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甄嬛傳》的觀眾,都會被果郡王對甄嬛的深情所打動,許多人都會覺得果郡王的痴情勝過甄嬛,但也有部分人對此有疑問,既然果郡王愛甄嬛,可他為什麼對嫻福晉離世是那樣的悲痛不已呢?
只能說,這部分觀眾對愛情過於唯美化了,沒有人能夠時刻都沉浸在愛情之中,現代人做不到,過去人也做不到,縱有一腔愛意也難經受時間的消磨。再說後宮的女人,永無出宮之日,果郡王哪怕再愛甄嬛,也見不到她,甚至連音訊都得不到,這樣的愛情怎麼去維持?
孟靜嫻這個人,從見到果郡王的那一刻起,非他不嫁,這也是因為她知道,憑藉沛國公的地位,只要提出來,皇上一定會賜婚的,所以她能夠暫時等下去。
當然,孟靜嫻確實是個好女人,她溫柔端莊,知書達理,且心地善良,這樣的女子和果郡王朝夕相處,果郡王愛上她完全可能,人都是感情動物,日久生情很自然。
當初也許他念著甄嬛,刻意與之保持距離,但架不住嫻福晉的溫柔體貼。要知道,能紓解果郡王苦悶心情的,只有孟靜嫻了。雖說是孟靜嫻用了點手段成全了她和果郡王的肌膚之親,又有誰能夠知道,也許王爺就是半睡半醒呢?
至於浣碧,果郡王是不會愛她的,他之所以善待浣碧,完全是因為甄嬛的原因。果郡王不會看不出來,浣碧的心思不單純,好幾次,由於她的自私差點害死了甄嬛。他能嫁給果郡王,也是她費了心機才達成的,甄嬛明白,果郡王也明白。
即便浣碧對果郡王是真心,那也只是她的單相思,最主要的是她不是果郡王心目中的理想伴侶。不說她不懂詩書了,至少她心地不純,果郡王怎會可能和這樣的人交心?
從浣碧進宮向甄嬛訴苦就可知道,她對孟靜嫻的醋意很濃,這就說明果郡王是疏遠她,偏愛孟靜嫻的。果郡王只是把管家權交給她,心不在她那裡。實際上她是來給長姐添堵,否則她希望甄嬛能夠勸說果郡王,還是甄嬛喜歡聽到這樣的消息?恐怕,除了皇上的家宴,果郡王都不會有機會見到甄嬛。
想想那個時候的女人真是可憐,爭來爭去最終都是空空如也,後宮的女人是死了一茬又一茬,王府也不例外。沒過多久,嫻福晉也死了,她是在皇上舉辦的家宴上被毒害的。皇后身邊的剪秋,替皇后抱不平,利用家宴給甄嬛和六阿哥下毒,沒想到被臨產的嫻福晉誤食。
太醫雖盡了力,也只能幫她產下了兒子元澈,臨終前,孟靜嫻憤恨問果郡王「誰想要害妾身?」她最懷疑的是浣碧,她這麼問也是讓果郡王警惕這個女人。此時,果郡王的心裡是疑惑的,不能不說他沒想到浣碧,只是沒有辦法證實。
剪秋下毒是事實,可當時衛臨說這毒並不深,還能在太醫的助產下生子,應該不至於死亡。大家紛紛猜測,當時衛臨沒讓果郡王進產房,而是浣碧等人進去,他們懷疑浣碧在甄嬛的默許下做了手腳。因為孟靜嫻試探過甄嬛,知道了果郡王和甄嬛的私情,這對甄嬛是個威脅。
所以,浣碧在太醫使用催產湯後產子後,用剪秋留下的鶴頂紅餵食毒發身亡。劇中甄嬛卻沒有那麼做,她會考慮既然孟靜嫻那樣愛果郡王,就不會出賣她。而孟靜嫻也是個聰明人,她也應該很清楚,一旦捅破此事,她和果郡王之間就完了。
最終,剪秋來擔這個下毒的罪名也不冤枉,果郡王也就無法再深究,牽一髮而動全身,他只能放過此事。無論怎樣他對浣碧是好不起來的,也許會怨她進王府才會生事端。
哎,別再杞人憂天了,這些也都不過是看劇情引出來的感慨罷了,本無此事,何必深究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