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周作人怎麼成了骨頭最軟的人,不要當文天祥就要當漢奸嗎

2021-01-08 騰訊網

引言

我國有句俗語叫「龍生九子,各有不同」,比喻的是即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會在品德、能力上各有不同。

而在我國的近現代史上,便同樣有著這樣的兄弟組合。他們俱有才名,然而其品行上卻是高下立判。一位被稱做「骨頭是最硬的,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備受後人讚頌,而另一個卻在民族危亡之際甘當了漢奸,成為了「骨頭最軟」的一類人。

他們便是魯迅先生與其弟弟周作人。魯迅先生的生平事跡自不用贅述,這位新文化運動的旗手,面對民族危亡的局面發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一部部的著作,如《狂人日記》、《朝花夕拾》、《且介亭雜文》等影響深遠,也成為了後人耳熟能詳的作品。

但他的弟弟周作人,雖然也是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亦是著作等身。可在品行上,卻有大虧。在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時,他沒有選擇撤離北平,還甘心擔任了日本人給的偽職。

而當抗日戰爭結束時,這樣的行逕自然也讓他身陷囹圄。而即便是此時,當一眾同仁前去探視他,問他為何要做這等糊塗之事時,他仍大閆燦燦的說到:就是死了許多文天祥又何補於事呢?我不希望中國再出文天祥。

這等言語,也不禁讓我們反問一句:不當文天祥就一定要當漢奸嗎?對此,我國的戰略專家、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將軍也是直言不諱的發出了這等詰問,並以他為何成為骨頭最軟的人作為反例,做了主題演講,還將這個故事編入了他的著作《為什麼是中國》之中。

周作人的功過是非

周作人,1885年生於浙江紹興。在三味書屋之中他接受了傳統的漢學教育,16歲時受到國內新學風潮的影響,他便進入了當時的江南水師學堂學習。

聰穎的他,也正是在這期間學習了大量的英文,並在畢業後考取了官費留學生名額。也正是藉由此,他與兄長魯迅等人踏上了日本之旅。

在日本期間,他不僅攻讀了海軍技術, 還學習了包括日語、希臘文等眾多的外語語種。在日本的這五年時間也成為了他知識累積的重要階段。而在回到國內之後,他又先後轉任各地教職。

時間來到1917年他成為了北京大學的一名編纂,繼而在次年出任教授之職。而在當時的中國,一股新文化的熱潮也正在逐漸開啟。作為一名站在時代前沿的文人,他也並沒有退縮。

他不僅在新文化運動期間成為了《新青年》的作者,還擔任了新潮社的主任編輯。即便是在五四運動之後,他也仍舊作為文學研究會的重要一員,積極投身於其中,可以說此時的周作人,是如同兄長魯迅一般的錚錚鐵骨文人。

但是,人是會變的。就在1937年7月7日日本人藉口發動了盧溝橋事變,而這也標誌著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啟,當時的中國國貧民弱,民族危矣,面對這樣的局勢抗日也成為了民族的呼聲。

而北京大學也決定撤出北平,彼時的周作人卻選擇了留校。至於其留校的緣由,在北大校長蔣夢璘的回憶錄中,提及乃是他授意,當然是走是留這也本是個人選擇而已,我們無從指摘。

可就在這之後,周作人的做法卻令人大跌眼鏡。在隨後,這個飽讀經綸之士卻在日本人的勸說之下,出任了偽職,充當起了粉飾侵略的馬前卒。他的職務也從北京大學的文學院院長到教育總署督辦、會長等不斷「擢升」。

但是,這樣的升遷換來的必然是唾棄與罵名。而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也被國民政府逮捕,隨後又被判刑,關押於老虎橋監獄。

彼時周作人的眾多朋友也紛紛為他開脫求情,俞平伯甚至還專門求胡適說情。按道理說,當時的他應該十分悔恨才是,可就在面對好友探視時他卻說出了:「就是死了許多文天祥又何補於事呢?我不希望中國再出文天祥」這等言論。

坦白講,對於成為文天祥這等民族英雄,我們並不能做強制要求,但對於不成為漢奸我們卻完全可以做到,到了此時周作人仍未認識到錯誤,也令人憤慨。

周作人為何選擇了當漢奸?金一南一針見血

他為什麼會成為了骨頭最軟的人呢?周作人的同仁鄭振鐸說「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給了他不好的影響」。可是,作為一個文人,這樣的話語站的住腳嗎?將這等事,諉於一個女子顯然也難以服眾。

而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個敢於直言的將軍金一南卻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原因所在。

他說:在當時山河破碎的時代背景之下,平民百姓苦不堪言,而這些代表著「精英階層」的民國政府高官、知識分子們,卻在醜陋的政治演繹中出現了集團性的精神沉淪、人格沉淪。他們眼中氣節、擔當不過是空話而已,只有利益、權位才是最重要的。

談及周作人時,金一南將軍還特意的提及了華北偽政府首腦王克敏,這位竟能將早日投降日本算作政治資歷,甚者還用這個來壓汪精衛之流,也當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小結

事實上,我們縱觀歷史就會發現問題所在。不僅僅是抗日戰爭時期,即便是在宋朝末年、明朝末年,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發現在當時的投降勢力之中,都是呈現了明顯的集團性特點。

而在這些人身上,也都有著為人所不齒的假仁假義。當然,我們並不奢求每個人都如同文天祥一般能夠「留取丹心照汗青」殺身成仁,但至少愛國之心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應有的基本素質。

那麼要如何培養這種素質呢?那就必須做到知史、讀史、懂史、修身。在這一點上,作為著名的戰略專家金一南將軍的工作可以說卓有成效。在多年以前他便出版了介紹中國近代史的《苦難輝煌》用以教誨青少年了解歷史,並堅定信念;而在今年金一南將軍的新書《為什麼是中國》也與廣大讀者見面。

相關焦點

  • 同一屋簷下,為什麼魯迅的骨頭那麼硬,他弟弟的骨頭那麼軟?
    之後,周作人迅速成長,成為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散文家,翻譯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他還是當時中國極少有的希臘文學家。曾經名氣一度在大哥之上。說到為何如今只淪為一個弟弟。也正如他名字中的一個字:作。他太作了,浙江有周作人,作精本精。
  • 亂世書生之是非人物周作人
    或許他的天賦是最高的,或許他的學問是最大的,或許他是最有文學底蘊的,但是卻是三兄弟中唯一一個身後背負罵名的人。因為他的性格就註定了他的命運,早年的小有所成,闖下了一些名聲;中年委身事敵,留下一世罵名;晚年清貧,雖得到了中央寬待,靠翻譯為生,但是時常生活難以為繼,最後在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批判,鬱鬱而終。
  • 98年,46歲金一南沒人問津,他漫不經心一句話,卻一鳴驚人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機會,也只留給具有真正信仰的人。這一點,從金一南將軍的人生經歷中,便可窺見一般...在他剛進來的時候,所有人都不想要他,但是金一南不為所動,整天在圖書館看書吸收著精神食糧,正是他所需要的。驚鴻一問1998年,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切爾科特第一次來國防科大訪問。國防科大邢世忠校長親自召集會議,研究怎麼接待這位美國將軍。
  • 周作人最後22年的小資掙扎
    此時,手中捧著的這本《周作人的最後22年》終於翻到最後一頁,闔上書,思想的車輪卻依然滾滾向前,推動著指尖在鍵盤上敲打,試圖,要為那個時代的他,訴說點什麼。之前對於周先生的了解,僅限於他是魯迅先生的二弟,且稍稍知道的關於他的傳聞,不過是個「大漢奸」,是個在思想上與魯迅先生背道而馳,兄弟間反目成仇的人而已。
  • 周作人羽太信子(下)|巨嬰與悍婦的幸福生活
    而最小的那一個,則有可能認為自己最沒本事,他可能會比兄長們更為消極被動、安於現狀、甘居人後。他追求成就和傑出的意願也往往最小。只是一直以來,因為某些原因,魯迅一直被提到太多,而周作人沒人敢提;最小的周建人,跟兩位兄長相比,成就略遜些:社會活動家、生物學家。曾任浙江省省長和民進中央副主席等職。3
  • 從工人到專家,只用一次危機就成了大熱門?金一南:我做三件事
    但是,沒人要他,他只好在學校和企業工作。1987年,35歲的他如願去國防大學圖書館工作。在圖書館工作11年,期間因開發「國防相關信息系統」獲全軍科技進步獎。其他人說:金一南生來就是圖書館工作人員。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國防大學當圖書館員可以養老,但金一南不這麼認為。
  • 李長聲:谷崎潤一郎、鮑耀明、周作人的異國友誼
    戰爭過後曾聽說二人被人在脊背上大寫『漢奸』二字遊街,我甚為憂心。」算不上親密,那種平和而誠懇的關心令人感動。我尤其敬佩谷崎潤一郎對於中國的態度從不隨時局而變,始終如一。周作人致信鮑耀明,寫道:「得卅一日手書誦悉,知谷崎君忽歸道山,不勝悼惜。我對於明治時代文學者佩服夏目與森鷗外,大正以外則有谷崎君與永井荷風,今已全變為古人了,至於現代文學因為看不到,所以不知道,其實恐怕看了也不懂得也。
  • 1998年,46歲金一南無人問津,初中學歷,破格提拔副教授
    因為表現好,金一南被安排進入正式機械廠,成了一名車工。有一次手掌意外受傷,流血不止,但他卻不為所動,仍是全神貫注於正在加工的機件上,堅決保證不出廢品。1972年,20歲的金一南被保送參軍。聽到這,屋子裡的人開始沸騰了,不僅是因為要接待一個這麼厲害的人物,還因為眼前這麼一個能搜集情報的人。這在1998年是非常厲害的。就在大家詫異,還沒回過神的時候,金一南又給大家傳遞了一張從網際網路上弄下來的將軍照片,這個照片在接待時的用處可大了,畢竟目前還沒人知道將軍長啥樣呢!
  • 民國漢奸舊照:圖2女漢奸打劫新娘花轎,圖4漢奸被槍決前四肢發軟
    但是,在歷史上,尤其是在近代,當賊人侵入我中華大地之時,卻依舊有一些只顧自身利益之人,將國家之利益拋卻腦後,甘願當賊人的走狗,淪為漢奸,迫害同胞,將祖國的利益出賣,令人唾棄。照片中可見,女漢奸一個個笑得很是燦爛,真是諷刺。圖三、漢奸在圖中的漢奸,手上還戴著日軍的旗幟,站在人堆前吸著煙,一派威風的樣子。在當時,這些人甘願淪為漢奸替日本軍效命,反過頭來欺負自己人,還以此為傲,喪心病狂。
  • 1998年,46歲的金一南無人問津,卻因為隨口一句話一鳴驚人
    著名軍事專家金一南的父親金如柏是位老紅軍,少將軍銜。其母親鄭織文是位抗戰幹部。他最初在北京軍區當通信兵,1984年,父親去世,組織上照顧,32歲的金一南被調回北京,分配到國防大學圖書館工作。1998年,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切爾克特第一次到中國國防大學訪問,金一南表現突出,一鳴驚人。
  • 98年,46歲金一南無人問津,漫不經心一句話,被破例提拔為副教授
    98年,46歲的金一南一言不發,被破例提拔為副教授少將金一南在他的書《這就是中國》裡有一個真實的故事。西邊山區的一個村莊裡,一群孩子無憂無慮地玩耍,突然有一群日本人圍了過來。大家都來不及離開,村幹部和老百姓就混在了一起。
  • 1998年,46歲的金一南無人問津,他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一鳴驚人
    最終,金一南竟然歸還大伙兒出示了一幅從在網上免費下載的切爾科特相片。先前,屋子裡人連切爾科特長什麼樣還不知道呢!邢世忠校領導取下老花眼鏡,很潛心地面上下掃視一番金一南,最終說:「金一南,中午2點以前,你將全部的原材料放到我的公司辦公室!」
  • 金一南:如果有戰爭,中國首先要辦這件事!
    在戰爭之中,無論什麼時候,都是最關鍵的時刻,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絕對忠心的士兵。而不是只知道坐在辦公室裡面,喝著小茶,抽著小煙,用自己的權威來謀取私利的人。如果在戰爭來臨的時候,只有這種人的話,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會被敵軍收買,這會給整個國家帶來極大的打擊。
  • 98年,46歲金一南沒人問津,他漫不經心一句話,卻一戰成名
    98年,46歲金一南沒人問津,他漫不經心一句話,卻一戰成名金一南教授是我十分敬仰的一個人,我置信每一個國人聽了金教授的演講,在心靈和認識上都會有很大的觸動。他用實踐行動詮釋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是時期出色的楷模。
  • 98年,美國將軍來訪,角落裡46歲金一南無人問津,卻一鳴驚人
    1998年,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切爾克特第一次到中國國防大學訪問,金一南表現突出,一鳴驚人。1998年,美國國防大學校長切爾科特第一次來國防科大訪問。國防科大邢世忠校長親自召集會議,研究怎麼接待這位美國將軍。
  • 1998年一位美國將軍到訪,角落裡的金一南一言不發,卻憋了個大招
    當時,金一南作為圖書館信息室的一個不起眼的主任,也縮在會議室的一個角落裡參加了會議。校長問大家:「你們對接待這位美國將軍有什麼想法嗎?」很多人都在談論當時的中美國際關係和形勢,沒有人提到瑟科特本人。金一南坐在角落裡默默地看著每個人,一言不發,沒有人知道他已經壓制了一個大動作。
  • 英國教授口出狂言,稱中國人不守信用,金一南一句話立刻讓其閉嘴
    2000年,第一次到英國皇家學院學習的金一南被主管教授泰勒的一句話給說懵了。後來金一南教授才明白,原來泰勒指的是1997年香港回歸的事情。在泰勒眼中,在清朝時期,我們和英國籤訂了條約都表示,香港九龍是永遠割讓的,可到了1997年,這些全部被我們收了回去,所以他認為中國人不講信用。面對主管教授這樣的論調,金一南平靜的回答:「先生,您知道嗎?
  • 金一南震撼演講:人沒有優缺點,只有特點
    你看任正非的缺點,等到當上華為的領導時,「殺伐決斷」反而成了很大的優點。其實人本身沒有改變,但在事業的不同層面,應用起來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我覺得,人不要著急地想去改變自己,但有個前提是一定要奪取勝利。
  • 1998年,金一南46歲無人問津,他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卻一鳴驚人
    說起金一南教授,你不禁你可能會不禁發出疑問,金一南是誰呢?他呀,就是我們的國防大學教授,少將軍銜正軍級戰略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安全戰略國際衝突與危機處理的專家。1984年,32歲的金一南被分配到國防大學的圖書館工作,當年剛進入國防大學的時候,甚至沒人要,所以只能在圖書館工作。
  • 金一南將軍令人熱血沸騰的10句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發人深省
    你可以「人性」不離口,但如果失去血性,你的人性能保全嗎?讓無尊嚴的保命哲學流傳開來,暴恐分子活動空間是越來越小還是越來越大?人們的精神狀態沒有血性與正義的提振,誰敢說抗日戰爭期間,五六個日本人帶著百十號偽軍就能把幾萬人趕得到處「跑反」、一把屠刀就能砍下一百多中國人腦袋的所謂「百人斬」局面未來不會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