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塑料汙染條約的商業案例》發布|全球呼籲建立統一標準

2020-12-26 網易

  

  近日,WWF、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以及包括可口可樂、星巴克和雀巢在內的幾家國際企業,發布了《聯合國塑料汙染條約的商業案例》,呼籲建立聯合國塑料汙染條約。

  

  報告原文請聯繫:

  請按公司+姓名+聯繫方式備註

  重點章節翻譯和補充:

  

  近五年來,在世界範圍內,防止塑料汙染的措施是過去總和的1倍多,隨著公眾對塑料汙染的意識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非政府聯盟也開始參與其中,在2018年10月,由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合作發起的《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標誌著多方利益相關者參與的起點。

  迄今已有500多個籤署國,它將企業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團結在循環經濟的共同願景下,除確定2025年解決塑料汙染的具體目標,《全球承諾》還幫助企業規範了標準和定義的一致性,這些標準和定義正逐漸成為行業規範。

  補充局限性—法規出臺

  雖然像《全球承諾》這樣的倡議促進了循環企業的發展,在應對全球塑料挑戰方面取得了進展,但是自願性的倡議永遠無法遏制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公司使用塑料包裝,想革新現今整個線性經濟體系,必須需要強制性的監管體系。政府和工業界承諾將在2040年前將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量減少約7%。因此,僅靠自願行動無法推動所需的制度變革。它們必須輔之以監管行動,為所有企業創造有利的環境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全世界近五年對一次性塑料製品出臺的法規量

  在過去五年裡,實施一次性塑料物品管理條例的國家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其中包括對塑膠袋或其他一次性物品(如塑料吸管和餐具)的國家禁令或稅收。到2020年,全球至少有115個國家通過了此類法規。另有22個國家宣布打算在2020年或2021年實施類似法規。在2021年之前已經通過或計劃採用塑料法規的137個國家代表了66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86%和國內生產總值的93%)

  監管機構也越來越多地採用各種手段,鼓勵消費者退回、回收或再利用塑料。截至2018年,已有20個國家實施了押金制(DRS),另有6個國家在2022年之前公開宣布了這一計劃。監管機構也開始著手解決微塑性汙染問題。2015年,美國頒布了首個專門針對微塑料的國家政策,制定了《無微珠水域法》。

  國家以下一級的法規也在增加。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和美國等國頒布了許多州甚至市一級的法規,其中大部分涉及塑膠袋的使用,其次是陸地上的微型塑料來源。例如,澳大利亞,除了新南威爾斯州,禁止一次性使用塑膠袋已在所有司法管轄區實施。

  在歐洲發揮主導作用的情況下,跨界路線的嘗試正在開始。2018年,《包裝和包裝廢物指令》也進行了更新,引入了一個強制性目標,即到2030年30月將塑料包裝回收率提高到55%,針對歐洲海灘上最常見的10種一次性塑料製品,以及丟失和遺棄的漁具,這些漁具合計佔歐盟所有海洋垃圾物品的70%。

  但大多數現有政策與主要問題驅動因素不符

  在為塑料相關立法的國家中,60%的國家只針對一次性塑膠袋。雖然塑膠袋是塑料汙染問題的象徵,但一次性塑膠袋只是問題的一小部分。例如,在海灘清理中,一次性塑膠袋只佔所發現物品的7%。因此,目前的立法並沒有處理造成塑料汙染的大部分物品。只有48個國家(25%)實施了不僅僅是塑膠袋政策。這些措施包括對塑料瓶的禁令、稅收或費用,即使從一次性塑膠袋延伸到塑料瓶也僅佔海灘清理中發現物品的10%。

  只有17個國家(9%)的政策覆蓋了海灘清潔區發現的超過一半的廢物,這些國家加起來只佔塑料洩漏總量的6%,只有全世界前20個塑料洩漏國家只有一個國家制定了塑料法規,涵蓋了50%以上的海洋塑料廢物。目前的政策重點(一次性塑膠袋)與主要的海洋塑料不一致。此外,前20名中有7個國家甚至沒有正式的國家塑料政策文件。

  

  缺乏基本的廢塑料管理和處理能力導致塑料洩露

  據估計,有20個國家是83%管理不善的塑料總量的源頭,有效地應對塑料汙染問題,需要新的方法貫穿整個塑料價值鏈。但是,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和社區,廢物管理不善導致塑料洩露,是環境問題的關鍵驅動因素。

  此外,各地標準不一致也導致塑料循環產業利潤低的原因之一。

  中國今年大推垃圾分類,但是僅生活垃圾分類是無法解決廢塑料管理不善的問題,原因:

  

  1.   垃圾分類不夠精細,可回收物中包含塑料、金屬、紙類,這非常不利於下遊的回收工作,增加再生成本。

      

  2.   低值塑料的回收動力低,由於缺乏可回收設計,大多數塑料製品被生產時就沒有考慮到後續的回收性,如使用多種材質、多層膜包裝、顏色多、導致回收時難以分離,最終洩露到環境中。

      

  3.   塑料洩露責任主體不明確,汙染治理中一直存在「誰汙染,誰治理」,但是低值塑料洩露的責任主體卻難以確定,以一次性餐盒為例,外賣平臺並沒有生產餐盒,但確實大幅提高餐盒使用量,由於是外送到各地、個體商家難以對餐盒進行回收,消費者應當對餐盒負有回收責任,但是又缺乏相應的監管制度和押金制來督促消費者的回收行為,最終導致責任延伸制度無法進行。

      

  

  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和通用定義、市場協議

  聯合國關於塑料汙染的條約需要對包裝、一次性使用、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等關鍵術語提供明確的定義。

  現有的國際協定,包括巴塞爾、水原公約、塑料經濟全球承諾、歐盟、已經制定單一用途塑料的定義,為聯合國塑料汙染條約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一套全球商定的定義和標準將有助於形成統一的立法格局,從而幫助各國制訂政策支持。

  明確的國家目標和行動計劃,以實現條約的總體目標。

  為了推動大規模的變革,建立一個共同的監管框架仍然至關重要,明確規定每個國家有義務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集體解決塑料汙染問題。目前的政策、法規和產業行動已經朝著這個方向發展,並將作為全面的全球協議的基礎。這可能包括特定的限制某些一次性塑料製品(如餐具、吸管)或產品標籤要求(如菸嘴過濾器、飲料杯)。

  此外,新條約可以規定在某個時間(如2030年或2040年)前達到的某些目標(例如最大排放量或最低單獨排放量)。該條約還可要求每個締約國根據其具體情況制定國家行動計劃,這是一系列現有國際條約,包括《蒙特婁議定書》、《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和《生物多樣性公約》所規定的義務。

  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塑料行動夥伴關係也促進了國家塑料行動計劃的制定,各國可以根據這些計劃制定國家一級的塑料政策。

  缺乏塑料價值鏈的通用報告指標和方法。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商定的以國家計算的塑料排放率的國際方法。這種計算方法對於建立衡量塑料汙染治理的進展基線至關重要。在大多數國際環境條約中,要求各國定期提交國家報告,以促進透明度、問責制和可核查性

  作為新條約報告和監測部分的一部分,還可以考慮設立一個專門的科學機構。目前,世界範圍內,進行塑料汙染的科學研究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沒有一個制度可以確保科學知識的結構的正確性,沒有機構來審查這些研究結果是否可以提交給各國作為採取行動的基礎。過去曾為一些其他國際條約和問題設立了這樣的科學機構,其中最著名的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IPCC。

  投資關鍵市場中的基礎設施開發和創新

  為了促進儘可能多的國家執行和遵守新條約,應建立一套結構體制。目的是以具有經濟效益和公平的方式在各國之間分配技術和財政資源,包括根據商定的方案,要求各國建立專門財政機制提供捐助。

  資金發放將視條約的參與和遵守情況而定,其目的是支持國家行動計劃和戰略的執行。此外,財政資源可用於替代材料或技術的創新和研究(例如,通過德國、挪威和英國的發展計劃);條約將尋求更好地協調這些資金流動並提高其效力。

  

  !站在不同位置就有不同的思考和關注點,為使本次會議深刻洞察行業發展,ChinaReplas 2021第二十四屆中國塑料回收和再生大會廢塑料新觀察邀相關政府部門、聚合物、垃圾分類、城市園區、聚合物、塑料製造、回收再生、品牌、相關裝備、再生材料應用等企業、國內外協會、行業研究機構等從業者參與意見徵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際快訊丨拜登能成為塑料汙染問題的全球領頭人嗎
    對此,全世界都急切地希望美國能夠共同參與到解決全球塑料汙染的隊伍中,涉及到的不僅是塑料瓶、塑膠袋和吸管等塑料製品對空氣、土壤和水的汙染問題,而且還包括隨著疫情擴散而激增的塑料面罩、外賣盒和泡沫包裝問題。
  • 《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2020進展報告》發布
    量化企業和政府籤署方的塑料循環經濟進展  近日,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了第二份《新塑料經濟全球承諾》年度進展報告,並通過詳實的數據公布了企業和政府籤署方推動實現塑料循環經濟的進展情況
  • 地球的一半|各國治理塑料汙染給了我們什麼啟發?
    世界自然基金會於2019年發布的報告《通過問責制解決塑料汙染問題》顯示,由於塑料循環利用的不足與有效管理機制的欠缺,75%以上的塑料成為了廢棄物,其中1/3已經變成塑料垃圾流入自然環境中,對生態系統特別是海洋造成日益嚴峻的汙染。
  • 氣候雄心峰會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我國都做了些什麼?
    近日,氣候雄心峰會呼籲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展望未來,聯合國2021年的中心目標是建立一個真正的全球碳中和聯盟,在2050年實現全球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至少有24個國家宣布了新的承諾、戰略或計劃,以實現淨零排放或碳中和。
  • 聯合國在華發布《可持續城市與社區評價標準導則》
    據估計,2014~2050年,僅中國的城市人口就將增加2.9億,而且全球近一半的城市化將在中國發生。  為給中國及發展中國家城市和社區的可持續建設提供明確的目標和指引,7月13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佳粹(中國)環境發展促進中心在京共同發布《可持續城市與社區評價標準導則》(以下簡稱SUC導則)。
  • 大海洋的塑料汙染是個大問題,現在解決還不晚,您怎麼看?
    控制塑料垃圾的全球運動是有史以來發展最快的環保事業之一。然而,這還不足以減少越來越多的廢棄塑料流入大海。  在未來10年裡,流入水道並最終流入海洋的廢物將達到2200萬噸,每年可能高達5800萬噸。,因為這一估計考慮到了政府和工業界對減少塑料汙染的數千項雄心勃勃的承諾。
  • WWF呼籲餐飲企業減塑,星巴克承諾2020年停用塑料吸管
    塑料,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地球環境產生汙染。7月9日,國際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重塑未來,誰先出手」中國行動,旨在推動淘汰以塑料吸管為代表的一次性塑料餐飲製品。WWF點名肯德基、麥當勞、costa咖啡、星巴克等跨國餐飲連鎖企業,督促其在中國儘快實行減塑承諾,與國際接軌。同時,WWF呼籲公眾不主動索取塑料吸管,推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減量化。
  • ITU無線電通信局局長:全球統一標準,世界更加美好
    文/黃海峰古代秦國時期,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極大促進社會發展,方便百姓生活!在如今的移動通信領域,全球標準制定也極大影響產業發展,從3G時3個到4G時2個,再到5G。實現全球統一標準會讓5G網絡、終端、晶片產業以遠超預期的速度發展。
  • <中國醫藥報>建立標準體系 讓塑料包裝化妝品更安全
    目前,我國對化妝品包裝的檢驗檢測主要針對外觀和物理性能(如力學性能、抗跌落能力、密封性、氣體阻隔性等),缺少針對化學安全性的檢驗檢測標準;我國現行相關標準、規章中沒有針對化妝品包裝材料安全性的統一評價指標或檢驗檢測標準,導致化妝品企業大多不開展化妝品用塑料包裝安全性檢驗檢測,或者參照食品用塑料包裝標準進行檢驗檢測。
  • 加強塑料製品治理 十部門將塑料汙染全鏈條治理進行到底
    同時,特別重要的,也是要建立健全高效的回收體系,規範廢塑料的材料化利用,大幅度地提高塑料垃圾的能源化利用的比例。那麼總體上看,「治塑令」是以循環經濟的理念來推進塑料製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應該說更具系統性、協同性和有序性。
  • 建立塑料汙染治理的長效機制 加大塑料廢棄物的回收
    商務部近日發布《商務領域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回收報告辦法(試行)》,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商務領域減少使用、積極回收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推廣應用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
  • 應對塑料汙染 「中國方案」正穩步推進
    9月11日全國塑料汙染治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塑料汙染治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區各部門要壓實責任,狠抓落實,切實推動治理取得實效。要強化屬地管理,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省負總責、城市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要加強執法監管,組織開展聯合督導,對各地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要加大宣傳力度,凝聚社會共識,營造塑料汙染治理的良好氛圍。
  • 塑料汙染治理 中國的行動意義重大
    自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灘第一次報導發現塑膠袋以來,塑料汙染問題便一步步在發酵。世界各國對塑料汙染的認識隨著時間在不斷深化,各種力量交互作用尋求塑料汙染治理共識,思路和模式日漸清晰和豐富,行動力度不斷加強。從1990年代開始,就有多個國家結合自身國情出臺包括限塑、禁塑、徵稅等法律法規。從2014年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的聯合國環境大會均號召和倡議全球應對塑料汙染問題。
  • 2020年全球最大塑料汙染企業,可口可樂、百事和雀巢繼續蟬聯
    《報告》指出,2020年全球十大塑料汙染企業如下: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公司、 雀巢、聯合利華、億滋國際、瑪氏公司、寶潔公司、菲利普莫裡斯國際公司、高露潔-棕欖、不凡帝範梅勒。其中,可口可樂公司、百事公司和雀巢連續三年被評為世界前列塑料汙染企業。「看到同一批大品牌連續三年站上世界塑料汙染企業前列的領獎臺,並不令人驚訝。
  • 塑料汙染如何整治?成都市發布具體行動方案
    封面新聞記者 羅田怡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對塑料汙染治理提出指導意見。廣東、上海、浙江等多個省區市發布具體方案,明確了治理塑料汙染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 住宿業祭出三招劍指塑料汙染
    今年1月19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2年年底,全國範圍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不再主動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過設置自助購買機、提供續充型洗潔劑等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到2025年年底,實施範圍擴大至所有賓館、酒店、民宿。
  •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推動疫苗全球公平可及
    當地時間12月17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到訪德國柏林,並與德國聯邦外交部長馬斯舉行了會晤。他在此後的聯合記者發布會上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努力、推動實現疫苗全球公平可及。他指出,要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就必須通過國際合作,而不是民族主義,因此,應向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提供更多的經濟支持。據古特雷斯透露,該聯盟明年1月底之前的資金缺口超過50億美元。與此同時,還迫切需要另外的200億美元繼續推進相關工作。
  • 【權威發布】最高法發布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的意見
    平等、統一適用法律是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的基本職責,事關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是建設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在要求。人民法院要實現公正司法,就必須完善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工作機制,加快完善審判權力制約監督體系。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通過制定司法解釋、發布指導性案例、完善司法指導性文件等措施,不斷解決法律統一適用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類案不同判」現象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
  • 碧然德:減少飲水帶來的塑料汙染
    當瓶裝水大大提高了人們生活便利性的同時,也在造成嚴重的塑料汙染。大多數瓶裝水由塑料包裝,而塑料包裝是由石油提煉而成的,生產塑料瓶的過程本身就會對能源產生巨大的消耗,而隨手丟棄的塑料瓶不計其數,這些塑料瓶不僅破壞生態平衡,還會嚴重汙染土壤和水資源。
  • 全產業鏈協同發力 加快治理塑料汙染——塑料汙染治理論壇在北京...
    11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塑料汙染治理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主題是「全產業鏈協同發力 加快治理塑料汙染」。塑料製品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權威專家、龍頭企業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健全多方協作機制、治理塑料汙染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