餐行為,暗示了情商低
    礙於同學之間的面子,誰也不好對男孩指點什麼,但是聽到有幾位同學小聲交談,大致都是在批評這個男孩情商低,而父母也疏於管教。李玫瑾:小餐桌暗藏著大講究,孩子的兩種用餐行為,暗示情商低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從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研究,是最近幾年的「育兒網紅」,她的很多獨到而有效的見解,獲得了廣大父母的支持。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李開復教授曾經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智商高的孩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情商高的孩子註定未來表現非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時,父母學會這樣說,孩子將來會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分析 李玫瑾教授是公安大學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因為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進行研究,因此李玫瑾教授對於育兒領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幾種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李玫瑾教授曾表示:孩子的情商是直接受父母教育影響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積極的,那麼孩子就能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相反,如果父母沒能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的情商必然不高。孩子情商不高的4種表現1.
  • 李玫瑾:父母在這幾個方面多管管,對孩子有好處,還能提高情商
    看似是一則很簡單的對話,但是卻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大家知道了加菲貓的情商非常的高。情商高的人,會讓和他相處的人更加的舒心,更加的放鬆,而且高情商也是未來在社會上立足之本,所以,現在很多父母在監督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會想辦法提升孩子的情商。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網紅教授」李玫瑾,曾在多次公開講座中表示: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孩子情緒控制得好,長大後性格多比較溫和,情商也相對較高。同時,李教授也在講座中總結道:小時候有這些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都不高。
  • 李玫瑾教授直言: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李玫瑾是一位大學教授,她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對青少年兒童心理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她的家庭教育講座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孩子教養問題的根源所在。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長大後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多半有「4個特徵」。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第一種:酷愛吃「獨食」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家裡就什麼好吃的都先孩子吃。孩子碰到自己喜歡的菜,就直接把菜拿到自己面前,不讓別人吃。這樣就會給孩子養成了一種不愛吃獨食的習慣。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分享,只會想著好的,都是自己的。這種行為無論在未來生活是工作上,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 愛和孩子講大道理的,多半是「低層次父母」!一流父母這樣教孩子
    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大多是「低層次父母」!不少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我們給孩子講道理,總是感覺在對牛彈琴,沒有作用?其實,作為家長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並不是不聽我們講道理,他們也不是故意想要惹我們生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不成熟。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家長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在《圓桌派》這個節目上,李玫瑾教授說到:很多家長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 在這裡,李玫瑾教授重點提到了一個年齡段:1-6歲。 李玫瑾教授也說:「6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這時候管孩子效果是最明顯的。 那麼,這段時間家長們最該管孩子什麼?
  • 孩子上名牌大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直到有一次我聽李玫瑾教授的演講,我改變了自己的想法,她說:「我寧願讓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我一定讓他活得快快樂樂」!為什麼孩子快樂比上名校更重要?對於一些「虎爸狼媽」的家庭來說,這種觀點八成不會認同。但李玫瑾教授的話不得不聽,她是犯罪心理學教授、也從事青少年心理研究,她都是通過案件去追溯孩子的心理,所以她的觀點獨到又犀利。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心理陽光比智力更重要。如果一個孩子智力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心裡不陽光,一旦人生到達了一個高度,自己無法排解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 孩子有暴力傾向怎麼辦?李玫瑾教授告訴你
    上周五,朋友萌萌哭著給我打電話,說剛開學沒幾天,她家孩子就跟同學打架,還下手不輕。孩子回家之後萌萌訓了幾句孩子,孩子還生氣打她,她一下子就有點崩潰,她不懂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她還問我她家孩子是不是有點暴力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