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日前,「和為突破——2020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學術研討會」在山東美術館舉行。會上,國內知名藝術家、文藝理論家、文藝批評家、策展人等專家學者從各自專業的角度闡發了對「和」的理解,表達了對「和動力——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的期待。
山東美術館館長、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在會上介紹說,此次雙年展的創意產生於去年下半年。「我們根據這幾年山東美術的整體發展狀況希望在山東建立一個品牌,做一些更為有創見性和突破性的工作。」
張望表示,雙年展的模式是世界美術領域裡一個比較成熟的方式,展示藝術領域的最新成果和最新的理念。「濟南國際雙年展是山東建立美術話語權和自主品牌的第一次嘗試。」
濟南國際雙年展採取國際通用的辦法,以城市命名,以這樣的品牌和國際活動來帶動濟南打造國際大都市,基本模式是省市共建的模式。主辦單位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
2020首屆濟南國際雙年展按照國際慣例,以聘請策展人作為學術定位的方式,聘請了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作為總策展人,張望同時擔任總策展人。在此次雙年展的策展團隊中,其中三位是國際策展人,分別來自德國、比利時和韓國,其他的幾位也是中國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策展人。
張望介紹說,本次濟南國際雙年展最後敲定110多位提名藝術家,這些提名藝術家包含40%的國外藝術家和60%的國內藝術家。展覽分為兩大板塊,一是策展人提名的110多位重要藝術家,另一個是青年策展人項目,這個項目是雙年展在結構上的突破和創新。
本次研討會主題是「和為突破」,張望說,「這是山東雙年展的特色和立場,山東作為中國文化重要的中心發源地,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就是『和』的理念。『和』的理念目前是國家自身發展和國際地位提升最需要的理念,也是國際疫情下需要的理念。『和』與現代的形式『動力』結合在一起,更顯年輕、活力和當代性,也更有藝術氣質。」
張望認為,對「和」在美術表達上有三個維度。「人與自然之和、人與社會之和、人與自我之和。以傳統文化『和』為主題,以當代的表達方式、詮釋方式、理解方式、運用方式詮釋傳統理念,這是雙年展所追求的東西。」
山東畫院院長孔維克在會議上表示,「和」這個文化理念給雙年展注入了靈魂,使濟南雙年展跟國際的和北京雙年展不一樣,把傳統文化用當代方式解讀。「我們雙年展是面向國際的,還有幾位國外的策展人,這正體現文明互鑑,在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背景下做一個展覽。」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本屆雙年展策展人于洋表示,「和動力」承載著很厚重的文化情境。「『和動力』結合是跨界的,傳統文化當代轉化的語境,還有英文的翻譯,是合成了一個詞,造了一個詞,當代性的力量都從這個詞中能透射出來。」
于洋說,國內之前也有上海、北京國際雙年展,主要是當代藝術和國際性呈現為主。「山東作為傳統深厚的地域,舉辦當代的國際雙年展意義非同凡響,而且確實也要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國際性和地緣性的問題,這一點我覺得首屆國際雙年展非常值得期待。」