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雙循環下的新發展格局 專家們這樣說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北京9月15日電(楊曉波)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理解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日前,在西安舉行的首屆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上,多位專家對此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CF40常務理事會副主席、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蔡鄂生表示,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提出的,是「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形勢下的頂層戰略定位。中國將通過更加開放的姿態,堅持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加強同世界經濟的聯繫,促進國際國內貨物、資金、人力等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實現中國經濟良性運轉的同時帶動全球經濟持續復甦。

CF40學術顧問、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介紹,國內國際的雙循環既涉及到商品的生產、分配、消費、流通之間的循環通暢,也涉及到要素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流動、優化配置的循環暢通。他進一步表示:「『雙循環』是更深層次改革、更高層次開放,要更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而『一帶一路』的建設深刻體現了雙循環的這種特徵內涵。」

「加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不僅可以吸引境外優質資源進而深化資本市場制度改革,而且可以通過境外資本的參與引入成熟的市場規則和投資理念,提高我國資本市場在全球範圍配置資源的能力。」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張曉慧認為。

在CF40成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看來,政府投資要與消費結合起來,不能「就投資談投資」,政府投資這一公共投資應該促進公共消費,通過公共消費促進人力資本積累,而且是促進人力資本平等的積累,縮小階層之間人力的鴻溝,可能最有助於我們大循環主體的形成。他認為,如果沒有這一點的話,從長期來看,可能會導致這種人力鴻溝,致貧富差距,貧富的差距導致內需的收縮,國內的大循環就很難真正建立起來。

CF40成員、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稱:「新發展格局需要我們有戰略縱深,不再局限於過去循環的安排,戰略縱深或者迴旋餘地就在西部。」

論壇期間,還發布了《曲江報告》,報告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資深研究員、證監會前主席肖鋼牽頭。肖鋼介紹,在當今世界格局發生深刻演變、逆全球化和各種保護主義、民粹主義抬頭的情況下,我國面臨的海外投資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企業「走出去」也必將迎接新的挑戰。因此,要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我國海外投資權益保護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努力增強海外投資權益保護體系的整體性、系統性與有效性。

他表示,基於對我國海外投資歷史演變、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的研究,並充分借鑑國際經驗,報告設計構建了一個符合中國實際的海外投資權益保護框架,即以法律規則為基礎,以三支力量(政府力量、多邊組織力量、民間力量)為支撐,多種權益保護工具協調運用。

在框架基礎上,報告進一步就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經濟制裁與安全審查、領事保護、政策性海外投資保險、國際多邊組織作用以及海外民間安保體系等海外投資權益保護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提出建議,主要包括:一,充分利用雙邊投資協定;二,妥善應對經濟制裁與安全審查;三,加強領事保護;四,推進政策性海外投資保險制度建設;五,運用國際多邊組織力量;六,健全海外民間安保體系。

圖集

+1

責任編輯: 楊曉波

相關焦點

  • 以高水平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 構建新發展格局
    楊再高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要求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要深刻認識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內涵、實質和重要意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多措並舉高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我國經濟轉危為機、行穩致遠。
  • 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權威訪談)——訪清華大學...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新發展階段的特點是什麼?
  • 構建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戰略布局
    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第二,以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為主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以來,我多次講,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習近平主持召開經濟社會專家座談會,近300字定調新發展格局...
    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2、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什麼是中國的新發展格局?
    ,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 高培勇:構建新發展格局所凸顯的是「安全」二字
    在高培勇看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所凸顯的是「安全」二字,核心要義在於統籌發展和安全。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在疫情大流行背景條件下,積攢到了質變程度,演化成對於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甚至對整個國家安全的威脅,以至於我們必須跳出簡單的供需平衡,延伸到整個國家全局層面作出戰略抉擇。這才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背景。因此,高培勇提出四點建議。
  • 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生態環保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研討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據生態環境部官網12月17日消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按照部領導指示,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組織召開生態環保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研討會,邀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人民大學、能源基金會等單位專家及部分部屬單位負責同志參會
  • 構建新發展格局 鄉村振興何處著力——專家學者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記者張忠德報導)  □ 本報記者 毛鑫鑫  「『十四五』時期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放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一大背景下。」  「要千方百計提高農產品充分供給的安全程度,牢牢把握農業產業安全的主動權。」知名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商鄉村振興事業,共話齊魯樣板打造,為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智慧和力量。  「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會在怎樣的大背景下鋪展開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會帶來一系列顛覆性變化,新冠肺炎疫情也帶來了新變數,這些自然會對鄉村振興產生深刻影響。」
  • 共話「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新方略——2020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展望『十四五』:循環發展新方略」,來自循環經濟領域的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群策群力推動我國「十四五」循環經濟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 原副院長、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在主題演講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司長劉德春作了題為《「十四五」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總體考慮》的演講,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我國循環經濟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從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 宏觀|把握形勢劃出重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歷經艱難險阻,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的環境下,我國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可喜可賀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劉向東表示,中國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中國率先實現復工復產, 著力穩定住產業鏈供應鏈。
  • 廣東高等教育未來五年如何發展?專家學者這樣說
    學者們認為,「十四五」期間,要充分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布局結構、層次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對廣東尚未建立本科院校、高職院校的地級市,加快落實相關院校設立工作,深入推進「新師範」「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和產業學院建設,推動高校分類特色發展,在各自領域爭創一流。
  •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將有力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黨在科學分析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基礎上,遵循大國經濟發展規律作出的戰略選擇。
  •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舉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企業創新發展...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舉辦「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背景下企業創新發展法律論壇」 發表時間:2020-12-01 08:31:08 作者:河北律協 來源:
  • 知與行|思想者: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
  • 德國專家: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世界提供合作共贏機遇
    中新社柏林12月21日電 (記者 彭大偉)針對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位德國專家和經濟界人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有助於增強科技創新實力、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將為世界提供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
  • 【媒體視點】在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
    在近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傳遞出的清晰而鮮明的信號,引發滬上經濟界人士的強烈共鳴,大家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邁好第一步,展現新氣象。
  •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民營經濟能起到什麼作用?
    在「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民營經濟能起到什麼作用?其自身又如何實現「更上一層樓」?「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12日在京舉行,多位與會嘉賓給出了答案。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科院研究員賈康認為,中國「內循環」的基本局面,緊密地關係民企的「56789」。在「外循環」中,民企又是商品、勞務、技術、資本輸出的生力軍,比如,廣大民企在貨物貿易中抓機會、開市場。在電商發展局面中,民企形成的頭部企業已不僅僅影響全國,而且影響世界。
  • 「雙循環」帶來新機遇 跨國公司期待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我們與國際社會共擔風雨,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我們在變局中開新局,更將在新徵程中創造新機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對跨國公司來說,無疑帶來了更多在中國的發展機遇。1995年,德國半導體公司英飛凌在中國無錫開設了第一家工廠。
  • 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
    在新發展形勢下,如何育先機開新局,譜寫中國經濟奇蹟新篇章,是對我們黨的一個重大考驗。在這一重要歷史關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新發展階段把握髮展主動權的先手棋,是奪取經濟發展新勝利的關鍵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務必深刻領會、堅決貫徹。
  • 特別報導|沈篪:在新發展格局中和後疫情時期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在很快就要迎來新的一年、既將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再次相聚在美麗眉山,參加第十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大會,共商食品安全大計、共議後疫情時期優化食品安全工作、共謀新發展格局中的食品安全發展之道,具有與往屆大會不同的特殊性和重要意義」,沈篪說。沈篪指出,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社會問題,也是黨和國家極為重視的重大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