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韓東野
醫院,是一個複雜的運行系統,負責著治病救人這樣一件最複雜的事。疫情之下,醫院每個崗位上的員工都是一顆螺絲釘,一顆鬆動,就為新冠病毒的傳播開了一個孔,這是一場實實在在的考驗。
自誕生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即實行專業化醫療團隊與職業化行政團隊分工協同治理的模式。醫療團隊是衝鋒陷陣的抗「疫」戰士,行政團隊就要做支持抗「疫」的鐵打營盤,團結協作跑贏疫情!
接哨吹哨守哨層層闖關
1月6日,醫務管理部(下稱「醫管部」)面向全院發布了「不明原因肺炎排查及管理要求」的正式通知。在醫院黨委高度重視與領導下,先後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黨委書記周月紅、執行院長董家鴻擔任組長,下設醫療救治組、感染管制組、後勤保障組、輿情與宣傳組;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小組,由肝膽胰中心主任魏來擔任組長,醫管部副部長張文硯、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林明貴、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牟向東擔任副組長,下設醫師協調、護理調配、診療培訓、疾控感控、文件追蹤、信息匯報、科技攻關、後勤保障。
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會
從「領導4組」到「工作8組」,醫療、行政各有分工,又緊密合作協同治理。疫情是突然爆發的、冠狀病毒是新型的、診療方案是多變的、涉及患者診療的事都是複雜的……這個為疫情防控特設的組織,在之後的兩個月時間裡,接受的各種考驗從未間斷!
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組長魏來(右二)等深夜擬訂方案
不斷演變的疫情,一刻不停地響著警報。院長辦公室接收著國家、北京市、清華大學緊鑼密鼓下達的各項指示,統籌協調各部門落實執行;醫管部無疑是24小時隨時準備「接哨」的打頭兵,擬訂院內方案,嚴格執行院內感控管理;「工作8組」討論細化;「領導4組」做出決策,然後面向全院「吹哨」,每一步在要求快速反應的同時還要盡力保證科學、嚴謹,這是對管理水平的一大考驗。再嚴密的計劃,遇到了情況百出的醫療現實,也會漏風,全員「守哨」才是最關鍵的一關!「不抱怨、說問題、想辦法」,這不僅是清華長庚醫院疫情期間的工作風格,也是醫院團隊管理中一直提倡的做法,大到發熱門診疑似患者的院內動線,臨時隔離留觀區的布置完善,小到每日播放的院內廣播……抗擊疫情,醫院職工沒有一個是旁觀者,都是策應者、參與者、貢獻者。
人、財、物、E「戰疫四寶」
清華長庚荷塘雨課堂數據監測
戰「疫」,人、財、物、信息化(「E」)缺一不可。一批醫護人員尤其是黨員在黨委辦公室的組織下全力支援抗擊疫情,奔赴武漢,支援北京市定點醫院。除了這批英勇的「逆行者」,清華長庚非疫情一線的各崗位人員還有千餘位。人力資源部聯合醫管部藉助清華大學「荷塘雨課堂」平臺,對全院人員特別是值班人員分類開展在線強化培訓,聯合信息管理部在企業微信建立「健康日報」制度,盤查全院健康狀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協調防範處理。此外,人力資源部結合抗「疫」工作,進行了薪資方案調整、考勤規則調整。經營管理部落實值班費,為支援助力、為靈活辦公開路。教學部組織針對全院醫務人員的防疫專業培訓,同時結合防控小組的要求,分類落實管理住院醫師、進修生、實習生、研究生。護理部統籌調配護理人力,強化培訓和病區進出人員的陪護、探視管理。
供應處、護理部、藥劑科、總務處等部門聯合為馳援隊員準備的物資
1月下旬,醫院裡的「四把鑰匙」就早早警覺地動了起來。財務與資產處主動協調醫院疫情防控小組,確定防疫資金需求,第一時間下達了防疫保障預算,建立了應急防疫資金管理流程和使用的「綠色通道」。打仗,武器裝備至關重要,採購處抓住除夕前後的搶購時機,應急採購防疫所需的防護物資、醫用耗材、防疫相關設備,並聯合醫院「二期專班」,推進臨時隔離留觀區工程建設項目。供應處作為全院物資的供應保障部門,「物資管家」的角色至關重要,看不到疫情的戰線長短,看得到物資進與出的差量,這考驗著物資管理的能力與水平。供應處一方面「廣爭取」,同樣搶佔除夕前後的先機,通過各個渠道爭取防疫物資,並與院長辦公室一同協調接應各方對我院的捐贈物資;一方面「嚴勒口」,面向醫療和行政部門制訂防疫物資管理機制,精準發放物資,避免濫用、不合理使用。
執行院長董家鴻帶領專家團隊與信息管理部一同研發系統
如果說人、財、物是抗「疫」的三要素,信息化就是串聯起他們的手段和途徑,在抗「疫」中貢獻科研的智慧力量。在醫院執行院長董家鴻的帶領下,醫院臨床專家、研究部、信息管理部等一起提升醫院的信息化智慧管理水平。研究部與清華大學精準醫學研究院、理工科相關院系及中國醫師協會一同聯合申報了多項科研項目,其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自測評估系統、輔助分診系統、輔助診斷系統均已在清華長庚落地。信息管理部針對科研部分項目進行在地化信息系統改造與部署,並通過遠程技術支持串聯起各地的清華長庚人;開發「開藥量管制系統」,為慢病患者提供就醫便利;改造及上線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系統,降低院內交叉感染風險……醫院管理早已進入「E」時代,科研為臨床和醫院管理帶來新的飛躍,信息化則讓醫院管理更加透明、大數據化。
他們也在前線
一位行政人員在進行預檢分診,桌上放置的是暖寶寶貼
對於醫院內部而言,發熱門診是疫情的最前線,一批醫護人員勇敢地走上了支援「前線班」的崗位。1月19日,前線還多了一個默默的崗位——醫療事務處櫃檯人員。防護服讓所有人的面孔變得相似,防護服下的醫、護、技、管各自分工著。藥劑科是醫事服務櫃檯的「好鄰居」,門診大廳裡,它們對望,一起直面患者;急診大廳裡,它們相鄰,急診藥房還直接承擔了發熱門診的發藥任務。
發熱門診醫事服務人員與急診科藥房人員工作場景
疫情期間,除正常的春節門診停診外,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門急診照常開放,力求保障基本醫療需求。病患及家屬的流動為院內防控帶來很大挑戰,為此,1月21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醫療大樓的各個入口開始出現隔離服工作人員,那是由各個行政部門抽調的人力組成的預檢分診隊,從臘月隆冬到春暖花開,從手持的體溫槍到清華大學支援的紅外測溫儀,從手動登記到信息管理部研發了自動分檢系統,執勤的行政人員不斷交接著預檢分診的接力棒,更新升級著「武器」,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線人。
保衛處人員負責急診、兒科急診入口預檢分診及臨時疏散與警戒等工作
受疫情的影響,原本簡單的工作都變得複雜。比如任何一例伴有發熱情況的患者就診、搶救,都意味著會帶動一連串的反應,意味著臨時疏散、拉好警戒、重點消毒,於是黑色的警衛制服外常常要隨時披上粉色的隔離衣,在急診、在疑似患者的動線中值守;又如疫情期的硬體保障,辦公電腦、網絡、印表機等等出了問題,無論在哪裡,信息管理部網管科的同仁作好防護準備後都要儘快趕到。
後勤提供「幕後」保障
防疫,意味著各個環節防控的特殊化。比如直接涉及到病毒傳播的通風、醫療廢物廢水處理等事宜,在這些日常少人接觸、察覺的地方,工務人啟動了全新風系統、關閉手術部迴風閥,對全院300餘颱風機、千張過濾網逐一排查,對80餘間口空調風機房每日巡檢;針對醫療垃圾、醫療廢水處理,總務處、工務處加大對監測器具消毒頻次,落實跟蹤與檢測記錄。
護理部主管布置臨時隔離留觀區
前線需要,後勤就得跟上,步調匹配,才不會被疫情鑽了空子。疫情需要隨時送檢疑似患者的咽拭子,總務處的班車成為了實時在線的「快車」;疫情需要臨時擴增隔離留觀區,工務人在零下10度的寒冷裡連夜趕工,護理部全體主管出動對兩批隔離留觀區空間進行緊急布置;疫情需要做好特別消毒,總務處強化保潔人員培訓與調度,增加對醫院公共區域衛生消毒的頻率,除了對電梯、病床、門把手這些身體經常觸碰的部位進行不限次數的擦拭消毒外,同時承擔了發熱門診和隔離區的清潔消毒工作……
黨委、工會部分領導慰問一線
疫情是殘酷的,戰鬥是艱辛的,這場阻擊戰、攻堅戰已經持續了快兩個月,為保持戰鬥力,潤物細無聲,醫院黨委帶領工會、團委、宣傳中心,通過黨支部、雲見面、愛心快遞等途徑,關心關懷著疫情中的清華長庚人,發出清華長庚好聲音。清華長庚的隊伍在抗疫戰鬥中快速成長,踐行著行勝於言、自強不息的清華精神,堅定信心打贏戰「疫」。
(清華新聞網3月12日電)
供稿:長庚醫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