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糕和芋頭糕是廣東人喝茶時常吃的點心,我這裡要介紹的做法跟我們在茶樓吃的不太一樣。
我們汕尾把蘿蔔叫做菜頭,因此蘿蔔糕就叫做菜頭粿,而我家常做的是菜頭丸,就是把菜頭粿捏成丸子狀。
菜頭丸是我從小吃慣的點心,吃起來有滿滿的「媽媽的味道」。這種家傳菜譜自然是要傳承下來的,一到冬天我總會做幾次,其實做法很簡單。
先說材料,白蘿蔔一個大約2斤,粘米粉4兩(1斤蘿蔔配2兩粉),臘肉約50克(或臘腸1條),蝦米約25克。喜歡吃冬菇的也可以放兩三個,喜歡吃蒜的可以將一條青蒜切碎後加進去。
蝦米(和冬菇)先用水泡發再切粒,臘肉(或臘腸)切丁,白蘿蔔刨絲後擠掉部分水分,再切碎備用。
放約30ml油到炒鍋裡,用小火依次把臘肉、蝦米、冬菇炒香,熄火後把蘿蔔碎倒進鍋裡,加入約2克鹽拌勻,然後再加入粘米粉拌勻。
需要注意的是鹽不要放太多,菜頭丸太鹹了會很難吃,不夠鹹可以加蘸料。
如果是做菜頭粿的話,這時把拌好的蘿蔔漿裝進盤裡蒸熟就可以了。我們家做的是菜頭丸,就需要把蘿蔔漿捏成一個個丸子,再放到盤裡。盤底可以先刷點油防粘。
蒸鍋大火燒開後,把菜頭丸放進去大火蒸約25分鐘即可。吃的時候蘸點蒜蓉辣椒醬就是無上美味了。
芋頭是我非常喜歡的食材,可以做出多種多樣的菜式。前一陣跟我媽媽學做了芋頭糕,據說是潮州的做法,跟我們通常在茶樓裡吃的廣式芋頭糕不一樣。
做法跟菜頭丸很像,半個芋頭約1斤,紅薯澱粉約2兩,蝦米20克,臘肉30克。
先將芋頭刨絲備用,不需要再切碎,加入1克鹽、紅薯澱粉和少許水(大約10ml)拌勻,水要一點點的加,能拌勻就可以,別加太多。蝦米泡發後切碎,臘肉切丁。起油鍋炒香臘肉和蝦米,再放進去芋頭漿裡拌勻,然後就可以裝盤了。盤底先刷一層油,芋頭漿裝盤後表面再刷一層油。蒸鍋用大火燒開後放進去蒸大約25分鐘,一揭鍋就能吃到香噴噴的芋頭糕了,很簡單吧?
上次去泉州時吃了一種點心叫安海菜粿,其實就是菜頭粿,做法又跟我們廣東的不同,好像蘿蔔是完全磨成漿了,吃起來有濃濃的蘿蔔味但是沒有吃到蘿蔔,做法應該是蒸熟後再將表皮炸成金黃色,外脆內嫩非常美味,等有空了我要學習一下怎麼做,成功了再和大家分享。
愛與美食皆不可辜負,好好吃,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